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八 向來枉費推移力(三)

朱慈烺得到了南臣請立監國的奏疏抄本,聽說把皇父皇母氣得不輕。

這也難怪,原本那些人就都是北京政斗的失敗者,在南京養老。皇帝一看錢謙益、劉宗周這些名字就生氣,何況還是妄論監國這等涉及皇權的敏感問題。

茲事體大,吳甡親自帶着二三長隨連夜自泰安州趕到德州,將抄本交給皇太子。

“呦,南都衆臣是把我看做瓦剌人麼?”朱慈烺笑道。

當年瓦剌入侵,英宗皇帝親征,兵敗被俘,是爲土木堡之變。當時瓦剌首領也先脅裹了英宗皇帝進逼北京,本以爲明朝會因此而放軟,誰知道明朝大臣另立了郕王爲皇帝,尊英宗爲太上皇,堅守北京,最終打退了也先的進犯。

當時主持此役的兵部侍郎——後進尚書——于謙,也因此成爲有大功於朝廷的名臣。

現在南都衆臣不肯奉旨到山東行在聽用,反而要在南京立監國,這不是明擺着將皇太子視作挾持皇帝的奸臣麼?

吳甡道:“此事必然另有玄機。南都衆臣請立潞藩監國,可潞王是神廟的侄子,當今聖上的族叔,以長臨下不合規制。臣以爲,他們是被人當了槍使。”

“哦?是何人?”

“是想立福王爲監國者。”吳甡道:“福藩比潞藩血脈更近,若是有人提立潞藩,肯定有人會以血脈爲由反對此議,如此一來,議論重點就不是是否立監國,而是立哪一藩爲監國了。”

朱慈烺笑了。後世很多小段子都揭露了這個心理小把戲。賣雞蛋餅的人若是問“加不加蛋”,很多人會說不加。但改成“加一個蛋還是兩個蛋”,更多的人會在蛋的數量上進行選擇,而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加蛋。

這回爲了給南臣們造成更大的心理暗示,肯定還有不少關於抹黑東宮的流言,讓人有種不立監國就是對皇帝不忠的認識。

“這都是以前黨爭的小手段。上不得檯面,如今竟然還能大行其道。”吳甡感慨道。

“人過四十歲,就別指望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了。”朱慈烺倒是不以爲然:“他們這邊要立藩王監國,皇父還能去南京麼?”

“怎麼敢?”吳甡道:“連選立監國這等事都敢擅議,如何保證其中沒人存了操莽之心?南京不比北京,京營和守陵兵都是靠得住的大臣在鎮撫。”

“先生這麼一說,我倒覺得他們這是一石二鳥之計。”朱慈烺道:“既不讓皇父南下。又有機會選立傀儡,左右朝堂。二者能得其一,便是大賺特賺了。看來也是我惡名昭著,怕我過去收地收錢。哈哈。”

吳甡內心中並不贊同皇太子在山東搞的那一套,總覺得是法家遺毒。不過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又沒有徵到他頭上。姑且順其自然。如果聖駕南幸,那麼他家作爲興化豪族,勢必也要受到影響,不過想來太子還是肯保全他的。

“不過這樣也好,”朱慈烺道,“讓父皇認清這幫南臣的面孔,若是皇父真要南下。我還有些不放心。”

“殿下,此事非同小可啊。”吳甡卻沒朱慈烺這般樂觀,他道:“爲何太祖定製,以皇太子監國?爲何成祖親征,以世子監國?這本身就是爲天下立法統之舉。一旦有藩王監國,勢必會在其周圍形成一黨。就算藩王本身無心尊位,但這些人爲了定策、從龍之功,也會行那黃袍加身之事!此爲禍國之兆啊!”

“吳先生。”朱慈烺也不隱瞞,“我立足山東,寧可看着治下百姓餓死,也沒想過要依靠江南——當然,這三十萬石漕糧的確幫了大忙,我也鬆了口氣。我說這話的意思是,隨便他們在江南鬧騰。等我在北面站穩了腳,教出更多的行政官,自然會步步爲營收復南面。有沒有監國與我何干?我是皇明太子,皇父行在也已經通告天下。這些人敢說我們是假的麼?他們就算敢說我父子是假的,敢說東宮精兵是假的麼?”

