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心事重重(2)

?*劍嗤醺? 層層疊疊的屋檐之下,是座座宏偉的的宮殿,太陽照射下琉璃瓦的反光,讓整個宮殿光芒四射。

這裡曾經是前元的皇宮所在,在衆多藩王中也許就數這燕王的宮殿巍峨壯觀。

鏡頭拉到某座宮殿的深處,陽光從窗棱灑在房內,投射出地面班駁的格影。

一隻腳踏在上面了精美的圖案,腳的主人面朝屋內而站,陽光撒在他背後,偉岸的身軀勾勒出一圈光芒。 光芒中發出渾厚的中音:“依斯道看,老十五到底知道多少?”

在偉岸身軀的陰影裡,一名光頭和尚閉眼而坐,手中佛珠不停地轉動。 聽見光芒中發出的問話,佛珠驟然而停,聲音沙啞尖細:“知是不知,不知是知。 ”

窗前之人正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植的四哥——燕王朱棣;而陰影之中脣上無須的正是燕王幕中首席謀士,姓姚名廣孝,字斯道,有的人也稱其爲道衍和尚。

朱棣道:“斯道,別跟我打啞謎了,老十五的信你也看過了,他這不分明是上門叫板嗎。 ”

姚廣孝道:“,您只要回答一個問題,如果換作是您,您會怎麼辦?”

朱棣道:“如果我有證據就到父皇那參他一本,如果沒有就會盡力去找證據。 ”

姚廣孝道:“殿下,您不能站在燕王的角度上,而應該站在遼王的角度上。 ”

朱棣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到桌邊坐下,喝了口茶道:“你是說,朱植未必會想扳倒我?”

姚廣孝道:“殿下明鑑,殿下之於遼王與遼王之於殿下是不一樣的。 遼王是太子埋伏在您背後的一顆棋子,殿下不動,遼王永遠不會動;然殿下一動。

遼王立刻可兵出山海關,直驅?*健? 所以遼王之於殿下,如匕頂背,殿下必欲除之而後快。

但殿下之於遼王呢?遮陽之大樹也!在衆多藩王中殿下實力最強,也最遭皇太孫忌恨,假如他日皇上西去,太孫即位之後個要對付的就是殿下,而不是他遼王;但一旦殿下倒了。

遼王首先沒有了大樹遮蔭,二則成爲兔死之烹狗。 貧僧以爲憑楊榮之能,如果還看不到這一點,就枉稱爲楊勉仁了。 所以這就是知爲不知,不知爲知。 ”

朱棣道:“斯道是說,老十五是揣着明白裝糊塗,但他寧願糊塗也不肯明白?”

姚廣孝道:“正是!遼王不管手裡有多少證據,他也不會而且是不能扳倒殿下。 所以對於遼王來說只能知爲不知。

而這封信卻是不知爲知,明知道不會扳倒殿下,卻故意向殿下透露他知道此事,就是爲了讓殿下擔心,讓殿下對其投鼠忌器。 也是在警告殿下。

不要試圖與他爲敵,他會時刻拋出這顆棋子。 ”

朱棣道:“以我對老十五的瞭解,這一定不會是他的主意。 ”

姚廣孝道:“當然是楊榮意,上次朝中太子之爭。 就是他一張字條壞的殿下好事。 此人爲遼王羽翼,爲我大敵,殿下不得不防。 ”

朱棣道:“我說老十五本是輕浮之徒,什麼時候會有如此深的城府?”

姚廣孝道:“殿下,彼一時此一時也,貧僧仔細研究過這兩年遼王的全部情報,發現他似乎比以往變了一個人似的。

先是暗保太孫,交好士子;接着收買人心掌握京城兵權;最後平定藍玉叛亂獲得皇上寵信;現在在遼東大刀闊斧改革賦稅軍事。 又不給殿下面子將張廉清除。

自從封遼之後,在楊榮的輔佐下,廣移民,扶商業,修戰船,勢力節節上漲。 還有一事,到遼東兩年,遼王把皇上賜與的建府之銀全部用在政事軍隊上。

自己只住了最簡陋的住所。 表面上是生性簡樸。 可背地裡節省出來地銀子都哪去了?遼王沒有野心,貧僧死也不信。 此時遼王羽翼已成。 文有楊榮、姚善;武有鐵鉉、瞿能。

在貧僧看來,遼王的勢力不在殿下之左。 ”

朱棣皺着眉頭,敲着桌子道:“那我該如何應付?”

姚廣孝道:“殿下不必着急,既然遼王勵精圖治,那麼殿下不如韜光養晦。

木秀於林,風避摧之,遼王畢竟年輕,不懂得掩飾野心,此時他還得皇上信任,是因爲太孫*還沒感覺到他的野心,否則自然有人在皇上那裡搬弄是非。

所以殿下不必擔心,反而殿下應該積極尋找遼王的野心證據,一但朝中太孫*發動,也就是殿下發動之時。 ”

朱棣邊聽邊點頭道:“斯道所說極是,但這證據畢竟被他掌握,我始終心有忌憚。 ”

姚廣孝道:“殿下,你想過沒,爲什麼遼王修與您,正說明他現在羽翼未豐,真正是他心中忌憚殿下才對。

反過來只要朝中有人構陷,殿下再對他動手,他必定已無還手之力。 ”

朱棣展顏而笑:“斯道好計策,本王受教了。 只是這劉恆與我有用,他的侄子劉爽該如何處置?”

