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內的輜重糧草被混入關內的魏卒縱火燒掉,但是身份暴露,很快幾十人就被圍攏過來的秦軍斬殺,剁成了肉泥。
臨死前,這幾十人武卒還在高呼“我們辰凌將軍已經帶兵拿下風陵渡,火燒櫟陽城,你們秦國滅亡之日到了,辰將軍就要攻破潼關了,到時候你們都會死在兩關之間,秦國要完了……”
“辰將軍會給我們報仇的——!”
“爲大魏國而戰,雖死猶榮!”
這些謠言和慷慨輿論,在函谷關內傳播開,加上秦王的忽然起駕離開,不少精銳撤離函谷關,又有櫟陽守軍的逃兵入關,讓這些守軍都明白過了,河西后方遭到襲擊,函谷關要守不住了。
這時五國的精銳猛襲,士氣老如虹,而秦軍則鬥志渙散,防線很快被撕破了,大批的齊魏楚韓趙軍涌入關內,開始一場奪關大戰。
甘茂見大勢已去,立即下令撤軍,帶領兩三萬大軍撤走,烏獲帶領八千人馬斷後,還有白山一萬精銳在途中埋伏,不讓盟軍長驅直入,追趕上去。
漸漸地,廝殺聲從喧天搶地的激烈,逐漸減弱,城頭和城門戰鬥已經接近尾聲,大批大批的盟軍衝入城關來,巍峨的函谷關,秦國的門戶,終於被東方五國諸侯的將士給撬開了。
湍急的黃河,險峻的峽谷,印證這一時刻,五國的鐵騎踏入了秦川。
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
函谷關,作爲秦國的第一要塞,古往今來,使東方諸侯國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無人能越雷池半步,終於在今日,神話被打破了。
……
白起帶着一萬精銳馬不停蹄趕往櫟陽方向,由於上一次在河東戰場,兵敗受損,差一點命喪峽谷,讓他感到無比恥辱,作爲年輕氣盛的白起,這是不能容忍的。
但是少年才俊的他,自然不會因爲那一次失敗而灰心,反而更激起了白起的好勝之心,此人剛毅果斷,熟讀兵法,武藝超羣,從士卒開始做起,五年的戎馬生涯,使一位少年成長成秦軍新秀小將,年僅二十歲的白起,如今已經具備成爲大將的資質和潛力。
如果不是敗在了辰凌手裡,白起仍將是日後戰場無敵的殺神,可是現在歷史正在逐漸發生着變化,白起還會不會成爲歷史上的傳奇名將,這都是未知數。
任何歷史人物的成功,除了他本身的特色和能力,環境的影響最爲關鍵,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道理,和平年代難處名將和武侯,只有亂世才能出梟雄!
白起如鷹眸一般的利眼,打量着去往櫟陽的地形,暗暗警惕,自從上了辰凌的當後,他逐漸明白,伏兵的作用,有時候能毀滅一支無敵的精銳之師,將帥的判斷失誤,能讓全軍覆滅。
可以說,上一次的失敗,讓白起徹底成長起來,越強則強的白起,或許會比歷史上的殺神更可怕!
“距離櫟陽還有多遠路程,能經過幾個險要之地?”
“回白將軍,還有六十里了,前面是秦嶺和華山地形的溝壑峽谷,穿行過去,就是山塬地帶,出了丘陵,離櫟陽就只有十里平川了。”
“峽谷?”白起眉頭輕皺,深沉思考,半響後猛然說道:“不對,這辰凌既然奔襲了櫟陽,以他的狡詐,肯定不會放棄伏擊各路援軍的策略,如果我是辰凌,一定會在援軍趕赴救援櫟陽的途中,設下伏兵,這樣又能趁着對手疲於奔命,憂心如焚的情況下,忽然襲擊,攻其不備!”
“白將軍,這辰凌當真如此狡詐?”一位副將秦鋒問道。
“何止狡詐?簡直打破以往作戰的常理,這個人,年紀並不比我大多少,原本我以爲,經過幾年軍旅生涯,我白起就已經是不可多得的青年將帥,可以壓過所有東方六國的年輕將領,卻敗在他手中,這辰凌,不簡單,與他對敵,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能忽視任何漏點,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鬆警惕!”白起冷靜分析着對手的長處,語氣平靜,絲毫沒有因爲自己失敗而感到頹敗和狂怒,越是冷靜,他的心智就越堅強。
身旁幾位副將聞言,都隱隱覺得這位辰凌將軍,能人所不能,帶兵猶如玩戲法,非常離奇恐怖。
“秦鋒,你帶領三千輕騎先行山谷,爲大軍探路,打一次先鋒!”
“末將遵命!”秦鋒使一對八角熟銅錘,催馬加鞭,清點三千輕騎後,趕往峽谷入口,率先入谷。
白起則率領七千人馬緩行在後,同時下令全軍戒備,拉弓上弦,注視前方兩側山崖動靜,又拍出數十斥候,向山崖上爬去探路。
就在秦鋒率領輕騎兵進入峽谷內後,過不多時,只聽兩側山崖上轟隆隆響起岩石滾動的聲音,越來越大,彷彿山體崩然下榻一般,大石小石砸落峽谷,地動山搖,三千騎兵在石雨下,驚慌失措,紛紛被砸落馬。
慘叫聲在山谷內響起,巨石滾落,弓箭亂射,三千騎士連同戰馬,瞬間淹沒在亂石箭雨內,血染峽谷。
“中伏擊了,辰凌小賊,果然在兩側的峽谷上方,設下了伏兵,秦雲,你統領三千甲士從左側山麓殺上去,本將軍,率領三千精銳從右路殺去,車震,你帶一千弓箭手在入口掩護,壓制住魏軍的反擊。”
“喏——”
千鈞一髮的時刻,衆將士鬨然應諾,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緊要關頭,所有將士,流淌着一股西戎的狠勁,喊殺着衝鋒陷陣,殺向山麓。
山崖上中郎將曹暉、都尉柳巖各帶領四千甲士伏擊,此刻見秦軍後面的人馬殺上來,紛紛拔出兵器,帶領魏軍迎戰秦軍,在峽谷兩旁的山麓上,秦魏精銳甲士,拼命地廝殺起來。
秦軍擅長使長兵鉞、矛、斧、戈,魏軍則是清一色的紅纓長槍,都是精銳之兵,個個臉色通紅,眼中閃爍着兇狠而又憤怒的光芒,百年秦魏的恩怨,國恨家仇,不用點火,就徹底爆發了。
尤其是大魏將士,那一張張年輕的臉頰上,寫滿了驕傲與悲壯,能殺入秦地,大敗秦軍,還在這裡伏擊,大魏精銳甲士眼中滿是堅定不屈,他們要爲大魏血染疆場,他們更不會辜負辰凌交給他們的重任,伏擊秦軍,拖住秦軍,卻不知,奔襲潼關的辰凌,早已經猜到了他們的命運結局,魂埋秦川,永遠不能回到魏國故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