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愛國軍閥

陳際帆猜來猜去硬是沒猜出來北平有什麼大人物?難道是日僞政權的大漢奸?小高這個玩笑可開大了。

胡云峰道:“可能是隱居在北平的以前的什麼軍閥。只有這樣的人小高才會給一個大人物的稱謂。”

“沒可能,那些個軍閥差不多都老死了。只記得有一個好像傳說是日本人害死的,叫什麼來着?嗯,讓我想想,對!吳佩孚!就是吳佩孚!只有他死得最冤!”陳際帆一拍腦袋想起來了。

胡云峰嘆道:“記得小時候咱們歷史課上教的,軍閥都是大壞蛋。吳佩孚這個名字好像和‘二七大罷工’連在一起。後來才知道,原來一個人是很複雜的,歷史也像是一齣戲劇,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轉折。這位吳佩孚是個秀才出身,個人比較有修養,帶兵有一套,據說其人還有統一天下之志。後來淡出歷史舞臺,日本人多次許以高官厚祿請他出來,被他毫不猶豫拒絕了。下野後不出洋,不進租界,不蓄私才,不留田產,也算一個人物,可惜了,死得不明不白。”

陳際帆問道:“糊塗了,你說的是歷史上的還是現在?如果是現在,吳佩孚這樣有影響力的人死了,我們沒理由不知道啊。”

“他現在還沒死,但是離死不遠了。鬼子守不住北平,像吳佩孚這樣的他們是不會放過的。別忘了,現在盤踞在北平的就是一幫日本特務。心狠手辣,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陳際帆笑道:“明白了,小高肯定是把他救出來了!這小子,早說啊。小胡,你說這吳佩孚找我們有什麼事?重新上臺?”

“瞧瞧,頭你這就小看人家了吧。”胡云峰對陳際帆的歷史知識嗤之以鼻,“老吳要還在,起碼得60多了,60多的人了,又是曾經在中國政壇上翻雲覆雨的人物,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復出?幹什麼?當總統啊?”

“好好,你小子,扯到歷史我說不過你。我不管什麼人,我要北平,完好無損的北平!到時候空降兵可不能丟臉!”

“頭,說不過就拿任務來壓,官大一級壓死人啊。不管怎麼說,如果真是吳佩孚,咱們還是見見,不光見,還要討教。別忘了,咱們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軍事上咱們無所畏懼,但是這民國的水很深,如果能聽聽玉帥的高見,那絕對是受益匪淺的。”胡云峰似乎對吳佩孚心存好感。

吳佩孚是幸運的,他一直以爲日本人不敢拿他怎麼樣,因爲他們要收買華北人心。但是吳佩孚沒想到日本人在華北會敗得這麼快,更沒想到土肥原賢二親自下令華北日軍特務機關策劃對他的謀殺,直到有一羣神秘的人來到他的住所。

他親眼看見日本人的特務在這羣身手了得的人手裡絕望地死去,又親眼看見這幫人在北平城裡手眼通天,很輕鬆地就把他和家人分期分批地轉移出來。後老他見到負責實施對他的營救行動的領導人,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一個恐怖的年輕人,吳佩孚好歹也是帶過兵的,他發誓他從來沒見過這樣身手的兵。簡直就是殺人機器!

不過,當他得知營救人員屬於“神鷹”後,反而坦然地笑了。有“神鷹”在還有什麼事情辦不成的?

吳佩孚記得好像是在民國二十七年五月的報紙上,說是在安徽巢縣一支號稱“神鷹”的部隊以一個團的兵力全殲了日軍第6師團一個野戰大隊。當時吳佩孚對這個消息嗤之以鼻,儘管這份報紙是手下人好不容易搞來的。“神鷹”?這個名字一聽就不正規,說不定是一幫嘯聚山林的土匪打劫了日本人的軍用物資,然後就被大吹大擂一番。日軍野戰大隊是什麼概念?吳佩孚心裡最清楚了,就憑烏合之衆的一個團的兵力?

不過,吳佩孚緊接着看到了這個時代兩黨中卓越軍事將領的評論,他開始半信半疑,也開始靜靜地關注着這樣一支部隊。

接下來就熱鬧了。襲擊南京機場,搗毀細菌武器研究所,抗日宣言,全身而退後主動攻擊浦口,保衛全椒,光復皖東,開荒種糧……,隔三差五就能聽見這支神秘部隊的捷報。這已經不可能是吹噓了,就算戰果有水分,但一直不起眼的部隊能夠屢次登上報紙頭條,這本身就說明他們一直在打仗!

