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變化

鼠疫本不該在通州爆發,通州是大運河北端,南方向北方漕運的最後一站,而鼠疫從北方來。

依照潛伏時間,本該在密雲甚至關外行軍途中爆發,那樣危害會小得多,追隨戚繼光北征的浙軍傷兵少之又少,又對緊急情況有相應防範措施,如果在關外爆發,這場疫情可能連消息都不會傳進關內就沒了。

但萬曆皇帝掛在嘴邊的心頭好,青龍軍列,幫助鼠疫完成從烏梁海到通州的旅行。

青龍軍列這名字聽起來很酷,但其實對坐過它的士兵來說根本不是那回事,不到萬不得已沒人願意再坐第二次——但沒辦法,他們的將軍想,並覺得他們想。

快呀。

啥玩意兒能讓一個完整建制的遊擊將軍部攜輜重、戰車、火炮一個時辰竄出去四十里啊?

沒有,這世上就沒有這樣的東西。

徒步行軍人走二十里不難,訓練艱苦的老兵在路上甚至還能吃點飯、歇兩回,新兵咬咬牙也還可以,但戰車、輜重對路況要求太高,尤其是火炮,這玩意兒在平路上都走不快。

可只要部隊拉到車站登上青龍,軍列就能十二個時辰內把人、馬、車、炮、糧,統統送到三百里外。

一個時辰四十里不難,難的是兩個時辰、三個時辰,始終以同樣的速度前進,人是需要休息的,馬更需要休息,但青龍不需要。

它可以在一天、兩天後只要軌道沒走完,依然能以這個速度繼續開進。

在這樣的速度誘惑下,將軍們根本不關心什麼風大、天冷、搖搖晃晃快把腦漿子顛出來之類的問題。

其實話又說回來,坐青龍軍列行軍難受歸難受,可行軍千里,隨便問哪個人他都寧可在軍列上難受三天,也不樂意靠雙腿走半個月甚至一個月。

時代在變化,就連戚繼光也沒想到烏梁海會在他手中真正穩固下來……事實來的太過弔詭,在木鐵複合軌道建成後,千里外的北直隸向兀良哈三衛調兵速度比翻過兩座山的蒙古部落放牧溜達過來更快。

這一變化帶來不好的影響就是一切在朝着中心匯聚,這個中心就是通州,四通八達的通。

它既是漕運的最後一站,也是鐵路向口外運輸的起點,還能直通北洋海運,軍隊在通州、傷兵在通州、車伕在通州、煤商在通州糧商自然也在通州,一切都在通州匯聚——瘟疫,也來了。

陳實功的準備工作還算簡單,好在年後不久,京師及近畿尚存諸多鞭炮,被總醫官以皇帝發內庫銀徵用,另有北洋工業區的胰子、醫服、硫磺粉、頭巾、口罩等物,皆聽令製取,一應價格朝廷照給,讓萬曆皇帝落得一番好名聲。

萬曆確實對瘟疫非常上心,不但下詔取太倉銀,發東廠宦官至通州,非但百姓瞧病的診金免了,還給每個患者發銀六分、錢二百,以資日常用度;另外還一面用蜂窩煤稅的部分減免來換取煤商大戶對通州的炭火支援,一面使宦官攜內庫銀奔赴各地採辦物資。

更關鍵的糧,但凡遇到什麼大災大難,糧食永遠是個大問題。

達官貴人有良好的衛生條件,別管刷牙洗臉的護髮護膚還是沐浴泡澡的澡豆胰子,他們有足夠的財力想用多少就能用多少;而尋常百姓卻不一樣,他們有限的財力一要滿足口腹二要顧住冷暖,衛生上普遍相對顯貴之輩要稍差一些。

最容易遭受感染的,恰恰是糧食與基本物資的生產者們。

這個趨勢被萬曆發現後,當即做出一項決定——今年南洋軍府海運至北洋的四百六十萬石米糧,不進京師,統統調至漕運衙門,如定海神針般壓在通州救濟荒年。

浮動的人心幾乎在頃刻間穩住了。

如此決策幾無先例,並非以前的人不想,而是實在沒有這份能力,四百六十萬石大米接近帝國一年賦稅收入的兩成,能養活六成九邊將士,下這份決心對帝國天子絕非輕易,何況以前的帝王沒有這份收入,又從何來下決定呢?

