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有的人倒下了,再沒有起來。有的人被洪水捲走了,帶着人生的許多牽掛和遺憾。但是,更多的人活下來了。他們將講述這部驚心動魄的人與洪水搏鬥的歷史話劇:汗水與血水,生存與毀滅,堅韌與苦難,奉獻與犧牲,組成了一曲曲英勇悲壯而又蕩氣迴腸的旋律……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滔天洪水,這是生死繫於一念的時刻,更是英雄輩出的時刻。爲了貫徹江澤民總書記以抗洪搶險英雄事蹟爲模範教材的指示,1998年10月,中宣部、中組部及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組織了一場“抗洪搶險英雄模範事蹟報告會”,在全國掀起了學習和宣傳抗洪英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的熱潮。

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張景榮,是瀋陽軍區某師政委。

我們師是第一個投入嫩江抗洪搶險的部隊。從6月27日到9月5日,全師官兵在沿江800多公里的戰線上,不分晝夜地頻繁出擊,轉戰16個戰場,與兄弟部隊和人民羣衆一起勝利地保衛了齊齊哈爾,保衛了大慶。11年前,我們師在大興安嶺撲火救災中曾涌現出以“大鬍子師長”吳長富爲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被人民羣衆譽爲“火海鐵軍”。11年後的今天,我們這支即將精簡整編的部隊,在500多名幹部面臨轉業、交流和重新安置,2200多名退役士兵要提前離隊的情況下,參加了迎戰嫩江特大洪水的戰鬥。全師官兵奮不顧身,頑強拼搏,被人民羣衆譽爲抗洪搶險的“鐵拳頭”。

6月中旬以來,嫩江流域連降暴雨,上游九條河流條條暴滿,嫩江水位急劇上漲。26日,第一次洪峰以兇猛的勢頭向齊齊哈爾逼來,通往內蒙的齊甘、齊富兩條重要公路幹線和濱洲鐵路大動脈告急,大昂堤附近數十萬羣衆生命和豐收在望的良田、草場受到嚴重威脅。我們師接到搶險命令後,1600多名官兵迅速趕往現場,在碾子山、梅里斯、富拉爾基等5個險段展開了保衛齊齊哈爾的戰鬥。大家扛沙袋,築子堤,爆破障礙,疏通河道,搶救轉移羣衆,死保死守15個晝夜,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正當部隊準備作短暫休整的時候,嫩江今年最大的一次洪峰在上游形成,一場更嚴酷、更艱鉅的任務擺在了我們面前。8月9日,洪峰以每秒17500立方米的流量向齊齊哈爾下游的泰來縣託力河鄉撲來。這個鄉位於嫩江、雅魯河、託力河的交匯處,洶涌的洪水將位

於江心島的託力河鄉團團圍住,該鄉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被2米深的洪水淹沒,環繞託力河鄉46.7公里的圍堤隨時都有被沖決的危險,島上8000多名羣衆面臨着滅頂之災。我們趕赴現場時,一段30米長的圍堤發生嚴重脫坡,堤壩頂部只剩1米多寬,情況萬分危急。鄉黨委賈書記說:“大堤怕是保不住了,必須趕快轉移羣衆。”潰堤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而8000名羣衆不是一下子能轉移出去的。大堤多堅守一分鐘,受災羣衆就多一分安全。爲了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即使守堤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一定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官兵們紛紛請戰,踊躍跳入洶涌的江水中組成人牆,打木樁,運沙袋,硬是在滾滾激流中築起一道30米長、4米寬的堤壩。儘管8月的嫩江,早晚的江水已經很涼,長時間泡在水裡的戰士,冷得嘴脣發紫,渾身發顫,但大家都頑強地頂了下來,爲羣衆安全轉移贏得了10多個小時的寶貴時間。

