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三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十四)

如果將宗族視作一個個小王國,那麼這些小王國和大明一樣,有“律”和“例”兩種約束性規範。

其中“律”主要來源三本書:

首先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此人是復聖顏回的三十五代孫,對其所處的時代影響並不大,但此書對後世影響卻是極大,真正發揚了治家之學,也是後世“家庭教育”的指導手冊和評判標準。

其次是司馬光所作《家範》,此書在仕宦之家廣爲流傳,影響深遠。南宋宰相趙鼎就曾令其子孫各錄一本,以爲永遠之法。

最後集大成者是朱熹的《家禮》。他在司馬光《家範》的基礎上制訂了一整套家庭禮制和禮儀規範,並與平民之家的生活、勞作規律基本一致,十分詳備,最終成爲平民之家的家教之法。

即便在蒙元時代,這三本書也是漢族(包括漢人、南人)百姓的家庭規範。在日月重開大宋天之後,理學成了國學,幾乎全天下的宗族用的就是這三本書,充其量只是改了個名字。

正因爲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極度相近,各宗族內部和各宗族之間,才能保持穩定,依靠輿論互相監督,最終形成了儒教的普世價值。

隨着新問題的出現,這些家規之中也會添入一些個性化的要求,比如要求子孫耕讀傳家不當官——這是官場失意者常常寫入家法的怨言;也有要求子孫寧爲乞丐,不爲倡優牙人——這是唐宋良賤制度的遺蹟,因爲乞丐還是良民,而倡優則是賤民;還有的則是規定了子孫不得與某氏聯姻——這是有私怨家仇的。

這些個性化要求不會違背儒教普世價值,所以總體來說仍舊不出三大本的範疇。

至於“例”則有針對性,往往是本族與外族之間的約定。更貼切“鄉規”兩字。比如兩個宗族之間約定對某處水塘的開發利用,或是某片林木禁止砍伐,也有早晚出入走哪條道路、下地幹活衣服如何擺放不至於錯拿——耕讀傳家的農民不同於沒有“只耕不讀”的農戶,他們下地幹活前要換上勞作時的褐衣,在收工回家時再換上居家的常服。

這些看起來的確有後世地方法規的味道,但朱慈烺要的卻是官府介入。

“我沿途走來。也看了不少鄉規民約,只感嘆畿輔之地,教化風行,頗有耳目一新之感。”朱慈烺道:“因此也想,若是這些家規族約能夠普及天下,豈不是天下皆能沐浴教化?”

若是在一個有電視、有網絡的時代,聽到這些話,人們第一個反應就是質疑:莫非別處的家規就矇昧不化麼?

然而在這個許多人一輩子沒去過本縣縣城的時代,加上對本宗族的自豪感。在場衆人竟然理所當然地認爲:皇太子說得有道理,我們到底是天子腳邊的百姓,與那些千里之外的蠻子不同。

朱慈烺捧完之後,又道:“故而我想,日後各宗族訂立族規家法,讓親民官也參加進來。一來這些親民官多是外地人,不知道本地規矩,看了這些鄉規民約。不會硬搬家鄉規矩,壞了一方風俗。”

在場老人經歷過的縣令怕不下二十餘任。聞言紛紛點頭,大爲贊同。

“其次,也讓親民官擇些要緊的條目,從一村用於一鄉,乃至於施行全縣。此正是擇其善者而從之。”

不少老人咧嘴而笑,誰不希望成爲一方表率?若是全縣都用自家的規矩。豈不是無可置疑地表明自家最爲懂禮麼!

“諸位老丈,各家的規矩是怎麼訂出來的?”朱慈烺好像恍然大悟一般,這才轉過話頭問道。

老人們紛紛進言,講述自家的規矩如何訂立。

無非是召開親族大會,在族長的主持下。各房長討論,有地位的老者爲長老,最終一起確定成文,用於後世。因爲最初制定家法的祖宗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這種宗親大會便隨着環境的變化、宗族地位的變化,不定時地的修正。

至於鄉規,則是宗族之間友好協商制定,原本就會有官員在場,最終落實成碑文,流傳後世。

朱慈烺早就做過這方面的功課,道:“這與國家立法倒是相似。內閣如同族長,六部如同房長,風憲臺垣如同族中老者,齊聚一堂袒露肺腑,便如廷議廷推之禮。”