姚廣孝閉上眼睛,重新開始轉動佛珠:“阿彌陀佛,永生輪迴,超度極樂。 ”

朱棣靠在椅子上,一半身軀撒着陽光,半張臉晴,半張臉陰,一絲兇光在眼中一閃,嗖地已經不見蹤影。

“走水啦,走水啦。 ”?*轎鞴亟忠淮γ歐孔牌鵒舜蠡稹? 不知道從哪裡鑽出一大批拿着水桶的百姓,圍着此房,左臨右舍想來救火之人根本無法接近。

火勢朝四周蔓延,西關街共有五處院子被燒爲白地。

典膳正劉恆早上一起牀,就聽到前廳哭喊着。 劉恆長得胖,下得地來,正要出去,已經進了屋:“官人啊,不好啦,劉爽大侄子他,他死啦。 ”

劉恆給這句話嚇得臉都白了。 顫巍巍道:“怎,怎麼死的?”

老婆嚎着道:“嗚嗚嗚,燒死的,昨夜裡一把火把西關街燒成了白地,大侄子他,他們全家都給燒死啦,快去吧,小叔在外面呢。 嗚……”

劉恆腦子一下亂成糨糊,怎麼會這樣。 劉爽是幹什麼,他當然知道,當年就是他得了燕王地秘密差使,找了劉爽開辦這個米鋪,一直都是見不得光的生意。

如今驟發意外,劉恆第一時間就想到與此有關。 他安頓好家人趕緊穿好衣服入王府求見燕王。

朱棣打着哈欠接見了劉恆:“長玉,這麼早就來找本王。 到底什麼事啊?”

劉恆嗚咽着道:“殿下,給小臣做主啊,昨天夜裡一場大火將西關街劉家米鋪燒成了白地,小臣侄子他一家人身陷大火無一生還,嗚嗚……”

朱棣裝作驚訝的樣子。 霍地站起來:“什麼?!竟然有這樣的事!!”

劉恆道:“是啊,今日小臣地弟弟來報地喪,殿下,此事必有蹊蹺。 請殿下明查!”

朱棣哦了一聲,坐下道:“依你之見,其中有什麼蹊蹺。 ”

劉恆奪口而出:“肯定是和私……”

朱棣眼睛突然精光四射,狠狠瞪了他一眼:“恩!可是私人恩怨?”

劉恆才意識到自己失言道:“哦,對,對,是私人恩怨。 只是着一家人全數死於大火實在不正常。 ”

朱棣面無表情,拿起茶杯。 用碗蓋撇了一下茶葉,揮了揮手,讓左右出去,屋中就剩下兩人。 才緩緩道:“或許是睡沉了,放心吧,這些事本王爲你做主。 ”

劉恆湊近道:“殿下您看,會不會是那種生意出了問題?”

朱棣道:“哦?不知道有多少銀子還沒運進府?”

劉恆道:“昨日結過一次,剛送了二萬兩銀子進王府。 殿下……”

朱棣打斷他道:“有可能是他與北邊的發生了齷齪吧。 上次你不是說過北面的嫌價格太貴了。 ”

劉恆道:“啊。 上次已經把價格談妥了。 ”

朱棣依然面無表情道:“好啦,你下去吧。 此事本王一定會徹查。 另外這個買賣你不要再經手了,你手裡還有什麼帳本之類的東西都交上來吧。

從此以後,以前那些事對你來說從來沒發生過。 明白嗎?”說罷,朱棣眼睛一翻,劉恆眼光與他一碰,突然覺得混身寒冷。

隔了片刻劉恆才點頭:“是,殿下。 ”

出得宮來,劉恆恍如隔世,剛纔臨出門時朱棣那冰冷地一眼。 大街上,一隊隊燕山左衛的士兵如臨大敵,說是在捉拿昨夜西關街的兇手。

劉恆一步一挨地回到家裡,一個人把自己鎖在房。

從架上拿下一部資治通鑑,打開封皮,上面一頁頁一行行,哪裡是什麼資治通鑑,記錄地全是五年來販賣私鹽的生意進出帳目。

他把放進袖筒,閉眼深吸了一口氣,又在案下一頂,打開一個暗格,從裡面抽出一張薄如蟬翼的綾子,上面用蠅頭小字寫得密密麻麻,劉恆把綾子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再把它小心翼翼地塞進腰帶的一角,劉恆拍拍腰,心情稍定。

