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小通吃(1)

“山海關大捷,山海關大捷!”一名傳令兵風塵僕僕跑進廣寧城的遼王王府。

朱植從榻上一躍而起,“好,打得好,來人,拿酒來。 ”他就如一個孩子似的在書房裡走來走去,邊走邊搓着雙手。

“一個時辰,還不到一個時辰,大炮就把天下第一關的城門轟塌了。 想不到,當真想不到。 有此一戰,天下再無不可破之城。

”楊榮拿着軍報來回再看了一遍,實在不相信裡面敘述的事實。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以一倍之衆進攻山海關這樣的堅城,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當年就憑蒙古大軍之勇,進攻襄陽堅城,也歷經數載方纔打破。 如今遼東軍只用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就破關而入,不得不說是天大的勝仗。

朱植從興奮中停下來道:“勉仁,你說得對,天下再無不可破之城,正是這些火炮改變了戰爭的模式。 ”

剛剛得到消息匆匆趕來的鐵鉉正好在門口,接過話茬道:“有此利器,破關不難,難得是怎樣將燕軍一網打盡。

卑職還擔心小馬王貪功不等金州衛直接扣關,所以特地送錦囊給他。 小馬王總算顧全大局,等到金州衛登陸圍住山海關才動手破城。 ”

朱植笑道:“哈哈哈,我遼東健兒出手不凡。 ”頗有點得意忘形。

這是遼東軍和燕軍的第一仗,只許勝不許敗,此戰遼東動員定遼右衛、寧遠衛、廣寧後衛、復州衛、廣寧左衛加上作爲奇兵的金州衛,兵力達到三萬人,其中廣寧右衛等四個衛正面進攻,定遼右衛側面做出迂迴之勢起到分散燕軍注意力的作用,金州衛五天之內坐船渡過渤海,在山海關後登陸。

然後再前後夾擊。 一舉殲滅燕軍。

海軍陸戰隊側後登陸切斷歸路,密集的火器轟擊,這些新式的武器和戰術讓作戰突然變得異常輕鬆,一百對七千的傷亡對比,頗有些海灣戰爭的神韻。

雖然從整個作戰計劃來看,遼東軍想輸都難。 但對方始終有朱能坐鎮,開打之前朱植還是有些犯嘀咕,自己地遼東軍到底能否與燕軍爭鋒仍然沒底。

朱植美滋滋的想像着山海關城下的情形。 靠,這就是武器代差的優勢,因爲有了重炮,從此以後堡壘轟然倒塌;有了強大的水師,遼東的軍隊可以在任何地區登陸打擊敵人。

什麼狗屁燕軍,什麼天下強軍,都他媽扯淡,日後到底誰執牛耳還不一定。

正當朱植想得口水直流。 婢女已經將酒送上,朱植吩咐倒了三杯,讓楊榮和鐵鉉都拿起來:“來,二位大人,此戰打出遼東聲威。 值得慶賀,哈哈。

”兩人知道這王爺一遇到喜事就手舞足蹈,也陪着笑臉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鐵鉉道:“可惜跑了朱能。 ”

楊榮道:“呵呵。 王琙這小子一直憋着勁和朱士弘對壘,沒想到沒打他就溜了。 ”

鐵鉉道:“南面的情報稱,耿侯督師北伐,估計已經到了前線,朱能怕是被提早調回北平了。 ”

得意了半天的朱植這纔回過味來道:“嗯,一個朱能頂得上這七千土雞瓦狗,實在可惜。 ”本來此戰設計巧妙,朱植也希望一戰而擒朱棣地左膀右臂。

只是沒想到其中又除了變數。

楊榮道:“朝廷大軍壓境,我們是不是也要商量一下對策。 ”

對於歷史的情況,朱植是非常清楚的,耿炳文根本不是朱棣對手,如果此時自己揮軍南進,這歷史是不是就會改變了?他拿着酒杯陷入了沉思。

鐵鉉道:“殿下,如果揮師南進,配合朝廷平定北平。 那可就是大功一件。 ”說着他擡眼盯着朱植。

楊榮一聲輕笑:“鼎石。 平了北平是大功一件,可功高鎮主又當如何?平了燕王。 殿下還有好日子過嗎?”