和很多閒賦在家的寓公們一樣,吳佩孚就像看戲般關注着“神鷹”向北出擊定遠,向南保衛根據,一步步把日軍在安徽的勢力斬盡殺絕,直至震驚全國的合肥攻堅戰。要知道還從來沒有哪一支國軍部隊敢於進攻日軍工事完備的大城市。當合肥光復的時候,吳佩孚心裡着實欣慰了一番,在家裡找出好酒獨自斟酌。

後來他就知道了這支部隊的靈魂,知道了被傳得神乎其神的“神鷹”七星,知道了他們高調下江南到上海端了日本人的軍司令部。更知道了一個叫做陳際帆的年輕將軍。

他的第一反應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誕生了一個新軍閥。可是這位執掌安徽軍政大權的軍人似乎對政治不太感興趣,但是在他治理下的安徽卻像是世外桃源一般。

再後來,再後來就是聲名鵲起,人才彙集,軍隊逐漸成爲第三股軍事力量。至此他開始對陳際帆此人欣賞起來,通過救災,兵不血刃拿下河南,民心軍心盡收。如今又兵臨北平城下,軍事上如日中天,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能擋住這個年輕人崛起的步伐了。

可吳佩孚對陳際帆的某些做法並不贊同。很多時候他真想找機會和這位後輩翹楚交流一番,把自己憋在心中的想法說出來。無論如何,能夠在戰爭中壯大並且連續擊敗日本人的中國將軍,絕對值得他結交。

果不其然,當他在保定一個小院子裡見到陳際帆的時候,他驚訝了!有兵如此,國之幸矣。倘若時間倒退20年,他真想和把這幾個人收至麾下,則統一全國之志何愁不能實現?

當然了,這只是吳佩孚的靈光一現。他只是一個過了氣的軍閥,如果細細追究起來可能還有罪。

陳際帆、胡云峰還有小高三人畢竟是後世而來,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民國前輩自然不敢怠慢,畢竟,人家沒有當漢奸,還保持着一箇中國人的錚錚鐵骨。

“玉帥,您老人家好!”胡云峰喜歡讀歷史,看得出來他對吳佩孚有好感。

“將軍,帥這個字是不敢再擔當了。我吳佩孚首先要感謝各位的救命之恩!”說完就要彎腰鞠躬。

這回連陳際帆和高煥捷都上來摻住,“使不得,使不得!前輩,您寧死不替日本人做事,就衝這份骨氣,我們也要插上一手!”

“這位就是陳總司令了?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堪慰平生。果然有虎將雄風!”

大家分賓主坐下後,吳佩孚不再客套,開始盛讚“神鷹”,說這是中華之希望所在,他很樂意看到滿洲光復的那一天等等。

陳際帆趕緊謙虛:“前輩,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神鷹’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在我們身後千千萬萬的人民大衆纔是勝利的最大功臣。前輩謬讚了!”

吳佩孚不是大老粗,所以陳際帆在他面前說話得小心翼翼。

“哼!若不是張家小六子沒血性,他小日本又何至於猖狂如斯?”吳佩孚來勁了。

“玉帥,據我所知。張學良將軍在北平沒少接濟您啊,這一方面說明您清廉,一方面也說明張將軍是一個性情中人。”高煥捷是救命恩人,所以說話開始大方起來。

“將軍謬矣!張漢卿接濟我是私情,但丟了東北就是國之罪人。吳某雖不才,也不敢因私情而廢大義。想我北洋諸將,雖互相爭鬥不已,但身上時刻不敢忘民族大義。區區三島倭奴竟踐踏我華夏文明十二年之久,是可忍孰不可忍!小六子這個鴉片鬼,這個花花公子,他竟能忍下國仇家恨,一槍不放就把東北大好江山送給日本人。他有罪!有罪啊!”吳佩孚說到這裡狠狠地用手捶桌面。

陳際帆一直在聽,當吳佩孚說到這裡的時候他插話問了句:“前輩難道就沒想過,張將軍爲何連殺父之仇都不敢報就忍氣吞聲跑了?”

