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

科爾沁草原保衛戰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草肥水美,總面積位於中國五大草原之首。全世界最美麗的四大草原,這裡就佔了兩個。羊草、羊茅、冰草、披鹼草、野燕麥等400多種優良牧草生長在這裡,哺育出了三河馬、三河牛、草原紅牛、烏珠穆沁肥尾羊、敖漢細毛羊、鄂爾多斯細毛羊、阿爾巴斯絨山羊等在區內外聞名遐邇的優良畜種,每年爲國家提供大量的肉畜、畜產品。

這裡礦產豐富,沃野千里。科爾沁號稱內蒙古的“糧倉”,霍林河是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白雲鄂博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天然氣田是截至2010年中國發現的爲數不多的陸上特大型氣田之一。

這裡人傑地靈,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蒙古族人信奉的最高神——長生天騰格里世世代代守望着冰藍色的天空和一望無際的草原。

這裡有大大小小上千條河流,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條,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條。這些河流像綠色的絲帶一樣飄落在草原上,融匯成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河流的源頭,爲東北工農業的發展提供水電資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98年夏天以來,草原的天空像被捅出了窟窿,大多數盟、市連降暴雨,幾大水庫紛紛告急,許多重工業基地和城鎮都受到了嚴重威脅。危急時刻,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與成吉思汗的後裔們一起,秉承先人驍勇善戰的血脈,在大草原上與洪水展開了激戰,奏響了一曲曲豪邁雄壯的抗洪之歌。

草原變“水鄉”

1998年5月份以來,內蒙古全境較往年提前一個月進入了汛期,出現了大範圍、高強度的降雨過程。許多地方由於雨量過於集中,江河水位遠超歷史最高值,從而導致各處堤壩、水庫險象環生。

7月份以後,內蒙古東部地區在20天內連降6次大暴雨,雨量是當地有記錄以來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嫩江及其支流諾敏河、甘河、格尼河、阿倫河、雅魯河、綽爾河、洮兒河、歸流河、蛟流河、霍林河、西遼河及其支流烏力潔木仁河,總共1江12河,在經歷了十年九旱之後,先後暴發了特大洪水,洪峰流量爲200至500年一遇。洪水溢出河道,並引發了泥石流,受災地區達76個縣市,佔內蒙古自治區的75%。

在興安盟內,綽爾河發生了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扎賚特旗河段水位超過堤壩0.2米。嫩江干流都爾本段一度全線漫堤。8月10日,突泉水庫出現險情,下游60個自然村、2萬多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霍林河發生了超過300年一遇的大洪水,每秒流量甚至達到了3400立方米,造成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白音胡碩鎮被淹,鎮內積水最深處達3米。4萬多名羣衆一度被洪水包圍,主要交通和通訊全部中斷。

8月12日,錫盟境內的烏拉蓋河上游猛降暴雨,致使烏拉蓋水庫蓄水量劇增至2億立方米。全力搶修無效後,水庫溢洪道完全坍塌。洪水衝倒房屋3000多間,受災人口達7000餘。

在呼盟境內,嫩江發生了超300年一遇的大洪水,支流雅魯河的高水位持續了一個月。扎蘭屯市完全被水圍困,鐵路、公路、交通、供電、通訊全部中斷,受災人口達38.6萬人,倒塌房屋2.68萬間。8月14日,該市上游的洪水引發了大約26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摧毀了4個居委會的210戶民房,6000餘人被迫轉移。阿倫河、格尼河的特大洪水,導致阿榮旗,2水庫和1座塘壩被摧毀,旗政府所在地被淹,全旗70%的房屋進水。牙克石市、滿洲裡市等5旗市均遭受嚴重洪澇災害。

8月16日,哲盟境內的西遼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霍林郭勒市6小時內降水達114毫米,山洪和內澇使該市城區平均積水1米,局部深達2米,鎮內房屋大面積倒塌,過百戶居民一度被水圍困。霍林郭勒煤礦南露天礦被水淹沒,全面停產。烏力吉木河洪水進入科右中旗,鐵路多處被沖毀,10個鄉鎮嚴重受災,都西王廟水庫幾次面臨決口。

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自治區在這次洪水侵襲中,受災人口

達619萬,損壞房屋49.57萬間,死亡牲畜35.97萬頭,損壞大中型水庫13座,損壞堤壩1150.93公里。全區有1287所小學的7500間校舍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各盟市近5000家工廠企業被迫停工,直接經濟損失達149.27億元。

萬里草原猛然間變成了水鄉澤國,形勢萬般緊急。一場抗洪保家的戰鬥即將在草原各處拉開序幕!