鐵鉉的臉一下子有些漲紅,雖然已經坐上了朱植這條船,可是內心深處他還是隱約有些心向朝廷。 但他也十分清楚,到如今,朝廷與藩王之間必定水火不容。

無論朝廷、燕王雙方誰勝都好,朱元璋定下的藩王拱衛制度必然崩潰。 到頭來,朱植兩邊不討好,下場是怎樣,無法預計。

朱植眨眨眼道:“勉仁何必這樣說,平了四哥,大不了交出兵權,做個太平王爺。 ”

楊榮緊跟上一句:“恐怕太平王爺也沒得做。 ”

朱植故作氣憤:“你!”

鐵鉉嘆了口氣:“勉仁別說了,鼎石既然輔佐了殿下,自然一心一意爲殿下謀劃,無論日後如何,定當與殿下生死與共。 ”

朱植走過來,拍拍鐵鉉的肩膀道:“鼎石的心我何嘗不明白。 事到如今只能見一步走一步了。 ”

楊榮道:“殿下,我看,維持一個南北不勝不敗的局面對遼東最有利益。

以卑職所見可命小馬王勒兵修關,做出窺看北平狀,但南進卻萬萬不可,至少在遼東軍權一日不完全落入殿下之手,殿下也不需盡全力。 ”

鐵鉉道:“向上表功地褶子可以說我軍殲敵七千自損五千,在主力南歸之前暫時無力南進。 攻打山海關這樣的堅城,這個損失還是要的。 ”

見鐵鉉替自己着想,朱植內心感到欣慰,作爲左膀右臂,楊榮和鐵鉉更要齊心協力,他想想道:“好,就這麼辦吧,你給兵部寫褶子給小馬王表功,把他頭銜上“同指揮僉事”的同字也該撤掉吧,立了大功一定要賞。

明日我就出發,前往山海關犒勞三軍。 ”

正說着話,外面有人來報:“朝廷欽差禮部侍郎黃魁奉旨宣慰遼東,官駕已到松山港。 ”

朱植示意知道,讓來人出去,微微一笑:“來得好快啊,二位看朝廷派黃魁來是何用意?”

楊榮道:“殿下於黃大人有恩,朝廷派他來自然是想籠絡大人,我看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要對遼東軍權做一個了斷。 ”

朱植點點頭道:“照你這麼說,黃大人來遼對我還有利了。 好,各位辛苦一趟隨我到松山港迎接吧。 ”