——江南果然就是個添頭,能有一分用都是白撿來的。

吳甡苦笑,道:“殿下,欲正天下,終究還是要小心物議,以免遺下惡名於後世。”

朱慈烺微微搖頭:“這事沒法說,若是我能執掌國政二十年,落個譭譽參半的結果就是很好的了。”

“那絕不至於。”吳甡笑道:“殿下行事固然有法家之嫌,但挽狂瀾於既倒也是萬衆矚目的。那些腐儒之論,不足爲慮。只是要注意小節,小節而已。”

“吳先生,我若說我更喜歡看到百家爭鳴,是否有些太過大逆不道?”朱慈烺玩笑問道。

“哈哈,”吳甡笑道,“殿下離經叛道之言,何其多哉,我等早已經習以爲常了。不過說起這百家爭鳴,殿下不覺得當今天下早就如此了麼?心學外儒內禪;泰西天學牽附儒學,實則農、墨之術。至於何心隱之流,更是仿法習墨而自以爲儒學。相形之下,殿下在山東總算沒有標新立異,只是用了雷霆手段而已。”

“原來你們這麼看,”朱慈烺還是第一次與士大夫討論意識形態問題,“其實我還真不覺得儒學適合治國。在我看來的,法學更適合御民,農、墨之術更適合養民,而儒學嘛,似是而非,總覺得有些雞肋。”

“殿下,可治過《春秋》?”吳甡問道。

“略通。”

吳甡點頭道:“臣科舉本經就是《春秋》,對《公羊》也下了些氣力。”他見朱慈烺並沒有表現出不耐煩來,道:“當其時,漢家以黃老爲尊,休養生息。於權貴,則去其貪慾奢華;於百姓,則滅其貪嗔癡毒。故而能愈三百年戰國之亂,奠定盛世之基。”

朱慈烺換了姿勢,認真聽講。他於傳統治學只是淺嘗輒止,上回涉及關學,已經發現自己在文化底蘊上的欠缺,只是表面年紀不大,那些大儒並不會有所輕視,反倒很認同皇太子的好學態度。

“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獨尊的是公羊儒。當其時,漢室三代休養,府庫充盈,已經不需要再厲行節儉,恢復民力,而是需要一種同仇敵愾的心念。”吳甡緩緩道,生怕太子還沒看到這段史書。

朱慈烺點頭道:“這我知道,漢武想找匈奴報仇,而朝中重臣普遍害怕再次遭受白登之圍的恥辱,只想和親避事,多方掣肘。”

“正是,”吳甡對太子的悟性之高也已經習慣了,“《公羊》開篇就說‘大一統’,用今日的話來說,便是要上下同欲、萬衆一心。這正中漢武帝下懷。”

——統一思想,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官方思想。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這點確實遺留萬世。”

非但華夏如此,歐洲也是如此。西方所謂“文藝復興”、“思想啓蒙”,無非就是用新的統一的思想,推翻舊的統治思想。看似解放思想,究其根本還是推行所謂的“普世價值”,也就是公羊儒所謂的“大一統”。

如果全國、全球的價值觀取向一致,自然就能遵循一個遊戲規則,就不用擔心有人掀桌子了。至於用誰家的遊戲規則,那就得看誰家的拳頭大了。

“其次便是大復仇。”吳甡道:“儒家重恥,因爲重恥,所以重複仇。有問:九世以上的仇還能報復麼?公羊儒者答說:只要是國仇,九世算什麼?百世都該報復!”

朱慈烺撫掌笑道:“若我是漢武,光這兩點好處,就要獨尊公羊儒,實在是太妙了!”

“正是,”吳甡笑道,“多少儒生本來反對出兵匈奴,一擡出國恥國仇,只能三緘其口,站在漢武一邊。正是如此上下一心,纔有了武帝一朝數擊匈奴的壯舉。”

朱慈烺突然之間頗有些感悟,好像看到了貫徹自己思想的契機。他道:“這些日子,還請先生勞累些,爲我講解《公羊》之義,可否?”

