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兩難庾亮

與司馬紹的志得氣昂不同,陶侃父子垂頭喪氣,庾文君看在眼裡,暗暗點了點頭,問道:“請問陶公,家兄可知陛下回京?”

陶侃拱手道:“回皇后,陛下身份敏感,臣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故未聲張。”

庾文君道:“請陶公立刻遣人去往孤家,請家兄來江乘迎接陛下。”

“這……”

陶侃遲疑道:“陛下與皇后舟車勞頓,而江乘狹小,不足以奉駕,不如先向建康行去,再通知尊兄,於建康城外奉迎,豈不是兩全其美?“

庾文君擺擺手道:”陛下這一兩年來,歷盡苦楚,些許簡慢不算什麼,江乘既不足以奉迎,那就地紮營便是,陛下亦倦了,不宜趕路。“

”這……“

陶侃現出了爲難之色。

本來局面就不受掌控,若再把庾亮招來,恐怕會橫生節枝,他現在只想把司馬紹迎進石頭城。

庾文君臉一沉道:”陶公是否另有要事?有事你且去,陛下不會怪罪,明日陛下自行回京。“

”那……臣去安排。“

陶侃無可奈何,拱手應下,庾文君則手書一封,由陶侃安排的兩名親衛送往建康。

全軍就地紮營,無聲無息,另有船隻有條不紊的把明軍將士渡來,碼頭上雖人頭涌涌,卻不見雜亂,陶侃不由暗自心驚,問道:“陛下,明軍是否也往建康?”

司馬紹其實挺猶豫的,由明軍護送他回建康,顯然不妥當,可是他信不過陶侃啊,相對而言,他更加相信楊彥,哪怕楊彥的居心不難猜,無非是把自己送回來製造兩皇相爭的亂局。

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楊彥沒有殺他之心,這纔是最重要的,明軍讓他感覺到了溫暖和安全。

這乍一聽很不可思議,但是別忘了,是誰陪伴了司馬紹的人生低潮時期?

是明軍!

是誰將他從危難中拯救出來?

也是明軍!

又是誰奔波千里保護他的安全?

還是明軍!

在潛移默化中,司馬紹竟對明軍生出了好感,也時常嘆息,自己爲何就沒有這樣一支紀律嚴明的無敵鐵軍?

當然了,司馬紹不是沒打過隨行明軍的主意,可當時人還是很有道德底限的,既然認了主,就輕易不會背叛,除非楊彥有重大失德之舉,再從利益的角度考量,叛出如日中天的明國,去跟隨一個前途難料的被廢君王,可能麼?因此略一試探,司馬紹就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暗暗嘆了口氣之後,司馬紹望向了明軍將領季弘。

季弘也是李矩的部下,與郭誦、段秀、李槐等人一同投了明軍,不得不說,李矩軍中的將才還是挺多的,只是他運氣不好,佔據洛陽,夾於石勒和劉曜之間,而廣袤中原大地,諸候林立,沒有他發展的空間,才造成了他將多兵寡的奇葩局面。

最終便宜了楊彥。

但是退一步看,正是因李矩長年作戰,以弱拒強,才鍛煉出了一批年青將領,郭誦、段秀等人身經百戰,眼界、決斷力,乃至兵法、個人武藝,都非尋常兵將能比,能在殘酷的戰場上活下來的,都是皎皎者,因此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引領時代,很難說。

這時,季弘便道:“我家大王差末將護送晉主回建康之後,暫歸於王妃統轄,故末將的去留由王妃作主,末將並不知如何安排。”

“嗯~~”

司馬紹現出了滿意之色。

在建康撲朔迷離的局面下,他需要一支軍隊守護自己的安全,而明軍,就是他的定海神針,是他敢於單刀會陶侃的底氣。

司馬紹好歹當過幾年太子輔政,又當了一年皇帝,對權力場上的勾當是明白的,真要是無兵無卒的來見陶侃,搞不好就被軟禁了。

陶侃則眉心微擰。

季弘雖說的很客氣,卻很明顯,這支軍隊來了就不會走,加上原有的駐軍,明軍在建康竟有了近三萬之衆,敵國在自家都城駐軍,擱哪朝哪代都沒法想象,形同於明國把一把尖刀頂在了晉室的腰眼上。

突然陶侃猛一個激凌!

