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看向了謝尚,謝尚頓時現出了一絲羞愧之色,嘴裡嚅嚅着,似是想說什麼。
這下他明白了,敢情兩個傢伙是被陸納忽悠來的啊。
“堅子,可通音律?不通就向謝尚認輸,向陸家郎君賠罪!”周琳一看謝尚有想反水的意思,立時冷哼一聲。
“賠罪?”楊彥看了眼陸納,輕笑一聲:“堂堂陸氏高門子弟,竟於大庭廣衆書寫黃詩,楊某雖爲良人,亦爲陸氏所不齒!“
說着,楊彥回到案後坐下,又問道:“如何算通音律?”
陸納氣的臉都青了,怒道:“你與謝尚各彈奏一曲,由衆人點評,拿琴來!“
一名僕役捧着一尾瑤琴上前,正要擺放在几案上,楊彥卻是道:”慢着,娘們兒才彈琴,男人當彈箏,拿箏來!“
“這……”
幾人相互看了看,沈勁道:“堅子,我看你是不通音律才故意搪塞罷?”
楊彥淡淡道:“拿不出箏來就實話實說,何須倒打一耙?楊某隻奏箏,不彈琴,各位,誰若有箏,能否借與楊某彈奏?“
“楊家郎君,請稍等,我是附近賣樂器的,這就爲你取來!”
一名三十多歲的漢子急匆匆的往回跑去。
楊彥刷的一下,展開摺扇,輕輕搖動。
有人注意着扇子上的畫,也有人也開始議論。
葛慧娘有些擔心的蕭巧娘問道:“巧娘,楊家郎君通不通音律?你們住一起,應該瞭解些罷?”
蕭巧娘不確定道:“妹並不清楚,不過……有時郎君會哼些古怪的調子,想必是有所涉獵。“
”哦?哼的什麼調子?巧娘你能否哼來聽聽?“
葛慧娘饒有興致的問道。
”妹試試,未必能如郎君那樣!“
蕭巧娘秀眉微蹙,輕聲唱道:“雪下得那麼深,下得那麼認真,倒映出我躺在雪中的傷痕……”
葛慧娘:“……”
葛洪:“……”
鮑姑:“……”
好一會兒,葛慧娘才問道:“阿母,巧娘所哼,是否爲胡曲?”
鮑姑搖了搖頭:“阿母不知。”
蕭巧娘也道:“妹就說嘛,調子怪怪的,詞也怪怪的,也不知郎君從哪兒學來的。”
葛慧娘沉吟道:“話是這麼說,不過這曲兒還是挺好聽的,好象楊家郎君盡弄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出來呢。”
蕭巧娘深有同感,點了點頭,芳心中滿是對楊彥的欽佩。
不片刻,一把箏被送到了楊彥的案頭,現代的箏和古代的箏在形制上沒有區別,無非就是琴絃用材的不同與精緻程度與否。
其實楊彥會彈古箏也是湊巧,因爲現代的小孩子要多方面培養,充分挖掘才藝,所以楊彥給女兒報了古箏班,又由於老師要求,有家長跟着一起學,能夠更好的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於是楊彥又交了份錢,和女兒一起學古箏,結果學出興趣來了,沒事在家也彈彈,用了三四年的時間,一級級的考,取得了古箏業餘水平十級證書。
不要小看業餘,每一級需要會彈十二首曲子,十級就是一百二十首,而在業餘十級以上,只有演奏一二三級!
楊彥戴上扳指,撥弄起來,雖然聲音雜亂無章,但大家都知道,他在試手感,因此也不催促,只是更加好奇。
畢竟在那個時代,庶人只要有錢,也不是一點讀書識字的機會都沒有,但音樂纔是真正的高雅行當,不是士人與從小培養的歌舞姬,幾乎就沒可能接觸到音樂。
這時,一輛不起眼的牛車從人羣前緩緩經過,上坐一名青衣老者,目光銳利,眉目似有苛刻之相。
“停下!”
老者揮了揮手。
“籲~~”
兩名僕役叫停牛車,其中一個問道:“郎主,可要奴去問詢?”
“不必,且看看再說。”
老者揮了揮手。
不片刻,楊彥熟悉了古箏,才道:“聽聞謝家郎君善音律,今日楊某以一曲送之,此曲乃配合三國演義創作,曰:臨江仙,雖詞不甚工整,但楊某以爲,曲樂應以抒發情懷爲主,若刻意追求對仗,反沾染了匠氣,請謝家郎君與諸位父老點評。“
箏與琴相比,聲音較爲剛硬,充滿着金戈殺伐之氣,楊彥先彈奏曲子,一種殺伐中帶着蒼涼的曲調飄散了全場,每個人均是精神一振,彷彿一副千古畫卷呈現在眼前。
青衣老者也是目中射出奇光,灼灼打量向楊彥。
一曲撫完,楊彥再撫,並開聲唱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無數……”
他唱的正是三國演義的片首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雖然沒有楊洪基那樣渾厚蒼桑的嗓子,但他的優點是,當時的人沒聽過這類風格的歌曲,因此只要唱的不太難聽,怎麼唱都沒關係。
僅僅數句,無數人就現出了驚容。、
青青老者依着曲調,喃喃跟着楊彥唱道:“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葛洪也是低聲接唱道:”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葛慧孃的眼裡,更是現出了迷醉之色,轉頭問道:”阿母,弘農楊氏就這麼厲害啊?“
卻不料,鮑姑低斥道:”別說話!“
葛慧娘委屈的翻了翻眼睛,正要和蕭巧娘說,只是蕭巧娘滿臉的自豪,她又說不出來了,突然心裡有些羨慕起了蕭巧娘。
不遠處,袁耽問道:“謝尚,與你相比如何?”
謝尚的眼神呆呆的,嘆了口氣道:“好詞,好曲,曲境幽深,詞義通達,發人深省,楊郎大才,我……不如也!”
沒多久,一曲終了,但全場依然鴉雀無聲,楊彥問道:“各位父老,楊某這一曲《臨江仙》,如何?”
“好聽,好聽啊!”
“臨江仙出驚天下,楊郎從此名建康!”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楊家郎君大才,敢問可曾婚配?老朽有一孫女,年方十三,通情達理,許給楊家郎君真是天作之合啊!”
人羣中,喧囂起來。
楊彥手一壓,又道:“孟子曾問梁惠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此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楊某再爲諸位彈奏,諸位能否與楊某同唱?“
與楊彥一起唱臨江仙?
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根本是不敢想象的,不過心裡又隱隱泛着期待與激動。
一名觀衆問道:”楊家郎君,我等就怕唱的不好,貽笑大方!“
”但求一樂,何須顧忌?“
楊彥揮了揮手,便再彈奏,待調子一起,開聲唱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無數……”
剛開始,只有有限的幾人大着膽子跟楊彥放聲唱,並且還左看右看,怕別人嘲笑,但是不僅沒人嘲笑,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於是漸漸地放開了。
歌聲很快匯聚成了一片,無分男女老幼,都在引亢高歌。
楊彥也不負重望,足足領着唱了三遍,才收住手,可縱是如此,還有很多人在自顧自的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