軍民死保科爾沁

科爾沁,蒙語意爲著名射手。這裡,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管轄的遊牧區之一,位於內蒙古東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區。科爾沁草原西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是中國四大草原之一。

1998年入夏以來持續不斷的暴雨,讓這片草原的氣氛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8月18日,科爾沁草原再次降下暴雨,嫩江、西遼河狂濤拍岸,洶涌的洪水掀起3米多高的浪花,瞬間將岸邊剛剛築好的子堤撕開了一道3米多寬的口子。洪水咆哮着直撲大堤後一馬平川的原野,那原野上星星點點地分佈着村莊。在大堤上巡查的公安民警立即鳴槍示警,提醒村民們趕緊撤出房屋,轉移至安全地帶。一時間,洪水拍打聲、逃難人羣的嘈雜聲、被捲進激流的老弱婦孺無力的喊叫聲充斥了整片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上發生的洪澇災害牽動着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心。江澤民總書記立即指示中央軍委迅速增派部隊,爲災區人民自救增添信心和勇氣。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受中央委託,親自趕赴災區視察慰問,指導抗洪搶險工作。

首先趕到決口現場的是千里奔襲而來的北京軍區某師1500名官兵。他們一下車就兵分兩路:一路火速趕往被淹村莊救人,另一路則投入到最爲險惡的封堵西遼河決口的戰鬥中。

師長鄭傳福一面緊急部署部隊搶險抗洪,一面帶頭跳進了決口處。幾十名官兵在師長的帶領下,手挽着手相繼跳入了湍急的洪流中,一層一層地搭起了人牆,以血肉之軀阻擋激盪的洪流。戰士們看到師長在大水中被衝得前後飄蕩,不由得急紅了眼,拼命地打樁,拼命地裝土、扛袋子。

此時,水上、堤上、堤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戰士們看到軍官們把危險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個個表現得十分英勇。他們飛鍬裝袋,扛着土包衝上大堤。飛卷的浪頭不時撞擊戰士們的身軀,但他們掙扎着與風浪作頑強鬥爭,在水中拼搏了近4個小時,誰也來不及喊一聲累。

一袋袋編織袋投下去,沒有一點反應,瞬間被洪流沖走。戰士們卻迎難而上,越來越多的編織袋如雨點般擲下。有些戰士一次揹着好幾個袋子,數百斤的袋子壓得直不起腰,仍然快步小跑。某連長搬運編織袋將腰扭傷,險些跌入水中;連教導員和大家一道不顧坡陡路滑,一路小跑,往返扛袋,一身水,一身泥,摔倒了又爬起來;三營長一天一夜沒有閤眼,極度疲勞,聲音沙啞說不出話來,但他仍吹着哨子,打着手勢,堅守在陣地,冷靜果斷地指揮戰鬥。

終於,決口被勇士們堵住了。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緊挨着決口的村莊內的洪水退去了,家園保住了!親眼目睹了這生死一幕的各族羣衆感動得熱淚盈眶。一位老媽媽跪在地上,口中大喊着:“巴特爾!巴特爾!”大地上的羣衆也一起隨之高喊:“親人解放軍!巴特爾!巴特爾!”

在蒙古語中,“巴特爾”是英雄的意思。一時間,大堤上的羣衆見了當兵的就喊“巴特爾”!

