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勾心鬥角(1)

真定慘敗,天下震動。

一陣由西伯利亞吹來的急行冷鋒卷襲大江兩岸。 連續兩天的降雨,讓應天的氣溫急速下降,頗有一雨成冬的味道。

真定敗仗的消息在京城是藏不住的,九月上旬已經在城內散播開去。 習慣了勝利的民衆對於失敗不太適應,城中氣氛壓抑。

街道上的行人紛紛緊緊衣服,撐着雨傘匆匆回家;街道上本來繁華的門店也早早上板,不做生意。

一場秋雨,層林盡染,皇城周圍圍繞着一片樹林,葉子或紅或黃煞是好看,只是北風吹過給人一絲透骨的寒意。

在皇城最深處,一個年輕人鐵青着臉,默不作聲,在他面前圍坐着幾名官員,大家也默不作聲,只有窗外刮過的北方時常讓梧桐的枝葉發出沙沙的聲響。

年輕人撥了撥手中精美的茶碗,喝了一口水,擡頭看着在座諸君。 沒有事的時候,大家爲了一點蠅頭小利爭個不亦樂乎,這會有事了又一個個跟悶葫蘆似的。

朱允炆不停地用各種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多年來的嚴格禮教訓練讓他早已學會了克己復禮。 但當靖難事起的時候,他卻在大臣們面前失禮了。

那次之後無論方孝儒和自己的皇后都通過不同方式跟朱允炆講過這個問題,他也知道那不是上位者所爲。 所以此時朱允炆強忍着內心的不快,面色仍如止水一般。

方孝儒最後一個走進御書房,連忙告罪遲到。 朱允炆也不怪罪,着人看座:“來啊,給方師傅看座,給衆卿上茶。 ”衆人連忙道謝,茶端上來,每人淺嘗一口也就放下了。

朱允炆笑笑道:“方師傅。 最近你身子一直不大好,就不用趕來了。 ”

方孝儒連忙站起來道:“陛下恕罪,這麼大的事,老臣理當爲陛下分憂。 ”

朱允炆揮手讓方孝儒坐下:“師傅請坐。 真定之戰的塘報大家想必也都看過了,都說說應該如何處置?”

黃子澄看看左右,站起來道:“啓稟陛下,耿炳文喪師辱國,應該嚴懲。 望陛下明證法典,將其梟首傳邊。 然後再發大兵北伐,平定燕亂。

”此言一出,他的眼神瞥了瞥旁邊的齊泰。

耿炳文當初是齊泰舉薦的,如果要治罪,齊泰這個薦人不力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齊泰臉色鐵青,默不作聲。 楊靖在那次庭議地時候幫着齊泰說話,所以此時也一臉凝重。

他知道黃子澄與齊泰以前雖然是同年,情同手足。 但兩人自從進入中樞之後,見解總是有些相左。

黃子澄認爲齊泰忘恩負義,不肯和自己站在一起;齊泰倒是一心爲公,反而總覺得對黃子澄過意不去。 於是黃子澄對這個同年一點也不留情面。

甚至總想將他扳倒,只是皇帝很會平衡雙方的關係。 現在機會來了,黃子澄上來就咄咄逼人。

方孝儒咳嗽兩聲也站起來道:“整整十五萬大軍,一朝盡喪。 耿侯還號稱名將。 如此喪師辱國實在不可容忍。

臣贊同黃大人的意見,請陛下立刻下召招回耿侯,治他的罪責。 ”

練子寧自從靖難事起後進入中樞,此時對於黃方二人的話非常不滿,他也站起來對皇帝作了一揖道:“耿侯喪師罪不可赦,但不該處以這樣的酷刑,他是兩朝元老,殺了他不但不能振奮軍心。

還會傷了朝中老將們的心。 而且目前首先不應該考慮這個,關鍵是如何應付目前這個局勢,耿侯還困守在真定,應該立刻派軍援救。 ”

