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

軍隊全力出戰

在中國先秦時代的古籍《山海經》中,記載着一種神奇的息壤:“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傳說中,息壤是可以自如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哪怕洪水滔天,息壤也能隨之高出天外。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洪災頻繁的國家,爲了脫離洪水的襲擾,人們在遠古時代幻想出了擁有神奇力量的息壤。然而,息壤畢竟是不存在的,但中華兒女與洪水的抗爭卻未曾停止。

在1998年大洪水襲來之時,中國軍人便將中華民族抗爭的勇氣和力量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以血肉之軀嚴防死守在綿延萬里的長堤上,就像神話中的息壤一樣,將洪水牢牢地鎖在大堤之內,創造了現代抗洪史上的奇蹟。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本無戰事。然而,1998年這個夏天到來之後,遠離戰爭的中國軍人卻變得異常緊張起來。各軍種作戰室內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作戰形勢圖前圍攏着神色凝重的指揮官,紅藍兩色的筆在地圖上快速地圈點勾劃。

這是一場特殊的戰爭,這是一個充斥着無情的洪水卻又充滿強烈情感的夏天。洪水浩蕩,泥沙俱下,卻擋不住大江南北真情的奔涌,擋不住無數抗洪英雄義無反顧的腳步。肆虐的洪水就是吹響的號角,人民的需要就是衝鋒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緊急集結,從四面八方奔赴湘鄂皖贛等省。

這是自渡江戰役以後,中國軍隊在長江沿線最大兵員的集結

行動。與此同時,東北地區也在展開自大興安嶺火災以後最大規模的軍隊集結。這不是一場傳統概念上的戰爭,而是一場人與自然災害進行的殊死搏鬥。

千里長堤,軍旗招展。每一面獵獵飄揚的戰旗,都濃縮着一支支英雄部隊的光榮歷史,戰爭年代它們曾經插上敵人的陣地,奪取一次又一次血戰的勝利;如今,他們又成爲千里長堤上的一抹抹最亮麗的風景,一道道最響亮的無聲號令,一面面最震撼人心的鮮豔紅旗。

爲了確保長江干堤安全,確保交通大動脈暢通,確保沿江城市的安全,確保大慶油田的安全,確保哈爾濱等要害城市的安全,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遵照國家主席江澤民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先後調動66個師、旅和武警總隊共30餘萬兵力,出動飛機2200多架、車輛1.25萬輛、舟艇1170餘艘。瀋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軍區和海軍、空軍、第二炮兵以及武警總部等單位的110多名將軍和5000多名團級軍官幹部日夜奮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

在抗洪搶險最緊張的關頭,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看到解放軍戰士的身影,聽到他們的豪言壯語:“誓與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水漲堤高”、“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在這些“新時期最可愛的人”中間,許多戰士都是十八九歲的獨生子女,平時在家裡都是嬌生慣養的孩子。但是,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他們個個都是鐵打的英雄漢,都是人民的保護神,都是洪水中生的希望。

在這場南北兩線同時進行的

抗洪大戰中,全軍和武警部隊通力協作,並肩作戰,譜寫了一曲諸軍兵種大會戰的時代凱歌。空軍航空兵出動飛機上千架次,源源不斷地將抗洪大軍和物資器材投送到抗洪一線;海軍潛水兵在長江和松花江冒着生命危險進行水下探摸和攝像,海軍航空兵配合地方水利部門進行航空遙測,爲抗洪指揮部提供準確的資料;陸航出動幾十架直升機,及時進行空中偵察指揮,投送搶險救災物資,解救被困人員;舟橋部隊出動近千艘舟艇,救羣衆,運物資;通信兵部隊先後爲抗洪部隊調用長途電路251條,架設程控電話2588部,配發移動電話1358部,做到抗洪部隊戰鬥到哪裡,通信就開通到哪裡。

在長江流域抗洪鬥爭最嚴酷的時候,國家主席江澤民打電話給位於一線指揮的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指示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增派部隊,寧可多一點。江澤民說多一點有3條好處:一是可以鍛鍊部隊,這是和平時期對部隊一次很好的摔打和考驗的機會;二是可以增強人民的勇氣,老百姓一看解放軍來了心裡就有了底,增強人民嚴防死守、保住大堤的信心;三是可以密切軍民關係,加深軍民魚水之情。

不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1998年夏的中國大抗洪,廣大官兵以平凡的血肉之軀和非凡的勇敢智慧,向人民羣衆展示出人民軍隊的忠心赤膽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歷時兩個多月的朝夕相處,三軍將士也以“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新風貌,贏得了人民羣衆的高度信任和衷心愛戴。

(本章完)

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
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