吳佩孚冷靜下來,“陳將軍問得好!開始老夫和曹錕等人說起此事,都覺得小六子實在沒骨氣,骨子裡沒他爹半分血性,張雨亭泉下有知,恐怕氣得想活過來。後來這小子居然敢把蔣中正給綁了,逼他抗日,總算沒給他老張家丟臉。陳將軍,不瞞您說,老夫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現在想通了。根子還是出在我們身上,大夥要不是成天打來打去,能讓日本人有機可趁?小六子和俄國人因爲鐵路幹了一仗,結果大敗。國內竟沒人給他一點像樣的支持。這小子年輕,打以後一門心思保住他爹留給他的家業,可是糊塗啊,沒了地盤,光有軍隊還不是任人宰割。”

“是啊,前輩能夠想通這一層也不容易。國難當頭,我們這些後輩軍人只能團結一致對抗外敵,絲毫不敢有所怠慢。”陳際帆答了句。

“團結一致?談何容易?”吳佩孚苦笑,“當年他們兩個黨說什麼‘打倒軍閥除列強’的旗幟,就憑俄國人援助的幾支破槍就把我們北洋勢力趕下了臺。成王敗寇,吳某沒什麼可說的。想我的兵也算是訓練有素,賀勝橋一戰,士氣全無,部隊兵敗如山倒。他們說我們是軍閥,那就是軍閥吧,人心不在這邊,說什麼也是白搭。可是我們這幫老軍閥下了臺,新軍閥又上來了。蔣先生以爲他了不得,結果閻百川,馮煥章不答應,又打。生靈塗炭啊!我北洋雖爭鬥不已,可也不敢放幾百萬部隊塗炭中原。他們打來打去,現在還在一口鍋裡吃飯,可是百姓、士兵死難又找誰去說?”

高煥捷給吳佩孚的茶杯裡續上水,這位老前輩打開了話匣子,似乎有很多委屈要訴說,只見他又開口:“他蔣中正不是很能打嗎?打到濟南日本人把蔡公時的鼻子都割了,也沒見這位北伐總司令放個屁!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這個上海灘的小混混到底還是沒血性!日本人沒來他們打!日本人都進東北了他們還打!結果讓人家打進來了吧。南京城破之時,老夫只能絕食默哀,我中華果能一統,區區倭奴何囂張如此?”

三個人靜靜地聽着,彷彿在聽一段已經逝去的往事,曾經叱吒風雲的北洋軍閥最後一位見證人就在他們面前,用滄桑的語言訴說着這段歷史。從他的話語中,分明聽出了對國民政府的不滿。

“罷了罷了,他蔣中正再不是人,也算做了件好事,帶了個好頭。其人軍事指揮能力實在有辱黃埔校長之謂,除了金錢收買,官位誘惑似乎別無其他。這些東西對付國內政敵還有些作用,對付不能收買的共產黨和日本人,蔣先生立馬不行了。天佑我中華,能夠有諸位這般軍人,在老夫看來,諸位有霍衛之風。難道陳將軍不願再進一步,執中華政界之牛耳乎?”

這句話纔是關鍵,吳佩孚似乎希望看到中國變成真正意義上統一國家,成爲一個強硬的軍人政府。他寄希望於陳際帆等人,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當年未完成的夙願。

陳際帆嚴肅起來:“前輩,我等只是軍人,政治這個東西是做不來的。人不能忘形,權力慾會使人忘本。會失去親情、友情直至更多。”

“將軍之志老夫佩服,只是將軍之言不敢苟同。諸位將軍人雖年輕,政治上卻極其成熟,周旋於內外勢力之間遊刃有餘。人才集聚,民心所向,將軍只消往前一步,則大事可成矣。屆時我中華內修政治、外御國門,列強敢不另眼相看?”

陳際帆不能再敷衍了,當然也不準備對吳佩孚來一番什麼“民主啊,潮流啊”之類的說教,他對吳佩孚道:“孫先生曾說‘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現在再搞軍人治國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人民不會答應,我等也不會如此。軍人,應該做好他的本分,爲國家出力,僅此而已。”

“將軍之言謬矣,諸位‘神鷹’七星來自國外,有新思想,可是部隊裡衆多的下屬呢?他們跟着你們流血流汗,爲國家民族建功立業,難道他們不該享受利益嗎?就算貴軍諸將都淡泊名利,可誰又能保證打敗日本人之後馬放南山乃至鳥盡弓藏?將軍必須明白,你麾下數十萬將士,他們的家眷,還有地方上與你們共命運的人士,他們怎麼辦?他們既不屬共產黨又不屬國民黨。未來蔣先生能夠看着你尾大不掉嗎?就算換了黨派,將軍又怎敢保證你不會成爲第二個董卓。”