就在我們緊張地死守大堤的時候,一段民工守護的堤壩被洪水衝開一個20多米長的大口子。洪水咆哮着向村子裡灌,附近的房子很快被淹沒,5個自然村之間的道路已淹沒在1米多深的水中。我們迅速組成營救小組,趟着水在各個村子裡奔跑呼喊,挨家挨戶地幫助和說服羣衆儘快撤離。經過6小時的奮戰,5個自然村的7000多名羣衆被疏散轉移到安全地帶。這時,散住在村外的一些羣衆仍被困在洪水中。由於洪水猛漲,天色已黑,涉水救人已十分困難。我們挑選4名水性好的戰士組成突擊隊,由班長汪先華負責,駕着從江上找來的兩艘木船,分頭去搜索營救羣衆。漆黑的夜裡,4名戰士在230多平方公里的複雜生疏的地形上,打着手電四處呼喊找人。船撞在水下的土包上,他們就跳到水裡推;螺旋槳被水下的莊稼纏住,他們就潛到水裡一點一點地往下拽。黑暗中,汪先華突然隱隱約約地聽到不遠處有嬰兒的啼哭聲,他循着哭聲迅速把船靠過去,藉着手電的光亮,發現在一個房頂上一對年輕的夫妻抱着兩個嬰兒正在呼救。這對夫妻和孩子已經在房頂上困了20個小時,絕望中看到有船靠過來,孩子的母親失聲痛哭,使勁地喊:“快救救我的孩子!”面對眼前的情景,汪先華流淚了。小汪的家在湖北仙桃,也遭了大災。出發前,他收到一封家裡發來的電報,父親在老家爲躲避洪水遭遇車禍,頭部和身上多處嚴重受傷。他是帶着對親人的深深牽掛來到抗洪前線的。此時,他把對親人的牽掛全部傾注到營救這對夫婦和孩子身上,不顧一切地跳入水中,奮力爬上房頂,和同行的戰士王小龍

一起,用雨衣遮住嬰兒,小心翼翼地把他們接到船上。夫妻倆“撲通”一聲跪在汪先華面前,哭着說:“你們是孩子的再生父母,沒有你們,這兩個還沒滿月的孩子就沒命了”。此時已是凌晨,汪先華已一天一夜粒米未進,又餓又困。正當他把船上的羣衆向高地轉移的時候,發現右前方一個小夥子在齊胸深的水裡亂撲騰,汪先華正要靠上去,船上的一個村民說:“不用管他,那是個傻子”。汪先華說:“好人要救,殘疾人更要救。”說着就跳入水中。那個小夥子足有一百七八十斤重,他一看有人來救,用手死死地勾住汪先華的脖子,憋得小汪連氣都喘不上來。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才連拉帶拽,把那個小夥子弄到船上。就這樣,我們這4名戰士往返80多趟,終於把分散的羣衆全部營救出來,集中在一塊小高地上。

……

當齊齊哈爾的水勢稍稍有所緩解,位於嫩江下游、三面受到洪水威脅的大慶油田形勢越來越嚴峻。8月20日,我們還沒來得及喘息,就又接到增援保衛大慶的命令。這時,部隊已經在嫩江抗洪搶險第一線奮戰了55個日日夜夜,許多同志的身上都帶着傷,不少人因過度勞累、在野外睡覺受涼腰腿疼痛。但一聽說有新的任務,個個精神抖擻。經過53個小時的千里大迂迴,我們於22日晚18時趕到大慶南引水庫大壩。南引水庫是大慶從嫩江引水修築的大型水利工程,蓄水量達6億立方米。嫩江洪水的暴漲引起水庫水位的急劇上升,攔水大壩多處發生險情。我們師防守的1200米堤壩,是整個南引水庫堤壩地勢最低的一段,一旦決口,大慶採油七廠和整個大慶市區就無險可守了。爲了保住大慶,保住採油七廠,我們全師官兵在大壩上整整死保死守了11個晝夜。當時,大壩多處滲水浸水,一處薄弱堤段被兇猛的洪水撕開一個30米的大口子,碗口粗的大樹被連根沖走。官兵們背水一戰,跳入決口的激流中組成三道人牆,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裡將1000多立方米的沙石填入決口,堵住了激流。緊接着,官兵們連續作戰,加固大壩,扛運了30多萬個沙袋,在1200米的大壩上,壘起一條下寬9米、上寬2.5米、高3米的子堤。地方領導稱這條子堤爲“安全壩”、“放心壩”。

……

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再有幾天,我們這個師的歷史就要劃上句號了。我們爲能在部隊精簡之前經歷這次大考驗、大洗禮而感到無比自豪。我們要把偉大抗洪精神作爲寶貴財富,不斷髮揚光大,爲國家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本章完)

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
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