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總指揮 (1)

寧安西南山區這場三八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其降雪量讓後世溫室氣體中的即便是大雪天氣的降雪量也相形見拙,也許只有暴雪的程度可以相比。

這場下了整整一天一夜的大雪過後,滿山一片銀白,積雪深處甚至過膝。山中的氣候本就低於平原地帶,這場大規模的降雪過後,老黑頂子山中的氣溫更是急劇下降到了零下三十度左右,可謂是滴水成冰。

看着滿山遍野厚厚的積雪以及雪停後便立即開展訓練的幹部、戰士,搓了搓被凍得生疼的臉,楊震心中大叫僥倖。若不是部隊在葦河縣城一戰繳獲了大批保暖性能極佳日軍關東軍制式冬裝,否則單單就這一場大雪過後帶來的嚴寒,凍也將隱蔽在深山老林中的部隊凍垮了。自己也許會像其他抗聯將領一樣,爲部隊的每一件冬裝、每一粒糧食,甚至每一發子彈而發愁。

在大叫僥倖的同時,楊震也爲此刻正活動在更北的地區,更加困難。此刻按照王光宇的電報來看,已經彈盡糧絕,在日軍大舉清剿之下,只能隱蔽在荒無人煙的深山之中,且冬裝尚無着落的二路軍總部擔憂。

王光宇在找到二路軍總部後的第一封電報就報告了二路軍總部面臨的險惡環境。在日僞軍連續不斷的拉網清剿之中,秘營幾乎全部暴露,所有儲存的給養被日僞軍焚燒乾淨的二路軍總部,實際上已經處於極爲舉步維艱的境地。

在幾乎每一天都要與前後圍追、堵截的日僞軍作戰,卻幾乎得不到任何補充的情況之下,已經陷入困境。幾乎每一粒糧食、每一發子彈都要經過艱苦戰鬥才獲得,都要用鮮血去換的情況之下。一直掩護二路軍總部的五軍三師幾乎已經是傷亡過半,糧彈兩缺,連續兩任師長犧牲。

在王光宇找到他們的時候,三師的兵力在日僞軍圍剿之下已經急劇下降到不足五十人,便是加上二路軍總部的警衛部隊,整個二路軍總部所有的掩護兵力還不到百餘人。

而且最爲嚴重的物資極度匱乏,給養幾乎消耗乾淨。王光宇帶去的那些物資雖然緩解一部分二路軍總部面臨的窘境,但卻無法改變大局。

更讓楊震擔憂的是接到王光宇的電報時候,北滿的天氣便已經進入了初冬,山地夜間氣溫已經降至零下十度左右。而在日僞軍的嚴密封鎖、圍攻之下,二路軍總部的冬裝還無着落。

這才幾天過去,二路軍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之下,想要籌集到足夠的冬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這場大雪過後,氣溫急劇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還無冬裝的部隊能不能熬得住?就是能堅持,但在無給養、無冬裝的情況之下,又能堅持多久?

自己親筆邀請電,李延平的第二封情況說明電已經發出,但王光宇那裡卻還未見任何回電,讓楊震多少有些着急。除了在電報上連聲催促之外,但卻並沒有任何的辦法。

挑選精幹部隊,將庫存還有富餘的冬裝送到二路軍總部的位置這個辦法楊震不是沒有。但下江地區的嚴峻敵情,很快便讓楊震放棄了這個想法。

除了全軍出動之外,在日僞軍對自己周邊嚴密封鎖,下江地區敵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之下,押運大批冬裝、糧食穿越日僞軍數道嚴密封鎖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裡是地廣人稀,日軍控制的極爲嚴密,自己部隊幾乎沒有任何基礎,沒有任何情報支援北滿,不是後來被八路軍滲透的異常厲害,建立了穩固基層組織的華北地區。在敵情嚴峻的情況之下,放棄已經建立好有穩固依託的秘營,帶着訓練尚嚴重不足的部隊貿然出擊,取得的成果只能適得其反。

在想不出辦法,無奈之下,楊震只能一天一封電報,催促二路軍總部趁着牡丹江已經上凍,抓緊時間儘快南移就食、解決部隊最燃眉之急的冬裝。

看着一臉陰鬱的楊震,知道他心中在想着什麼的李延平拍了拍他肩膀道:“司令員,你也別太過於焦慮。總指揮在東滿地區打了多年遊擊,經驗豐富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總指揮遲遲不肯南移,並非是對我們的不信任,更多的是恐怕惦記下江地區的其他部隊。”

“二路軍各部沒有電臺,只能靠交通副官相互聯絡。總指揮部這一南移,與屬下各部隊,尤其是已經撤之同江、富錦地區的五軍一部與七軍就徹底中斷聯繫了。在敵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之下,你讓總指揮怎麼能輕易的下定決心南移?”

“五軍在前段西征以及日僞軍對下江地區的清剿之中,雖然損失巨大,部隊已經十剩二三,但五軍畢竟是總指揮一手創建的。還有七軍,也是二路軍的主力。你讓總指揮中斷與他們的聯繫,總指揮能下的了這個決心嗎?”

