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淵雖然懂得古代的知識不是太多,可是對於《孟子》中的七篇還是略有研究的,比如剛剛黃道周說的話,他就看過。
本來是齊宣王召見孟子,問他道:“商湯流放夏桀,武王討伐商紂,這些事都是真的麼?”
孟子回答道:“文獻上確實是這麼記載的。”
齊宣王的坑挖好了以後,接着拋出一個非常難爲人的問題:“商湯是夏桀的臣子,周武王原來也是紂王的臣子,臣子殺他的君主也是可以嗎?”
孟子當時肯定是咬着牙說道:“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翻譯成白話也就是說:“夏桀商紂王都是無道之君,對於人民來說只是個不算是國君,國君不可以殺,但是就可以殺!”
現在黃道周對着朱常淵如此說,不但但說朱常淵無道,還堪比夏桀與商紂王!
朱常淵如何不怒,可他是成年人,不能一怒就殺了臣子,況且是黃道周這樣的大儒。而且朱常淵是穿越者,用後世人的目光看前世人,感覺有點不一樣。
比如,他知道歷史上明朝滅亡以後,這個黃道周率領自家老弱病殘毅然決然北伐,和大清國拼盡了最後一份力,終於英勇就義。就義前還寫了一首詩: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朱常淵很尊敬他的氣節,所以,在臉色黑了十幾秒鐘之後,才慢慢的轉爲緩和,有氣無力的笑了一聲,朝黃道周道:“你這個老匹夫,差點把朕氣得殺了你。”
黃道周尤不自知,
道:“陛下若是殺了臣,臣也無悔無怨。正所謂天地不仁,我便取義!”
我去!還天地不仁,不就是說我不仁嗎?關鍵是老子再怎麼說對你也有知遇之恩,爲何對我如此刀炮相向呢?
想了一會。朱常淵感覺應該是登基太過突然,有一部分前朝舊臣認爲自己是篡奪了崇禎的大明天子之位,恐怕在他們眼中,自己和曹操應該差不多了吧!
“呼!”朱常淵深深的吐出一口氣,心中有些不高興。擺了擺手朝黃道周:“黃大人你也別取義了,身爲孔孟之後,行教化之功本來就是爾等的責任,這樣吧,既然你不願意接受朕的教育方式,那朕就讓你按照自己的教化來。”
朱常淵從龍椅上站起來,對着滿朝文武百官,指着黃道周說道:“洪大人遠赴臺灣,旨在擴我國土,征服其地其土。教化之功就依仗黃大人,不知道黃大人願意否?”
這就是要把黃道周從京師發配到臺灣了。
黃道周雖然脾氣不好,當時擔當還是響噹噹的,道:“臣領旨!”
朱常淵點點頭,暗道還好這貨知道進退,若是給他個臺階再不下,就只要動大棍打屁股了。
“好,如此,加教育部左侍郎,以左侍郎視臺灣教化之事。莫負朕望!”
三月,陽春!楊柳抽芽,溫度漸漸回升。
即便是在北國的京師之地,也漸漸的披上了一層綠色。
朱常淵默默的看着明媚的天空。躺在陽光下暗自思量。
崇禎十一年的春天,他第一次穿越到這個世界,如今是大明泰正元年的春天,算來算去已經過了四年,距離自己完成系統交代的最終任務還有六年的時間。
一切,都在穩步進行。如果按照他的設想,將大明朝的土地改革和鐵路修築完畢,完成任務應該不在話下。
但是現在有另外一件事讓他感到無比的頭疼。就是那次自己完成日月島城鎮任務時引發的天象。
因爲不知道不明白,所以才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慌。
朱常淵不知道下次自己再次完成任務的時候,會是怎樣一番光景,難到還會有異象,還會引來大海嘯災難?
朱常淵不得而知。
曹化淳從宮外走進來,一直走到朱常淵的身邊,躬身行禮,然後道:“拜見陛下!”
朱常淵點點頭,示意他坐下來。
以前曹化淳的身子不好,五十多歲的人像六七十一樣垂垂老矣。如今,在朱常淵的療養院和醫院待了一段時間治治病,身子竟然慢慢好轉,甚至比朱常淵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氣色還好!
“看你高興的,有什麼可喜的事情?”朱常淵問道。
“大喜事!”曹化淳微微一笑,神秘的說道:“遼東那邊傳來消息,總兵秦林抓住了一個人!”
“誰?”
“吳三桂!”
