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火中取栗

bookmark

“利根”號重巡洋艦上,近藤信竹中將並沒有因爲開始的突然襲擊而有半分的得意。

相對而言,近藤信竹在日本海軍內的名氣很大,甚至有傳言,其地位超過了同期的高須四郎,僅次於司令官高野五十六。只是,近藤信竹在日本海軍的名聲卻不是很好,而且外界對其瞭解也不是很多。

這大概與他變化無常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吧。

與大明帝國海軍一樣,日本海軍也有兩大陣營分明的派系。一派以南雲忠一爲代表,認爲日本有能力成爲西太平洋上的霸主,甚至取代大明帝國,成爲世界的霸主。另外一派則以小澤治三郎爲代表,認爲日本不可能戰勝大明帝國,應該主動與大明帝國改善關係,甚至與大明帝國合作統治世界。

相對而言,日本海軍中的派系之爭只限於南雲忠一與小澤治三郎這些“晚輩”。

即便高須四郎這批比南雲忠一、小澤治三郎高兩界的海軍將領也都有明確的主張,卻不會輕易參與派系鬥爭,更不會明確表明態度。

相反,近藤信竹卻是個另類。

很多時候,他根本沒有派系主張,而是誰對他有利,他就倒向誰。

很多人因此認爲近藤信竹有取代高野五十六的野心,因爲在海軍中,只有高野五十六能夠使兩大派系的將領心服口服。近藤信竹遊走於兩大派系之間,利用兩大派系的矛盾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不是想取代高野五十六,又是爲什麼呢?

因此,近藤信竹在聯合艦隊的地位相當尷尬。

按理說,他的才能不在高須四郎之下,甚至比高須四郎厲害得多。結果。他卻沒有超過高須四郎,成了第二艦隊司令官。

至於這是不是高野五十六的安排,那就不得而知了。

名義上,第二艦隊也是主力艦隊。與第一艦隊一樣,有四支戰隊。實際上,第二艦隊只算得上是巡洋艦艦隊,其四支戰隊都是巡洋艦戰隊,而不是戰列艦戰隊。也就是說,第二艦隊只是“綠葉”,第一艦隊纔是聯合艦隊地絕對主力。

即便在戰爭爆發前,第一艦隊的第三戰隊被分給了南遣艦隊,第一艦隊的實力仍然遠在第二艦隊之上。而且兩大艦隊在聯合艦隊內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如此一來,近藤信竹只能屈居高須四郎之下。

對次,近藤信竹肯定非常不滿。

“薩蘭加尼和巴西蘭海戰”之後,近藤信竹藉機發難,指責高須四郎在艦隊作戰中沒有發揮應有地作用,結果導致“扶桑”號、“山城”號與“日向”號戰列艦,以及“衣笠”號、“加古”號與“古鷹”號三艘重巡洋艦戰沉。

雖然近藤信竹沒有將矛頭對準高野五十六。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近藤信竹要對付的絕不是高須四郎。說白了,在“薩蘭加尼和巴西蘭海戰”中,指揮第一艦隊作戰的不是高須四郎,而是高野五十六。

相反,近藤信竹指揮第二艦隊在達沃灣殲滅了敵人的巡洋艦編隊,打擊了敵人的登陸場(實際並無多大的效果)。並且在後來的“巴西蘭海戰”中成功掩護聯合艦隊撤退,立下了汗馬功勞。顯然,近藤信竹贏得了很多人。特別是一幫年輕軍官的支持。

由此可見,近藤信竹確實有取代高野五十六的野心。

問題是,以他在日本海軍中地“形象”,不但沒有人支持他,反而導致幾乎所有將領全部站到了高野五十六一邊,認爲近藤信竹在“無理取鬧”。

最終,高野五十六主動向天皇請罪,並且自動降軍銜一級。

隨後,永野修身親自兼任聯合艦隊司令官。並且授權高野五十六代他指揮聯合艦隊。

說白了。高野五十六仍然是聯合艦隊司令官,近藤信竹也仍然是第二艦隊司令官。

到此。事情也該結束了。可是近藤信竹並不想這麼快就認輸隨着大明帝國進攻日本本土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近藤信竹開始鼓吹“海軍必勝論”。“霧島”號重新服役之後,近藤信竹更是堅定的認爲,聯合艦隊擁有主力艦優勢,應該主動尋找戰機。當然,他說的主力艦包括了“次級主力艦”,也就是重巡洋艦。

