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盧象升

這些天,城外是建虜和明軍在打仗,城裡呢,是文官集團在和崇禎皇帝打仗。

城外的不用說,城裡的鬥爭中心是城牆腐敗案案犯的處理。

那天崇禎皇帝單方面離場,讓文臣們很無奈,但並沒有放棄,先是五個閣臣聯名上奏:工部給事中王都,御史高賁明的判罰太重,人家讀了一輩子書了,好不容易出仕,卻因爲監察不力丟官去職,太不重視讀書人了。

崇禎皇帝把奏章留中。

於是,閣臣有見面就問的,有回頭再寫奏章的,甚至鼓動一些御史也參與進來。

崇禎皇帝非常惱火,堅決公開的表示處罰決定不會變。

好,文臣們退了一步,說工部尚書張鳳翔上任的時候,基本上城牆都已經修繕完了,貪污腐敗之事並不知情,他應該無罪釋放。

你皇帝說處罰工部給事中王都,御史高賁明的判決堅決不變,沒問題,我們讓步了,現在處理工部尚書的事,聖上總得給點面子了吧,衆多文臣上去就是一頓炮轟,崇禎皇帝抵擋不住,只好放了張鳳翔,讓他官復原職。

你道這些文臣鬧這些是爲了啥,就是爲了讓崇禎皇帝不再在這件城牆腐敗案上查下去,把鬥爭的焦點集中在這上面,鬧完,結案收工。

建虜退走不久,下午,灰濛濛的天氣正在散去,一輪冬日露出了天空,在努力的把暖氣帶給世間。

北京城東面,開過來一支軍隊,很奇怪的是這支軍隊,有穿赤紅色鴛鴦戰襖的兵丁,也有穿青衣的民壯,還有部分衙役裝束的人。隊伍也不整齊,前面已經停住了,後面的還在往前擁,伴隨着各種喊聲,有詢問的,有喝斥的,不一而足;

隊伍的最前頭,是一個騎在馬上的彪形大漢,穿着雲雁補子繡紋的緋袍公服,正聽着幾個家丁打扮的人彙報:“府臺大人,小的在京師城下探聽清楚了。建虜剛退走,已過通州。京師安全了,但統領各地勤王大軍的滿桂滿大帥在上午以身殉國了。”

主帥都戰死,可以想象,這京師之戰是如何的兇險,爲首的這個知府大人皺着眉頭道:“想不到我盧象升還是來晚了一步,沒趕上這一仗。”

一邊的兵備副使是按察使司的僉事兼任的,沒盧象升品級高,心裡舒了口氣,總算沒趕上建虜,不過嘴上沒說出來,只是在一邊拍着盧象升馬屁:“想來建虜是知道府臺大人虎威,聽聞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大人正趕來,所以嚇跑了。”

盧象升瞄了他一眼,沒理他,要不是他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早就集合好兵丁和民壯了,說不定還能趕上京師保衛戰,替聖上分一份憂。

這時,聽到後面的吵鬧聲越來越響,轉頭看了一眼,發現行軍的長蛇陣都快變成彎月型了,心裡也嘆了口氣,臨時集結拼湊的隊伍還真的指望不上。等有時間得加以整頓才行,先去京師報到吧。

盧象升想完,就讓身邊騎馬的家丁們過去維持次序,排好隊伍行進,免得給大名府丟臉。

崇禎皇帝這段時間忙的不可開交,一邊跟這些文臣打嘴仗,一邊過問京師保衛戰的具體事務,就怕再發生統兵將領逃跑事件。保衛戰剛打完,就要撫卹傷亡的將士,特別要操心的是滿桂等將領的撫卹問題。

這次京師保衛戰,文臣就沒有出彩的地方,反而暴露出了貪污腐敗之案,跟皇帝扯了幾天皮。

文臣們在這些天也感覺到了崇禎皇帝對他們態度的轉變,從以前的信任,聽從轉爲疑慮和諸事過問。所以一直在想着怎麼挽回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

