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軍事技術

bookmark

到衛延年之後,陳錦寬首先說的就是對德援助問題。

看樣子,陳錦寬昨天晚上很晚纔到舟山,沒來得及跟衛延年商討正事,不然也不會等到今天上午才討論這些問題。

對德援助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戰略物資、軍事情報與軍事技術,前面二項援助主要由隸屬於內閣的戰時涉外活動委員會,以及同樣隸屬於內閣的戰略情報處負責,而後者則由帝國海陸兩軍的後勤裝備部門負責。

相對而言,德國對帝國海軍的技術與武器裝備最感興趣。

作爲歐洲的傳統陸上強國,德國陸軍的裝備並不比帝國陸軍的差,甚至其某些武器裝備比帝國的還好得多。可德國從來都不是海上強國,即便在上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傾全國之力打造出了世界第三,歐洲第二的公海艦隊,仍然算不上海上強國,並且最終成爲了英國海軍的手下敗將。

以往,對德援助是由嚴國榮手下的一個專業小組在負責,現在看來情況將有所變化。

“這是我們現在對德援助的最主要的項目。”衛延年肯定提前收到了消息,早就做好了準備。

“按照年初簽署的協議,我們正在幫助德國建造第二批四艘快速戰列艦,預計在明年年底就能交付。只是,上個月德國提出加快建造進度,並且從我們這裡購買一些關鍵技術的要求。這件事,我們以前就談過了。主要問題不是我們願不願意出讓技術,而是帝國內閣會不會批准我們出讓技術。”

陳錦寬一邊翻看着文件,一邊聽着衛延年的陳述。

正如衛延年所說,很多關鍵技術不是帝國海軍想賣就能賣的。早在上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也就是海軍進入了無畏艦時代之後,帝國就成立了專門的軍事技術管理部門,並且直接向帝國內閣首輔負責。該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管帝國海軍與帝國陸軍的尖端軍事技術,並且防止最先進的技術泄露給其他國家。

顯然,決策權仍然在帝國首輔手裡。

只是。在絕大部分時候。只有軍隊才知道哪些技術是必須保留地。哪些技術是可以轉讓地。比如。在三年前。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艦炮地設計圖紙。以及生產工藝肯定是帝國海軍地最高機密。而到現在。隨着四百五十毫米艦炮研製成功。配備了這種艦炮地“海軍元帥”級戰列艦開工建造。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艦炮地技術就算不上是最先進地。也就可以用其來換取鉅額地資金了。

如此一來。除了決策權之外。關鍵技術仍然掌握在軍隊地手裡。

“雷德爾地胃口還不小嘛。”陳錦寬擡起了頭來。“不但要我們最好地戰列艦主炮。還要我們提供建造大型巡洋艦地技術。只不過。就算我們提供了這些技術。德國有能力在此基礎上建造出足夠強大地戰艦嗎?”

“這是雷霄霆提交地報告。”

將手上地文件遞給白佑彬之後。陳錦寬接過了衛延年遞來地文件。

這就是轉讓與出售軍事技術地第二個問題。即購買國有沒有能力吸收與應用帝國地先進軍事技術。以及需要多久才能夠吸收與利用獲取地先進軍事技術。

拿土耳其來說,因爲其工業基礎薄弱,且工業種類比較單一,所以即便拿到了帝國海軍的造船,以及相關裝備的設計圖紙,生產工藝,也不一定能夠建造出先進的戰艦,甚至沒有任何作用。結果,土耳其在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從帝國購買戰艦,而不是購買建造戰艦的相關技術。

負責相關調查的,肯定是情報部門。

在雷霄霆提交的報告中就明確分析了德國的造船實力,以及應用先進艦船技術的能力。按照他的分析,德國有足夠的工業實力,能夠利用帝國提供的設計圖紙與生產工藝,生產出性能不比帝國同類型產品差的艦炮。只是,德國沒有造船所需要的匹配工業基礎,其建造戰艦的效率遠不如帝國。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即便帝國立即向德國提供建造快速戰列艦所需要的所有相關技術與生產工藝,德國也需要花三到五年的時間來吸收這些技術,並且建設匹配的基礎工業,然後花三年左右的時間建成第一批戰艦。也就是說,德國海軍自行建造的戰列艦最快也要等到六年之後才能服役。

顯然,這完全可以消除帝國的戒心。

六年之後,帝國提供給德國的技術都已落後,完全沒有價值了,而據此建造出來的戰艦也肯定落後了。

更重要的是,六年之後,又有更多的新技術誕生,海戰肯定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當然,雷霄霆沒有忘記在報告中提到另外

