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進退兩難(3)

一秒記住,

幾個人談的問題觸動了朱植的神經,從他昔日依稀的經濟學史分析,幾位大臣說的情況應該是資本經濟萌芽時代的原始積累階段,經濟開始產生活力,經過一定積累後進入一段高速發展時期,這個時期一定要到了制度對這種經濟產生了阻力時纔會停滯。

宋元明三代,特別是宋代,商品經濟十分發達,朝廷甚至完全倚重商業的稅收,糧食不夠則從安南、高麗等地購買。

即使到了元朝,外來戶對中原經濟進行了一定程度地摧殘,但宋代打的底子還在。

現在又是明朝初年一切百廢待舉,就如同一張白紙,無論畫什麼都有顏色,再加上朱植主政之後,以公平交易令限制了官府尋租的權力,所以遼東的工商業纔會迅速地走上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如今,高速發展的經濟終於出現了問題,農業人口的減少造成農產品的欠收,但遼東有錢能夠向外購買。

如果在好年景肯定沒什麼,一旦遭遇災荒戰亂,遼東的糧食危機就會爆發。 而且現在遼東糧價高企,農民只留口糧,餘糧都拿出去賣錢全部不留

朱植絞盡腦汁想着如何解決這個經濟問題,在他的印象中只記得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擴張,擴張分兩種,溫和點的是經濟擴張,用附加值高的產品向周圍的經濟實體換取原材料和糧食,這個方法已經在實施了,高麗、日本、山東、北平等地已經變成了遼東的原材料和糧食供應地。

只是高麗已經感覺到這種貿易逆差帶來的問題,國內貴金屬持續輸出,資源也被遼東如海綿般吸走,高麗李朝已經有大臣上書要求朝廷注意這個問題。

朱植知道遲早這些國家會吃不消如此掠奪式的貿易,那麼貿易壁壘遲早會出現。

當貿易壁壘形成,遼東商人無法再通過和平的貿易方式進行交易時。 經濟也就到了停滯衰退的時候。

惟一可以支撐遼東經濟高速發展下去的方法就只有戰爭了,戰爭有兩個好處,第一通過軍需地生產拉動內部經濟活力;第二通過戰爭,對外掠奪,通過戰爭的搶劫支撐經濟發展。

現在主要矛盾不在這裡,一個天大的危機迫在眉睫,但朱植不能跟在座的人明說。 他的手指敲擊着腦袋,道:“諸位說的情況其實很正常。 這是人們的趨利心理作怪。

作爲官府除了做好一旦危機發生之後的補救工作其他也沒有辦法。 我看這樣,今年官府對外大規模購糧,從高麗、倭國、江南、山東、北平等地購買。

我看動用三十萬兩積蓄,再將今年所有地盈餘全部投入進去,儘量讓遼東府庫的存糧達到一百萬石。

另外可以在民間多作些教育工作,教導百姓有錢的時候多存些糧食。 居安不能不思危啊。 ”郭銘、姚善點點頭記下了朱植的吩咐。

聊了一上午,朱植留了衆位大人在行宮用了午飯,朱植可不管什麼君子遠庖廚的屁話。 自己親自下廚與廚師一起侍弄出一桌海鮮。 鐵鉉、郭銘他們再次大快朵頤。

吃過中飯,各位官員起身告辭離開,朱植將鐵鉉和楊榮留了下來,郭銘和瞿遠對視一眼,兩人沒有說話走了出去。

朱植起身走向書房。 鐵鉉和楊榮緩步跟在身後。 朱植道:“經濟上的在目前來看仍然不是最緊要的問題

離開京城之時,收到一個消息,北平的四哥有所異動,四處勾逃軍。 招納山賊死士。 我一路上和勉仁商討過,四哥野心勃勃,恐怕大變在即。 ”

鐵鉉吃了一驚,擡頭問道:“殿下,這些事情朝廷是否知道,咱們是否應該稟報朝廷?”