他看明白了楊彥的佈局,明國在濮陽屯駐重兵,距襄國四百里,輕騎兩日一夜可至,嶢關距長安五十里,大軍朝發夕至,而建康……明軍就駐在覆舟山上啊,渡過後湖,便是苑中和宮城!

楊彥的佈局,雖未必是直搗黃龍,卻也是用刀指着你的黃龍!

因都城被直接威脅,三國嚮明國用兵之前得先掂量下,兵力少了,不痛不癢,還容易被對方打殲滅戰,兵力多了,則都城空虛,這是任何一位當權者都不允許的。

只是要想清除這個威脅,也絕非易事,劉曜久攻嶢關不下,便是例證,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日嶢關不破,劉曜主力就不敢出關作戰。

陶侃不由去想,建康的權貴怎會同意明軍駐紮,又從何時開始?

根源在於元帝!

當初楊彥返京,恰逢王敦發兵清君側,因此不出意外的被抓了壯丁,楊彥則藉口兵力不足在建康就地徵兵,這是個合情合理的要求,元帝允之,但楊彥兵出偏門,不與王敦作戰,而是出奇兵,趁周家莊園空虛,偷襲義興周氏,俘獲了上萬口,又利用周札軍心不穩的機會一舉殲之,兵力達到近萬。

這本是不被允許的,可元帝被軟禁深宮,管不了外面的事,王敦又另有考慮,持默許態度,這就讓楊彥以保護裴妃爲名,在建康留駐了一支軍隊,那時楊彥還算晉臣,朝中公卿無話可說,及至司馬紹被廢,皇帝走馬觀花的更換,朝庭局面異常混亂,竟然沒人關注了,明國在建康駐軍也成了既成事實。

‘當真好手段啊!’

陶侃暗暗歎服。

現在回過頭來看,楊彥分明是有蓄謀的,步步爲營,不急不燥,如溫水煮青蛙般在建康留下了一支軍事力量。

不過陶侃自己一屁股麻煩,暫時沒法理會這筆歷史爛帳,而庾亮見駕,也要等到明天,他靜下心來,暗暗思索着未來的行止。

司馬紹也回到帳中,摒退了庾文君,獨自坐着發呆,對於未來,他也要好好想想。

漸漸地,天黑了,用了簡單的晚膳之後,司馬紹一家洗漱一番,在明軍的保護下,進帳休息。

……

建康青石巷,庾府。

庾亮心煩意燥,負着手來回走動。

案頭攤着庾文君的親筆信,情真真,意切切,司馬紹居然回來了,就在江乘,讓自己去接駕!

“大兄,去與不去,速拿個決斷!”

庚懌從旁道。

庾懌三十出頭,是庾亮長弟,歷任暨陽縣令,後被司馬衝徵爲司馬,不是長水校尉司馬,而是王府司馬,庾懌自然不可能去淌這渾水,故賦閒在家,後司馬衝被楊彥廢去,庾亮舉賢不避親,徵庾懌爲散騎常侍兼左衛將軍,掌握宮城的部分兵權,是庾亮的得力臂助。

“呵呵~~”

庾亮苦笑道:“友婿(妹夫)既回,朝中二帝相爭已不可避免,明王居心惡毒啊!”