黃子澄冷笑兩聲道:“難道練大人還想保一保耿侯嗎?如果不先殺他的頭,便是獎罰不明,天下兵馬如何差使?”兩人幾乎吵了起來。

劉三吾本來如老僧入定一般,此時突然睜開眼睛道:“殺耿侯不難,誰人能代其位?”這句話聲音不大。 卻讓所有人聽得清清楚楚地。

此言一出。 剛纔還在爭吵的兩人都住了嘴,劉三吾話總是不多。 但一說就會打在要害的地方。

朱允炆也不喜歡他們剛纔的爭吵,立刻接着劉三吾的話茬說下去:“黃、練二位愛卿不要再爭論了。 這個真定敗績,責任一定要追究,但以朕來看,罪不致死。

削奪了他的爵位也就夠了,另外責任追究到耿炳文一層,不要再追究其他人。

劉愛卿說得對,耿炳文一定要撤換,可是朝中有誰能夠擔當討逆大將一職?各位有什麼主意?”朱允炆金口一出,等於免去了耿炳文的死罪,但活罪不能逃,削奪爵位的懲罰對於一位開國老將來說簡直比殺頭還難受。

楊靖嘆了口氣閉上眼睛,他也沒有想到,耿炳文率領地大軍竟然輸得那麼快,在楊靖心中,真正能夠勝任這個職位的只有兩個人,只是他知道這兩個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得到建文的信任,所以既然說了白說,楊靖選擇了沉默。

可是練子寧仍不死心,他知道徐輝祖不能讓建文滿意,但另外一個人呢,這個人坐擁精兵十萬,戰將如雲,而且也是惟一能在聲望上與朱棣匹敵的人物。

練子寧道:“陛下,臣保薦一人,他出馬必能平定燕逆。 ”

朱允炆“哦”了一聲,轉頭看着他:“練愛卿請講。 ”楊靖眼睛盯着練子寧,一個勁給眼色,希望他不要說出來。

但練子寧還是決定要說:“臣舉薦遼王。 ”

此言一出,在座諸君無不震動,黃子澄立刻跳出來反對:“不可!陛下,萬萬不可。 遼王,怎麼能用遼王。 ”黃子澄臉癟得通紅,只是就說不出理由。

練子寧道:“遼王是最好的人選,爲什麼,就因爲他指揮地遼東軍。

黃大人,耿侯怎麼敗的,你我都清楚,京營軍紀敗壞,訓練鬆弛,戰鬥力不如開國之一二,如何能夠抵擋燕逆的虎狼之師。 也就只有遼王率領的遼東軍,纔是堪與燕軍匹敵地精銳。

讓遼王爲帥,一方面讓他帥遼東軍從北向南威脅北平,另外我朝廷大軍在南線步步爲營。 以南線爲鐵砧,遼東爲鐵錘,粉碎燕逆。 ”

黃子澄道:“笑話,練大人簡直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我京營以及各地衛所還有五十萬大軍,只要集中這支力量,如何是燕逆能夠抵擋的?再說,遼王野心勃勃,如果給他掌握天下兵馬,只怕等他滅了燕逆,他就成了遼逆了。

陛下,遼王切不可用。 ”

齊泰道:“黃大人,正因爲遼王和燕逆不對付,纔要讓遼王爲帥,這樣可以讓他與燕逆自相殘殺,互相削弱力量。 臣附議。 ”

朱允炆看手下爭得不亦樂乎,他的臉色也很是沉重,他擺擺手制止了各人的發言,道:“遼王雖然是不錯的人選,可惜河北山東纔是平亂的主戰場,遼王不可能帥師遠途轉戰山東。

此議作罷。 ”

朱允炆此言一出,黃子澄不等練子寧反對,已經躬身施禮:“陛下聖明,臣遵旨。 ”練子寧與齊泰對視一眼,也都不再言語。

黃子澄冷哼一聲,彷彿勝利了一般,又道:“臣還是堅持原來的意見,應該讓曹國公李景隆掛帥。 同時命令遼王督促遼東兵馬星夜南下,爲國分憂。 ”

