第24章 防禦

殿中比較空曠,只有一個油燈亮着,顯得有點幽暗。崇禎皇帝正在適應眼睛,那邊阿奇原本坐在鍾進衛牀前的,扭頭過來看動靜,發現進來的是崇禎皇帝,嚇了一跳,趕緊轉身跪下:“奴婢叩見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這會的功夫,崇禎皇帝的眼睛適應了殿中光線,看到牀前的阿奇,不過他並不在意她。牀上躺着的是鍾進衛吧,一動沒動,難道是醒了不能動彈?

崇禎皇帝想着就走了過去。

跟進來的內侍手裡的宮燈馬上就照亮了整個大殿,讓崇禎皇帝能看得更清楚了。

沒動,還是沒動。崇禎皇帝一邊走向鍾進衛,一邊看着牀上躺着的人一動不動,一顆心慢慢的沉了下去。此時,整個殿中只有崇禎皇帝的腳步聲。

阿奇低頭瞄到崇禎皇帝走近,就向旁邊膝行了兩步,讓開了牀頭的位置。

崇禎皇帝走到牀前,看向鍾進衛的臉。發現鍾進衛的眼睛還是閉着,臉龐比起初次見到的時候,消瘦了不少,兩邊的顴骨都已顯出來了。頭髮和鬍子也都長了不少,但是都不凌亂,顯然是有人時常打理的緣故。

“鍾先生,鍾先生?”崇禎皇帝輕輕的呼喚了兩聲。

“陛下,公子尚未甦醒。”一旁的阿奇輕輕的向崇禎皇帝介紹了下情況。

“你剛纔跟何人說話?”崇禎皇帝稍微皺了皺眉頭,轉身看向跪在地上的阿奇問道。

“回陛下的話,奴婢因聽御醫說,長期昏迷不醒之人,如有親近之人經常和他說話,有可能會甦醒過來。”

崇禎皇帝微微頜首:“如此深夜,還與他說話?”

阿奇的臉微微一紅,回道:“公子喜歡秉燭夜談。”阿奇沒好意思說是兩個人躺牀上聊的,雖然不是同一個牀,但也說不出口。

“甚好,起來吧。”

“謝陛下!”阿奇緩緩站了起來,低頭站在牀腳處。

“鍾進衛近來情況如何?”

阿奇知道崇禎皇帝不是問醒不醒的問題,一眼就能看到的事情,自然不是要問的問題。

“公子雖日漸消瘦,但最近脈搏卻也增強不少。進食較之之前頗覺容易得多了。”

“當真?”

“奴婢不敢欺君。”其實阿奇剛纔已經欺君過一回了。

“好,好!”崇禎皇帝聽了,嘴角微咧,帶着一絲喜意表揚了一下,然後就在牀前開始來回踱步,一邊低頭看着腳底下,好像那裡就能發現靈丹妙藥能治好鍾進衛一樣。

過了一會,崇禎皇帝停下腳步,對着阿奇說道:“你多多與鍾進衛說話,朕命太醫院尋相關藥材給鍾先生進補,免得鍾先生醒過來,發現自己如此消瘦,以爲朕虧待了他。”崇禎皇帝心裡高興,不由的說起了玩笑話。

吩咐完了後,崇禎皇帝帶着好心情準備回去,臨到門口時,又對阿奇說:“你做的很好,等鍾先生醒過來,朕重重有賞!”

崇禎二年十一月初七,燕山山脈,早已脫下了青衣,卻還沒換上銀裝,光禿禿的,傍晚時分,隱去的陽光下,開始顯得幽暗起來,山下不遠是一條還鄉河,在北風的呼嘯聲中,倔強的奔流而去,想讓我停下來休息,還得再冷點吧。