“哎~~”

庾懌也跟着嘆了口氣:“王處仲大意了,竟被楊彥之把人劫走,友婿自此將與他不死不休。

但更可悲的是陶士行,本以爲手執大義名份無人能奈何,卻不料被狠狠擺了一道,被迫與友婿綁在一起,怕是脫身不得,那楊彥之,確是不凡啊。

甚至我家亦是陷入了左右爲難境地,當初友婿被廢,兄未能站出阻攔,友婿與小妹必懷恨在心,若是奉迎友婿,只怕日後討不了好,亦會被太后怨恨,可若是不管不聞,萬一友婿重奪帝位,那我家縱有小妹求情,亦是於事無補,大兄須慎重纔是。“

庾亮點頭道:”這還是其次,滿朝公卿支持太后幼主,非是無因,實乃友婿過於剛厲,乾綱獨斷,人心漸失,故既便是奉迎回來,也不得人心,而我家還須與陶士行爲伍,自此與士人決裂。“

在新朝中,庾亮挺受重用的,鄭阿春並不糊塗,她心知元帝之所以不得終善,根源在於被青徐僑門挾制,因此有意疏離琅琊王氏、諸葛氏、泰山羊氏等青徐顯貴,恰好王敦作反,王導爲避嫌,閉門不出,連帶着整個青徐僑門聲勢大減,以庾亮爲首的豫州僑門自然迎風而上。

從庾亮,卞壼,周顗弟周嵩,到謝尚叔父謝裒,大量豫州僑門充斥朝庭,吳姓士人的的政治地位也大有改善,主要是司馬昱根基淺薄,不僅是外國君主楊彥所立,天然不具備繼位的合法性,還有陶侃領大軍輔政,讓人寢食難安,故不得不團結大多數,導致了無心插柳柳成蔭,朝庭居然空前團結。

如果庾亮去奉迎司馬紹,幾乎就等於是和士人決裂。

庾懌問道:“大兄可是決定了不予理會?”

庾亮擺了擺手:“畢竟小妹與你我有兄妹之情,三個外甥年紀尚幼,僅僅出於情義,不去會被人說三道四,也罷,明日一早,你與季堅(庾冰)、幼序(庾條)與稚恭(庾翼)代我去迎。”

庾氏五兄弟,除了庾亮,去四個,也算禮數甚恭,而身份最敏感的庾亮不去,則是變相的表明了立場,可謂兩方面都有交待。

“如此甚好。”