鄭師長和他手下的“巴特爾”們在短短10天之內就加固長堤10多公里,封堵決口23處,搶救遇險羣衆3400人。

與此同時,還有另一支英雄的部隊在草原上奮戰。他們就是瀋陽軍區某坦克師,在位於興安盟扎賚特旗的嫩江回水堤上與洪水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激戰。

8月18日,扎賚特旗的嫩江回水堤20公里長的一段堤壩超過警戒水位1.19米,大堤多處溢水潰決。這條大堤的意義非同一般,可謂是一堤系三省。如果這段大堤決口繼續擴大的話,不僅扎賚特旗的幾個鄉鎮會一片汪洋,就連黑龍江省的泰來縣、吉林省的鎮賚縣等鐵路沿線城鎮也將遭受嚴重破壞。與此同時,這裡還有一座關押着8000名

犯人的監獄,一旦監獄被水沖毀,犯人失控,將對社會治安造成極大的危害。

這時,瀋陽軍區某坦克師接到了回水堤除險的任務,他們分成兩個分隊,冒着大雨晝夜兼程趕到出事地點。

官兵們裝土的裝土,築堤的築堤,井然有序地加高加固每一處薄弱的地段,盡力堵塞已經出現的大大小小的潰口。經過官兵們連續兩晝夜的奮戰,先後裝運土石30萬袋,硬是重新築起了一道1300米的子堤。

洪水彷彿被戰士們的頑強激怒了。暴雨越下越大,水勢也越來越兇猛。到了8月20日上午8點40分,一段6米寬、30米長的堤壩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下不足1米寬了!此時,裝土石的麻袋已經用盡了,眼看着大堤就要徹底被摧毀了,戰士們卻只能乾着急。

這時,扎賚特旗的幹部考慮到堤上人民子弟兵和羣衆的安全,決定放棄堤壩。扎賚特旗旗長親自鳴放三槍指揮撤退。民兵和羣衆都撤出了危險區域,可是部隊官兵卻不願意就這樣放棄了。在地方幹部的一再勸說下,官兵們才一步三回頭地準備撤出這裡。

正在這時,2萬條麻袋及時運到了。官兵們一陣歡呼,等不及命令,便紛紛不顧堤壩隨時有被沖毀的危險,迅速返回原地重新開始搶修。已經撤出的羣衆深深被感動了,他們也隨之跑了回來,一起加入了保衛家園的戰鬥。經過軍民6個多小時的奮力搶修,這條原本準備放棄的大堤保住了。當地的幹部和羣衆一擁而上,緊緊地抱住了一身泥水的戰士們,眼中流出了激動的淚水,連聲喊道:“你們是真正的中流砥柱,你們是恩人吶!”

第二天凌晨2點,大堤在洪水的沖刷下出現塌陷。400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爲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保住大堤。狂風捲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爲我們吶喊!暴雨爲我們助威!巨浪爲我們加油!”一個個戰士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這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

面對肆虐的洪水,更顯出人民子弟兵更顯出錚錚鐵漢的本色。

解放軍某部4連連長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覺得腳底一陣疼痛,擡腳一看,原來是一根鐵釘紮了進去。團長見狀,馬上派人去找隨隊軍醫。他大聲說:“來不及了!”說着,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這位連長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這樣的感人事蹟還有很多很多!

在整個內蒙古大草原上,在漫天洪水衝來的時候,每次都能看見人民子弟兵義無反顧地衝鋒在前。據統計,在內蒙古的抗洪鬥爭中,一共有200多萬人直接參戰,其中北京軍區、瀋陽軍區和武警部隊共投入5萬人次。

這些只是內蒙古大草原保衛戰的簡單縮影。在災難來臨的時候,面對洶涌來襲的洪水,內蒙古軍區、災區各軍分區、人民武裝部先後動員組織了120多萬民兵預備役,他們與人民子弟兵一起奮起自救保家鄉!

在兩個多月的抗洪鬥爭中,民兵共轉移受災羣衆28萬人次,牲畜5萬餘頭,搶救各種物資和糧食9400多噸,加固防洪堤壩45延長米,參加搶修堤壩、渠道決口1000餘處。

“沒有羣衆的支援,沒有各民族的緊密團結,就沒有內蒙古東部抗洪的勝利。”8月25日,面對全線回落的洪水,已在災區堅持了40多天的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昭日格圖對此感慨地說。

沒錯,面對無情的自然災害,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千千萬萬個人走到了一起,就會產生排山倒海的力量。

隨着時間的流逝,千里大草原又恢復了往日的美麗,曾經洪水肆虐的痕跡一絲都沒有留下來。但是,英雄軍民戰勝自然災害的事蹟,卻一定會在這片大草原上亙古長存。

(本章完)

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
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