近藤信竹的言論在狂熱的年輕軍官中很有市場。

相反,此時高野五十六卻開始“閉關”,不但不怎麼熱心處理聯合艦隊的事務,甚至還謝絕見客,就連永野修身都很難見到他一面。

直到四月初,大明帝國開始在琉球島集結軍隊與囤積戰爭物資,情況纔出現了變化。

當時,日本大本營認爲,大明帝國很有可能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攻打九州島。不同地是,敵人這次不會僅僅炮擊長崎港,而會在九州島登陸,然後再登陸本州島與四國島,迅速殺入瀨戶內海,佔領大阪灣,徹底破壞日本的造船工業基地,從而打垮日本海軍,迫使日本投降。

當然,這種思路有點本末倒置。

如果大明帝國能夠打到大阪灣,還會在乎日本聯合艦隊嗎?恐怕,在大明帝國的地面部隊攻到神戶之前,聯合艦隊就被殲滅了。

相反,與近藤信竹爲首的一幫年輕軍官則堅信大明帝國將直接攻打東京。

這次,高野五十六不但沒有反對近藤信竹,反而支持了近藤信竹的觀點,認爲應該加強房總半島的防禦,並且避免過早與敵進行海上決戰。

當然,高野五十六對待海上決戰的觀點與近藤信竹是截然相反地。

按照近藤信竹的觀點,要想拒敵於國門之外,就必須得在海上擊敗敵人,奪取制海權。不然,敵人遲早會殺入東京灣。炮轟東京。

只是,在高野五十六重新主持聯合艦隊事務之後,近藤信竹的觀點就不那麼重要了。

四月底,越來越多地情報證實。敵人地登陸作戰行動即將展開。二十八日,高野五十六下達了艦隊動員命令。當然,並不是主動出擊,尋找敵人進行決戰,而是做好防備突然襲擊的準備工作。

三十日,也就在第一艦隊離開那霸的當天,聯合艦隊進入了戰備狀態。

只是,當時“霧島”號的維修工作進行得並不徹底,在做出港準備地時候。一根非常重要的高壓管道發生爆炸,不但導致數名官兵傷亡,還將出港時間延遲了足足一天半,直到二日凌晨才做好了出港準備。

也正是如此,聯合艦隊沒能搶在第一艦隊到達之前離開東京灣。

實際上,當時高野五十六也沒有打算率領聯合艦隊殺出東京灣。按照他的分析,聯合艦隊出擊的目地是防止敵人在日本本土。或者本土外圍島嶼登陸。到時候,敵人地主力艦隊肯定會埋伏在登陸場附近,只要聯合艦隊殺過去,就將自投羅網。

而此時,各方面情報都現實,大明帝國在西太平洋上至少有九艘主力艦可以使用。

當然,高野並不知道。第一艦隊只有五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剛剛完成改進的三艘“五嶽”級戰列艦被分配給了南方戰區地第三艦隊。並且在四月二十七日就出發前往達沃港。只是在五月一日的時候,還沒有到達達沃港。

即便如此,聯合艦隊也不是第一艦隊地對手。

如此一來,高野五十六隻能設法吸引住敵人的主力艦隊,然後出動巡洋艦艦隊去對付敵人的登陸艦隊,破壞敵人的登陸作戰行動。

可以說,正是按照這一思路,高野五十六策劃了聯合艦隊的一系列行動。

問題是,近藤信竹並不這麼看。在他看來。利用相模灣比較狹窄的地理特點。聯合艦隊完全可以憑藉其出色的夜戰(夜間魚雷戰)能力,利用驅逐艦對付敵人地主力艦。至少能夠用驅逐艦迫使敵人撤退,爲三艘戰列艦創造殲敵的機會。最終,高野五十六沒有采納近藤信竹的建議,只是給了近藤信竹一個機會。

那就是,利用聯合艦隊的主力艦吸引敵人的主力艦隊,近藤信竹趁此機會率領第二艦隊殺出相模灣,前往襲擊敵登陸場。

表面上看,這確實是近藤信竹再立奇功的機會。

問題有那麼簡單嗎?

當時,高野五十六隻將第7戰隊,第8戰隊,第2水雷戰隊與第4水雷戰隊派給了近藤信竹,第二艦隊最強大的第4戰隊卻以保護聯合艦隊本部爲由,被高野五十六留了下來。另外第5戰隊地“妙高”號也沒有完全修復。

如此一來,近藤信竹手裡只有六艘重巡洋艦,十六艘驅逐艦(第2、4水雷戰隊都沒有達到滿編狀態)。其中,第7戰隊的四艘“最上”級還是由輕巡洋艦改進而來的重巡洋艦,其戰鬥力遠遠不如真正地重巡洋艦。