“此正是家國相通,積家成國之道。正是我大明赫赫如古聖治國之徵!”邊氏族長接着朱慈烺的話頭便恭維起來,聽着肉麻卻是他的肺腑之言——若非這位皇太子,他可就要頂着光頭拖着辮子去見列祖列宗了。

朱慈烺笑了笑,繼續道:“卻還少了一樣。”

衆人被他吊起了胃口。

“皇帝。”朱慈烺起身拱手,復又坐下道:“廷議廷推,最終是由皇帝裁定。而鄉規民約,各族家法規矩,卻少了這層。”

衆人愕然:難道訂立個族約也要送到天子面前?再勤政的天子也看不過來吧?

“聖天子日理萬機,自然是看不過來的。而且一來一去耽誤光陰,徒耗人力。”朱慈烺轉向任丘縣:“我看,就由府縣親民官來做這事。原本也是代天牧民的意思嘛!”

任丘縣事前並不得知,故而反應最真,驚訝之餘連忙表態道:“微臣謹遵令旨!”

諸位族長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樁事就已經被定了下來。按照這個時代的通則,皇太子和朝廷命官一起定下的事,一介小民還能再說什麼?對於朱慈烺和朝廷而言,他們在場卻不發表意見,顯然是默認了。

“任丘縣,”朱慈烺道,“此法從河間任丘試行,你要做好表率!若是讓風憲查明你苛待下民,國法定然不饒你!”

“微臣不敢以身試法!”

“你當牢記太祖之訓,但凡宗法族規中不悖於國法的,皆由宗親自議。”朱慈烺看似告誡任丘知縣,卻是定下了條陳:“其次,人命關天,故國法殺人慎之又慎。或有激了衆怒之人,你定要及時與法司介入,告知國法所定,不可冤枉人命。”

任丘縣和諸位老人都知道了太子的意思,不過北方本就很少有私刑,故而並不在意。私刑較重的大多在閩粵之地,非但有勒令自殺,還有投石、沉潭之類。

“再有,族法之中當明確除籍條款,犯除籍之事者,絕不可姑息。”朱慈烺厲聲道。

“微臣明白。”任丘縣是真的明白了。

作爲縣官,他最恨的就是手下人力不足。進一步挖掘民力時,卻碰到了宗族阻礙。

府裡發文給兩級法司,大致意思就是希望法官在裁斷的時候偏向要走出來的民工,不令其被宗族隔絕。如今牧民官可以直接介入宗規制定,甚至有一定的審覈權,在開除宗籍條款上當然不會讓步。

“還有,我聽說如今鄉間多有本末倒置,支強幹弱,可是有之?”朱慈烺滿臉笑意地問道。

宗法制度中的大宗小宗並不是以家財地位來算的,而是以嫡庶爲別。嫡長子爲宗子,爲大宗,爲族長。庶子爲小宗,爲宗親。大宗統率小宗,小宗統率羣弟,這就是周公制定的模式。任何一個家族在經歷了上百年數代人之後,總有賢與不肖,大宗可能衰落,而小宗則可能興起。

就以閣老蔣德璟爲例,他是小宗出身,哪怕身爲帝師閣輔,也沒資格出任福泉蔣氏一族的族長。

這種現象在大明已經較爲多見了,也是宗法社會不可避免的症候。當年周室以大宗統小宗,建立宗周六師,成周八師,三殷八師,結果卻還是逃不過諸侯坐大,最終國滅的悲劇。

朱慈烺受五四之後許多文學作品的影響,不自覺地將宗族權與世俗權統一起來,以爲族長權力極大,壓迫宗親。結果自己走了一路之後才發現,許多宗族的小宗比大宗厲害,族長非但普遍被各房架空,有些甚至還要仰小宗鼻息。

他最爲忌諱的“宗族對宗人財產權和人身權”的控制,也是誤中副車。這種權力其實在父權而非族權。當宗族規模小,父權與族權統一的時候,兩者合而爲一。宗族開枝散葉之後,族權與父權分離,卻是父權高於族權。

在大宗族中,父權的代表並非族長,而是各房的房長。即便如此,碰上子孫有出息的,或經商暴富,或出仕爲官,父權對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控制也就近乎於無了。范仲淹和朱熙都希望整個家族的財產都歸於族中分配,其實是大同世界的烏托邦,近乎空想社會主義,就連他們本族後人都沒做到。

“這種本末倒置,正是禮崩樂壞之兆!”朱慈烺擲地有聲:“若是官府不能出來正風氣,天下如何太平?”

