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進退兩難(2)

十五章 進退兩難(2)

朱植回藩,遼東大振,金州千帆出海,百姓百里相迎。【 木魚哥 ——更新最快,全文字首發】

朱植的座艦駛到金州港外便下了錨,早有快船入港通報。 第二日早上,以督師水師爲名早早移駕金州的鐵鉉、金州衛指揮使韓冰駕船出迎。

也不知道是誰透露了消息,等朱植的座艦接近入港水道時,金州百姓再現了昔日送行的情景,千帆蔽日,競相駛出外洋迎接。

打着王旗的“泰山號”駛過之時,漁船,商船,戰船一起敲響船上的鳴鐘,大船鐘聲雋永悠揚,小船鐘聲清脆悅耳,在海天之間交相輝映。

船上的水手百姓,齊刷刷跪倒甲板上向旗艦行禮。

遠處出現了重重疊疊的桅檣,桅頂的黃旗是戰列艦,綠旗是巡洋艦,星星點點五面黃旗、九面綠旗,遼東水師主力艦隊合夥在此。

當“泰山號”的王旗出現在水道入口時,第一艦隊禮炮齊響,四百門艦炮同時轟鳴,片片海鷗驚起,天地爲之動容。

朱植和白朮站在艦橋之上,緩緩揮手示意,接受着軍民的頂禮膜拜。 這是朱植一生中重大轉折點,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碧水青山,海闊天空。

郭秀飽含熱淚的眼睛看着那麼地讓人心碎,分別的兩年,她無日不思念着自己的夫君,今日一見已隔兩秋。

郭秀早在朱植通知即將回藩之時,已經從廣寧渡海來到金州行宮,一直等候了兩個月纔看到夫君的王旗。

周圍簇擁着大批王府官員,郭銘、瞿遠、姚善等文官盡數來迎。 朱植不好意思在衆人面前與王妃過度親熱,只是輕輕捏了捏她的手。

郭秀擡眼看見朱植身後的白朮,連忙上去相見。 白朮盈盈道了個萬福,郭秀心知這個妹妹心中之苦,連忙一把將她的手捉住。 千言萬語只剩一句:“妹妹辛苦了。

”白朮自打離開應天,心情就一直不暢快,雖然一路上朱植百般撫慰,可對於一個離開兒子的母親而言,什麼撫慰都無法填平心中的鬱結。

此時見到郭秀,白朮內心地委屈決堤而出,“姐姐……”

姐倆正抱頭痛哭。 衆人身後轉出兩個孩子,一個蹦跳着跑向郭秀:“母妃。 母妃。 ”是世子朱貴烚。

郭秀看着朝思暮想的兒子,眼淚卻收了,口中嚴厲道:“給你白妃娘跪下!”

貴烚不知道爲什麼許久不見的母親爲什麼突然如此嚴厲,只得委屈地跪下,給白朮磕頭,然後纔給郭秀磕頭:“孩兒見過母妃、白妃。 ”

