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

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

ωωω¸тTk án¸CO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董光琳,是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局長。我們這個局擔負着安徽省長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和長江防汛日常工作。

今年,長江流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我省長江干堤既承接上中游的來水,又受下游天文大潮形成的海水頂託,上壓下頂,洪水渲泄不暢,致使我省長江干堤765公里均超警戒水位,長達90多天。

6月26日下午,我剛從外地檢查防汛工作回到局所在地蕪湖,就接到省防汛指揮部的緊急通知,要求我局立即抽調工程技術人員組成4個專家組趕往安慶、巢湖、池州、蕪湖等長江抗洪一線,檢查督促,從技術上指導當地軍民防洪搶險。

27日上午,我正在樅陽江堤查險,突然接到安慶市防汛指揮部電話,同馬大堤懷寧縣躍進圩段發生了嚴重的崩岸,危及圩內15萬人的生命安全,要我們專家組及時趕赴現場會商除險方案。當即,我們幾位工程技術人員從安慶乘鐵駁船逆流而上。三伏的安慶,時至中午,豔陽似火,氣溫高達40多度,船板被烤得滾燙滾燙,我們坐如蒸籠,叫人難以立足啊!險情就是命令,我和高級工程師王俊重點勘察岸崩情況,高級工程師王勇和工程師蔡磊突出勘察江水對堤岸的衝擊力。我們一邊查看,一邊繪製草圖。根據江水的流速和頂衝等水利工程學理論,並結合多年來我們抗洪搶險的經驗,很快就拿出了應急處理方案:即沿崩岸區200米岸線拋1萬方石塊,進行拋石護堤。這一方案,經數千軍民幾個小時奮戰,翻滾的江水得以馴服,使大堤巍然

挺立。就在這時,又傳來了安慶廣濟江堤夾廂段出險的消息。夾廂段出險直接危及安慶市的安全,市防汛指揮部決定當天晚上7點扒口泄洪。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地到破口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一直到深夜12點纔回到駐地。

8月2日,我省長江干流水位上漲到最高點,安慶市以上江段和馬鞍山江段水位都超過了歷史最高的1954年水平。由於受高水位長時間浸泡,樅陽江堤更是險象環生,滲水、管涌、滑坡、堤身裂縫等重大險情不斷髮生。當天一大早,查險的幹部報告:發現此段江堤多處發生滑坡,堤身嚴重滲水,並出現了80米長的裂縫,險情還在繼續發展,得知這一險情後,我就帶領專家組火速奔往樅陽江堤高沿圩段,省委副書記方兆祥也趕到了現場,提出死保高沿圩,要求我們立即制訂搶險方案。說時遲,那時快,我與高級工程師王勇、琚兵等冒着江堤隨時都要崩塌,被洪水隨時沖走的危險,下到堤腳。經過我們仔細的勘察,很快就找到崩岸的癥結。堤身開裂和滑坡的原因,是因爲沒有及時的開導滲溝,民工在堤腳打樁,做不透水支撐,而導致滲水點擡高所造成的。我提出在堤內坡用石子裝袋作透水支撐,並在堤身開滲導溝,用砂石壓滲等處理方案。當地數百民工參與搶修,當工程進展到一半時,原堤身較高的滲水點迅速降低,原來冒出的渾水也很快變清,險情得到有效控制。頓時,江堤上的幹部羣衆非常激動,揮鎬舞鍬,高聲的呼喊:“大堤有救了,險情排除了……”許多幹部羣衆奔走相告,“水利工程專家真有辦法,高沿圩保住了,董局長立了大功。”

……

長年的勞累,使我患上多種疾

病。嚴重的高血壓一直在折磨着我,一般情況下血壓都在110~160。在今年防汛這段緊張的日子裡,血壓急劇上升,經常頭髮昏,體力不支。在樅陽江堤中沙村搶險時,幾次險些暈倒,當地幹部紛紛勸我休息,但在這關鍵時刻,我顧不上自己的身體,硬是咬緊牙關挺了過來。中沙村險情控制後,正巧碰到北京301醫院巡堤醫療隊現場義診,一查血壓竟達到120~210,心臟還有早搏,醫生很吃驚,嚴肅地對我說:“你要臥牀休息,否則非常危險。”在長江楊墩站搶險時,我感染上了血吸蟲病,至今未能治癒。我還有嚴重的痔瘡,經常出血,在巡堤查險時,我強忍着疼痛,一步步艱難地往前走,從來也沒有吭一聲。就這樣,我每天來回奔波在大堤上,不敢有絲毫懈怠。

組織上一直關心我的身體。省水利廳廳長蔡其華同志得知我血壓急劇上升後,多次打電話,要我回局裡休息。當時水位還很高,我實在放心不下,就報告蔡廳長說,“請領導放心,我的身體能支持住,這裡更需要我。”

在長江防汛搶險的65個日日夜夜裡,我帶領專家組同志風裡來雨裡去,冒高溫,頂酷暑,行程達8000多公里,沒有回家休息過一天,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今年樅陽江堤出現了100多處較大險情,由於發現及時,區裡的方案科學,施工的方法得當,從而使這些險情化險爲夷。

各位領導、同志們,作爲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一名水利工程技術人員,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黨和人民卻給予我這麼高的榮譽。這榮譽應當屬於安徽沿江126萬抗洪軍民,屬於全省5萬水利職工。

謝謝大家!

(本章完)

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
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洪水中的救星——李長志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巾幗抗洪的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勇士——李向羣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三章 英模壯歌_“抗洪英雄”——高建成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二章 決戰共工_爲了這片黑土地第二章 決戰共工_九江大決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當抗擊洪水的“護堤石”——陳申桃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二章 決戰共工_荊江保衛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做抗洪搶險的鋼鐵長城——張景榮第一章 洪水來了_軍隊全力出戰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二章 決戰共工_洞庭湖防禦戰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我是人民的蘇木達(鄉長)——包石頭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一章 洪水來了_不周山之觸第四章 八方支援_情滿大江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恆斌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越是危險越向前——王佔成第四章 八方支援_血脈相連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三章 英模壯歌_鋼鐵戰士——吳良珠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九八抗洪精神第一章 洪水來了_認識中國的洪災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四章 八方支援_大災無大疫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回望戊寅之水第四章 八方支援_爲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第一章 洪水來了_國家決策第五章 親歷——抗洪英模事蹟報告_用科技的力量馴服洪水——董光琳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三章 英模壯歌_普通人的抗洪故事第六章 洪水過後的反思_氣象與降雨第四章 八方支援_和平年代的考驗第二章 決戰共工_科爾沁草原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