沿河的官道,不知是因爲天色將晚還是氣溫太冷,又或者是別的原因,行人稀少。其實從遼東戰事糜爛以來,這條道的人流就減少很多了。

就在天色將要暗下去之際,隱隱的有聲音傳了過來,越來越響,就像奔騰的河水砸着所遇到的礁石發出“隆隆”的聲音。

如果天色亮一些,就能發現有一片極低的烏雲飄過來。

近了才發現是一支騎軍,就像一條極長的巨蟒,向前游來,在蛇頭之處,是一杆紅色大旗,上面繡着一個“袁”字,邊上的小字已經看不清楚了。

唯一的幾個行人看清來的是支大軍,就“嗖”的就串到路邊不遠凹進去的地方,一動不敢動,躲了起來。

這支部隊正是前往薊州的關寧鐵騎,薊遼督師袁崇煥就處在隊伍的前列。沒有人說話,都在默默的趕路。

過了一段時間,遼東總兵祖大壽擡頭看看天色,然後驅馬儘量接近袁崇煥,控制着馬速,大聲對着袁崇煥喊道:“督師,前面就是玉田了。是否停下駐營,趕了一天的路,怕是都累了。”

袁崇煥看看天色,然後又轉頭看看祖大壽,依稀能看到那滿臉期待的神色,心裡知道也確實該休息下了。

看到袁崇煥點點頭,祖大壽大喜,就想傳達將令了,卻又聽到袁崇煥大聲喊道:“休息一個時辰,連夜趕路。”

祖大壽剛露出笑意的臉立馬凍了下來,但沒法子,領導發話,目前不能不聽啊。

到達玉田城外,大軍馬上停下休整,但其帶來的塵土卻越過他們,繼續向前覆蓋。

大軍駐地的前面是片林子,裡面的鳥兒剛嘰嘰喳喳的討論完一天的收穫,正準備睡覺,就被馬蹄聲驚醒,搞清楚沒有危險後,才落回林子。沒想滿天塵土覆蓋過來,沒有來及躲避,逃無可逃,紛紛掉到了地上,一隻鳥兒掉下來的時候心裡在罵:孃的,這古時候的PM2.5也超標這麼嚴重啊,早知道來的時候該帶個口罩過來。

大軍在休息,但袁崇煥沒有休息,正在臨時搭建的帥帳內議事:“前方夜不收可有回報。”

參將何可綱出列答道:“一刻鐘前有傳回音訊,尚未發現建虜蹤跡。”

“此地離薊州還有多遠?”

“尚有兩日行程。”

袁崇煥琢磨琢磨,皺着眉頭道:“太慢,建虜從遵化出發前往薊州,比我軍路程短三倍有餘,建虜主力盡出,十萬大軍不止,薊州,三屯營近年無戰事,防禦必定鬆懈,恐不能久。我軍務必儘快趕往薊州堵住建虜,否則京師再無屏障。”

“此外,派夜不收直達薊州,如若薊州已陷建虜手中,則快速回報,以便大軍早做應對。”袁崇煥想了想,補充道。

祖大壽知道袁崇煥說的在理,但還是出列:“督師,將士們已連趕三天有餘,怕是要吃不消了。”

袁崇煥眉毛一聳:“戰時行軍,當遵從將令,如有鬧事者斬。傳令衆將士,如若初九能至薊州,每人賞銀二兩,絕不克扣!”

祖大壽還想再說,何可綱在一邊給他連使眼色,好吧,只能這樣了。傳令下去。關寧軍雖已疲憊,但聽說只要跑到薊州,就有實打實的一個多月的餉銀髮,也就不在乎身體了,誰讓咱們的命賤呢。

越臨近薊州的時候,袁崇煥就越緊張,就怕傳回說薊州易幟,被建虜佔了,是啊,誰都怕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十一月九日午後,關寧軍終於到了薊州。

萬幸這種情況沒有出現。兩萬餘騎到達薊州,給風聲鶴唳的薊州又增加了一劑定心劑。薊遼督師袁崇煥到達之時,已有多處勤王軍到達了。計有山海中部總兵尤世威,宣府總兵侯世祿,保定總兵曹鳴雷等人。