白朮倒不好意思,知道這是郭秀體恤自己,不願意讓他們娘倆重逢的一幕;刺激了自己。 她趕忙將地上的孩子扶起來道:“姐姐莫要這樣嚴厲。

兩年不見,烚兒得多想你啊。 ”給白朮這麼一扶,朱貴烚在眼中滴溜了半天的眼淚終於奪目而出。

更遠處一個總角女童躲在奶媽身後探出腦袋看着幾人,溜圓的眼睛充滿了好奇。 離開遼東時朱燁才五歲,又過了兩年。 哪裡還能認得母親。

奶媽拉着她的小手來到跟前,讓她跪下,可是認生地朱燁卻跑到白朮身後,揪着她的衣襟。 也是在京兩年,朱燁一直是白朮照料,自然與她更親。

看見自己的不願意認自己,郭秀淚如泉涌,不顧身份撲上前去一把抱住女兒。

周圍衆臣看着這一幕感人的母女相見的情景,聯繫遼王這兩年的圈禁生涯,都唏噓不已。 朱植咳嗽一聲低聲道:“大家都看着呢,家事回家再說。

”說着轉身走向迎接的車駕。 兩位母親這才孩子們一同離開了碼頭。

朱植回到行宮才第一次見到出生了兩年的三子朱貴煊。 這個兒子自己第一次見到,自是一番唏噓親暱,等安排好後宮家事,朱植纔來到前堂。

遼王府衆官員已經等候多時了,大家散坐在椅上,正和楊榮聊着。 眼見朱植入堂,衆人立刻起立,等主公落座。 衆人才同時跪倒。 行了臣下之禮。

朱植見盡了禮數,才連忙讓衆人趕緊起來。 衆人坐下之後,朱植才道:“一別經年,連遼東地海鮮都忘記什麼味了,可想死孤也。

”朱植本就現代,從來不喜歡稱孤道寡,大家早習慣了他“我、我”的自稱,現在朱植突然抖出一句“孤”讓在場的官員們心情輕鬆了不少。

郭銘含着笑意道:“喜歡海鮮,卑職已命人一早下海摸來不少東西,一會可以大快朵頤了。 ”

瞿遠道:“建直兄,看看你,兩年時間就足足胖了一圈,怎麼還想讓殿下陪你嗎?呵呵”朱植一看,郭銘果然大腹便便了不少,此時被瞿遠一說,正不好意思在椅子上扭捏着。

大家看他的樣子忍不住鬨堂大笑。

朱植連忙出來給小舅子打圓場,道:“我們這位典寶向來熱衷饕餮,民以食爲天,本也沒什麼,我不也日日惦記遼東的山珍海味嗎?”

大家嘻笑了一會,氣氛也融洽了許多,趙羽突然道:“前日郭大人到金州,立刻拉卑職去海邊釣魚,卑職才知道郭大人現在練就了一身釣魚地好本事。 ”

郭銘道:“能不好嗎,現在沒什麼事做,只有天天跑到海邊釣魚去。 其實卑職發現雲翰兄的技術也相當了得,看來平時雲翰兄也沒少往海邊跑。 ”

鐵鉉道:“豈知不是姜太公釣魚?”大家又是一陣鬨笑。 朱植聽得出來,幾位王府官員話語中帶有無奈的味道。

從鐵鉉傳遞的消息看,如今遼東政事也被楊文統轄地遼東都司染指不少,特別是鹽政一攤,由於鹽引直接要從遼東都司獲得,所以楊文以此爲由將鹽政收入全部收歸都司,趙羽辛苦數年理順的遼東鹽政成果被兵部一紙公文所篡取,下面豈能沒有怨言。

鹽政收入的缺失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水師的運作,以往水師的軍費八成來自鹽政,如今十幾萬兩的銀子沒了,鐵鉉只能從市泊司的關稅中抽頭給水師,另外加上從蒙古寶藏中取出地銀子勉強支撐了。

想到這些朱植不禁怒從心起,道:“在遼諸公這兩年是否清閒了不少?”大家看朱植神情嚴肅,也都收了嘻笑。

鐵鉉道:“自從楊都督抵遼之後,對軍政事宜看得特別緊,除了鹽政,還有稅收方面,現在解往都司的稅銀王府方面完全無權過問。

所以如今大家都很清閒,不是不想做事,實在無事可做。 ”

朱植眉頭緊鎖,衆人的嘻笑怒罵卻掩蓋不了遼東軍政矛盾的事實。

郭銘嘆息一聲道:“最近兩年調往遼東都司的鹽稅和關稅以及商稅不下五十萬兩錢糧,遼東政務只能以最低的幅度運轉。

如果不是殿下一再指示必須全力支持都司,卑職真不想伺候楊文這位貪得無厭的大爺。 ”