鍵,即德國利用帝國提供的關鍵技術,在消化吸收之)F新與提高,發展出更先進的戰艦,從而對帝國海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最後,雷霄霆提出了建議:關鍵技術都不得轉讓。

因爲雷霄霆是搞情報的,而不是搞技術的,所以他在評估報告中只提到了對德國海軍極爲關鍵的技術,而沒有提到對帝國海軍極爲關鍵的技術。因此,到底哪些技術纔算得上是關鍵,還需要相關的專家來做最後的鑑定。

等到白佑彬看完了雷霄霆提供的評估報告時,陳錦寬還在沉思。

數百年來,帝國海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艦對與戰艦,先進技術就是帝國海軍強大的根源。比如,在其他國家都在建造風帆戰艦的時候,帝國海軍最先開始建造以蒸汽機爲動力的鐵甲艦;當各國海軍都開始建造鐵甲艦的時候,帝國海軍則建造全鋼製艦體的現代戰列艦;而等到各國海軍再次跟風的時候,帝國海軍又開始建造統一主炮口徑的無畏艦;隨後,帝國海軍還首先建造了擁有四百毫米艦炮的戰列艦,首先開始建造快速戰列艦,首先開始建造超戰列艦。幾乎每一次海軍的重大進步,帝國海軍都走在了列強的前面。

任何一任帝國海軍元帥都非常重視先進技術,並且將其當作了帝國海軍的命脈。

說實話,真要出讓某些先進技術,陳錦寬也不會答應。問題是,現在必須維護與德國的同盟關係,也就不能一成不讓,總得讓德國嚐到點甜頭。

“延年,你怎麼看?”

“能賣就賣,反正我們也正在爲戰艦更新換代。”衛延年聳了下肩膀,“我徵求了一些工程師,以及相關專家的意見,他們都認爲德國希望獲得的那些技術都不算先進。另外,我還聯繫了幾位科學院與工程院的院士,還有一批造船廠與船舶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讓他們對未來海軍做一個前期評估,以便我們確定哪些是關鍵技術,哪些是次要技術,從而確定應該將哪些技術轉讓給德國,而哪些技術不能轉讓給德國。”

“什麼時候能夠確定下來?”陳錦寬也沒再羅嗦。

“儘快吧,一個月之內。”“抓緊辦好這件事情。”陳錦寬微微點了點頭,又說道,“另外,讓嚴國榮直接負責這件事情,千萬不要有什麼疏漏,我可不想在未來的戰場上遇到用帝國海軍最先進技術打造出來的艦隊。”

衛延年立即站了起來。“我這就去找嚴國榮談這件事情,等下過來叫你們去吃午飯。”

白佑彬也想起身告辭,可聽衛延年那話的意思,他又坐了下來。

“這段時間你沒別的事,負責幫嚴國榮處理好這份工作。”陳錦寬朝白佑彬看了過來,“前線作戰的事情,我已經讓衛延年去安排了。今後幾個月,我們的兵力仍然要集中在太平洋上,進攻夏威夷與澳洲的行動已經沒有什麼障礙,你也不用回前線了。”

白佑彬笑着搖了搖頭,看樣子,陳錦寬是準備給他放一次長假了。

“其實,技術問題是任何一名海軍高層都必須重視的。”陳錦寬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煙盒,“當初,我們在向德國提供援助的時候,就全面衡量了轉讓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不過,現在看來,問題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如果我們能夠在幾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十年之內,海軍,乃至整個軍事機構,以及戰爭面貌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時候再回首看現在的這些技術,恐怕就不值一提了。”

“關鍵技術?”白佑彬有點驚訝了,什麼關鍵技術能夠帶來這麼大的變化?

自從火炮取代了刀箭,成爲了海戰的主要武器之後,雖然發生了幾次重大技術革命,比如蒸汽機取代風帆,鋼鐵取代木板,雷達取代望遠鏡,但是海戰的基本面貌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海戰的基本戰術也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要想徹底改變海戰的面貌,就得出現取代火炮的新式海戰武器。

“這個嘛,我也說不清楚。不過,你多與嚴國榮交流一下,如果我沒有猜錯,你的好幾個師兄都參與了我們的這個計劃。當然,你也要參與進去,畢竟未來不是我們這些老傢伙的,帝國,帝國海軍的未來掌握在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手中。”

