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艱難情事(3)

朱植一擡頭疑惑地道:“這樣行嗎?”

郭秀莞爾一笑:“怎麼不行,不就要個身份嗎?我的好王爺,主意都給你想出來了,還讓臣妾如何,下面就看殿下的了。 ”

朱植不好意思地搔搔腦袋,拉着郭秀的手道:“秀兒,我的好秀兒,真是太謝謝你了。 ”說着把郭秀抱在懷裡。

郭秀“嚶嚀”一生,埋在朱植寬闊的胸懷之中,眼睛閃過一絲無奈。

第二天,朱植起得牀來,正在盤算着如何實施秀兒的計策,外面已經有人來報,楊榮求見。

朱植一聽,心裡一百個不舒服,哼,這個老夫子不會是昨天話還沒說夠,今天又跑來繼續勸諫吧。 心裡雖不痛快,可是行動上一點也不敢怠慢,連忙出到前堂。

只見楊榮還是一臉苦相,上來見了禮,道:“一大早就打擾殿下……”

朱植笑道:“得啦,勉仁,你我還客氣什麼。 來有什麼事,坐下說吧。 ”

楊榮眉頭不展道:“薩里尼送來的消息,王路朝率領高麗遺民全體爲殿下壽,這是他們送上的禮單。 ”說着把手中的褶子送了上來。

朱植這才恍然大悟,現在是六月初三,再過半個月自己就虛度二十三了。 翻了翻禮單,好傢伙,東海的明珠,高麗的寶馬,王路朝好大的排場啊。

一直顧着女真的事務,對這支孤懸海外的伏兵還真的有些淡忘。

朱植道:“不知道這哥倆半年來發展得如何了?”

楊榮道:“自從去年十月到了耽羅島,因爲島上沒有多少李朝的駐軍,收拾起來也不費力。

島上只有幾千土著居民,聽到是前朝王子而來,倒還十分念舊,沒幾日就推舉王路朝當了高麗王。 這個耽羅島只有一座大山,四野都是平地。

原是高麗養馬之處,高麗五成馬匹都出於此地。 王路朝站穩之後跟遼東做的第一筆買賣就是用兩百匹好馬,交換了足夠島上四千多軍民一年用的糧食。

整個冬天,王路朝聯絡高麗沿海出沒的海寇,原來這些人有地是高麗舊臣,這些人聽說耽羅島豎了旗幟,也都紛紛依附,島上幾個月間人馬就達到了一萬。 等到今年開春。

李朝才發現島上換了主人,派了釜山南道的守備率領三千人進剿,王路朝指揮人馬把這三千人消滅個乾淨。

還不時派出原來海寇組成的艦隊騷擾李朝南面沿海,鬧得李朝上下人心惶惶。 ”

朱植邊聽邊點頭,這個王路朝看來也不是等閒之輩,把耽羅島經營得不錯嘛,朱值道:“那,咱們的人馬充當什麼角色?”

楊榮道:“遵照殿下的指示。 咱們的水師換了衣服旗幟都裝成高麗王的人馬,跟着他們騷擾沿海,以達到練兵的目地。 ”

朱植道:“派往耽羅島的水師陸戰隊半年一輪換,不要讓他們在那邊呆太久了。 另外替我給他帶個口信,讓他做好準備。

李朝很可能在颶風季節以前還會入侵一次,他一定要想辦法頂住。 頂住這次就想辦法和李成桂求和。 對了,李朝的線拉上了嗎?”

楊榮點頭道:“回殿下,成了。 ”

朱植點頭道:“王路朝這小子是龍是蟲就看這次頂不頂得住。 一旦抗住了,就發動咱們的內線攛掇李成桂去招安。

另外指示他,手下這幫海寇要小心籠絡,都是有奶便是孃的主,必要時不能心慈手軟。 ”

楊榮點頭道:“殿下,你看,韓兵那邊是不是讓他們增派些人馬?”