姚善道:“這兩年因爲預算減少,移民工作也陷於停頓,移民數量從過往每年三萬人減少到只有一萬人。 官府缺少物資供給,誰願意到遼東這個苦寒之地來。 ”

聽着手下這些人的牢騷,朱植何嘗不煩躁,他本來完全可以命遼東官府抵制都司地貪得無厭,五十萬兩錢糧?!足足比朱植當政時地軍費開支多了十萬兩,多出的十萬兩剛好就是鹽政地份額。

以前打仗的時候四十萬兩都足夠應付,現在需要五十萬兩?再加上這兩年軍屯增加的產量,楊文沒有貪污打死朱植也不信。

可是朱植考慮到這些錢糧大部分還是用在遼東軍身上,在心底,這支軍隊始終是自己一手締造出來的,就如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讓他如何能捨得餓着他們。

再說了,朱植一直有個信念,這支軍隊遲早還是要回到自己的麾下。

鐵鉉道:“不過還好,楊文除了收走賦稅,對遼東的民政並不插手,所以遼東的歲入不但不減反而增多了。

從殿下走的那年開始,賦稅突然增多,這兩年都是以兩成的水平上升。 今年到五月份已經收入了三十二萬兩錢糧,年底預計能達到闖記錄的七十二萬兩錢糧。

加上殿下主政遼東這些年,遼東一直風調雨順的,僅僅去年夏天,有點小旱,救濟了二十多萬石糧食。 遼東府庫中的錢糧儲備不降反升,如今已經有了六十餘萬兩錢糧的積蓄。 ”

郭銘道:“前年開始的賦稅增多主要是因爲海上商路暢通,洪武二十九年水師掃平東海上大小倭寇之後,高麗、倭國、琉球、甚至遠至南洋的海商都來遼東做買賣。

如今遼東的鐵器、藥材還有那些奢侈商品都成爲了商人們趨之若鶩的玩意。 ”

姚善嘆了口氣道:“雖然遼東工商業盛行,但依卑職看來,隱患仍然不少,主要出現了工商業與農業爭搶勞力的情況,金州的船廠,鐵嶺的鐵廠,廣寧的木材廠,傢俱廠哪裡都需要人手。

如今農戶的孩子都願意進城裡做工,城裡做工收入比務農好,現在農田裡勞力短缺的現像已經顯現了。

從洪武二十九年開始,農稅的增長就陷入停滯階段,每年大概能打一百五十萬石糧食,遼東人口將近八十萬了,如果僅僅靠遼東每年的糧食產量會出現饑荒現像。

遼東現在有錢就向?*繳蕉鵲毓郝蛄甘常倩乩捶仿簦啥訃垡丫戎鼙吒呷桑乖誆煌4胖鼙吡訃凵仙? 卑職認爲這是一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

-------------

-------------

第1章 裂土封遼(3)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7章 北風乍起(2)第6章 漸入佳境(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5章 高麗亂局(5)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35章 進退兩難(3)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8章 藍大將軍(3)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7章 北風乍起(4)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9章 奪門之夜(1)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1章 裂土封遼(1)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2章 幡動心動(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8章 藍大將軍(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1章 裂土封遼(2)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5章 高麗亂局(3)第8章 藍大將軍(1)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1章 裂土封遼(2)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7章 北風乍起(1)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1章 裂土封遼(1)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7章 北風乍起(1)
第1章 裂土封遼(3)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7章 北風乍起(2)第6章 漸入佳境(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5章 高麗亂局(5)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35章 進退兩難(3)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8章 藍大將軍(3)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7章 北風乍起(4)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9章 奪門之夜(1)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1章 裂土封遼(1)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2章 幡動心動(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8章 藍大將軍(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1章 裂土封遼(2)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5章 高麗亂局(3)第8章 藍大將軍(1)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1章 裂土封遼(2)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7章 北風乍起(1)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1章 裂土封遼(1)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7章 北風乍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