“董卓?”三個人心想怎麼扯到這上面來了,這太離譜了吧。

“不錯,就是董卓!衆人皆道董卓荒淫無度,天怒人怨,實則謬矣。要知道此人戎馬半生,也曾爲大漢邊疆立下赫赫功勳。結果大漢朝不容人這樣的武夫當朝,在一次次的宮廷鬥爭終於弄得身死族滅,留下千古罵名。不錯,董卓所爲確是咎由自取,但其在政治上不願把權力分享給下屬,使他的勢力猶如浮萍一般極不牢靠。前車可鑑,將軍莫要糊塗纔是。”

吳佩孚簡直就像一個智者,說出了令他們從來沒想過的驚世駭俗之語。當然,陳際帆等人既不會把自己比作董卓,也不會因吳佩孚區區幾句話而改變初衷,只是這老吳爲什麼要堅持武人治國呢?他本身也是秀才出身啊。

吳佩孚見衆人不置可否,知道自己的話算是白說了。於是換了個口氣道:“時過境遷,此時畢竟不能與當年同日而語。我希望將軍率麾下百萬之師光復東北,但勞師遠征,根據卻要牢牢把握。將軍在安徽不願染指政權,高風亮節之處老夫佩服,但是出師東北非同小可,將軍務必在拿下河北全境後做好周密安排。竊以爲應該首先拿到山東、河南、河北乃至熱河等四省的省主席位,拿到晉南、豫北等地行政全權。還是剛纔的話,這些位子你不坐,也應該交給你屬下的軍長們。”

這不是北洋軍閥的思維嗎?大家在袁世凱手裡混飯吃,然後分享各省權力,老袁一死四分五裂,這吳佩孚怎麼一點長進都沒有?歷史都說了這樣幹不行。

“前輩此言不必再提。當年北洋強盛之時,各將領也成爲封疆大吏,掌握一省軍政全權,後四分五裂被列強利用,始有後來之敗。前輩,當年您嚴於律己,練兵、用兵、財政樣樣都勝過南方北伐軍,爲何區區幾萬北伐軍就能一路過關斬將,所到之處人民望風歸順?直至把您和其餘諸位趕下歷史舞臺?這還不值得深思嗎?軍人不得干政,否則必天下大亂。至於我等,與國家民族千秋功業相比,我輩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大丈夫生於國難之時,理當征戰沙場爲國解難,豈能因一己之私而廢公義?前輩之言,後輩不敢苟同,至於麾下官兵,他們吃穿用度、武器裝備皆來源於民衆,保衛人民乃是天職所繫,豈能本末倒置凌駕於人民之上?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英雄輩出,是非成敗轉眼成空,可青山依舊,文明仍存,我輩又豈能逞一時之利而忘卻後世子孫?至於我等和麾下軍官,能夠親身參與到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戰爭中快意恩仇,正是我輩之福分,豈敢再有他求?若麾下真有斯人,則不用我等動手,歷史潮流也會將之無情淘汰。前輩不必再言。”

吳佩孚聽到陳際帆一番義正辭嚴的話語不由心生佩服,慢慢站了起來輕聲問道:“這是諸位的意思麼?”

胡云峰和高煥捷對望一眼,齊聲回答:“我七人共同進退。爲民族大義不敢藏私。”

“明白了!”吳佩孚輕輕嘆了口氣,“老夫明白當年何以敗得如此快,也明白貴軍爲何能所向披靡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諸位將軍人雖年輕但志向遠大,非我等燕雀能比。老夫,服了!”