這天剛好統計勤王軍隊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個文臣也領兵勤王,這拳拳忠君之心,值得當榜樣來立,也可趁機改善下和皇帝的關係。盧象升沒想到自己躺着也中槍了。

他們把各路勤王軍的名單呈給崇禎皇帝的時候,把盧象升的名字放到了最前面,特別標識了這個是知府。

文臣們不知道的是盧象升的名字早在幾個月前,鍾進衛就在崇禎皇帝面前推薦過幾次了。鑑於鍾進衛的推薦效果極佳,所以哪怕盧象升的名字被放到了名單的最末尾,只要崇禎皇帝看到了,也會非常重視的。

結果很自然的,崇禎皇帝一看盧象升這三個字,馬上就先想到了鍾進衛的推薦,想起了王承恩彙報的盧象升的資料,果然是忠臣啊,以一文臣之身,主動帶兵勤王。這膽量,怕是一般武將都不具備的。

崇禎皇帝很是好奇,盧象升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馬上傳旨召見。

盧象升這個時候正在交接勤王軍的糧草餉銀,因爲是同爲文臣的關係,只飄沒了一成,他也知道這個潛規則,卻無力與整個文官集團抗爭,只好認了。

忽然發現餉銀上都印着“銀作局”三個字,不由得有點奇怪,這餉銀怎麼是大內銀作局熔制的呢?

於是就問發餉之人:“這餉銀爲何出自銀作局?”

發餉之人乃兵部一主事,要那些武將問的話,纔不會理,愛要不要。但現在問的是文官體系中的一員,還是知府大人,自己人。就說了:“這是聖上從大內出的銀子。”看看左右好像沒人注意,又壓低聲音向盧象升咬耳朵:“據說是聖上讓銀作局熔了宮中的一些銀質器皿,所以有這三字。”

盧象升聽了,默然不語,朝廷竟然窮困到了這個地步,心底升起了一股悲傷之情,聖上的處境難啊!

那兵部主事本來說給盧象升聽,就是想一起八卦下,然後笑笑,但見盧象升沒配合,覺得好生沒趣,就不理盧象升,忙自己的去了。

在接到崇禎皇帝召見的旨意之後,盧象升整理了自己的衣冠,看看一切無誤,才前去覲見。

崇禎皇帝在平臺召見了盧象升,剛一看見,就印象深刻,廢話,一個文臣,進士出身的人,卻着一幅威風凜凜的武將胚子,會有人印象不深刻的?

盧象昇平身之後,崇禎皇帝笑呵呵的說道:“很早就有人向朕推薦卿,說卿忠君愛國,勇武過人,是國家之棟樑,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盧象升一聽,愣了一下:要有人舉薦我說才思敏捷,斷案入神,愛民如子之類的,還說的過去,但現在舉薦的是勇武過人!這,這是誰啊?

崇禎皇帝又說了:“不知愛卿可否露兩手給朕瞧瞧?”

盧象升看崇禎皇帝很有興趣的樣子,也爲了不讓那個不知名的舉薦人失望,就答應了:“君之所命,臣無有不充。”

聽着就讓人舒服,崇禎皇帝對盧象升的好感度直線上升。

“臣失禮了。”盧象升說完後把朝服整理下,好方便動作。然後看看左右,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能否給臣一件兵器。”

侍立一邊的錦衣親軍在崇禎皇帝允許後,拿來了一件九股叉,盧象升道:“陛下,臣不善使叉。請另賜一件。”

於是又拿來一把方天畫戟,盧象升接過試了試,又說:“陛下,這個太輕了,能否換個重點的來?”