說到這裡,李延平猶豫了一下道:“二路軍主力三個軍中,四軍已經損失餘燼,可以稱得全軍盡墨。而五軍戰鬥力最強的一師也隨着師長的叛變而損失,二師到現在又不知所蹤。但總指揮身邊還有五軍三師,以及四軍、五軍其餘各部西征之前留在下江地區的少量留守部隊。還有活動在北面的七軍。”

“與北滿的三路軍,南滿的一路軍不同。自去年家兄被調走之後,整個二路軍幾乎都靠着總指揮一個人在苦苦支撐。總指揮可以說是二路軍的主心骨。”

“現在下江地區的敵情如此嚴重,若是總指揮這麼在一走,下江部隊的人心可就徹底的散了,一旦人心散了,這二路軍也就徹底的完了。不說別的,就算是穩固人心,總指揮也不會輕易的離開。”

“司令員,抗聯各部可沒有電臺。別說各師,就是各軍與總部之間除了交通員之外,也沒有任何其他的通訊手段。總指揮想要指揮留下的部隊繼續鬥爭,就只能留在下江地區。”

李延平說完這番話後,也是一陣苦笑。他不知道自己這番話是在開解楊震,還是在開解自己。對二路軍總部的安危的擔心,作爲一名老抗聯,他遠比楊震更爲着急。只是總指揮遲遲下不了南移的決心,他也無可奈何。

對於總指揮性格很瞭解的李延平來說,他很清楚總指揮遲遲不願南移的原因。在日僞嚴密封鎖,各軍聯繫手段單一,二路軍餘部又大多北撤的情況之下,二路軍總部一旦南移,也就意味着與撤至同江、富錦的二路軍殘部徹底中斷聯繫。而沒有了總指揮,各自爲戰二路軍餘部恐怕就要散了。

對於李延平的話,楊震搖了搖頭:“在現在下江地區嚴峻的形勢之下,總指揮最應該做的是保存實力。在如今下江局勢至少在短時間之內無法改變的局面之下,我看完全可以命令已經退到同江、富錦一帶的四軍留守部隊、五軍餘部與七軍過江,退到蘇聯境內暫時休整。”

“退入蘇聯境內?司令員,我們與蘇聯雖同是共產黨的部隊,但蘇軍對我們退入蘇聯境內的部隊一向是繳械、關押。今年二月,三路軍的三、六軍主力在攻打蘿北縣城戰鬥中,因敵衆我寡被迫在軍長的帶領之下撤入蘇聯境內。”

“可部隊剛一撤入蘇聯境內,就被蘇軍繳械關押。五百多幹部戰士,到現在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道給他們弄到那裡去了。而指揮戰鬥的六軍軍長和幾個師長也到現在渺無音訊。老大哥這一手,幾乎將三路軍主力之一的六軍給弄垮了,即便是兵力最多的三軍也是元氣大傷。要知道,那五百人可是幾乎集中了三路軍所有的騎兵。”

“連同之前的在蘇聯境內被扣押十一軍軍長、三路軍總指揮,到現在我們單單被扣留的高級幹部就三人。至於師以下的官兵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我們實在不敢輕易的過江。因爲到那裡也就意味部隊徹底的損失掉。而這種損失要遠比戰場上損失更讓人心疼。”

“去年年末,總指揮曾親自渡江與蘇方交涉,希望蘇聯能夠放回三路軍總指揮以及各級幹部,幫助恢復與中央的聯絡,可卻連一個高級官員都沒有見到,被一個少校就給打發回來了。”

“你說,我們現在如何還敢讓部隊撤過江去?哪怕是短暫的休整都不敢,因爲撤過去也就意味着永久的損失了。而這種損失,卻遠比戰場之上的損失,更讓人刻骨銘心。”

“我就弄不明白,都是共產黨的隊伍,都是在共產國際領導下,爲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戰,蘇聯黨怎麼會如此做?怎麼會如此對待兄弟黨和它領導的抗日武裝?”

對於李延平的不解,楊震冷冷的回答道:“還能爲什麼?對於蘇聯人來說,自己國家的利益遠大於兄弟黨的利益。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而沒有永恆的朋友,更沒有兄弟這一說。一句話,他們不想冒着與日軍開戰的風險,給我們哪怕是提供最微不足道的協助。”

“不過現今的形勢與年初已經截然不同。日軍大舉增兵東北,數量已經達到了幾十萬人。我們在葦河境內伏擊的日軍軍列便是剛剛調入滿洲的第四師團。並沿着蘇滿邊境大量修建、構築各種永久性工事。而這些工事,你說它是防禦的也可以,說它是日軍爲進攻蘇聯修建的出發陣地也行。”

“而且今年在不斷增兵滿洲的同時,日軍又將關東軍升級、擴編,由原來的直屬師團改爲軍下屬各師團。僅僅在北滿便連續組建了兩個軍一級的指揮機關。”

“政委,關東軍的這個軍可不是咱們抗聯的只有千八百人的軍可以相比的,完全可以稱得上一級戰略指揮機構。在關內戰場之上,日軍一個軍甚至可以指揮五六個步、騎、炮、裝混合師團,甚至兵力可以達到十幾萬人。”

“日軍的這些舉動,在加上今年年中在張鼓峰的那場戰鬥,我想蘇軍不能不感覺到巨大的壓力。現在對於蘇軍來說,日軍的一切調動以及動向都極爲重要。所以對於蘇軍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有一定利用價值的。”

對於楊震的話,李延平皺了皺眉頭之後,才猶豫的道:“司令員的意思是現在我們可以利用蘇軍需要我們這些熟悉北滿人爲他們提供日軍情報的機會,向蘇軍提出合作。我們給他們提供情報,他們給我們提供一些物資、給養?”