“吳前輩也累了,若不嫌此處寒酸,就請屈尊下榻吧。”陳際帆看到吳佩孚瞬間蒼老了許多。

“不,將軍不必下逐客令,你我雖話不投機,可老夫對諸位心存歡喜,尚有些建議不得不說。”吳佩孚真打心眼服了,因爲陳際帆等人的魅力確實打動了他。

“前輩請講,我等洗耳恭聽便是。”

“滿洲,不,東北九省之地是倭寇是爲心腹的地帶,兵精糧足,又有天時、地利之便。將軍若不能做好萬全之準備,絕不可輕言遠征。一是募兵練兵,非有百萬而不能行;二是糧餉、裝備、醫藥一應物資必須未雨綢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大軍出征後方必然空虛,貴軍所轄三省,幾年經營儼然如人間天堂,世外之桃源,難免會有人覬覦於心。屆時後方空虛,國民政府攜軍政統一之號令強行派軍進入,則危矣。此事必須早作打算;第四,貴軍和共產黨合作緊密,殊不知共產黨之政策與你們格格不入,他們對一切資本家和地主都要打倒,屆時在山東、河南等地大搞階級鬥爭,激化階級矛盾,社會秩序必大亂。貴軍百萬之師的後勤將毀於一旦,不但光復大業受損,而且百萬健兒之生命岌岌可危,令人不得不擔心啊。”

這回陳際帆算是聽進去了。因爲吳佩孚說的這些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老蔣那邊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早就對安徽垂涎三尺。而中國共產黨也會在日本人退回東北之際重新佈局(此時的中國共產黨因爲根據地狹窄,人才不多,所以比較弱)。不管怎樣,兩黨矛盾立刻會上升,到時候還真的難以取捨。

“言盡於此,希望將軍斟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啊’,不能做好內部事務就不能出兵,切記!”

“謝謝前輩肺腑之言。請前輩教我!”陳際帆這回是真想聽聽了。

吳佩孚有些得意,能夠讓這傢伙低下頭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這小子很上路,知道問題所在,是個人才!

“好,老夫就倚老賣老。你既不願染指政治,那我就說一些離政治遠一點的:第一、要強化社會管理職能,把政權建立在鄉村一級,建立民團制度,預防匪患、杜絕一切政黨的蠱惑。使得兵員、糧餉、稅收等得到嚴格控制;第二、團結共產黨,這個黨的有些主張老夫雖不太贊同,但老夫認爲起碼比國民黨有前途。如果只有他們逐鹿中原的話,共產黨將毫無懸念勝出,但是團結中要有獨立。絕不能放棄根據上的軍事權和財政權。切切!第三,留下信得過的人率精銳編練預備役,震懾蔣中正和他下面圖謀不軌之人;第四,要大力發展經濟,引進西方技術。重慶那邊投機嚴重,諸位要當心禍及安徽;第五,要給知識分子敲敲邊鼓,讓他們幹好自己份內的事。不要以爲只有他們纔是憂國憂民,別人都是尸位素餐,知識分子一旦禍亂起來,其破壞性更大。他汪兆銘手下的知識分子還少了?當年反對巴黎和會,還有人帶頭火燒趙家樓,時過境遷不也成了漢奸。倒是我們這些人人喊打的軍閥,生怕死後子孫擡不起頭做人,不敢有違祖訓。好了吳某真希望能看到我中華統一那天,更希望看到將軍戰場奏凱之日,若吳某還在,定當在山海關煮酒,迎接將軍凱旋。”

吳佩孚最後這些建議還是有很大的可操作性的,也是閻錫山、李宗仁等已經實施過的,效果還不錯。陳際帆有些心動了,他決定在吳佩孚走後,調整一下今後的思路。把自己的精力從軍事轉到內政上來,畢竟,百萬大軍的後勤可不是開玩笑的。

吳佩孚離開了,暫時住在保定城。他死活不願去南邊,說那裡是傷心之地,就願意在河北,最後希望陳際帆能多做工作,使北平免遭戰火破壞等等。

看來,北平的事情該到解決的時候了!

(本章其實是有感而寫,希望出現一個世外高人給他們提一點建議。也想借此機會和廣大書友重新認識一下軍閥)