“固所願,不敢請耳。”吳甡喜出望外,滿口答應下來。他轉而又道:“殿下,最近軍務……”

“也不至於無時無刻都擔心軍務,”朱慈烺笑道,“何況巴哈納和石廷柱死期將至,不足慮也。”

吳甡對於軍事十分謹慎,他在崇禎一朝還算是“知兵”的,但跟着皇太子在大半個中國轉了一圈,發現打仗和御下都不是自己想象得那麼簡單,更加慶幸當初沒有接受皇帝旨意,寧可坐牢也不去督師了。

“殿下,東虜對我朝官兵一向是勝多敗少,四千甲兵,恐怕不能輕敵。”吳甡還是勸道。

“這方面先生就請放心吧。”朱慈烺道:“在我麾下,部司各盡其職,只盡其職,故而能‘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吳甡知道這是皇太子暗示他不要輕率議論管轄之外的事,再無多言。他也知道朝廷要辦的事,很多都被非專業的議論攪黃了,但碰到自己關心的問題,還是難免有這樣的惡習。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用事之道。”吳甡感慨道。

ps:求月票,推薦票~~!

四三五 期以忠義酬明君(九)七一四 人才梯隊四百十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一六五 雨過不知龍去處(三)五八二 裹屍馬革英雄事(3)三五章 好風明月自將來(六)一三五 英雄乘時務割據(八)四三三 期以忠義酬明君(七)九二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八)三九零 孤燈不照返魂人(十)六五九 聚米空思馬伏波(2)一四四 城外蕭蕭北風起(二)四九七 春來雨露寬如海(八)四六五 沙場晝夜多風雨(一)三五二 不知有月空中行(一)二零八 可恨年年壓金線(五)二七三 洪爐照破夜沉沉(十二)五八二 裹屍馬革英雄事(3)四五五 星宿煌煌日月光(一)二一二 可恨年年壓金線(九)二零六 可恨年年壓金線(三)六八五 旌旗蕩野塞雲開(8)一三九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二)四一四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四)三二九 北風捲地白草折(八)一三九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二)四七九 禍亂初平事休息(二)四七章 老蟬嘶作車輪聲(二)三四三 滿庭紫焰作春霧(十)五七九 南北驅馳報主情(12)四九三 春來雨露寬如海(四)五零五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六)第九章 從來不識君王面(三)三六六 欲牽青色上柔枝(九)陸四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十四)二五五 戍兵騎馬出蕭牆(六)六八零 旌旗蕩野塞雲開(3)五零九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十)二八三 秋盡江南草未凋(五)一八玖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二)四三九 吟到真詩喜欲狂(三)二零七 可恨年年壓金線(四)三六二 欲牽青色上柔枝(五)六百十 弓箭行人各在腰(1)六一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十一)一四六 城外蕭蕭北風起(四)二三七 粉身碎骨渾不怕(五)四零九 忽聞羽檄傳來急(九)六七章 不鍊金丹不坐禪(二)六六二 無慾常教心似水(2)八十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十三)十四 從來不識君王面(八)一九六 故國飄零事已非(一)五二七 旌旗十萬斬閻羅(13)二七二 洪爐照破夜沉沉(十一)五七七 南北驅馳報主情(10)二六二 洪爐照破夜沉沉(一)六八二 旌旗蕩野塞雲開(5)三一一 神君一來疫鬼卻(六)四五二 但得飽掠速颺去(八)四七二 人道太子鐵騎來(一)四四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三)三三五 滿庭紫焰作春霧(二)二二三 野蔬充膳甘長藿(四)三零八 神君一來疫鬼卻(三)六三三 山豗谷洶豺虎嗥(4)二二二 野蔬充膳甘長藿(三)一八零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三)六七零 東鄰夜宴歌尚齊(5)二九二 一鴉不驚城鼓低(三)七一七 火器之爭三四九 馬蹄帶得淮河水(六)五六九 南北驅馳報主情(2)六零八 倚劍東冥勢獨雄(9)三七五 隴山高處愁西望(九)十一章 從來不識君王面(五)四六零 星宿煌煌日月光(六)一四二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五)五六九 南北驅馳報主情(2)二一五 可恨年年壓金線(十二)六八零 旌旗蕩野塞雲開(3)三九八 東家西家罷來往(八)卅二章 好風明月自將來(三)一五四 拍馬河潼自往還(二)三二六 北風捲地白草折(五)三五九 欲牽青色上柔枝(二)六一五 弓箭行人各在腰(6)五二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二)一六八 吹沙走浪幾千裡(一)四二八 期以忠義酬明君(二)七二五 何去何從一七八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一)五八一 裹屍馬革英雄事(2)五五三 銜枚夜度五千兵(4)三五一 馬蹄帶得淮河水(八)五五六 銜枚夜度五千兵(7)第六章 日日長看提門衆(六)六零八 倚劍東冥勢獨雄(9)三零四 江上烏帽誰渡水(七)六七四 東鄰夜宴歌尚齊(9)