庾懌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拱手應下。

第三零一章 財富歸零第六七六章 尚書左僕射第六三一章 開城出降第五四五章 兵臨宛城第七三四章 扔入大海第三四五章 文工營第八五零章 公審大會第二十八章 刁協突至第六零四章 打響頭炮第七一八章 三省吾身第六零七章 樓船沉沒第三四五章 文工營第二四二章 錢鳳登門第六八七章 夜襲客舍第八一九章 做人的道理第五零二章 佛圖澄歸來第三六六章 形勢逆轉第六五二章 入千牛衛第七五六章 破關而入第七五一章 身陷絕境第一六九章 追贈沈勁第五三四章 鮑姑教女第二三一章 效明主於微末第五三一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七三六章 上門接妻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第八零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四九章 堯都平陽第一四二章 打亂佈署第六三二章 治蜀之策第二零七章 楊彥獻策第一四四章 王彭之的潔癖第七八八章 議立儲嗣第一二三章 大勢去矣第四零一章 容娥獻策第一四三章 謁者前來第三四八章 先登攻城第七四零章 慧眼如炬第二六一章 兩枚鐵球第六六二章 荀灌到來第一三三章 清河崔氏第五九一章 變故突生第二三三章 差點着了道第一一四章 聯軍到來第六十五章 詩賦荀華第六十九章 蕭氏困境第三四八章 相府爭吵第二四六章 許老神仙第一零一章 去期來臨第七二七章 慕容取捨第七六六章 攻入襄國第六五九章 關中韋氏第一五五章 沈勁身亡第七八五章 陰魂不散第三零九章 顛倒黑白第四三一章 火炮上陣第六六九章 加深互信第二二五章 再逢徐龕第一七七章 爲沈充掾第二七二章 道名正一第六八五章 夢幻泡影第三五二章 下馬威第六九八章 劉石缺糧第二七四章 撕裂疤痕第一一四章 聯軍到來第四五一章 指點明路第六零七章 樓船沉沒第七零三章 逃亡日漸第三四二章 獻容獻策第七十三章 印象惡劣第八零七章 致敗之因第五六三章 劉曜遺澤第七一三章 暗箭傷人第六八零章 仍缺糧第二十二章 不收謝禮第二四五章 劉氏低頭第八一五章 攻破平壤第三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五十二章 朝庭敕書來第五九二章 復辟功成第七六零章 騎兵決戰第八章 診病斷脈第六三零章 退回第三五八章 俘獲慕容皝第二二三章 怨氣沖天第七五七章 窮追殲敵第五零八章 舌戰顧陸第六八零章 仍缺糧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二九七章 得償夙願第七五二章 決戰除夕第二六九章 大獲全勝第八一九章 做人的道理第四四六章 輕佻第二四四章 蕭氏難處第一三零章 荀華自薦第六二六章 李雄敗逃第六六四章 楊彥到來第二七五章 太子暗棋第一七一章 蘭陵太守
第三零一章 財富歸零第六七六章 尚書左僕射第六三一章 開城出降第五四五章 兵臨宛城第七三四章 扔入大海第三四五章 文工營第八五零章 公審大會第二十八章 刁協突至第六零四章 打響頭炮第七一八章 三省吾身第六零七章 樓船沉沒第三四五章 文工營第二四二章 錢鳳登門第六八七章 夜襲客舍第八一九章 做人的道理第五零二章 佛圖澄歸來第三六六章 形勢逆轉第六五二章 入千牛衛第七五六章 破關而入第七五一章 身陷絕境第一六九章 追贈沈勁第五三四章 鮑姑教女第二三一章 效明主於微末第五三一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七三六章 上門接妻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第八零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四九章 堯都平陽第一四二章 打亂佈署第六三二章 治蜀之策第二零七章 楊彥獻策第一四四章 王彭之的潔癖第七八八章 議立儲嗣第一二三章 大勢去矣第四零一章 容娥獻策第一四三章 謁者前來第三四八章 先登攻城第七四零章 慧眼如炬第二六一章 兩枚鐵球第六六二章 荀灌到來第一三三章 清河崔氏第五九一章 變故突生第二三三章 差點着了道第一一四章 聯軍到來第六十五章 詩賦荀華第六十九章 蕭氏困境第三四八章 相府爭吵第二四六章 許老神仙第一零一章 去期來臨第七二七章 慕容取捨第七六六章 攻入襄國第六五九章 關中韋氏第一五五章 沈勁身亡第七八五章 陰魂不散第三零九章 顛倒黑白第四三一章 火炮上陣第六六九章 加深互信第二二五章 再逢徐龕第一七七章 爲沈充掾第二七二章 道名正一第六八五章 夢幻泡影第三五二章 下馬威第六九八章 劉石缺糧第二七四章 撕裂疤痕第一一四章 聯軍到來第四五一章 指點明路第六零七章 樓船沉沒第七零三章 逃亡日漸第三四二章 獻容獻策第七十三章 印象惡劣第八零七章 致敗之因第五六三章 劉曜遺澤第七一三章 暗箭傷人第六八零章 仍缺糧第二十二章 不收謝禮第二四五章 劉氏低頭第八一五章 攻破平壤第三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五十二章 朝庭敕書來第五九二章 復辟功成第七六零章 騎兵決戰第八章 診病斷脈第六三零章 退回第三五八章 俘獲慕容皝第二二三章 怨氣沖天第七五七章 窮追殲敵第五零八章 舌戰顧陸第六八零章 仍缺糧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二九七章 得償夙願第七五二章 決戰除夕第二六九章 大獲全勝第八一九章 做人的道理第四四六章 輕佻第二四四章 蕭氏難處第一三零章 荀華自薦第六二六章 李雄敗逃第六六四章 楊彥到來第二七五章 太子暗棋第一七一章 蘭陵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