第百二十章 軍政大學第632章 未來理想第380章 閃電突擊第554章 死生之地第19章 力戰脫身第74章 通電報捷第623章 東京巷戰第560章 問道先賢第百二十八章 棋逢對手第百四十八章 打破平衡第320章 再戰徐州第232章 利益至上第百五十三章 敵情有變第320章 多路圍剿第383章 “七.七”閱兵第260章 聯手反擊第550章 全球戰略第592章 黑虎掏心第415章 泰山壓頂第百九章 以硬對硬第265章 出手不凡第46章 全殲援敵第594章 苦難輝煌第366章 喋血虎賁第410章 寒夜誘敵第百十八章 政治萌芽第546章 艱難支撐第529章 從容撤離第259章 外交縱橫第590章 新疆陰雲第548章 高地攻防第426章 大戰序幕第378章 決戰冀中第598章 緩慢磨合第97章 巧妙誘敵第310章 以逸待勞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270章 戰略轉進第270章 交通事故第488章 雖遠必誅第12章 鬼子來了第450章 喧賓奪主第590章 新疆陰雲第51章 全員整訓第83章 秘密策劃第260章 聯手反擊第586章 獵殺潛航第500章 空戰榜樣第464章 喜中有憂第70章 混入南京第百七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353章 針鋒相對第357章 會談僵局第454章 餘音繞樑第587章 大戰黑海第12章 鬼子來了第400章 師生鬥法第560章 問道先賢第425章 激烈攻防第241章 討價還價第百二十七章 轅門射戟第458章 “神鷹”新銳第581章 全體都有第445章 兩翼齊飛第29章 招兵曲折第百五十章 除惡務盡第55章 流亡縣長第258章 不卑不亢第550章 全球戰略第95章 建軍理念第百三十五章 力擒敵酋第540章 凝聚人心第72章 搗毀魔窟第366章 喋血虎賁第622章 “獵鷹”着陸第77章 喋血歸途第百十三章 南洋華僑第518章 黑雲壓城第72章 搗毀魔窟第316章 初見成效第415章 泰山壓頂第353章 針鋒相對第487章 有限反擊第559章 環環相扣第290章 鉗形攻勢第80章 武器規劃第372章 佈局晉南第百七十三章 神鷹利爪第百九十二章 破網而出第百一章 新編四團第231章 時來運轉第577章 投石問路第364章 常德會議第450章 喧賓奪主第35章 大戰在即第17章 奇襲珠龍第299章 上下同心第349章 借題發揮第51章 全員整訓第百三十八章 正面強襲
第百二十章 軍政大學第632章 未來理想第380章 閃電突擊第554章 死生之地第19章 力戰脫身第74章 通電報捷第623章 東京巷戰第560章 問道先賢第百二十八章 棋逢對手第百四十八章 打破平衡第320章 再戰徐州第232章 利益至上第百五十三章 敵情有變第320章 多路圍剿第383章 “七.七”閱兵第260章 聯手反擊第550章 全球戰略第592章 黑虎掏心第415章 泰山壓頂第百九章 以硬對硬第265章 出手不凡第46章 全殲援敵第594章 苦難輝煌第366章 喋血虎賁第410章 寒夜誘敵第百十八章 政治萌芽第546章 艱難支撐第529章 從容撤離第259章 外交縱橫第590章 新疆陰雲第548章 高地攻防第426章 大戰序幕第378章 決戰冀中第598章 緩慢磨合第97章 巧妙誘敵第310章 以逸待勞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270章 戰略轉進第270章 交通事故第488章 雖遠必誅第12章 鬼子來了第450章 喧賓奪主第590章 新疆陰雲第51章 全員整訓第83章 秘密策劃第260章 聯手反擊第586章 獵殺潛航第500章 空戰榜樣第464章 喜中有憂第70章 混入南京第百七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353章 針鋒相對第357章 會談僵局第454章 餘音繞樑第587章 大戰黑海第12章 鬼子來了第400章 師生鬥法第560章 問道先賢第425章 激烈攻防第241章 討價還價第百二十七章 轅門射戟第458章 “神鷹”新銳第581章 全體都有第445章 兩翼齊飛第29章 招兵曲折第百五十章 除惡務盡第55章 流亡縣長第258章 不卑不亢第550章 全球戰略第95章 建軍理念第百三十五章 力擒敵酋第540章 凝聚人心第72章 搗毀魔窟第366章 喋血虎賁第622章 “獵鷹”着陸第77章 喋血歸途第百十三章 南洋華僑第518章 黑雲壓城第72章 搗毀魔窟第316章 初見成效第415章 泰山壓頂第353章 針鋒相對第487章 有限反擊第559章 環環相扣第290章 鉗形攻勢第80章 武器規劃第372章 佈局晉南第百七十三章 神鷹利爪第百九十二章 破網而出第百一章 新編四團第231章 時來運轉第577章 投石問路第364章 常德會議第450章 喧賓奪主第35章 大戰在即第17章 奇襲珠龍第299章 上下同心第349章 借題發揮第51章 全員整訓第百三十八章 正面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