“好啊,這老小子,終於抓住了!”朱常淵拍了拍手,異常高興。
之前大明亡國,吳三桂獻關滿清韃子,得到了平西王的封號。
再後來,發現朱常淵竟然沒死,他甚至連清兵都不相信,自己連夜化妝逃跑,給多爾袞都沒打招呼。
這也是滿清投降朱常淵卻沒有獻出吳三桂的最大原因。
不過現在倒好,吳三桂竟然被秦林給抓到了。
“秦總兵請示陛下,是就地看管還是押解到北京來?”曹化淳看着朱常淵問道。
朱常淵稍微一思考,嘿嘿而笑,說道:“的,朕纔不想見他,讓秦林就地格殺,砍了頭傳首九邊吧,從遼東鎮開始,一直到西邊的甘肅鎮!”
很久很久以前,朱常淵還是個小小的把總,在遼東混的無處容身的時候就對着寧遠城發下過弘誓大願,要把吳三桂傳首九邊。
如今,這個願望算是實現了。
曹化淳微微一頓,沒想到朱常淵下令如此果決,連審問都不用。
“就以,叛國罪論處,齏其三族!”朱常淵又惡狠狠的補了一刀。
曹化淳領旨,然後出去給秦林傳口諭。
但是他的心裡卻像是翻江倒海一樣,這都是什麼事啊?這個主子平時一點架子都沒有,可是你卻不能得罪他,得罪他的下場就是吳三桂。
哎,好像不對!
曹化淳仔細回憶,發現越來越摸不懂朱常淵的思路了。
吳三桂是曾經參與謀害過他不錯,可是前幾天早上上朝時候那個黃道周爲何在罵了皇帝之後又能升官又能全身而退,還博得了好名聲?
這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曹化淳想不明白,便不去想,老老實實的走到一處暗室,拿出手機給秦林打了個電話,告訴秦林朱常淵的原話!
這種小事,是不需要聖旨的!
九邊,又稱九鎮,是弘治年間在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分別是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
九邊設立之後,到朱常淵的泰正元年,已經前後邃延了將近一百五十年,在這一百五十年中,無不飽經戰火洗禮,見證了整個大明王朝的興衰滅亡。
最終,爲它畫上了句號的還是吳三桂的傳首九邊。
秦林砍掉了吳三桂的頭顱以後,按照朱常淵的旨意,將其頭顱從遼東鎮傳送到薊州鎮、從薊州鎮傳送到宣府,而後便是大同、太原、榆林、寧夏、固原和甘肅。
到了甘肅後,頭顱已經發臭的不能聞,當地總兵將這個頭顱葬到沙漠裡,和吳三桂軀幹所葬身之處整整有四五千裡的路程。
在吳三桂傳首九邊的同時,朱常淵與孔和正在做着另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軍事改革:劃分軍區。
朱常淵建議,裁撤九邊中的六個,只保留其中的甘肅、遼東和宣府三個軍事重鎮。改名爲甘肅軍區、遼東軍區還有宣府軍區。
每個軍區設置總兵官一名,其餘建制和大明朝時期的軍鎮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這些邊境的軍鎮除了鎮守邊疆,還肩負起了開墾土地、開墾荒地的任務。
“甘肅軍區駐軍十萬,防守西北邊陲,防止那些蠻夷之人爲亂!其軍費由朝廷開支,所有軍官只理軍務,嚴禁干涉地方政務!”
“遼東軍區駐軍五萬,其軍費開支自給自足,防守邊陲之外,令需擔負東北地區的建設任務!”
朱常淵因地制宜的給不同的軍區下達不同的命令。
甘肅那邊面臨的少數民族不但有蒙古,( .uukahu. )還有維吾爾族、藏族、回族,關係複雜容易發生戰亂。可遼東的韃子現在已經被朱常淵覆滅,幾乎沒有太多的軍事任務,所以自然而言就讓他們肩負起建設和開墾的重任。
“至於京師背面的宣府,由於拱衛京師,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可駐軍三萬,配備最先進和新式的武器,並配備燃油、機械,並給予兩架飛機以作巡航監察之用,隨時保衛京師之安全!”
要對付蒙古人其實還是很簡單的,不需要做如此多的部署。
朱常淵之所以還在北方保留着三大軍區,一方面是威脅蒙古,但是更多的卻是把矛頭指向了老毛子俄羅斯。
北方的草原狼,換了一個又一個,從東胡到匈奴,從匈奴到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還有滿清韃子,但他們都是狼。
而俄羅斯一旦越過了西伯利亞,形成了對我大中華的威脅,就變成了一頭無懈可擊的北方狗熊。
狼咬人,尚能斷其一腿,而要把狗熊趕走,付出的代價無疑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