他看到好幾個族長紛紛點頭,心有慼慼焉,知道自己切入點找準了,當即宣佈道:“所以日後各宗族族譜,與宗子、宗人、宗親姓名都存檔在官府。每有宗親大會,親民官該攜此宗文卷與會,另以村老、農老、教官,及外姓老人三位併爲董正,以免有仗勢欺人之事!”(未完待續……)

ps:求推薦票~~~求月票~~~保三爭二啊!~~可是後面的大神們追得很緊啊~!

三零三 江上烏帽誰渡水(六)六九三 大光明法王和大光明寺一七一 吹沙走浪幾千裡(四)八六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二)五五二 銜枚夜度五千兵(3)四七九 禍亂初平事休息(二)三零四 江上烏帽誰渡水(七)一零六 黃旗入洛竟何祥(二)四七三 人說太子鐵騎來(二)八六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二)四九二 春來雨露寬如海(三)二一一 可恨年年壓金線(八)六七章 不鍊金丹不坐禪(二)四九九 春來雨露寬如海(十)七一五 膠鞋六二九 白日風塵馳驛騎(10)五百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一)九十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六)六九四 班禪與國師護法汗六三零 山豗谷洶豺虎嗥(1)二三一 欣聞副君徵奇士(六)七二九 突厥斯坦之役的落幕一七五 吹沙走浪幾千裡(八)五九一 牒書走報州與縣(4)五五九 銜枚夜度五千兵(10)三零零 江上烏帽誰渡水(三)三六三 欲牽青色上柔枝(六)二七八 向來枉費推移力(三)二七零 洪爐照破夜沉沉(九)三四七 馬蹄帶得淮河水(四)五七六 南北驅馳報主情(9)七二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五)五五二 銜枚夜度五千兵(3)七二五 何去何從二零八 可恨年年壓金線(五)五五三 銜枚夜度五千兵(4)五零二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三)五八零 裹屍馬革英雄事(1)四一三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三)五六零 銜枚夜度五千兵(11)一八七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五八零 裹屍馬革英雄事(1)七二七 誘敵深入二八八 秋盡江南草未凋(十)一一三 黃旗入洛竟何祥(九)二六零 誰家茅屋一聲雞(一)一八零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三)五零三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四)七二六 父子交心一三八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一)五三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三)四一三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三)一四二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五)八四章 凍雷驚筍欲抽芽(四)三一二 神君一來疫鬼卻(七)六五五 崢嶸巨浪高比山(6)二二九 欣聞副君徵奇士(四)二三四 粉身碎骨渾不怕(二)六七三 東鄰夜宴歌尚齊(8)二四二 粉身碎骨渾不怕(十)四零九 忽聞羽檄傳來急(九)一七五 吹沙走浪幾千裡(八)七二七 誘敵深入六一六 弓箭行人各在腰(7)七二六 父子交心四百十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一五七 拍馬河潼自往還(五)四九五 春來雨露寬如海(六)三八四 孤燈不照返魂人(四)四四七 但得飽掠速颺去(三)七一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四)三四零 滿庭紫焰作春霧(七)四五三 但得飽掠速颺去(九)七一六 大明的楊志五零三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四)三五一 馬蹄帶得淮河水(八)六八四 旌旗蕩野塞雲開(7)四九二 春來雨露寬如海(三)三九六 東家西家罷來往(六)一四九 城外蕭蕭北風起(七)二二六 欣聞副君徵奇士(一)四六九 沙場晝夜多風雨(五)五三六 頭髮不梳一月忙(2)廿五章 水滴銅龍晝漏長(三)四八六 禍亂初平事休息(九)四五三 但得飽掠速颺去(九)三七一 隴山高處愁西望(五)三零二 江上烏帽誰渡水(五)三三七 滿庭紫焰作春霧(四)五六三 銜枚夜度五千兵(14)四四零 吟到真詩喜欲狂(四)三二七 北風捲地白草折(六)一三八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一)五九一 牒書走報州與縣(4)二三九 粉身碎骨渾不怕(七)一一六 男兒賭勝馬蹄下(二)九八章 西風催客上馬去(三)四二零 輕裘緩轡踏地來(六)六七四 東鄰夜宴歌尚齊(9)七五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八)
