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人

也許連埃德蒙自己都想不到,居住在都柏林附近,過去如小綿羊般馴服的愛爾蘭人會反抗城裡派出去的徵糧隊。

都柏林派出去的徵糧隊員各個強壯、軍官也是專門精挑細選出嗓音洪亮的人物。

愛爾蘭縱然民風強悍,到底英格蘭積威已久,就連那些封建大貴族都一一對女王的使者俯首帖耳,那些部落百姓哪裡敢反抗徵糧,不要命了?

還真不要了,因爲去年末,都柏林鄉下來了幾個外人。

愛爾蘭從不缺少敢於反抗英格蘭的封建貴族,他們有兵有甲,被總督府逼急了便扯旗造反,但戰力不濟是一討就滅。

雖然能造成按下葫蘆起了瓢的效果,讓英格蘭無法完全掌控這片土地,但終究人心不齊,難以做出一番大事業。

這片土地的造反事業最大的侷限性就侷限在他們貴族的身份上,只有貴族才能起兵,但英格蘭人已經在愛爾蘭經營數百年,相互之間不沾親帶故的貴族已經很少了。

這外人名叫劉汝國,南直隸安慶府人,早年是個石匠,身材魁梧、膂力過人,雙臂能舉數百斤,又習了一身武藝做過武術教頭,爲人崇尚俠義、仗義疏財,樂於走南闖北。

那年徽商大出海,同一班徒弟朋友受僱護衛商人到了東洋亞州。

闖東洋把他高興壞了,不是因爲東洋軍府看他有本事,認爲他是能拿天字號戶籍木牌分地,而是他發現東洋亞州居然這麼好,老百姓在這兒只要肯幹活,一家老小不愁吃穿。

這些年大明的情況其實並不好,連貫的瘟疫一直到陳實功回去還此起彼伏,各地又多發天災,不是旱就澇。

對很多人而言,東洋軍府的分地意味着他們勞苦一輩子終於等來了好運,而對劉汝國來說,大丈夫生於此世不可只顧眼前自家生計。

後來他與志同道合的好友們沒在東洋耕過一天地,靠着地租買下三十多條大福海船,專門往返於松江府與常勝港,回國時爲軍府押點商貨、爲移民送些家書。

到國內派人四處給活不下去的災民饑民宣傳東洋亞州的情況,接送他們出海討生活。

每次臨開船,告訴人船價要銀十兩。

付得起的趕下船讓他在國內好好過,付不起的發給水糧,分文不取送到常勝。

三年,劉汝國這幫人在大洋上跑了百餘個船次,送至亞州的饑民災民不下萬人,鄒元標還專門給他在常勝港口修了個忠義仁善牌坊。

但這藝高膽大之人通常都不是安於現狀之輩,眼看着復國軍入艾蘭有了結果,他便也想去哪瞧瞧。

別人出海都圖個富貴,可劉汝國這人吧,他不圖財,自己也留不住財,手上有錢很快就疏出去了,倒是自己沒錢了也能過,湊着大明擴張的機會幫了不少人,他就想到處看看。

便帶着仨最親近的徒弟,一個叫陶九兒、一個叫賈九兒、另一個叫趙燦,來了愛爾蘭。

到這兒一看,嚯!

艾蘭打愛爾蘭,英格蘭打愛爾蘭,艾蘭用愛爾蘭打英格蘭,英格蘭用愛爾蘭打艾蘭……這可真是且要亂呢。

本身他這一身不安分的熱血還沒什麼機會,在艾蘭王國的領地裡學學當地人怎麼說話,還被聘爲槍棒教頭,後來跟着部隊出征南下,瘟疫一潰,跟部隊走散。

他也不像普利的老道士那麼多才多藝還會防治瘟疫,在他身上只有瘟疫防治他,流落都柏林左近,只能藏了鎧甲兵器在沼澤村落的寡婦人家落腳,一住就是四個月。

這家女主人名字發音有蜜,因此被叫做蜜娘,平日裡他們師徒四人就幫人家挖些泥煤、劈些柴來報答恩情,做了幾張軟弓進野地勉強打獵來補貼家用。

還真別說,在亞州放着上千畝自己的地硬是沒耕過一次的主兒,在這爲報答別人掄起了石鋤。

四個月裡當地領主的稅官帶着英格蘭老爺來收了五回稅,每次劉汝國都和倆徒弟逃到沼澤裡,一次都沒被別人發現。

不過劉汝國一直覺得耕地也好、挖泥煤也好,哪裡能算得上報答救命之恩呢?

