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小道

最後,皇帝還是沒見等候在肅州衛的莫臥兒國的使者,只是由內閣首輔代筆寫了封信。

張居正忙得很,北邊的戰事要他調度、國內的輜重要他操心,依照早年陳沐建議試行的白銀轉運法也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更別說還有屁股上陳年老痔瘡令他坐立難安,纔沒空管什麼邊鄙小國王的抱怨。

世界在張居正眼裡是極度複雜又非常簡單的,複雜的是國內的事情很難辦,簡單的則是隻要國內的事辦好,海外遇到的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大明天下無敵’並不成立,但如果給這六個字加上‘只要不自爆’,就可以成立了,但難就難就如何讓大明不自爆。

一樁樁一件件要務擺在張居正案頭,莫臥兒的阿克巴才哪兒到哪,張居正甚至相信他和皇帝就算不給阿克巴回信都不會有任何後果,有種——你翻青藏高原過來呀!

所以張居正的意思基本上跟皇帝的一樣,只是以非常冷靜的態度給莫臥兒寫了封公文而已,信還沒發出去,禮部已經在準備封王所需的敕令、誥命與印信了。

在他們看來,不知從哪冒出來個比撒馬爾罕還遠的小國家,不遠萬里傳送國書,還有幸爲皇帝所知,天子一封回信過去國王就立即屁顛顛過來接受冊封……這難道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比起這事,張居正更想找個好醫生把屁股上的痔瘡幹掉,可天下手術最好的醫生都被陳沐弄到大東洋去了,帝國首輔又不好意思專程寫封信讓陳沐把最好的醫生送回來給自己屁股來一刀。

國內對鐵路的重視不亞於大東洋的陳沐,年輕而性急的皇帝甚至在得知東洋大臣會在亞洲實驗符合規格的鐵路後,仍然急着要求北洋衙門儘快定下鐵軌的規格。

葉夢熊並不像陳沐那麼小心,因爲他手邊就有各種型號的火德星君,只需要鋪出一小段路,讓火德星君拉着車在上面跑一跑,就能開始實驗。

實驗的結果,以葉夢熊把修鐵路所需的預算砍掉六成而告終。

這一切被奉皇命字南洋軍府北上至北京的餘邵魚,與他同行共有七人,乘船至北洋軍府休息數日,再轉稱漕船走到通州等待,直至皇帝召見他如清華園的消息由宦官帶過來。

他們七個人都沒有像樣的出身,學問最高者剛不過是秀才,當然最低也是童生,換句話說就是都參加過科舉並通過了縣試與府試,無非是成績好壞的差別而已。

他們最能拿出手的身份,則是受東洋大帥豢養的小說家。

萬曆皇帝的成長主線,幾乎就是接收陳沐的‘遺產’,從把南洋衛陳氏府邸珍藏一網打盡搬進紫禁城開始,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道德經》、練兵思想,甚至皇帝還想過把小海龍弄進宮裡玩兩天,但陳海龍的年紀太小,只好作罷。

事實證明有個太霸道的小迷弟也未必是什麼好事。

現在,皇帝終於把主意打到這批小說家身上了。

餘邵魚一路走到北洋心態還挺正常,但真等他們到通州,七個人誰心裡都淡定不起來,各個戰戰兢兢……你要是金榜題名,殿試奪魁,面見皇帝自是揚眉吐氣,可寫些話本小說只是旁門左道,如何能對得起皇帝召見?

沒人心裡有底,所幸皇帝沒打算見太多人,七個人只召見了餘邵魚一人入清華園,能讓其他六人心裡稍稍輕鬆。

一路上,帶路的宦官對餘邵魚耳提面命,教給他參拜皇帝的禮儀,但這些禮儀最終什麼都沒用到。

因爲在他進入清華園時,所有人都在忙着找皇帝。

船上沒有、岸上也沒有。

最後人們在湖裡蒸汽船旁邊發現皇帝,九月的天已經涼了,他們的皇帝在船上失足落水,然後爲掩飾尷尬順勢遊了起來,邊遊邊看侍衛與宦官急的要把清華園翻個底朝天,直至最後腿肚子抽筋這才忍不住大聲叫喚。

他看見的皇帝眉清目秀,衣裳溼漉漉地裹着一副有東洋風格的長毯坐在柳堤邊。

餘邵魚的專注點很神奇,他更關注皇帝的身材。

這可能因爲皇帝帶給他熟悉的感覺——南洋旗軍的感覺。

皇帝的體態和餘邵魚在南洋見到的大多數旗軍一個樣,四肢勻稱、胸腹同寬、手臂有力、大腿粗壯,這是持之以恆的軍事訓練與良好的伙食供應才能換來的標準步兵身材,除了皇帝不是圓寸頭或光頭外,皇帝似乎與旗軍的差別只在於他更高,並且有一張富態的大臉盤。