ωωω¸ ttкan¸ C〇 這才起身出門,往燕王府而去。

漆黑的夜晚,一輛馬車在夜路上飛奔,車中中年胖子手腳捆繩,矇眼塞口,還在掙扎,旁邊蒙面人狠切胖子地脖頸,胖子暈厥再不動彈。

蒙面人對車外叫道:“快,天亮前必須趕到海邊。 ”

“七月十五,劉記米鋪被燒成白地,掌櫃夥計家人上下三十八口沒於大火,?*獎粘僑眨嗤醺濤來笏鞽悄凇? ”

楊榮看着?*降堇吹那楸ǎ湫Φ潰骸把嗤跎比嗣鸝諏恕? 還裝模做樣大索?*劍慌裳膊抖墒濤潰媸怯敲終謾? 分明就是搜尋米鋪漏之魚。 ”

朱植道:“線索全斷了,咱們手上也沒有證據了。 ”

楊榮一笑道:“未必吧,榮有禮物送與殿下。 ”

朱植道:“哦?什麼禮物?”

楊榮道:“劉恆!”

朱植驚道:“什麼意思?!”

楊榮道:“屬下料定燕王必會出此手段,所以命令無間在案發之後,趁亂擄走劉恆。 恐怕目前他正在來遼東的船上。 ”

朱植騰地從椅子上坐起來,瞪着吃驚地眼睛看着楊榮道:“勉仁啊勉仁,爲什麼不和我商量商量?”

楊榮道:“那時殿下正在遼陽忙碌女真軍務,而且兵貴神速,如果再,恐怕時機已失,所以屬下斗膽作出決定。 請殿下恕罪。 ”

對楊榮朱植還是信任的,事情既然做了,那必定有他的道理,朱植道:“茲事體大,劉恆是朝廷命官,萬一被朝廷知道了,讓我如何擔待。 ”

楊榮彷彿胸有成竹道:“參加這次行動的無間成員總共不過四人,這四人完成此項任務後,我安排他們前往高麗任職,另外接應船隻根本不知道接送的是什麼人。

所以事情從我們這邊暴露地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作爲燕王,就算他想到此人可能被我們擄走,也不可能聲張,況且劉恆完全可能因爲害怕燕王滅口隻身潛逃;再者作爲燕王,可能會以爲這是一個天大地機會,只要日後此案爆發,就把所有罪責都砸到劉恆便了。

朱植聽完楊榮這一番分析,頓覺十分在理,除非無間內部出了鼴鼠,否則根本不可能被燕王方面知道。 道:“勉仁爲什麼要行此險棋?”

楊榮道:“屬下覺得僅僅一紙信並不能讓燕王真正顧忌,劉恆聯着燕王和他侄子,手中必定掌握着一些證據。 把他擄過來,幽禁着他,就是籠罩在燕王心中的一個影子。

殿下請看,過不了幾天,燕王抓住劉恆家人地消息就會傳來。 而且家人一定安全無事,燕王會以他地家人作爲要挾。 ”

朱植會意一笑,道:“日後就算被朝廷知道了,我就推說爲調查私鹽大案,只能請此案有關的劉恆到遼東協助調查,並且事先知會過燕王。 ”

楊榮道:“對,正是如此,就算朝廷真的調查起來,殿下依然有足夠的理由脫去幹系。 ”

松山堡碼頭,月黑風高。 一艘小船慢慢泊上岸邊,楊榮率領幾人已經一輛馬車早以等候多時。

見小船下錨停定,楊榮快步上船下到底艙,只見四名黑衣人在艙內看管着一藍衣胖子。 楊榮把艙門關上,向四人拱手道:“辛苦了。 ”四人連忙回禮。

楊榮用腳踢了踢踢藍衣人道:“你叫什麼名字?”

藍衣人驚恐道:“本官燕王王府典膳正劉恆,饒命啊。 ”

楊榮再不理他一揮手:“帶走!”

-------------

-------------

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6章 漸入佳境(3)第9章 奪門之夜(2)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9章 奪門之夜(1)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9章 奪門之夜(4)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2章 遼王攻略(4)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9章 奪門之夜(4)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5章 高麗亂局(1)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5章 高麗亂局(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26章 燕王邀戰(3)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2章 遼王攻略(2)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38章 大小通吃(2)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5章 高麗亂局(2)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8章 藍大將軍(4)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6章 漸入佳境(3)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7章 北風乍起(5)第5章 高麗亂局(6)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3章 懿文太子(2)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33章 請君入甕(4)
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6章 漸入佳境(3)第9章 奪門之夜(2)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9章 奪門之夜(1)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9章 奪門之夜(4)第3章 懿文太子(2)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2章 遼王攻略(4)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9章 奪門之夜(4)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5章 高麗亂局(1)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5章 高麗亂局(5)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26章 燕王邀戰(3)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2章 遼王攻略(2)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38章 大小通吃(2)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5章 高麗亂局(2)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8章 藍大將軍(4)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6章 漸入佳境(3)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7章 北風乍起(5)第5章 高麗亂局(6)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3章 懿文太子(2)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33章 請君入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