四三五 期以忠義酬明君(九)七一四 人才梯隊四百十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一六五 雨過不知龍去處(三)五八二 裹屍馬革英雄事(3)三五章 好風明月自將來(六)一三五 英雄乘時務割據(八)四三三 期以忠義酬明君(七)九二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八)三九零 孤燈不照返魂人(十)六五九 聚米空思馬伏波(2)一四四 城外蕭蕭北風起(二)四九七 春來雨露寬如海(八)四六五 沙場晝夜多風雨(一)三五二 不知有月空中行(一)二零八 可恨年年壓金線(五)二七三 洪爐照破夜沉沉(十二)五八二 裹屍馬革英雄事(3)四五五 星宿煌煌日月光(一)二一二 可恨年年壓金線(九)二零六 可恨年年壓金線(三)六八五 旌旗蕩野塞雲開(8)一三九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二)四一四 忽聞羽檄傳來急(十四)三二九 北風捲地白草折(八)一三九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二)四七九 禍亂初平事休息(二)四七章 老蟬嘶作車輪聲(二)三四三 滿庭紫焰作春霧(十)五七九 南北驅馳報主情(12)四九三 春來雨露寬如海(四)五零五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六)第九章 從來不識君王面(三)三六六 欲牽青色上柔枝(九)陸四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十四)二五五 戍兵騎馬出蕭牆(六)六八零 旌旗蕩野塞雲開(3)五零九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十)二八三 秋盡江南草未凋(五)一八玖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二)四三九 吟到真詩喜欲狂(三)二零七 可恨年年壓金線(四)三六二 欲牽青色上柔枝(五)六百十 弓箭行人各在腰(1)六一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十一)一四六 城外蕭蕭北風起(四)二三七 粉身碎骨渾不怕(五)四零九 忽聞羽檄傳來急(九)六七章 不鍊金丹不坐禪(二)六六二 無慾常教心似水(2)八十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十三)十四 從來不識君王面(八)一九六 故國飄零事已非(一)五二七 旌旗十萬斬閻羅(13)二七二 洪爐照破夜沉沉(十一)五七七 南北驅馳報主情(10)二六二 洪爐照破夜沉沉(一)六八二 旌旗蕩野塞雲開(5)三一一 神君一來疫鬼卻(六)四五二 但得飽掠速颺去(八)四七二 人道太子鐵騎來(一)四四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三)三三五 滿庭紫焰作春霧(二)二二三 野蔬充膳甘長藿(四)三零八 神君一來疫鬼卻(三)六三三 山豗谷洶豺虎嗥(4)二二二 野蔬充膳甘長藿(三)一八零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三)六七零 東鄰夜宴歌尚齊(5)二九二 一鴉不驚城鼓低(三)七一七 火器之爭三四九 馬蹄帶得淮河水(六)五六九 南北驅馳報主情(2)六零八 倚劍東冥勢獨雄(9)三七五 隴山高處愁西望(九)十一章 從來不識君王面(五)四六零 星宿煌煌日月光(六)一四二 英雄乘時務割據(十五)五六九 南北驅馳報主情(2)二一五 可恨年年壓金線(十二)六八零 旌旗蕩野塞雲開(3)三九八 東家西家罷來往(八)卅二章 好風明月自將來(三)一五四 拍馬河潼自往還(二)三二六 北風捲地白草折(五)三五九 欲牽青色上柔枝(二)六一五 弓箭行人各在腰(6)五二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二)一六八 吹沙走浪幾千裡(一)四二八 期以忠義酬明君(二)七二五 何去何從一七八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一)五八一 裹屍馬革英雄事(2)五五三 銜枚夜度五千兵(4)三五一 馬蹄帶得淮河水(八)五五六 銜枚夜度五千兵(7)第六章 日日長看提門衆(六)六零八 倚劍東冥勢獨雄(9)三零四 江上烏帽誰渡水(七)六七四 東鄰夜宴歌尚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