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

洪水過後的反思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的激烈鏖戰。從長江、漢江到嫩江、松花江,800多萬軍民在“嚴防死守”的口號下,以血肉之軀與洪峰進行着超極限的較量,將人的精神力量發揮到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最高境界。

這種精神力量來自於一種責任、一種信任、一種召喚、一份愛心,來自於摧不毀的民心、民氣和民魂。

洪水終於退去了,一場驚心動魄又壯麗輝煌的“話劇”終於緩緩拉上了帷幕。可是,當我們歡呼勝利、慶祝成功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對這場災難進行理性的自省和思考。當我們爲自己和他人不屈不撓戰勝洪水的英雄氣概所感動時,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人與自然究竟該如何共存……

九八抗洪精神

1998年夏,中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局部地區普降大到暴雨。長江干流及鄱陽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閩江和嫩江、松花江等江河相繼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特大洪水。受災人數之衆,地域之廣,歷時之長,世所罕見,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英明領導和決策下,數百萬軍民衆志成城,奮起抗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兒女用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氣吞山河的抗洪壯歌。

汛情牽動中南海,江澤民總書記、李鵬委員長親赴現場視察,慰問作戰軍民,朱鎔基總理、溫家寶副總理親臨一線指揮;黨心緊繫軍民心,黨中央密切關注着災情發展趨勢和抗災進展,時刻牽掛着受災羣衆和搶險軍民,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了黨的領導作用;洪水無情人有情,全國人民情繫災區,一列列火車、一架架飛機、一隊隊汽車滿載着物資、食品,滿載着各地羣衆的深情厚誼,從各個方向往災區集結。

爲了戰勝這場特大自然災害,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投入兵力36萬多人,地方黨委和政府組織調動了800多萬幹部羣衆參加抗洪搶險。加上爲抗洪搶險提供直接服務的各部門、各地區、各系統的力量,總數達上億人口。而其他以不同的方式關心、支持抗洪搶險的人們更是難以計數。這場抗洪搶險鬥爭,規模大,氣勢壯,鬥爭嚴酷激烈。而更爲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幹羣一心、黨羣一心、軍民一心、前線後方一心。江澤民同志在評價九八抗洪搶險鬥爭時,強調指出,在這場偉大的抗洪搶險鬥爭中,我們形成了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這是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199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由朱鎔基

主持,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次講話中,江澤民主席提出並總結了“九八抗洪精神”,他說,堅決戰勝這場洪水,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衛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果的一場重大斗爭,也是對中國人民與天奮鬥的勇氣、信心和力量的一場嚴峻考驗。他強調指出,在同洪水的搏鬥中,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展現出了一種十分崇高的精神。這就是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的大發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發揚,是我們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大發揚,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抗洪精神,同我們黨一貫倡導的革命精神和新時期的創業精神一樣,都是我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世世代代都要繼承和弘揚這些精神,激勵我們的幹部和羣衆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九八抗洪精神”的基本內容是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敢於勝利。

“萬衆一心、衆志成城”這一雄偉壯闊的局面出現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爲創建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艱苦奮鬥了近半個世紀並且取得重大成就的國家,絕不是偶然的。

“不怕困難、頑強拼搏”,這是由人水相搏、兩相對峙的嚴酷格局所決定的。一方面是水大勢猛、南北爲害,對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千百萬人民羣衆生命財產造成的嚴重威脅;一方面是,抗洪軍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了保衛改革開放成果,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英勇抗擊。不是短時間的水來土掩、兵來將擋,而是長時間的反覆較量;不是個別人的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而是整個抗洪軍民的團結合作,頑強拼搏。抗洪軍民是一個英雄羣體。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有的累倒,有的累死,有的捨生忘死、捨己救人,有的哥哥倒下弟弟上去、丈夫倒下妻子上去、兒子倒下父親上去。一個民族有了這種精神,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什麼艱險不能戰勝?

“堅韌不拔、敢於勝利”,顯示了抗洪軍民的“韌”性和“剛”性。這次特大自然災害是對人的體力極限、精神極限的最大挑戰。也正是在迎擊這種挑戰中,形成了抗洪精神的最強音。這次特大洪水,危害範圍廣,持續時間長,人被累乏,堤被泡軟,抗洪搶險物資一次又一次被用完,沒有堅強的意志和耐力,沒有敢於勝利的信心和把握,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爲後盾,就很難面對兇猛的接踵而來的八次衝擊波而始終堅持嚴防死守,沉着應戰,奪得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這裡的關鍵是,黨中央的敢於勝利、善於勝利,黨中央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凝聚力、向心力,黨中央

的果斷決策、科學部署、指揮若定、決戰決勝,將大家的信心和力量高度凝聚起來,集中成一個戰無不勝的鐵拳。如果說,抗洪精神是一支氣勢恢宏撼天動地的大合唱,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就是這場大合唱的總指揮。

“九八抗洪精神”之所以能夠引起大沖擊大震動,是因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是我們民族最美好最高貴思想品格的集大成。這是一個由多種精神品格重新構築的精神共同體,具有不同尋常的高度、廣度和力度,大大強化和提升了我們民族的精神品格。

“九八抗洪精神”的實質是,以公而忘私、捨生忘死的共產主義精神爲靈魂,以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識爲核心,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大協作精神爲紐帶,以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爲旗幟;以自強不息、貴公重義、艱苦奮鬥、同舟共濟、堅韌不拔、自尊自勵等傳統美德爲血脈爲營養。這一切高貴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擊自然災害的殊死搏鬥中形成了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匯點,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交匯點,革命英雄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交匯點。它使我們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爲一旦集中起來會是多麼壯美,億萬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來會是多麼強大。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情操一旦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結合起來,會把我們的民族品格帶向一個多麼光輝燦爛的境界。它使人們進一步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前途,看到了人類的美好未來。

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九八抗洪精神”,是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戰勝困難,掃除障礙,大步跨向新世紀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人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九八抗洪精神”,不只產生於這一次抗洪搶險鬥爭,而且根植於我們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根植於我們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我們事業的正義性;根植於我們黨、政府和軍隊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這個意義上,“抗洪精神”也就成爲推動我們整個事業的精神動力,成爲我們的黨魂、軍魂和國魂的一種生動體現。這樣一種精神力量,是和我們的國情、和奮鬥目標相一致的。我們的國家大、人口多、底子薄,有了這種萬衆一心、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我們就能“堆土成山”,辦成大事;缺少這種精神,我們就會“一盤散沙”,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有了這種精神,我們的人民受益、民族受益、國家受益;缺少這種精神,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就不能大踏步前進,我們的國家就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章完)

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
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