朱植搖搖頭道:“不,咱們不能陷入太深。 等金州衛的水師陸戰隊練得差不多了,咱們還要撤出那裡陸上的兵力。

呵呵,勉仁怕什麼,咱們手上有他王路朝把耽羅島租給我們九十九年的契約,他要是敢反悔,咱就派水師搶佔過來便是。 ”

楊榮道:“遵命。 ”

朱植又道:“至於這些壽禮,同樣封存在遼東都司府庫裡,另外單立一個賬目。 不得讓任何人知道。 ”見事談得差不多了。 端起茶碗,舀了舀。 意思是送客。

楊榮咳嗽了一聲,吞吐道:“還有一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

朱植放下茶碗道:“呵呵,勉仁什麼時候變客氣了,有什麼話就說吧。 ”

楊榮作揖道:“殿下請恕榮昨日違命之罪。 ”

朱植愣了一下,隨即展顏一笑:“呵呵,勉仁,罷了罷了。 你也是一番好意,倒是本王小氣,竟然爲此事拂袖而去。 ”雙手連忙把楊榮雙手托住。

楊榮擡起身來道:“此乃殿下家事,爲臣一時心急,怕殿下娶了白朮姑娘遭人非議。 昨晚榮思前想後,終於想了一個辦法,或許可以幫助殿下兩全其美。 ”

朱植喜上眉梢,呵呵看來還是勉仁跟自己最久,回過頭還是爲自己分憂。 朱植道:“呵呵,多謝勉仁,不過本王也想了一個主意。

可是請葉旺葉將軍將白朮醫官收爲義女?”

楊榮一聽,會意一笑:“可是王妃給殿下出地主意?”

朱植道:“怎麼什麼都瞞不過你?那就請你去替本王說合說合了。 ”

楊榮道:“這個不難,只是尼瑪姑娘的事,殿下還望三思。 ”

朱植做出一臉苦相道:“我的好長史,趕緊先替我分憂,然後再說這事。 ”楊榮一臉苦笑地告辭而出。

等他一走,朱植眼前不禁浮起尼瑪的俏臉,那張怒容滿面的俏臉,看着朱植和白朮兩人在那卿卿我我,竟然用箭來示威,好個潑辣地性格。

女真女人想愛就愛,不會掩飾,只是和朱植之間地位懸殊,只能一直強行按捺心中的感情。 這些兒女情長,朱植看在眼裡如何體會不到。

而且尼瑪那一身性感的身材,朱植看起來都只想吞口水,只是尼瑪粗獷的性格自己不是十分喜歡。 感覺怎麼都不如白朮來得細膩……

葉旺戎馬半生,膝下四個全是兒子,這白朮醫官在軍隊里名聲很大,早有活華佗之美譽,多少傷兵得到過白朮救治。 聽楊榮這麼一說,葉旺自然滿口答應。

在他看來,如果做了白朮地義父,日後和遼王的關係又接近了一層。

白朮那邊則由郭秀去說。 白朮真有一種醜媳婦見家翁的感覺。 好在郭秀難得度量大,前因後果,好生勸慰,白朮只剩下紅着臉點頭地份上。

既然兩邊一拍即合,便擇日不如撞日,在遼東都司大慶平海西的慶功宴上,葉旺認了白朮爲義女。 下面衆將心中自然清楚,這只是第一部。

下一部將是白朮成爲遼王的側妃。

平定海西的慶功宴是朱植來到遼東之後,遼東都司最盛大的宴會,文官方面,以楊榮爲首,典簿正姚善、審理正趙羾、典寶正郭銘、奉祠正程通、紀善瞿遠、典儀正張士信、經歷璩義等。