楊榮搖搖頭道:“鼎石啊鼎石,你怎麼就是想不通呢?這樣地事怎麼可能要殿下去稟報。 朝廷信不信是一回事,即使相信了。

派人去查,查到了燕王謀反的證據,又置殿下於何地,別人會說殿下賣兄求榮。 ”

鐵鉉回味着楊榮的話,恍然大悟道:“勉仁說得是,但這麼大的事,對我們遼東影響可是非常深遠。 萬一北平事發,遼東將如何是好?”

朱植道:“就因爲這個所以將二位留下。 給我出出主意。 商量一個對策。 ”

三人走進書房,把門關好。 分主次坐下。 朱植喝了口茶道:“我想聽聽鼎石對現今遼東軍事方面有什麼看法。 ”

鐵鉉立刻會意朱植想知道什麼,回道:“如今遼東軍事可以說一團糟,下等衛基本只有兩成人馬在備戰,其他人都務農種地;中等衛只有瀋陽中衛、東寧衛和金州衛一直保持着六成人馬備戰,其他的衛所都訓練鬆散,務農多於訓練;上等衛還算好,全部保持着六成地戰力。

朱植的額頭擠成一個川字,憂心忡忡道:“按照鼎石說法,遼東軍力比起洪武三十年鼎盛之時只有五成戰力?”

鐵鉉道:“也不能這麼說,雖然訓練荒廢了,但人員基本齊整,只要臨時抓緊時間訓練一個月,軍容也可以恢復得七七八八。 ”

楊榮緩緩道:“這個事倒不着急,可有一件事殿下十分關心。 如今我們對部隊的掌握是否牢靠。 ”

鐵鉉道:“楊文主軍遼東以來,雖然改變了殿下以訓練爲主的治軍格局,但在人事方面做得還不會太過分,上等衛中等衛地指揮使一個沒換,只是新成立的三個下等衛的將官全是他從四川帶來的人,前些日子以貽誤軍機爲由撤換了莊得和路雙,達真衛和剌魯衛也都換上了他的人

楊榮接過話茬道:“那這位楊都督在軍中人心如何?”

鐵鉉冷笑一聲:“志大才疏、剛愎自用、氣量狹窄,這是葉將軍一日喝醉之後送給這位楊都督的十二個字。

來到遼東之後他做得最起勁的一件事是撈錢,他爲什麼讓大部官兵回去種田,每年軍屯產出二十萬石,遼東府庫送去二十五萬石,加上鹽稅的二十萬石,六十五萬石錢糧養十萬兵,有大大地富裕,多出的部分全讓楊都督給私藏下來,進了自己腰包。

軍中人云:兩年楊都督,十萬雪花銀。 無論遼東系將官還是咱們京城系的將官對其敢怒不敢言,在軍中楊都督哪裡談得上有軍心?”

朱植道:“照這麼說,他把葉老將軍也得罪了?”

鐵鉉道:“何止得罪了,他剛來遼東,對葉老將軍還算客氣,只是過不了多久就因爲軍屯之事,與葉老將軍吵翻了。 葉老將軍數次與卑職痛罵其誤軍誤民。 ”

朱植點點頭道:“照鼎石這麼說,奪下他的兵權,豈非易如反掌?”

鐵鉉聽朱植冷不丁冒出這樣一句,頓時倒吸一口冷氣,詫異地看看朱植,又看看楊榮,只見楊榮微笑地看着他。 怎麼,難道?鐵鉉搞不清朱植到底是什麼打算。

楊文是朝廷封的都督遼東軍事,等於遼東最高軍事長官,甚至在遼東都司之上。 朱植是遼東的王爺,按照朱元璋祖訓,邊塞藩王擁有節制藩地兵馬的權力。

也就是說楊文和朱植各有權力節制遼東軍馬,朝廷沒有規定兩人的職責,但現在朱植是剛剛戴罪回藩地藩王,自然沒有軍權。

朱植笑笑道:“鼎石看,我想重奪遼東軍權,該如何行事?”