東洋旗軍的出海前將頭髮寄存於寄國塔,南洋旗軍就沒這待遇了,大前年駐軍緬甸白古的旗軍間爆發了一場熱帶疫病,打那以後南洋旗軍輪防緬甸都要強制每月修須理髮,各千戶部每十天還有一次體檢。

其實皇帝一直有點嬰兒肥,以至於在陳沐的記憶裡,小萬曆都是圓臉,這種臉型但凡稍有點肉就會顯胖。

要是依照他自幼流戀甜食房、經常一個人在乾清宮要三人份的正常發展,這會兒的萬曆爺應該是個體態稍胖,有大臉盤兒、雙下巴和圓肚子的和氣青年。

不過如今能覆甲晝行六十里的皇帝已漸有方臉的模樣,其實萬曆的個頭並不算高,也就中人之姿,但營養良好、體魄壯實,脖頸脊背的骨相挺拔,纔看着讓餘邵魚生出偉岸丈夫之感。

“俗禮且免了吧,朕今日的模樣也稱不上威儀,你找地方坐。”萬曆擡手擦去臉上水漬,披散着頭髮連着發巾與面巾一同遞給身旁的王安,道:“北洋葉公讓你送來的信朕看了,說要先試修大沽口到天津衛一百里的鐵路,把成本砍了六成,憑什麼?”

皇帝似乎對花錢少這事不太滿意呀。

沒辦法,本身徐光啓給算出來的成本就不高,造軌的鐵從濠鏡關閘稅務出、在南洋衛港統一製造、水泥也從南洋軍府來,海運到天津,修造人力從沿運河諸衛與招募地方百姓來做,至少從大沽口修到通州這一段,對帝國來說並不算昂貴。

甚至要是修的慢點兒,對萬曆皇帝而言,只要這幾年他別把手裡錢造了,修這條鐵路對帝國財政的影響就和沒修一樣。

都已經這樣了,你葉夢熊還剋扣工費,那你修出來的是個什麼東西呀?

皇帝對這事的看法很大條:“北洋軍府不必想着省錢,那是戶部要乾的事,不是他乾的,朕要他確保這條路將來能跑火德星君,能把輜重給朕送到通州、送到青山口,甚至送到烏梁海,永固朕的疆土。”

“花的錢再少,最後路不能用,就算是一兩那也算不該花的。”

第三十一章 志願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裴囂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一百七十八章 誑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忌憚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八十三章 雙簧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二十九章 大佛第十七章 玳瑁第三十章 營房第四十四章 憂慮第二百二十七章 引弓第五十五章 虎蹲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四十五章 腰牌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二百八十七章 害怕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二百一十六章 堅韌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十六章 萬歲第四百九十五章 截擊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隻雞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九十四章 賭博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三百三十一章 核心第二十八章 革弊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慮第九十二章 舒服第十一章 岱善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海口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三十章 留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十六章 離朱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十一章 寶船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一百九十一章 棺材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六十二章 異鄉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一章 丁家莊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八十一章 驟雨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二十一章 難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八十一章 驟雨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一百一十五章 水雷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五章 朝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六十一章 棺材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七十章 塞上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六章 大米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二十六章 元軍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一百零三章 碾碎第二百一十三章 羅伯特第四十七章 然後
第三十一章 志願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裴囂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一百七十八章 誑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忌憚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八十三章 雙簧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二十九章 大佛第十七章 玳瑁第三十章 營房第四十四章 憂慮第二百二十七章 引弓第五十五章 虎蹲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四十五章 腰牌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二百八十七章 害怕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二百一十六章 堅韌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十六章 萬歲第四百九十五章 截擊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隻雞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九十四章 賭博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三百三十一章 核心第二十八章 革弊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慮第九十二章 舒服第十一章 岱善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海口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三十章 留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十六章 離朱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十一章 寶船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一百九十一章 棺材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六十二章 異鄉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一章 丁家莊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八十一章 驟雨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二十一章 難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八十一章 驟雨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一百一十五章 水雷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五章 朝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六十一章 棺材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七十章 塞上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六章 大米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二十六章 元軍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一百零三章 碾碎第二百一十三章 羅伯特第四十七章 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