只有萬曆,帝國在他執掌的時代不但有這份持續的額外收入,還有轉封宗藩帶來的祿米減少,錢糧在他的時代纔是真正可以用作進攻的精銳之師,而非只能守備的地方軍。

換句話說,隆慶爺就是整天什麼都不吃,隆慶時代的大明帝國依然年年赤字,萬曆就算天天胡吃海塞每年花掉二百萬兩,不論他拿這個錢去幹什麼,他就算在紫禁城拿銀子融一大堆小萬曆陪他玩,也依然是明君,因爲他的花銷不會讓帝國支出捉襟見肘,更不會影響帝國正常運行。

而得到這一雄厚財力支援的總醫官陳實功的切身感受,自然是無往不利。

宏觀大環境極好的條件下,個人能力哪怕不那麼突出,只要沒到非常拖後腿的程度,往往都能把事情辦好。

反過來也是一樣,大明崩潰之時,再多忠臣良將勉力支撐,總兵官侯世祿就是個例子,他帶五千兵馬從宣府趕去保衛北京,年末十一月份發了年初正月的軍餉,帶兵到薊州,一路上兩個縣都不管飯,主將袁崇煥嫌他的兵老弱疲憊,薊州城都沒讓進,更不讓過夜,過夜第二天就得管他們飯,所以扣下炮兵與火炮打發他去別的地方;失去重火力的侯世祿到通州城,通州也不讓他進城,留了兩千人守通州,因爲他的兵餓呀,路上餓三天了,這幫人又飢餓又沒主將率領,就劫掠一把;而侯總兵又在從通州去順義的路上被穿遼人兵甲酒足飯飽的後金軍隊攆上……天兵天將也得完蛋。

好不容易帶殘兵進了北京城,又打敗了仗,腦子被敲了一棒子,逃回山西養傷,回去還被人彈劾說他劫掠銀車一萬三千七百兩,因勤王積極才免死罷官。

最尷尬的是,那一萬三千兩白銀是女真將領哈寧阿劫的。

整場戰役跟他自己是否庸碌、才能高低基本沒太大關係,大環境就是軍隊欠餉一年、主將指揮無方、後勤補給不利、地方官員歧視,失去有效配合多路軍隊聯合作戰就是一場噩夢。

第六十二章 煩第四百四十四章 有毒第二十六章 方案第二十八章 金扇第三十一章 仇恨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四百六十八章 駐帳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三百零八章 回禮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九十二章 小說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凡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四十五章 腰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三十二章 文盲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一百五十三章 突破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三十章 留下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十二章 重視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二百零六章 管吃管住第六十九章 祭天第七十二章 寶刀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指南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六十六章 東王第一百六十四章 輪迴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五十八章 援軍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軍第七十四章 太多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十五章 算計第一章 三司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竅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人第一百零九章 防務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九十章 番薯第十六章 離朱第四十章 落空第一百零五章 逐北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五百章 飢餓第八章 山吹第一百一十九章 甲衣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一百五十九章 光頭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四十章 封鎖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二百八十九章 旋轉第三百四十四章 麻煩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三十一章 志願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九十五章 會戰第十二章 消息第二百五十章 磕頭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五十六章 烽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五十一章 襲擊第十二章 蒸汽
第六十二章 煩第四百四十四章 有毒第二十六章 方案第二十八章 金扇第三十一章 仇恨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四百六十八章 駐帳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三百零八章 回禮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九十二章 小說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凡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四十五章 腰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三十二章 文盲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一百五十三章 突破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三十章 留下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十二章 重視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二百零六章 管吃管住第六十九章 祭天第七十二章 寶刀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指南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六十六章 東王第一百六十四章 輪迴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五十八章 援軍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軍第七十四章 太多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十五章 算計第一章 三司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竅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人第一百零九章 防務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九十章 番薯第十六章 離朱第四十章 落空第一百零五章 逐北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五百章 飢餓第八章 山吹第一百一十九章 甲衣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一百五十九章 光頭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四十章 封鎖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二百八十九章 旋轉第三百四十四章 麻煩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三十一章 志願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九十五章 會戰第十二章 消息第二百五十章 磕頭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五十六章 烽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五十一章 襲擊第十二章 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