武將方面以遼東都指揮使葉旺爲首。

下面又有長史鐵鉉、羽林右衛指揮使瞿能、指揮同知瞿卿父子、指揮僉事張倫,廣寧中衛指揮使楚智、指揮同知喀吞、指揮僉事蘇傑,定遼中衛指揮使倪磊,指揮同知莊得。

定遼右衛指揮使王琙、指揮同知鄧天海,鐵嶺衛指揮使趙震,廣寧斥候衛指揮使張順、指揮同知瞿優,三萬衛指揮使古尼……

正是一代天驕,羣英薈萃。 是夜,遼東文武百官同慶海西大捷直喝得酩酊大醉,沙場情場雙得意地朱植自從回到明朝以後,終於第一次倒在了酒桌之上。

遼東大捷的軍報如同一股強勁的季候風震撼了華夏大地。 朝堂之上大小臣工齊上賀表,恭賀大明拓地千里。

朱元璋龍顏大悅,特命應天府所有百姓人家張燈結綵大賀三天,並在午門前舉行了盛大地獻俘儀式。

兩年前京師中藍玉叛亂的陰霾終於因爲這次邊疆大捷一掃而光,對於朱元璋而言,這樣的勝利來的恰是時候。

自從藍玉叛亂之後,朝野上下總有流言在傳播,說殺掉功臣之後。 朝中再無名將。 昔日遠征蒙古開疆拓土的偉大功績已經不復存在了。

現在朱植此番拓土千里,征服遼東最大地女真部落。 正好將這些流言擊個粉碎。

兵部尚書茹瑺趁機向朱元璋上奏,承蒙皇上教導有方,才使遼王取得如此大捷。 爲表彰遼王地功績,朝廷應賜九錫彰顯其功。

九錫可不是鬧着玩的,在歷史上只有那些最終篡位地人如曹操才受過這樣的榮耀。 在明朝的禮遇中,這不過是虛置的禮節而已,誰從來沒想過能夠得到。

滿朝文武既不敢同意也不敢反對,都秉住氣息看朱元璋的反應。

三日後,聖旨下,賜朱植銀鈔三十萬兩銀子,賞遼陽地十萬畝,準遼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另外着遼東都司大小官員將領俸祿晉升一級,增設努合裡衛(步兵)、達真衛(步兵)、剌魯衛(騎兵)三個衛所管理新收之地;賜葉旺義女白朮爲遼王側室,加杏林夫人銜。

此聖旨一出,整個朝堂又是一片譁然,對於一個藩王來說,這已經是除了九錫之外最高地禮遇了。

在千里之外的朱植一得到消息已經把茹瑺的祖宗十八代全罵了個遍。 此人爲四哥黨羽,什麼請朝廷賜九錫,分明是想把朱植擺上檯面。

朱植和楊榮一商量,這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三項崇高的禮遇是無論如何不能承受地,連忙擬了奏章請辭。

在奏章裡又把遼東人少地多的苦水倒了一番,請求朱元璋多往遼東移民。

看到朱植的請辭奏表,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老十五這種謙虛謹慎,居功不傲的脾性,早在平定藍玉叛亂時就早有表露。 在他心目中,越發放心將遼東交與這個兒子。

心中高興,大筆一揮,從山東、北平、山西等地再遷移三十萬民衆分兩年遷入遼東,以塞邊地。

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章 懿文太子(3)第8章 藍大將軍(2)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40章 勾心鬥角(4)第7章 北風乍起(1)第7章 北風乍起(1)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4章 經略朝鮮(6)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3章 懿文太子(4)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15章 開張大吉(1)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40章 勾心鬥角(4)第7章 北風乍起(3)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7章 北風乍起(5)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1章 裂土封遼(1)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29章 根本之爭(3)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章 遼王攻略(3)第42章 多方博弈(2)第8章 藍大將軍(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1章 裂土封遼(3)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14章 百廢待舉(6)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31章 洪武駕崩(3)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3章 懿文太子(2)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7章 北風乍起(4)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46章 飲馬長江(4)第25章 翻雲覆雨(1)第5章 高麗亂局(6)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37章 邊塞鏖戰(3)
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章 懿文太子(3)第8章 藍大將軍(2)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40章 勾心鬥角(4)第7章 北風乍起(1)第7章 北風乍起(1)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4章 經略朝鮮(6)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3章 懿文太子(4)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15章 開張大吉(1)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40章 勾心鬥角(4)第7章 北風乍起(3)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7章 北風乍起(5)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1章 裂土封遼(1)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29章 根本之爭(3)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章 遼王攻略(3)第42章 多方博弈(2)第8章 藍大將軍(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1章 裂土封遼(3)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14章 百廢待舉(6)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31章 洪武駕崩(3)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3章 懿文太子(2)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7章 北風乍起(4)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46章 飲馬長江(4)第25章 翻雲覆雨(1)第5章 高麗亂局(6)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37章 邊塞鏖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