再換過一把重四十斤的大捍刀,盧象升一掂量,還是說太輕了。

崇禎皇帝呵呵的笑了,這不就是那孫猴子下龍宮取金箍棒麼!正好朕這裡也有一件寶貝。於是說道:“把先皇打造的青龍偃月刀拿來。”

盧象升一聽就心癢了,因爲他用的最順手的就是偃月刀了。

這次是內侍去拿的,盧象升一看那個內侍吃力的抗着偃月刀,心裡就是一美,接過一掂量,重量剛好合適,而且刀體全身黝黑,樸實無華,刀鋒卻非常鋒利。

崇禎皇帝看盧象升在打量着兵器,就笑着介紹說了:“這還是先皇在聽三國故事的時候,讓最好的鐵匠,仿製傳說中的青龍偃月刀,用玄鐵精鋼所造,重也是八十二斤。”

盧象升滿心歡喜的舞了幾下,心癢難耐,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到下面去舞幾下,請陛下觀之。”

崇禎皇帝少年心性,當然沒問題了。

盧象升到達臺下,站定身子,然後開始了一番表演:只見招招式式非打即防,防中寓攻,防攻並舉。走式行刀式急招險,招威式猛,硬攔猛進,勢不可擋,偃月刀技法之撩、劈、砍、拋、削、抹、剁、挑、斬等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

崇禎皇帝在臺上看的連連叫好,真乃進士猛將也!

盧象升打完一套刀法後,重新上臺覲見崇禎皇帝,乃色不變,氣不喘。

崇禎皇帝一頓猛誇,讓盧象升謙虛都來不及謙虛。又看盧象升對這把仿製的青龍偃月刀愛不釋手的樣子,就毫不猶豫的賞賜給了盧象升。

盧象升跪倒謝恩,然後擡頭說:“陛下,臣知陛下處境甚難,錢糧難續,臣當用此刀奮勇殺虜,早日剿滅建虜,還天下太平。”

崇禎皇帝一聽,從剛纔的興奮中冷靜下來,想起鍾進衛推薦盧象升接替毛文龍去坐鎮東江鎮的事,於是點點頭:“好,卿之忠勇,朕已知之,待此間事了,朕調卿去殺建虜。”

於是,君臣盡歡而散。

崇禎皇帝因此想起了鍾進衛,決定過去看看鐘進衛。

鍾進衛正在阿奇的攙扶下慢慢的在殿內兜圈圈,身體已經緩步好轉起來了。崇禎皇帝過來看到鍾進衛已能走動,也感到高興。慰問了下,讓其他所有人都退出殿外。

崇禎皇帝喜歡跟鍾進衛聊天,每次聊天后都有不少收穫,心情也變得很愉快,放鬆,其他人就沒有這個感覺。他對鍾進衛說道:“朕剛纔接見了盧象升。不錯,鍾先生推薦的人,朕都感到滿意。”

鍾進衛一聽,呀,大名人來過了啊,不知道是不是跟史書上描述的一樣。於是就問崇禎皇帝,能不能去見見盧象升是啥樣的。

崇禎皇帝聽鍾進衛這麼一說,不由想起鍾進衛來這個世界這麼久了,一直在皇宮沒有出去,長久的待這也不是辦法,再說鍾進衛馬上也要大婚,是該安排下了。

於是,崇禎皇帝開始考慮怎麼安排鍾進衛,這是個問題!

應書友迷你號孬蛋兒,夏日的薰風,神刀世界,故國有明和貼吧中的朋友要求,今天多更一更,時間應該在下班後,感謝你們對本書的支持,另外也趁機感謝下對本書提出不少建議的書友們,謝謝!

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457章 殺神第10章 遇刺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47章 物價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357章 報應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22章 攻守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124章 話劇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574章 應對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819章 陳子壯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77章 胡正言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40章 軍需官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88章 朕要了第663章 摸不着頭腦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291章 我們贏了第468章 死營凱旋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659章 竟然敗了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89章 危險臨近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62章 義捐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504章 報紙第179章 兵書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544章 威脅信第631章 授勳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04章 宣言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323章 死營第647章 空城計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79章 斷人財路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
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457章 殺神第10章 遇刺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47章 物價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357章 報應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22章 攻守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124章 話劇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574章 應對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819章 陳子壯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77章 胡正言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40章 軍需官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88章 朕要了第663章 摸不着頭腦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291章 我們贏了第468章 死營凱旋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659章 竟然敗了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89章 危險臨近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62章 義捐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504章 報紙第179章 兵書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544章 威脅信第631章 授勳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04章 宣言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323章 死營第647章 空城計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79章 斷人財路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