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

大災無大疫

自古以來,大災之後必有大疫。1998年的大洪水稱得上是世紀洪災,那麼,確保大災無大疫就成了抗洪搶險之後最重要的工作,這是關係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危的頭等大事。爲此,黨中央、各級政府以及廣大的醫務工作者爲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災區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屏障。

汛期後期,由於洪水持續的浸泡,會導致部分居民生活飲用水源、居住環境受到污染,使受災地區生活環境惡化。因此,不能排除此後一段時間出現疫病暴發和流行的可能性。因此,災區的救災防病防疫工作早已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於8月中旬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對救災防病工作進行了研究和部署。隨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災區從7個方面切實做好救災防病工作: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救災防病工作作爲抗洪救災的重要內容,立足於防大疫、抗大疫,對可能發生大規模疫病流行的危害性和嚴重性,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清醒的認識。

二、大搞愛國衛生運動,徹底清理環境。要及時動員廣大羣衆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鼠害,對帳篷、窩棚、住房及臨時垃圾點、廁所等公共場所全面實施藥物噴灑消毒和其他衛生處理。

三、保護好水源,加強飲水消毒工作,強化食品衛生監督。要及時對分散式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及供水設施進行檢修、清理,加強對飲用水的消毒處理,定期進行水質檢驗;要認真做好災區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避免食用腐敗變質食品,嚴防食物中毒發生。

四、加強疾病監測,及時撲滅疫情,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廣大衛生工作者要發揚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救死扶傷的優良傳統,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做好災民和抗洪搶險人員的醫療救護、疾病查治。對不同疫區的重點人羣採用相應的預防藥物或注射疫苗,保護人民羣衆身體健康。

五、動員社會力量,支援災區的救災防病工作。受災地區的大中城市要組織醫療衛生小分隊,就近支援救災防病工作;非災區城市也要組織小分隊奔赴災區。支援災區的醫療衛生人員要發揚艱苦奮鬥、連續作戰的精神,與災區羣衆同呼吸、共命運,要注意不給災區增加負擔。

六、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衛生部門做好救災防病工作,分工合作,明確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七、國務院責成衛生部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負責部署、組織、檢查、督促全國特別是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衛生部領導要深入災區第一線,並且組織若干專家組和國家醫療隊赴災區協助當地開展防病抗災工作。

按照國務院部署,衛生部隨後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救災防病緊急會議。會上,湖南、湖北等8個受災嚴重的地區彙報了各自的災情和疫情,並交流了今後的救災防病對策。會後,在衛生部的統一指揮下,湖南、湖北、江西、黑龍江、內蒙古、安徽、江蘇、吉林等受災省區,先後派出13787支醫療隊,數百支衛生防疫工作隊、醫療衛生防疫人員共計80282人。據受災較嚴重的8省區統計,

此次衛生防疫工作共投入藥品器械價值25047萬元,投入資金6220萬元。

於是,祖國大地上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哪裡是抗洪救災的第一線,哪裡就活躍着大批身着白衣的戰士。他們全力以赴地奔波在最危險的地方,用高超的醫術爲災區人民和防汛大軍的生命安全築起一道道屏障。

在冰城哈爾濱保衛戰中,除了市直機關,還有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戰鬥在抗洪前線。市第一醫院、市第四醫院、市紅十字中心醫院的醫療小分隊帶着藥品,奔赴方正、通河等地,爲當地羣衆和防洪搶險人員送醫送藥;市五院、市防疫站組成了醫療小分隊和防病小分隊趕赴雙城抗洪一線,送去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開展防病工作。

位於太陽島上的黑龍江省康復醫院儘管被洪水圍困了20多天,但仍堅持正常醫療,爲抗洪大軍提供醫療服務。他們連續4天4夜趕製了價值3萬元的“防疫口服液”,有效地防止了胃腸道疾病和紅眼病的擴散。

在長江流域,湖北衛生部門的30萬職工積極行動,紛紛趕赴災區和防洪搶險第一線,送藥治病,力保災區人民和防汛大軍生命安全。在抗洪搶險第一線活躍着7000多支醫療隊、近3萬名醫務人員,他們在災區共發放藥品21萬多公斤,送去1000多萬元的藥品和衛生材料,接診120多萬人。

8月4日,湖北石首市河鎮3個民垸進水,4萬多名災民被迫轉移,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忙着爲抗洪軍民送醫送藥,眼看着洪水淹沒了自己的家,可誰都沒有回家搶救財產。

湖南1萬多名醫療預防專業技術人員日夜奮戰在救災防病的第一線,到8月中旬時已經救治傷病員20多萬人次,搶救危重病人3000多人次,處理傳染病疫點200多處,受到了災區人民羣衆的一致讚揚。