……

松山港不如金州水深不夠,黃魁的官船隻得將錨拋在離岸一百米地地方,欽差的旗號孤零零飄揚在桅杆頂端。

松山港冷冷清清的,除了幾個在港內釣蝦的孩子,一個人影都沒有。 遼東水師全部力量分別集中在山海關和遼魯水道上,此時港內只有兩艘老式地福船曬着太陽。

對於欽差的到來,松山港沒有任何反應。

就連朱植都看不過眼,想當初自己回遼的時候,可是千帆競渡地迎接,欽差好歹代表了皇上。

遼東在朱植主政這些年裡,變化是天翻地覆的,老百姓心裡跟明鏡似的,朝廷?朝廷管個鳥了,這個離着應天萬里之遙的地方,不過是天朝的一條汗毛而已。

沒有朱植就沒有遼東的富足,這個跟朝廷沒有任何關係。

但朱植不能這樣做,他必須得給足朝廷面子。 軍樂隊還有親兵營跟隨他來到松山,擺出了一里長地迎接隊伍,又讓手下在官道兩邊全插上旗幟。

朱植自己走了一遍,看看也算是過得去了。

這邊號炮響起,遼王的儀仗清晰地出現在港口之中,朱植派楊榮率領兩艘小船上前迎接,過了小半個時辰,只見大船上又人從懸梯下來,跟着欽差儀仗也轉移到另一艘小船上。

兩艘船緩緩地向碼頭駛來。 小陳子向手下嘟囔了兩句,過不多久,港口旁的炮臺開始鳴響禮炮,天差駕臨,鳴炮二十一響。

在炮聲和鼓樂聲中,黃魁踏上碼頭,見朱植親迎,黃魁連忙快步上前。

朱植自然要比欽差走得快些,他三步並兩步走到黃魁面前,一撩王袍跪下行了謁見天子之理,口中道:“臣遼王朱植恭迎天子欽差。 ”

黃魁照本宣科:“遼王免禮。 ”

等朱植站起來,黃魁才向朱植拱手作揖:“勞煩殿下遠迎。 ”這纔算是終了一套禮儀。

朱植上前將黃魁的手抓住,哈哈一笑:“老黃老黃,好久不見了。 來來來,隨本王進城休息。 ”

黃魁見朱植對自己親熱,反而有些拘束,只是手不敢抽出來,跟隨着朱植上了他的車駕。 身後手擎聖旨的太監上了欽差車駕。

坐在舒適的馬車裡,朱植給黃魁送上一杯清涼的葡萄酒,道:“黃大人來得好快啊,不知幾日啓程地?”

黃魁道:“下官七月二十三出發,這前後十八天水路,還算順利。 ”

朱植道:“故人前來,今日本王親自下廚給黃大人侍弄一桌海鮮,這玩意乃我遼東特產啊。 ”

黃魁道:“謝王爺,晚上自當討要一杯水酒,只是正事要緊,燕逆勢大,今上擔憂,不知道遼東如何應對。 ”

朱植微微一笑,這是來摸我地老底了,道:“四哥作亂,天地不容,我已調大軍南進。 昨日前線發回捷報稱,山海關已被我軍攻陷,殲敵七千。 ”

黃魁眼睛一亮,不住點頭道:“恭喜殿下旗開得勝,卻不知下一步是否要收復北平?”

朱植拿起手中酒杯和黃魁碰了一下,道:“黃大人啊,你那麼心急幹嗎,咱們到了廣寧再說正事不遲啊,來,喝喝我們復州產的葡萄釀造地美酒。

”黃魁見朱植不接茬,只得乾笑了兩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1章 裂土封遼(3)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5章 高麗亂局(2)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7章 北風乍起(4)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29章 根本之爭(2)第6章 漸入佳境(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5章 進退兩難(3)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2章 遼王攻略(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7章 北風乍起(5)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1章 螳螂捕蟬(2)第1章 裂土封遼(4)第2章 遼王攻略(4)第4章 且聽風吟(1)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5章 高麗亂局(3)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3章 懿文太子(1)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章 遼王攻略(2)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33章 請君入甕(4)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15章 開張大吉(3)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5章 高麗亂局(2)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4章 且聽風吟(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4章 且聽風吟(1)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14章 百廢待舉(5)第7章 北風乍起(1)第6章 漸入佳境(2)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2章 遼王攻略(1)第2章 遼王攻略(1)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24章 經略朝鮮(6)
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1章 裂土封遼(3)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5章 高麗亂局(2)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7章 北風乍起(4)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29章 根本之爭(2)第6章 漸入佳境(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35章 進退兩難(3)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2章 遼王攻略(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7章 北風乍起(5)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1章 螳螂捕蟬(2)第1章 裂土封遼(4)第2章 遼王攻略(4)第4章 且聽風吟(1)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5章 高麗亂局(3)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3章 懿文太子(1)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章 遼王攻略(2)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33章 請君入甕(4)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15章 開張大吉(3)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5章 高麗亂局(2)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4章 且聽風吟(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4章 且聽風吟(1)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14章 百廢待舉(5)第7章 北風乍起(1)第6章 漸入佳境(2)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2章 遼王攻略(1)第2章 遼王攻略(1)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24章 經略朝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