從稅官第二次來,劉汝國心裡就有個更大的報恩計劃,爲此他還專門託蜜娘拿獵物換了些鐵,用粗鐵打了四根棒子,這棒子跟他們藏在沼澤的朴刀正配。

通常朴刀是宋代以後農民起義最常用的兵器,因爲朝廷法律大多數時期禁止民間長兵,而朴刀是重兵器裡可長可短的兵器,裝上長杆就是重兵器,短柄則是掛在腰間或負於背後的短兵。

眼看着瘟疫過去,師徒四人辭別蜜娘,帶乾糧穿甲衣,裹了朴刀提着哨棒卻並未一路向北,反而向南打進地主商人院門,討要馬匹,隨後一路追向當地貴族獵場,仗着武藝將貴族及其十餘護衛一概打殺。

而後領地集結的徵召兵跟他們逢道相遇,師徒鎧甲朴刀雖鏽跡斑斑,分量還在質量也不差,尋常弓矢不得加身,倒縱馬疾馳令其四人將百餘徵召兵衝散殺出一條血路。

在劉汝國心裡,雖然仰仗鎧甲還是遍體鱗傷,可這下問題就算解決了,後邊幾個月都不會再有人找蜜娘收稅了。

至於幾個月之後?幾個月之後復國軍不就回來了麼。

不過復國軍並沒有讓他們真等到幾個月後,他們一路往北還沒逃出十里,正趕着撞上率部衆運泥煤的白老虎,雙方一見大喜過望。

他們是老熟人了,在亞州時劉汝國還向白老虎討教過抓亞州金貓的手段,一番交談得知朱曉恩已集結軍隊打算半月之內向都柏林進軍,老劉不安分的心當即又燥了起來。

二話不說,他就要找白老虎借兵。

“先借我五十人馬報恩,將此地貴族盡數剷除,實在不行借我些兵器甲冑,我去村子裡拉一票人馬揭竿而起,爲艾蘭國主先立一旗開一勝,討他個好彩頭。”

“此地貴族窮徵暴斂,有加無減,豪商地主與那貴族衙役狼狽爲奸,百姓苦其久矣,自當滅了貴族剖倉放糧,接濟貧苦農民,如此一來各地饑民怎會不歡迎我義軍?要不你我一道,滅他孃的!”

-

萬曆十四年,劉汝國參加在湖廣蘄州、黃梅一帶梅堂起義軍。

萬曆十六年,梅堂被明軍俘殺,劉汝國爲首領,率衆至南直隸、湖廣交界的黃州、宿松、太湖地區,自稱順天安民王。學習《水滸》,聲稱替天行道,自己是替天大元帥。

萬曆十七年,劉汝國兵敗俘獲,押解至在安慶被殺。

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五十六章 萬全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十五章 軍宅第一百二十六章 扣盆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五十章 引商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九十七章 手冊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三章 欠款第一百零三章 腸衣第四十三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九章 草原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生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一章 大沽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二百八十八章 倒退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四十一章 亂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兵器博覽會第五十五章 百虎第三百零四章 隨便挑第十五章 思維第四十六章 方陣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二百八十三章 崩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吝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一章 懸賞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三百零四章 佈陣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九十八章 鯊船第五十三章 三衛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六十七章 枯骨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三百九十三章 菸草大亨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一百二十六章 扣盆第九十二章 小說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五十九章 科舉第九十五章 代價第四章 鳥銃第四十六章 城中之城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六章 倭婆第二百三十八章 進取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八十一章 抗命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四百三十二章 暴風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三百零二章 劇本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十章 清野第二百三十五章 指南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十八章 祖法
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五十六章 萬全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十五章 軍宅第一百二十六章 扣盆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五十章 引商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九十七章 手冊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三章 欠款第一百零三章 腸衣第四十三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九章 草原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生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一章 大沽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二百八十八章 倒退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四十一章 亂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兵器博覽會第五十五章 百虎第三百零四章 隨便挑第十五章 思維第四十六章 方陣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二百八十三章 崩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吝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一章 懸賞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三百零四章 佈陣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九十八章 鯊船第五十三章 三衛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六十七章 枯骨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三百九十三章 菸草大亨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一百二十六章 扣盆第九十二章 小說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五十九章 科舉第九十五章 代價第四章 鳥銃第四十六章 城中之城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六章 倭婆第二百三十八章 進取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八十一章 抗命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四百三十二章 暴風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三百零二章 劇本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十章 清野第二百三十五章 指南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十八章 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