江西醫務人員在這次行動中發出了“抗大災,防大疫,不漏診一個病人,不發生一點疫情”的誓言。在江西一線,上萬名醫務人員日夜奔忙在遭受洪水襲擊的城鎮鄉村,不辭勞苦地爲羣衆防病治病、發放藥品、噴灑消毒藥水,確保了江西大災之年無大疫,被災區羣衆稱讚爲“災區健康衛士”。

解放軍171醫院的17名軍醫組成的醫療隊是江西省派出的1600多支醫療小分隊中的一支,他們來到了受災嚴重的波陽縣。在這裡,每人每天平均看70多個病人。一天晚上,昌洲鄉小渡村一個小女孩發高燒,醫生們全力以赴搶救,終於使孩子轉危爲安。醫生們放下心來,剛要返回駐地,忽然聽說臨近村莊有一位古稀老人病危。此時已經是午夜時分了,他們顧不上一天的勞累,又乘坐小船來到老人家中。待老人脫離危險後,已經是黎明時分了。長時間的勞累、暴曬,使這些年輕的軍醫們一個個都生病了。爲了不影響巡診,他們每天給自己打上一針,接着又奔向災區。

在抗洪搶險鬥爭中,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了30多萬人,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抗洪第一線,由於天氣炎熱潮溼,戰士們的身體健康也成了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爲了保證抗洪戰士保持強健的體魄,總後衛生部制定了《抗洪搶險衛勤保障預案》,編寫下發了《抗洪部隊衛生防病手

冊》。8月20日,由解放軍總醫院、軍事醫學科學院、304醫院、309醫院專家教授組成的總後3支醫院隊,啓程前往長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抗洪一線。總後還協調全軍及時派出150多批次醫療隊、防疫隊到抗洪一線展開防病工作。參戰各部隊都組建了精幹的醫療隊,伴隨部隊行動。三江大堤上,到處飄揚着醫療隊的旗幟。衛生部門不僅保證了抗洪將士的強健體魄,而且爲災區大災之年無大疫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貢獻。

最後,還要介紹一個人,一名普普通通的蒙古族醫生,一直生活工作在東北嫩江平原上,擔任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鄉衛生院的院長黃慧生。當洪水襲來的時候,黃慧生得知被洪水圍困的富裕村羣衆急需治療感冒和腸炎的藥物,便口叼墨綠色的藥袋泅水過河,不幸被滔滔的洪水吞沒,獻出了52歲的寶貴生命。

1998年7月下旬,嫩江支流洮兒河洪水肆虐,福順鄉富裕村是這次洪水氾濫的重災區。8月2日下午,黃慧生聽說富裕村被洪水包圍的羣衆中,不少人患了感冒、腸炎,其中有一名重患者急需藥物治療。於是,他迅速準備好藥品和器材,準備和市裡來的醫療隊一起趕往那裡。誰知,他們來到水邊時,發現這個臨時渡口原來停靠的那隻船被調往別處救急去了。

怎麼辦?眼望對岸幾百米遠的鄉親們急需醫藥,黃慧生急得團團轉。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了,仍不見船的影子。這會兒,雷聲在低低的雲層中轟響,一場大雨又要來臨。焦急中,黃慧生果斷地作出決定:“我一個人泅水過河送藥!”“不行啊,這水面有300多米寬,還有50米寬的急流,太危險!”周圍的人勸他。黃慧生固執地說:“沒事,我水性好。再說雨要來了,現在不過去就晚了。病人等着藥呢……”說着,他用塑料袋將藥密封好,裝入那墨綠色的藥袋,用口叼着藥袋,對岸上的人擺擺手,便朝深水走去。

洪流湍急,黃慧生一沉一浮,搏浪前進。岸上的人都爲他捏把汗。當他游到一處被淹的玉米地時,岸上人們的視線被擋住了,此後,再也沒有看到黃慧生的身影。

3天后,數百名幹部羣衆自發組織起尋找黃院長的隊伍。終於,在河道下游找到了黃慧生的遺體。在距離他出事約200米處,人們發現了黃院長的藥袋,沖掉泡在上面的泥沙,擦洗乾淨,又露出那墨綠的本色,打開拉鎖,發現裡面用塑料袋緊包的藥瓶和藥品絲毫未被浸溼,完好無損。這小小的藥袋,裡面裝着黃慧生對事業的一片赤誠,對災區患者的滾燙的心!如今,藥袋完好,它的主人卻已遠去,在場的幾百名幹部羣衆哭成一片。

黃慧生犧牲以後,吉林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爲革命烈士;國家衛生部追授他爲“抗洪救災健康衛士”榮譽稱號,號召全國衛生戰線職工向黃慧生學習。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爲蒼生大醫。”黃慧生只是衛生戰線的普通一員,卻也是抗洪搶險第一線的一員,他用赤誠和生命印證了爲醫者的職業操守,是真正的“大醫精誠”。

(本章完)

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
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