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善後四策(三)

“回父王的話,孩兒先前說過了,官職有肥有瘦,而這養廉銀麼,便是均肥缺之策也,火耗歸公並非全入國庫,而是按官職肥瘦將這火耗所得分將下去,各官皆有所得之後,倘若再有貪鄙,大可狠殺上幾個,以儆效尤,如此一來,或可得十數年之清明也。”

腹誹歸腹誹,三爺的問話,弘晴還是不敢不答的,這便飛快地收斂了下心神,將養廉銀的來源與用法簡單地述說了一番。

“唔,若如此,倒是可行,只是這官職肥瘦又該如何個劃分法,終須得公允方纔妥當。”

三爺這些年屢經政務歷練,政治經驗已是相當之豐富,只一聽,便已明瞭了弘晴所言的道理所在,心中雖是叫好不迭,但卻並未帶到臉上來,而是沉吟了片刻之後,這才謹慎地追問了一句道。

“父王過慮了,官職肥瘦如何,吏部那些官們個個心知肚明,何須我等拿出章程,只消皇瑪法準了此策,自有吏部一干人等去忙乎,原也無須我等平白操心的。”

弘晴早就知曉三爺辦事有着股執着勁,凡事總喜歡做到盡善盡美,這可以說是一個優點,可應景兒卻是過於瑣碎了些,並非明君治國之道,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懂得分權的話,平白累死自己,還不見得能將事情辦好,這一點,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便是前車之鑑,當然了,這話弘晴心中雖是有數,說卻是不敢直說的,也就只能是就事論事地點了幾句,至於三爺能否領悟到此番略顯平白的話語背後之深意,那就得看三爺本身的悟性如何了的。

“嗯,也好,就姑且這麼定了也罷,回頭阿瑪便上個本章,看看皇阿瑪是何心意。”

三爺顯然是沒聽出弘晴話裡的真實意思,略一思忖之下,只是覺得弘晴此言不無道理,壓根兒就沒往深處想了去。

“父王明鑑,孩兒以爲此事萬不可急,不妨等歸京之後再提不遲。”

這一聽三爺打算即刻動本,弘晴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不爲別的,只因此時動了本,功勞倒是會有,卻顯然不能達成奇效,平白辜負了弘晴多方謀劃出來的一番心血,無奈之下,弘晴也只好趕緊勸阻了一句道。

“唔,也罷,就依晴兒所言好了,還有第四策又是怎個說法?”

三爺到底不傻,只一愣,很快便醒悟了過來,自是不會再固持己見,只是又不願認錯,這便含糊了一句,旋即便將話題轉了開去。

“好叫父王得知,這第四策便是官紳一體納糧,其中之根本又在攤丁入畝上,今土地兼併之風漸起,豪紳已漸有尾大不掉之勢,更有無數散戶爲了漏稅,而將手中田畝掛於豪紳名下,官紳勾結,橫行不法,以致本應上繳國庫之稅款盡皆被這幫耗子所吞沒,若不變革,國本將動搖也。”

說到攤丁入畝與官紳一體納糧之策,弘晴的神情明顯凝重了許多,言語也謹慎了許多,縱使如此,還是驚得三爺滿頭冷汗狂冒不已。

“這,這……”

當今天下的主體便是官紳,真要按弘晴說的辦了去,國庫固然能豐盈,可他三爺就徹底站到了官紳們的對立面上,那後果可不是好玩的,三爺一驚之下,眼都瞪圓了起來,就差沒當場狠訓弘晴一番了。

唉,老爹果然擔當不夠!

一見三爺那等失驚的樣子,弘晴不禁暗自嘆息不已,不過麼,卻也不是很在意,左右此策的提出原本也沒指望三爺有這等行事之氣魄,退而求其次地拿來坑四爺一把也不算差。

“父王莫急,此策雖於國有大利,可行之卻難,依孩兒看來,皇瑪法決心是有,卻恐難堅持到底,若真欲強行之,必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耳,父王可提議,卻無須去行之,想來到得來年,四叔是會願爲之的。”

弘晴心中嘆息歸嘆息,可卻是不敢真讓三爺發起飆來,這便緊趕着出言解釋道。

“老四?晴兒是說……,好,就這麼定了!唔,李先生以爲可行否?”

三爺到底是精明人,聽完了弘晴的解釋之後,先是一愣,可前後一聯想,已是徹底明白了弘晴的算計之所在,大喜過望之下,一擊掌,已是就此拍了板,可話音都尚未落地,猛然間又有了些許的疑慮,這便緊趕着將問題拋給了始終靜靜端坐在一旁的李敏銓。

“回王爺的話,屬下以爲小王爺所言,字字珠璣,當真是治世之大道也,依此行去,斷無不可之說。”

李敏銓本就是個聰明人,這些年也算是歷練出來了,自是能體悟到弘晴所言之四策的根底所在,加之其真正效忠的人是弘晴,又怎可能在此等大事上與弘晴唱反調的,回答起三爺的話來,自也就乾脆利落得很。

“嗯,好,那就依晴兒之章程行事,李先生辛苦一下,先與晴兒一併理出個條陳,回頭本王自有主張。”