鐵鉉想了想,總覺得事情不妥,硬着頭皮勸道:“殿下,屬下以爲楊文雖然無道,可是他是朝廷派來執掌遼東軍地都督,顯然朝廷希望他的存在減少殿下地力量。

如今殿下剛剛回藩,如果貿然奪取他的軍權,恐怕引起朝廷的猜忌,望殿下三思後行

。 ”

朱植擺擺手道:“如果天下太平,我自然要做一個太平王爺,只是如今天下不太平,應天和北平較着勁,禍根已經埋下,誰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出事。

一旦有事遼東所處地位舉足輕重,我不會讓楊文這個白癡拿遼東將士的生命開玩笑。 ”

鐵鉉終於明白了朱植的用心,道:“殿下就那麼肯定北平一定有事嗎?”

朱植堅定地點點頭道:“四哥爲人我最清楚,削了周王、齊王,四哥必定不會坐以待斃。 ”

鐵鉉咬咬牙道:“如果是這樣,楊文當有急緩兩種圖法,急者,明日殿下即可起駕遼陽,直入中軍,歷數楊文貪污枉法罪狀,振臂一呼,應者自然雲集。

這個法子好是好,可是一旦多了他的軍權,朝廷方面怪罪下來,殿下處境必定不妙。

緩者,殿下可以隱忍一時,帶到北平事發,天下大亂之時,殿下再入中軍奪其軍權,屆時朝廷急於對付北平,只會倚仗殿下,自然不會怪罪。 卑職以爲,奪軍以緩者爲上策。

朱植點點頭道:“鼎石老城某國,我知道了,就按照你第二個辦法做。 你們主意多蒐集一些楊文貪枉的證據以備他日之用。 ”鐵鉉、楊榮連忙應諾。

楊榮突然道:“鼎石兄,有朝一日,我遼東必須在朝廷與燕王二者中選擇其一,不知鼎石兄有何建議。 ”

鐵鉉坐正身子道:“自然要以朝廷爲馬首。 ”

朱植接道:“豈不知脣亡齒寒的道理?”

鐵鉉再次驚出一身冷汗,道:“殿下的意思是?”

朱植微微一笑,將當日與楊榮在京城密謀的戰略合盤向鐵鉉托出,話一說完,他的眼睛就如電一般盯着鐵鉉,是到了攤牌的時候了。

第7章 北風乍起(3)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8章 藍大將軍(4)第6章 漸入佳境(1)第9章 奪門之夜(2)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3章 懿文太子(4)第6章 漸入佳境(4)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2章 遼王攻略(3)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10章 餘波盪漾(3)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40章 勾心鬥角(4)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8章 藍大將軍(2)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9章 奪門之夜(3)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3章 懿文太子(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40章 勾心鬥角(2)第7章 北風乍起(2)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1章 裂土封遼(4)第15章 開張大吉(3)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1章 裂土封遼(4)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7章 北風乍起(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5章 高麗亂局(3)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3章 懿文太子(2)第9章 奪門之夜(3)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6章 漸入佳境(3)第2章 遼王攻略(3)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3章 懿文太子(5)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27章 烈火荒原(4)
第7章 北風乍起(3)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8章 藍大將軍(4)第6章 漸入佳境(1)第9章 奪門之夜(2)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3章 懿文太子(4)第6章 漸入佳境(4)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2章 遼王攻略(3)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10章 餘波盪漾(3)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40章 勾心鬥角(4)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8章 藍大將軍(2)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9章 奪門之夜(3)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3章 懿文太子(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40章 勾心鬥角(2)第7章 北風乍起(2)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1章 裂土封遼(4)第15章 開張大吉(3)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1章 裂土封遼(4)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7章 北風乍起(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5章 高麗亂局(3)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3章 懿文太子(2)第9章 奪門之夜(3)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6章 漸入佳境(3)第2章 遼王攻略(3)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3章 懿文太子(5)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27章 烈火荒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