練子寧撲通跪在地上,道:“陛下,不可啊。 曹公從無實戰經驗,資歷尚淺,如何能擔待如此重任。 ”朱允炆見他如此激動,臉色已經有些不好看了。

方孝儒道:“韓信拜將之前好像也沒上過戰場,岳飛也不是天生就是打仗的料。 不用他怎麼能積累起經驗,曹公乃隴西之後,將門虎子,自當委以重任。 ”

朱允炆點點頭道:“好,黃愛卿和師傅所言有理。 就這麼定下來了。 拜李景隆爲帥……”

“陛下,不可啊,不可啊!請陛下收回成名,曹公實乃括(趙括)懋(夏侯懋)之類,任其爲帥,敗期不遠矣!”練子寧搗蒜磕頭,仍然在力爭死諫。

方孝儒怒斥:“練大人狂悖,陛下旨意已下,你難道要抗旨不成!請陛下治其咆哮朝堂之罪。 ”

朱允炆被練子寧鬧得更加煩躁,道:“練大人有些累了,來人啊,將他送了出去。 ”說着門外進來兩名太監,死拉硬拽將他拖出上書房。

練子寧一路上還在高喊:“陛下,寧死不足惜,然切不可以曹公爲帥,亡國日不遠矣……”

遠遠傳來地這句話讓朱允炆的臉色青得可怕,黃子澄跪在地上道:“練子寧咆哮宮闈,胡言亂語,實乃悖逆到了極點,請陛下治其大不敬之罪。

”楊靖有見及此,連忙想爲練子寧辯白。

可是御案後面的朱允炆一拍桌子:“哼,好個練子寧,才進中樞,就敢如此狂悖,傳旨,奪其官職,讓其在家反省。 ”

……

以李景隆爲新任徵燕大將軍,徐凱爲左副將,平安爲右副將,調集天下兵馬五十萬,第二次北伐幽燕。

這一消息早有內間飛鴿報給已經撤圍真定,回到北平的朱棣,下面衆將一聽朝廷將發五十萬大軍來攻,大多面露懼色。

朱棣卻哈哈大笑:“朝廷真是一幫昏君奸臣當道,數數朝廷那些人,配做我朱棣對手的不過遼東朱植,魏公允恭(徐輝祖)爾。

漢高祖何等人物,韓信說他不過能將十萬人,這個李景隆不及他爹萬一,能將五十萬人?到他那裡都不過土雞瓦狗爾!衆位將軍,且隨本王殺他個乾乾淨淨。 哈哈……”

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28章 應天風暴(5)第44章 手足相殘(4)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2章 遼王攻略(1)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33章 請君入甕(4)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3章 懿文太子(1)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27章 烈火荒原(5)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27章 烈火荒原(5)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7章 北風乍起(3)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9章 奪門之夜(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1章 洪武駕崩(3)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7章 北風乍起(4)第33章 請君入甕(5)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3章 懿文太子(3)第5章 高麗亂局(5)第2章 遼王攻略(1)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9章 奪門之夜(2)第7章 北風乍起(5)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章 裂土封遼(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41章 螳螂捕蟬(2)第5章 高麗亂局(1)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1章 暮鼓晨鐘(4)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2章 就藩遼東(5)
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28章 應天風暴(5)第44章 手足相殘(4)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2章 遼王攻略(1)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33章 請君入甕(4)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3章 懿文太子(1)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27章 烈火荒原(5)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27章 烈火荒原(5)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7章 北風乍起(3)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9章 奪門之夜(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1章 洪武駕崩(3)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7章 北風乍起(4)第33章 請君入甕(5)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3章 懿文太子(3)第5章 高麗亂局(5)第2章 遼王攻略(1)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9章 奪門之夜(2)第7章 北風乍起(5)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章 裂土封遼(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41章 螳螂捕蟬(2)第5章 高麗亂局(1)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1章 暮鼓晨鐘(4)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2章 就藩遼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