三零三 江上烏帽誰渡水(六)六九三 大光明法王和大光明寺一七一 吹沙走浪幾千裡(四)八六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二)五五二 銜枚夜度五千兵(3)四七九 禍亂初平事休息(二)三零四 江上烏帽誰渡水(七)一零六 黃旗入洛竟何祥(二)四七三 人說太子鐵騎來(二)八六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二)四九二 春來雨露寬如海(三)二一一 可恨年年壓金線(八)六七章 不鍊金丹不坐禪(二)四九九 春來雨露寬如海(十)七一五 膠鞋六二九 白日風塵馳驛騎(10)五百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一)九十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六)六九四 班禪與國師護法汗六三零 山豗谷洶豺虎嗥(1)二三一 欣聞副君徵奇士(六)七二九 突厥斯坦之役的落幕一七五 吹沙走浪幾千裡(八)五九一 牒書走報州與縣(4)五五九 銜枚夜度五千兵(10)三零零 江上烏帽誰渡水(三)三六三 欲牽青色上柔枝(六)二七八 向來枉費推移力(三)二七零 洪爐照破夜沉沉(九)三四七 馬蹄帶得淮河水(四)五七六 南北驅馳報主情(9)七二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五)五五二 銜枚夜度五千兵(3)七二五 何去何從二零八 可恨年年壓金線(五)五五三 銜枚夜度五千兵(4)五零二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三)五八零 裹屍馬革英雄事(1)四一三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三)五六零 銜枚夜度五千兵(11)一八七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五八零 裹屍馬革英雄事(1)七二七 誘敵深入二八八 秋盡江南草未凋(十)一一三 黃旗入洛竟何祥(九)二六零 誰家茅屋一聲雞(一)一八零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三)五零三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四)七二六 父子交心一三八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一)五三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三)四一三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三)一四二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五)八四章 凍雷驚筍欲抽芽(四)三一二 神君一來疫鬼卻(七)六五五 崢嶸巨浪高比山(6)二二九 欣聞副君徵奇士(四)二三四 粉身碎骨渾不怕(二)六七三 東鄰夜宴歌尚齊(8)二四二 粉身碎骨渾不怕(十)四零九 忽聞羽檄傳來急(九)一七五 吹沙走浪幾千裡(八)七二七 誘敵深入六一六 弓箭行人各在腰(7)七二六 父子交心四百十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一五七 拍馬河潼自往還(五)四九五 春來雨露寬如海(六)三八四 孤燈不照返魂人(四)四四七 但得飽掠速颺去(三)七一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四)三四零 滿庭紫焰作春霧(七)四五三 但得飽掠速颺去(九)七一六 大明的楊志五零三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四)三五一 馬蹄帶得淮河水(八)六八四 旌旗蕩野塞雲開(7)四九二 春來雨露寬如海(三)三九六 東家西家罷來往(六)一四九 城外蕭蕭北風起(七)二二六 欣聞副君徵奇士(一)四六九 沙場晝夜多風雨(五)五三六 頭髮不梳一月忙(2)廿五章 水滴銅龍晝漏長(三)四八六 禍亂初平事休息(九)四五三 但得飽掠速颺去(九)三七一 隴山高處愁西望(五)三零二 江上烏帽誰渡水(五)三三七 滿庭紫焰作春霧(四)五六三 銜枚夜度五千兵(14)四四零 吟到真詩喜欲狂(四)三二七 北風捲地白草折(六)一三八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一)五九一 牒書走報州與縣(4)二三九 粉身碎骨渾不怕(七)一一六 男兒賭勝馬蹄下(二)九八章 西風催客上馬去(三)四二零 輕裘緩轡踏地來(六)六七四 東鄰夜宴歌尚齊(9)七五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