到達薊州之後,袁崇煥也顧不上休息,召集所有將領開會,先給各總兵出示聖旨,宣示總領職權。而後開始詢問情況。

總兵們也剛來沒多久,本地情況不甚知曉,也無建虜消息,只知道遵化已在十一月初三失陷,建虜約有十萬餘人。這下把袁崇煥給難倒了,這建虜到底跑哪裡去了呢,本督師遠在山海關,都跑到這裡了,遵化一線的建虜卻還沒有蹤跡。於是,就和各總兵商議。

遼東總兵祖大壽率先出列,朝袁崇煥拱手道:“督師,末將估計建虜是搶夠了,自行出關而去,因此不得見建虜蹤跡。”

這個好像也是有可能性的,如果是這樣,就最好了。

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劉策持有不同意見:“會否建虜知我等大軍雲集薊州,防其攻擊京師,故再次繞道往西了呢?”

這也是建虜的一個選擇。袁崇煥看看其他諸將,看是否還有其他意見。何可綱見沒人再答,還是說了自己心中的憂慮:“督師,建虜會否沿趙大帥增援之路前往山海關呢?”

這...,好像每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怎麼辦?

袁崇煥眉頭緊皺,苦苦的思索那種纔會是建虜的選擇:現在建虜主事的是皇太極,此人膽識過人,卻又謹慎,非有大利不會動之。幾種可能性中唯有攻薊州,只取京師纔是收益最高之處,但爲什麼等大軍雲集了還不見其動靜呢。

現在離遵化失陷已有多日,時間不等人,不能等到探查到建虜主力後再進行部署了,於是,袁崇煥決定:傳令參將楊春守永平,遊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邵忠武守豐潤,遊擊蔡裕守玉田、昌平;總兵尤世威仍還鎮護諸陵;宣府總兵侯世祿守三河,扼其西下;保定總兵曹鳴雷、遼東總兵祖大壽駐薊州遏敵,劉策還駐密雲。這樣,每面都兼顧到了。

爲萬一計,各將須得連夜動身,不得有誤。

有總兵不樂意了,說俺們剛趕來勤王,氣都沒喘一口,你督師就又讓咱開拔,是不是該給點開拔費啊,另外路上撞見建虜的話怎麼辦,是不是再加點保險費啊。

袁督師啊,遇到這種兵痞咋解決啊!

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442章 票號之爭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84章 相逢而泣第147章 數理化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148章 教育部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16章 面聖第96章 滅口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6章 紙幣第865章 電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391章 海蘭珠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55章 白話第689章 重現大明無敵水師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226章 宋應星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61章 佈告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457章 殺神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843章 回京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806章 執着第622章 全功第547章 有喜了第70章 汰兵安置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66章 汰兵第297章 賺錢的幾件事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543章 下馬威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92章 瀕臨絕境第631章 授勳第53章 集中供應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121章 徐光啓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24章 防禦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8章 擔憂第41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57章 貨幣第747章 鄭成功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631章 授勳第589章 城頭廝殺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807章 得償所願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695章 心肝疼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227章 兄弟情第570章 苦啊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12章 傳言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72章 比對第4章 相信(2)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794章 鋼鐵廠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208章 全軍覆沒
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442章 票號之爭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84章 相逢而泣第147章 數理化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148章 教育部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16章 面聖第96章 滅口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6章 紙幣第865章 電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391章 海蘭珠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55章 白話第689章 重現大明無敵水師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226章 宋應星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61章 佈告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457章 殺神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843章 回京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806章 執着第622章 全功第547章 有喜了第70章 汰兵安置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66章 汰兵第297章 賺錢的幾件事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543章 下馬威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92章 瀕臨絕境第631章 授勳第53章 集中供應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121章 徐光啓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24章 防禦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8章 擔憂第41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57章 貨幣第747章 鄭成功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631章 授勳第589章 城頭廝殺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807章 得償所願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695章 心肝疼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227章 兄弟情第570章 苦啊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12章 傳言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72章 比對第4章 相信(2)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794章 鋼鐵廠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208章 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