另外,當時完全可以讓近藤信竹的手下,也就是第7戰隊的指揮官慄田健男少將去執行這個任務,不需要近藤信竹親自出馬。

由此可見,高野五十六給近藤信竹的並不是一個好機會。

如果考慮到之前大島守軍已經報告敵炮火支援艦隊內有主力艦這一點,恐怕高野五十六就不是在給近藤信竹機會,而是在把近藤信竹推入火坑吧。

第49章 於公於私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8章 杞人憂天第2章 權宜之計第12章 外柔內剛第43章 猜疑連連第34章 艦隊拆分第25章 一發全身第5章 守株待兔第62章 完勝死敵第9章 殘酷現狀第27章 最高要求第5章 對美宣戰第14章 實彈測試第1章 預料之外第44章 調兵遣將第32章 拼死堅持第44章 調兵遣將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9章 火速回國第43章 最後死戰第19章 冒險收益第57章 全速追擊第48章 無果之戰第34章 咎由自取第43章 猜疑連連第33章 積極配合第46章 利益衝突第35章 海上狐狸第28章 實力暴增第10章 爲人精明第6章 先海後陸第20章 冤家路窄第5章 精兵雲集第4章 躲避風頭第15章 炮彈長眼第24章 海上堡壘第12章 外柔內剛第35章 命運之手第11章 推波助瀾第5章 複合炮彈第27章 亂成一鍋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4章 明確表態第37章 絕對優勢第47章 僥倖歸來第18章 打與不打第11章 實戰考驗第44章 冒牌主力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4章 評估報告第25章 兩害相權第51章 雙蛟鬧海第52章 突然遭遇第35章 戰術較量第29章 節外生枝第43章 默契無間第52章 高手對決第2章 艦隊改制第14章 實彈測試第28章 石頭落地第40章 舊貌新顏第17章 家世背景第6章 一錘定音第59章 迎頭痛擊第29章 開胃小菜第60章 無力招架第58章 優柔寡斷第41章 戰略天平第32章 深入虎穴第47章 積重難返第22章 炮轟港口第43章 新貌舊顏第21章 交錯編隊第26章 蹲點守候第17章 家世背景第12章 再逢敵手第43章 戰後重建第39章 偵察前哨第27章 以儆效尤第26章 蹲點守候第31章 瘋狂對轟第1章 未雨綢繆第37章 臨機應斷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0章 冤家路窄第24章 擇機而戰第39章 鬼使神差第37章 臨機應斷第25章 無路可退第26章 心情大好第14章 調整狀態第7章 走馬上任第37章 臨機應斷第21章 敵後包抄第40章 全面突擊第48章 困難重重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章 瘋狂擴充第10章 死亡威脅
第49章 於公於私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8章 杞人憂天第2章 權宜之計第12章 外柔內剛第43章 猜疑連連第34章 艦隊拆分第25章 一發全身第5章 守株待兔第62章 完勝死敵第9章 殘酷現狀第27章 最高要求第5章 對美宣戰第14章 實彈測試第1章 預料之外第44章 調兵遣將第32章 拼死堅持第44章 調兵遣將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9章 火速回國第43章 最後死戰第19章 冒險收益第57章 全速追擊第48章 無果之戰第34章 咎由自取第43章 猜疑連連第33章 積極配合第46章 利益衝突第35章 海上狐狸第28章 實力暴增第10章 爲人精明第6章 先海後陸第20章 冤家路窄第5章 精兵雲集第4章 躲避風頭第15章 炮彈長眼第24章 海上堡壘第12章 外柔內剛第35章 命運之手第11章 推波助瀾第5章 複合炮彈第27章 亂成一鍋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4章 明確表態第37章 絕對優勢第47章 僥倖歸來第18章 打與不打第11章 實戰考驗第44章 冒牌主力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4章 評估報告第25章 兩害相權第51章 雙蛟鬧海第52章 突然遭遇第35章 戰術較量第29章 節外生枝第43章 默契無間第52章 高手對決第2章 艦隊改制第14章 實彈測試第28章 石頭落地第40章 舊貌新顏第17章 家世背景第6章 一錘定音第59章 迎頭痛擊第29章 開胃小菜第60章 無力招架第58章 優柔寡斷第41章 戰略天平第32章 深入虎穴第47章 積重難返第22章 炮轟港口第43章 新貌舊顏第21章 交錯編隊第26章 蹲點守候第17章 家世背景第12章 再逢敵手第43章 戰後重建第39章 偵察前哨第27章 以儆效尤第26章 蹲點守候第31章 瘋狂對轟第1章 未雨綢繆第37章 臨機應斷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0章 冤家路窄第24章 擇機而戰第39章 鬼使神差第37章 臨機應斷第25章 無路可退第26章 心情大好第14章 調整狀態第7章 走馬上任第37章 臨機應斷第21章 敵後包抄第40章 全面突擊第48章 困難重重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章 瘋狂擴充第10章 死亡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