這一見李敏銓也贊同了弘晴的四策,三爺自是不再猶豫,爽快無比地同意了下來。

“父王聖明,只是孩兒還有下情要陳。”

眼瞅着三爺興致正好,弘晴自不肯放過這等議事的大好機會,這便一躬身,言語懇切地開口說了一句道。

“哦?晴兒有甚事只管說,阿瑪聽着便是了。”

有了弘晴所獻的四策,三爺可就看到了歸京之後的榮耀,心情大好之下,自是好說話得很。

“父王明鑑,孩兒要說的便是治河一事,眼下賑災大局已是粗定,治河之事已是刻不容緩,孩兒這幾日與陳副總河商議了一番,已是有了章程,還請父王過目。”

弘晴離座而起,一抖手,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份文檔,雙手捧着,恭謹地遞到了三爺面前的文案上。

“唔,這倒是要緊事,且容阿瑪先看看。”

一說到治河,三爺的眉頭可就皺緊了起來,概因三爺手頭極度缺錢,除了他從戶部帶來的一百二十萬兩賑災費用之外,也就只有弘晴從河漕衙門清欠所得的一百萬兩,加起來兩百二十萬兩白銀,看似不老少,可賑災要銀子,治河也要銀子,分攤下去,兩頭都不夠,三爺這幾日也正在爲此事犯愁着呢。

“晴兒啊,這條陳阿瑪看着是好,只是要動用的銀子多達二百八十萬兩,這……”

三爺其實不懂得治河之道,可看條陳還是極其之用心,看完之後,也沒急着下個決斷,而是皺着眉頭沉吟了良久,而後方纔滿臉爲難之色地開了口。

“父王,孩兒以爲治河乃是造福萬民之要務也,自當力求盡善盡美,所費雖多,卻是值當,至於所差之銀兩,孩兒也有了統籌之法,還請父王過目。”

弘晴一邊解說着,一邊又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份文檔,雙手捧着遞到了三爺的面前。

“以工代賑,以工抵稅?這一條倒是可行,唔,放水圍湖,多建水渠也可,如此一來,既能得田萬頃,又可以湖養魚種藕,以之售賣,確是可填補銀兩之不足,可行倒是可行,只是黃河水少,運河調水不足,漕運空將有礙,恐難過朝議一關啊。”

三爺將弘晴遞上來的補充材料細細地過了一番,已是明瞭了弘晴的算計所在,自是頗爲的心動,可一想到黃河水少對漕運的影響,卻又不敢下個決斷了。

“父王擔心的是,然,孩兒卻別有計較,今漕運全靠運河爲之,一石米在江南不過二錢銀子,可待得運抵京師,一石米已是一兩三錢銀子,一趟下來,價錢差了六倍有餘,京師所費之糧每年以一百八十萬石計,所差額度大矣,若改爲海運,一石大米抵京,所需不過五錢不到,一年便足以省下百萬兩白銀之多,更遑論裁撤冗員、兵丁之所省,一來二去,便能省下一百五十萬兩之巨也,胡有不可爲之說。”

對於三爺的擔心處,弘晴早有謀算,此際回答起來,自是信心十足得很。

“海運?船從何來?”

三爺乃是心細如髮之人,儘管弘晴說得個天花亂墜,可他卻是並未就此犯了迷糊,直截了當地便點出了問題的關鍵之所在。

“回父王的話,孩兒今歲五月已在廣州購下了一間葡萄牙人之船廠,打算投入四十萬兩銀子以造鉅艦,每船可載重約萬石左右,本是爲海外貿易而爲之,若以之轉調漕運亦無不可,另,孩兒還令人在廣州設海校,以爲培訓水手之用,待得兩年之後,必有鉅艦若干足以資用也。”

三爺此問雖刁鑽,可弘晴卻是早有準備,自是絲毫不慌,慢條斯理地將“麒麟商號”投資船廠一事說了出來,言語間滿是自信之神色。

“哦?竟有此事?唔……”

一聽弘晴說得如此肯定,三爺自不免有些心動,要知道能爲朝廷每年省下一百五十萬兩白銀可是樁不小的功勞,三爺沒理由不動心的,只是一想到這等本章一上,反對之聲必然頓起,三爺又不禁有些猶豫了起來,沉吟了半晌,也沒給出個明確的答覆。