聽到這,白佑彬猛然明白了過來。

毫無疑問,帝國海軍正在搞一個規模龐大,且影響深遠的戰略工程。

第44章 支柱崩潰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仁者無敵第24章 實戰考驗第22章 海陸對轟第35章 德軍將領第18章 炫耀實力第6章 棄車保帥第34章 貓與老鼠第21章 當機立斷第27章 時間空隙第15章 烈火焚城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9章 苟延殘喘第1章 欲蓋彌彰第19章 風火元帥第12章 外柔內剛第9章 海軍精神第33章 好友重聚第18章 燙手美差第6章 出奇制勝第63章 運氣無敵第47章 背水之戰第12章 奮起直追第8章 心情可好第39章 情勢不明第42章 戰場轉移第13章 火中取栗第43章 論資排輩第5章 守株待兔第28章 逼敵就範第23章 田忌賽馬第19章 自找麻煩第23章 滿載而歸第10章 重新編排第25章 敵情分析第39章 明確目的第35章 誘敵出戰第55章 主角上場第4章 海軍准尉第56章 螞蟻噬象第2章 戰略調整第6章 出奇制勝第54章 歪打正着第20章 偷天換日第7章 慘重損失第37章 冰火兩極第16章 有勇有謀第47章 主動做餌第56章 海軍寫照第19章 及時情報第21章 海上混戰第43章 論資排輩第4章 元帥到訪第41章 指東打西第22章 炮轟港口第47章 一波三折第7章 擴軍計劃第7章 一觸即發第36章 一石千浪第39章 實驗田地第3章 重大項目第23章 主將分歧第28章 最後機會第25章 兩害相權第37章 戰雲密佈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章 欲蓋彌彰第53章 狐假虎威第6章 帝國首輔第44章 艦隊司令第5章 動態發展第6章 帝國首輔第48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一波三折第33章 糧食危機第14章 決死膽量第58章 優柔寡斷第22章 唯一任務第30章 落荒而逃第37章 戲劇轉變第66章 夾尾而逃第10章 走馬上任第59章 迎頭痛擊第14章 致命誤判第36章 靜觀其變第35章 忙中出錯第26章 當局者迷第37章 泰山崩塌第21章 交錯編隊第10章 痛失親人第48章 困難重重第25章 兩害相權第38章 適得其反第33章 絕望之旅第45章 俄國戰敗第31章 攻佔虎穴第20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爲人精明第7章 將計就計
第44章 支柱崩潰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仁者無敵第24章 實戰考驗第22章 海陸對轟第35章 德軍將領第18章 炫耀實力第6章 棄車保帥第34章 貓與老鼠第21章 當機立斷第27章 時間空隙第15章 烈火焚城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9章 苟延殘喘第1章 欲蓋彌彰第19章 風火元帥第12章 外柔內剛第9章 海軍精神第33章 好友重聚第18章 燙手美差第6章 出奇制勝第63章 運氣無敵第47章 背水之戰第12章 奮起直追第8章 心情可好第39章 情勢不明第42章 戰場轉移第13章 火中取栗第43章 論資排輩第5章 守株待兔第28章 逼敵就範第23章 田忌賽馬第19章 自找麻煩第23章 滿載而歸第10章 重新編排第25章 敵情分析第39章 明確目的第35章 誘敵出戰第55章 主角上場第4章 海軍准尉第56章 螞蟻噬象第2章 戰略調整第6章 出奇制勝第54章 歪打正着第20章 偷天換日第7章 慘重損失第37章 冰火兩極第16章 有勇有謀第47章 主動做餌第56章 海軍寫照第19章 及時情報第21章 海上混戰第43章 論資排輩第4章 元帥到訪第41章 指東打西第22章 炮轟港口第47章 一波三折第7章 擴軍計劃第7章 一觸即發第36章 一石千浪第39章 實驗田地第3章 重大項目第23章 主將分歧第28章 最後機會第25章 兩害相權第37章 戰雲密佈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章 欲蓋彌彰第53章 狐假虎威第6章 帝國首輔第44章 艦隊司令第5章 動態發展第6章 帝國首輔第48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一波三折第33章 糧食危機第14章 決死膽量第58章 優柔寡斷第22章 唯一任務第30章 落荒而逃第37章 戲劇轉變第66章 夾尾而逃第10章 走馬上任第59章 迎頭痛擊第14章 致命誤判第36章 靜觀其變第35章 忙中出錯第26章 當局者迷第37章 泰山崩塌第21章 交錯編隊第10章 痛失親人第48章 困難重重第25章 兩害相權第38章 適得其反第33章 絕望之旅第45章 俄國戰敗第31章 攻佔虎穴第20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爲人精明第7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