楊震點點頭道:“可以說是合作,也可以說利用。而這種關係利用好了,我們可以獲得一些必要的糧食與冬裝,甚至有可能在蘇聯境內獲得一塊休整的地方。不過,這個希望不要抱的太大。”

“但在下江地區形勢如此嚴重的時候,讓七軍與五軍餘部過江,哪怕是被蘇軍繳械、關押也比白白損失掉的強。只要國際形勢出現變化,我想蘇軍總會改變對我們的態度的。因爲他們總會有用到我們的一天的。而且這個時候不會太遠。”

“對於蘇軍來說,在日軍不斷增兵的情況之下,作爲有可能與他們作戰的關東軍後方的滿洲抗日的隊伍越多,對他們也就越有利。”

說到這裡,楊震又強調了一下道:“政委,你將我的這些話完完整整的發給總指揮。告訴他,只要人不死,還活着,就有辦法。但人若是都犧牲了,一旦國際局勢發生了對我們有利的變化,我們就是想東山再起也無人可用了。只要骨幹能保留下來,受一些委屈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總指揮若是同意下江的二路軍部隊退到蘇聯境內的部隊,一定要派一個得力的人手負責,一定要保持部隊的獨立性。”

也許是楊震那句只要人不死,還活着,就有辦法的話起了作用,也許是彈盡糧絕、冬裝皆無二路軍總部再也無法在下江地區堅持下去。在楊震這封電報發出的第二天,王光宇回電:“總指揮已經同意率二路軍總部、五軍三師餘部暫時撤到老黑頂子山秘營休整、過冬。”

接到王光宇的回電,楊震心中微微的鬆了一口氣。但他知道,總指揮同意到自己這裡休整隻是完成了第一步,後面怎麼穿越日僞軍的重重封鎖撤回來,纔是最困難,也是最艱難的。

接到王光宇回電之後,楊震立即回電王光宇,讓他在返回的時候,儘可能的避開日僞軍,一切以總指揮的安全爲重。並讓他每天要將行程彙報。同時楊震爲了防止密碼使用時間過長,被日軍破譯,專門電告王光宇,命他在出發後便終止使用現在這套密碼。立即更換爲臨出發時,郭炳勳爲他們攜帶的備用密碼,原有密碼本就地銷燬。

在給王光宇電報發出之後,楊震又給出發時攜帶了部隊中僅有的兩部五瓦電臺中最好的一部,以便與總部聯絡的李明瑞發電,命他做好時刻接應的準備。

第三百八十七章 標杆作用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麼是正確的戰術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方夜譚?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六十章 打劫開拓團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一百八十六章 沒有選擇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六章 最新的情況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八十一章 我們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動計劃第三百四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賭注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相徑庭的楊震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是原則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繞不開的坎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震對部下的評價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九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能靠你自己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擊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也許是一個辦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完成徹底分割第三十七章 能拔膿就是好膏藥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六十二章 秘營(1)第四百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又何妨?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236章 不幹點什麼對不起自己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雲將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要全力一搏的日軍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零四章 調整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個險值得冒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二百二十八章 救援(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259章 歷史的車轍第一百五十章 風雲突變(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一百一十九章 選擇東京的原因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七十四章 提前渡江南下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二百九十三章 陳龍的秘密任務第二百九十六章 打就打斷他一條腿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一百二十七章 軍火倉庫 (1)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梅津大將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窩孵蛋(2)第一百三十四章 毀滅性打擊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全面反擊的前兆?第233章 自信的美國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
第三百八十七章 標杆作用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麼是正確的戰術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方夜譚?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六十章 打劫開拓團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一百八十六章 沒有選擇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六章 最新的情況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八十一章 我們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動計劃第三百四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賭注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相徑庭的楊震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是原則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繞不開的坎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震對部下的評價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九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能靠你自己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擊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也許是一個辦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完成徹底分割第三十七章 能拔膿就是好膏藥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六十二章 秘營(1)第四百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又何妨?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236章 不幹點什麼對不起自己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雲將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要全力一搏的日軍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零四章 調整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個險值得冒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二百二十八章 救援(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259章 歷史的車轍第一百五十章 風雲突變(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一百一十九章 選擇東京的原因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七十四章 提前渡江南下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二百九十三章 陳龍的秘密任務第二百九十六章 打就打斷他一條腿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一百二十七章 軍火倉庫 (1)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梅津大將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窩孵蛋(2)第一百三十四章 毀滅性打擊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全面反擊的前兆?第233章 自信的美國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