第792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248章 新春大禮第222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二)第773章 不好吃的年夜飯(四)第186章 京師風雲亂(二)第795章 風雲跌宕(三)第166章 八里灣遇盜劫(一)第963章 各得其所(二)第711章 大小通吃(三)第841章 各出妙手(二)第161章 先殺一隻雞(三)第756章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四)第841章 各出妙手(二)第173章 內奸疑雲(二)第858章 槍打出頭鳥(四)第1002章 息事寧人(三)第519章 麻煩終於還是來了第244章 城下之盟(二)第729章 陳老夫子的提點第122章 小哥倆歸心第826章 大鬧乾清宮(二)第240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二)第540章 揮灑自如(二)第858章 槍打出頭鳥(四)第186章 京師風雲亂(二)第949章 不入流的試探(一)第223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三)第290章 弘晴的堅持第687章 各施密謀(三)第767章 幫理不幫親(二)第428章 交淺不言深(一)第1011章 一摁到底(三)第191章 養心殿裡耍太極(二)第1032章 潮起潮落(一)第928章 俄羅斯人的好心第490章 最後的瘋狂(二)第63章 我要的真的不多(一)第403章 宿命難逃(四)第874章 絕對權威(五)第736章 天其實沒黑(二)第468章 輕鬆之旅(一)第1042章 死頂到底(二)第1035章 先發制人(一)第39章 到中流擊水(一)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961章 何去何從(四)第1037章 先發制人(三)第509章 理不辨不明(一)第453章 本分第1037章 先發制人(三)第729章 陳老夫子的提點第556章 水滿則溢(一)第55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59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596章 值與不值(三)第76章 揚眉劍出鞘(三)第360章 一朝權在手(一)第1104章 股票交易所(三)第1008章 勞動力危機(三)第142章 海運之大計劃(一)第107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98章 誰比誰傻多少(一)第898章 聽個響便好(二)第462章 大阪灣門戶之戰(二)第105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776章 好事壞事(二)第107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364章 心照不宣(二)第277章 不齊的人心(一)第15章 兩盤棋(二)第56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二)第1061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1002章 息事寧人(三)第382章 層層剝皮(三)第843章 各出妙手(四)第162章 快刀斬亂麻(一)第241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三)第1016章 各方博弈(三)第167章 八里灣遇盜劫(二)第749章 來者未必都是客(三)第964章 各得其所(三)第1138章 智取馬六甲(二)第1017章 各方博弈(四)第420章 突然襲擊(三)第1136章 關門行動(四)第438章 必爭之議(五)第844章 各出妙手(五)第40章 到中流擊水(二)第67章 肥差?第520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一)第268章 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第989章 工業革命的腳步聲(二)第702章 煽風點火(一)第379章 要動大家一起動(二)第52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三)第856章 槍打出頭鳥(二)第104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1085章 意料之中的阻力(一)第140章 力推與力挺(三)第206章 繞不過去的坎(一)
第792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248章 新春大禮第222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二)第773章 不好吃的年夜飯(四)第186章 京師風雲亂(二)第795章 風雲跌宕(三)第166章 八里灣遇盜劫(一)第963章 各得其所(二)第711章 大小通吃(三)第841章 各出妙手(二)第161章 先殺一隻雞(三)第756章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四)第841章 各出妙手(二)第173章 內奸疑雲(二)第858章 槍打出頭鳥(四)第1002章 息事寧人(三)第519章 麻煩終於還是來了第244章 城下之盟(二)第729章 陳老夫子的提點第122章 小哥倆歸心第826章 大鬧乾清宮(二)第240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二)第540章 揮灑自如(二)第858章 槍打出頭鳥(四)第186章 京師風雲亂(二)第949章 不入流的試探(一)第223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三)第290章 弘晴的堅持第687章 各施密謀(三)第767章 幫理不幫親(二)第428章 交淺不言深(一)第1011章 一摁到底(三)第191章 養心殿裡耍太極(二)第1032章 潮起潮落(一)第928章 俄羅斯人的好心第490章 最後的瘋狂(二)第63章 我要的真的不多(一)第403章 宿命難逃(四)第874章 絕對權威(五)第736章 天其實沒黑(二)第468章 輕鬆之旅(一)第1042章 死頂到底(二)第1035章 先發制人(一)第39章 到中流擊水(一)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961章 何去何從(四)第1037章 先發制人(三)第509章 理不辨不明(一)第453章 本分第1037章 先發制人(三)第729章 陳老夫子的提點第556章 水滿則溢(一)第55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59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596章 值與不值(三)第76章 揚眉劍出鞘(三)第360章 一朝權在手(一)第1104章 股票交易所(三)第1008章 勞動力危機(三)第142章 海運之大計劃(一)第107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98章 誰比誰傻多少(一)第898章 聽個響便好(二)第462章 大阪灣門戶之戰(二)第105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776章 好事壞事(二)第107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364章 心照不宣(二)第277章 不齊的人心(一)第15章 兩盤棋(二)第56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二)第1061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1002章 息事寧人(三)第382章 層層剝皮(三)第843章 各出妙手(四)第162章 快刀斬亂麻(一)第241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三)第1016章 各方博弈(三)第167章 八里灣遇盜劫(二)第749章 來者未必都是客(三)第964章 各得其所(三)第1138章 智取馬六甲(二)第1017章 各方博弈(四)第420章 突然襲擊(三)第1136章 關門行動(四)第438章 必爭之議(五)第844章 各出妙手(五)第40章 到中流擊水(二)第67章 肥差?第520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一)第268章 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第989章 工業革命的腳步聲(二)第702章 煽風點火(一)第379章 要動大家一起動(二)第52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三)第856章 槍打出頭鳥(二)第104章 新官上任第二把火第1085章 意料之中的阻力(一)第140章 力推與力挺(三)第206章 繞不過去的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