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啊!求推薦票啊!求月票啊!
。
“侯爺,現在對我軍來說大勢已成,但對我方將士來說此刻必須戒掉驕縱之心,越是到這種關鍵時刻,我軍上下就越不能表現出絲毫驕縱之意,倘若是這樣讓建奴抓住了機會,那麼先前所做的種種努力皆白費了!”
身爲參謀署的署長,陳奇瑜在很多時候都不能壓制住內心的激動,那麼可想其他地方軍隊上下的變化了。
對於陳奇瑜的提醒秦鋒心中是多有讚許,你要是說他在這個時候不激動的話,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說他在戰場上是戰無不勝的戰神,但是在很多時候他秦鋒也是一個俗人,他也有七情六慾。
對於建奴的敵視,這完全是因爲他是華夏一族的子弟。
他不希望在史書上的那種悲歌重現,因此他必須要親手扼殺了這個可能將華夏文明攔腰截斷的威脅!
曾經在記憶中的建奴是那般的強悍,可是因爲自己這辛勤付出,使得這一切都變得似乎不那麼困難!
似乎建奴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般強悍!
可是陳奇瑜方纔說的這一番話,瞬間讓秦鋒清醒過,這八旗能以百萬之衆做到席捲遼東的壯舉,這本身就代表着他強大的實力,雖說後期席捲神州那是擁有了種種因素進而導致的結果,但是對八旗來說這也是一種能力的肯定啊!
“玉鉉說的極對,你現在就以本侯的名號對各部傳達軍令,嚴厲告誡各部將領不得有絲毫懈怠之意,如果說戰局到了某處喪失掉先機,那麼是誰出現的錯誤,就由誰來承擔這負重!!!”
驕兵必敗的道理自古皆有,但是真正能做到藉故鑒己的卻沒有幾個啊!
…
…
瀋陽。
自野豬皮知曉了秦鋒所部對己方完成了包圍之勢,其便將從各地拉來的包衣奴才盡皆調派前線,同時在穩定了城內局勢後,野豬皮更是親率兩黃旗前去督戰,獨留杜度所領鑲白旗鎮守城中。
越是到這個時候就越不能表現的慌張,因爲一旦你表面流露出絲毫的慌張出現,那麼對敵人來說這就是發起猛攻的開始!
而一旦敵人發起不要命的進攻,那麼這也就代表着局勢已危及到左右生死的地步了!
久經沙場的野豬皮心中很清楚,倘若這一次不能擊潰來自明軍的進攻,那麼迎接他們的將會是前所未有的潰敗!
從未有過的無力感竟然在野豬皮心中升起,回想起他征戰的數十年光景,遇到的危機不盡其數,但是能讓野豬皮生出無力感的卻沒有,可現在因爲秦鋒卻讓他生出了這種無力感!
但即便是這樣,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的!
就這樣在瀋陽、遼陽之間的狹小之地,雙方竟匯聚了近三十萬大軍在此,這一戰堪比是真正的大決戰!
雖說在兵力上建奴更佔優勢一點,可是核心兵丁卻不過七萬餘衆,其餘十餘萬大軍皆是漢八旗、包衣奴才!而在這其中真正能堪將一用的能有三分之一就算是不錯的了,至於其他兵力那都不過是炮灰罷了!
因爲莽古爾泰先前在戰爭中未取得應有的戰果,所以野豬皮一上來就對莽古爾泰進行了懲罰,又因爲戰爭的緣故使得現階段並不是懲罰的絕佳時機,因此也使得這一頓懲罰到最後被記住了!
倘若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不能取得好的戰果,那麼就將會數罪併罰,給莽古爾泰玩一出大的嚴懲!
天啓5年6月18日。
莽古爾泰親領鑲藍旗、漢·鑲白旗、漢·正白旗三部,共計5萬餘衆對奉集堡一帶明軍發起進攻,但在發起進攻前卻被駐守虎皮驛一帶的明軍主力查破,雙方在虎皮驛、奉集堡一帶爆發了衝突。
這一戰雙方共計投入將士7萬餘衆,在這期間範擇親領第1軍團將士悍然對建奴大軍發起反衝鋒,而滿桂所領第4軍團則掠陣待發,因火器精良、刁鑽,使得建奴雖說兵力佔據優勢,可最終卻慘敗而歸!
此役建奴折損八旗將士2千餘衆,漢八旗將士戰死5000餘衆,投降1萬3千餘衆!明軍僅折損1千7百餘衆……
天啓5年6月19日;野豬皮匯聚……
天啓5年6月21日;毛文龍集結……
天啓5年6月28日;秦良玉親率……
戰爭從野豬皮親率大軍進駐營地就從未結束,在這片小小之地,雙方爆發了十餘場大戰,而小衝突更是不盡其數!
恐雙方都沒想到對方的韌性就如此之強,同時這對於雙方來說也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而前線迸發的火藥味,雖說遠在遼西的黃臺吉不易察覺,但這並不代表着黃臺吉不能洞察到秦鋒的意圖。
當一些細微情報匯聚到一起後,黃臺吉也終於明白了秦鋒所圖之事,正因爲如此也使得他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反攻遼東!
倘若讓秦鋒將瀋陽給收復回來,那麼緊接着就是遼東失地的盡皆迴歸,而這對於處飛地的遼西本部來說就從原本的夾擊之勢,變成了被明軍合圍之勢!
而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那結果就不那麼樂觀了啊!
因此在瀋陽一帶爆發戰爭後,這也使得遼西一帶也爆發了戰爭,好在祖大壽對於這一切都進行了實現預判,再加上其手中擁有5萬餘衆大軍,加之他只需要固守遼西前沿防線,其根本就不需要同黃臺吉進行野戰!
佔據天時地利與人和的祖大壽,在這一戰中並沒有顯現出過大的勇氣,相反他就像是黃臺吉口中所說的縮頭烏龜那般,縱使己方如何叫囂,人家就是巋然不動!
而這樣的情況也使得黃臺吉心中的着急變得是愈發急迫,通過己方潛伏在遼東境內的細作,不要命傳遞出來的情況,局勢現在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到了十分可危的地步!
倘若不能儘快想辦法解決這一困境的話,那麼最終失敗的必然是他們八旗!
因爲遼東之勢已徹底偏向於秦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