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秦國第一縣

在渭水平原最肥沃地段,有一個擁有衆多老秦人部族聚居、兩百多裡方圓大縣,時人稱之爲郿縣,郿縣東距帝國都城咸陽三百餘里,西距關中的西大門陳倉關四百餘里,在當時號稱“秦國第一縣”。

作爲老秦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郿縣自秦穆公以降,歷來是秦國最大的兵源地,統一中原前的秦軍主力,兵員中有三、四成便是來自郿縣,秦穆公時代赫赫有名的三位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來自郿縣,這三位名將在穆公麾下時,便浴血同心情誼篤厚,穆公臨死前,昏聵地下令讓三將殉葬,導致這三位名將齊齊凋謝。

然而,三位名將的後人卻依舊秉承先祖情誼,總是比鄰而居、相扶相攜,數百年繁衍下來,漸漸佔據了大半個郿縣,因了三族善戰的傳統,所以在秦國曆史上,郿縣屢出名將,成了秦國騎士淵藪,更是贏得“名將之鄉”的稱號,連後來秦昭王時期,赫赫威名的武安君戰神白起,便也是出身於郿縣,郿縣的威名就是連山東六大諸侯國,也是有不少人知曉。

除了孟西白三大族外,郿縣人口的另一大組成部分,便是隴西戎狄貴族的後裔,穆公之前,秦人歷經數百年血戰,終於把隴西的數百個戎狄部族打垮,在隴西穩穩站住了腳跟,穆公當政後,秦國發展重心開始向東偏斜。

爲了防止戎狄部族死灰復燃,以致後院起火,穆公便接受了謀略家由余的主張,強制將那些已經臣服的戎狄上層貴族,一律遷入關中定居,而顧忌到戎狄部族素來狂野好武,怕其他郡縣老秦人無力制約,穆公索性將這些戎狄貴族全數安排在了這個赫赫名將之鄉,同樣具有濃厚尚武風氣的郿縣

倏忽數百年過去了,那些被秦人強制遷徙入關的戎狄貴族後裔們。雖然大都變成了農人庶民,然而其骨子裡彪悍好鬥的血性以及桀驁不馴的秉性卻是絲毫沒有消減,數百年間,在郿縣方圓兩百多裡的地面上,戎狄後裔們與孟西白三族一直恩怨糾葛不斷、私鬥羣戰不休,小到鄰里鬥毆,大至舉族大打,幾乎從來就沒有停歇過。

商鞅變法時,爲了制止秦人喜好私鬥以解決紛爭的習性,商君曾一舉依法斬殺郿縣參與舉族械鬥的孟西白三族及戎狄後裔千餘人,震驚了整個秦國,終於堪堪鎮住了秦人私鬥的風氣,然而,戎狄後裔與三族的恩怨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弭,反倒是日積月累地長久積壓在心頭,只待有朝一日如火山一般噴發出來。

歷經了長久的等待,戎狄後裔們終於等來了千載難逢的契機,,山東六國復辟了,洶洶叛軍殺進關中,包圍了秦都城咸陽,而曾經讓戎狄部族心驚膽戰的秦國銳士,在此時卻突兀消失的無影無蹤。

隴西侯李信闔然離世後,原本號稱有八萬之衆的隴西飛騎,也在不知不覺中消散了,其實在秦帝國吞滅楚國時,爲了湊集六十萬大軍,八萬隴西飛騎便被抽調了七成多,只剩下兩萬餘騎兵,滅掉楚國後,抽調走的隴西飛騎沒有歸建,而是又跟隨王翦南下平定南海百越,李信回隴西就任隴西侯後。雖然又增兵補充了些,但隴西飛騎統共也就三萬上下,李信一去世,這最後的三萬飛騎也在帝國最後的大動盪中,慢慢消散殆盡。

失去天敵的戎狄貴族後裔們,終於撕破貌似臣服的外衣,露出猙獰的面目,骨子裡野蠻擄掠的秉性再度爆發,與此同時,陳倉關外的戎狄部族趁着秦國隴西空虛,與在郿縣的戎狄後裔遙相呼應,大舉殺入關中,竟是大肆搶佔了隴西老秦人的大部分郡縣,一時間,作爲贏秦部族根基的隴西故地,竟也如同關中、山東一般,狼煙四起、烽火不休。

時令已是深冬時節,往年這時關中各地早已是白雪皚皚、嚴寒料峭,然而,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連綿戰火的影響,今年的氣候卻是異常的怪異,整個隆冬統共就下了幾場小雪,沒幾日便化的不見蹤影,關中八百里沃野竟是旱的處處乾裂,項羽火燒咸陽後,漫天的紅色陰霾竟也順着渭水河,四處飄散瀰漫,老秦人的故土竟是處處透着可怕的怪異之象。

這一日傍晚時分,從渭水大道上開來了一支步騎混雜的黑衣黑甲軍隊,這支軍隊沒有按慣例,豎起一面面高大的大纛旗,然而特有的鎧甲兵器裝束,無不證明這是一支精銳的秦軍步騎,在隊列中央,行着一支穿着各色布衣、有別於周圍甲士的馬隊,這支特殊馬隊前後左右緊緊拱衛着近百名鎧甲齊全、精神抖擻的甲士。

在護衛騎士中,有一名頭戴絳袙、胸前三朵黑色綴花、面色淡黃消瘦但目光炯炯的將軍,正凝眉觀望着四下道旁的情景,這名將軍赫然便是帶着劫後餘生的贏氏皇族成員,從咸陽匆匆撤離的帝國上將軍林弈,端坐在馬背上的林弈,此刻雙眉緊鎖,任由戰馬馱着自己跟着大隊緩緩前行,而心下則在飛快地思慮着。

涇水河谷伏擊戰之後,林弈帶着這支帝國殘存的精銳秦軍護着皇族精華,折向西南方向摸索前進,在次日中午時分,整支步騎混編人馬便進入了寬闊的渭水大道,順着渭水道飛馳,便可直達隴西臨姚,是從咸陽到隴西最爲快捷的一條大道。雖然,咸陽方向早已沒有了隱隱約約的喊殺聲,但爲了防止有楚軍的追兵繼續追殺,林弈還是往東面後路撒出了幾組斥候飛騎。

夜半時分,派出去的飛騎帶來了幾則令人震驚的不幸消息,一則是林弈意料之中的消息,咸陽城在昨日中午便被楚軍攻陷了,而令秦軍將士們震怒不已的是,楚軍居然大屠咸陽城、放起大火來,林弈手下的那名青壯軍官們嗷嗷叫着要殺回咸陽城,跟楚軍決一死戰,另一則是,斥候在咸陽西面的守軍大營內,發現大量秦軍將士屍體,顯然是原本從西門突圍的許峰一路。

斥候隊長告訴林弈,咸陽城四周沒有一個活着的秦軍將士,他們從抓來的楚軍俘虜口中得知,許峰等三位將軍集體自裁殉國,屍體被劉邦拉回去說是要好生安葬,秦國皇帝子陵下落不明,不過城內早已是血流成河,幾乎沒有一個能存活下來的老秦人。

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一百八掉入冰河一百九重回章臺一百零六神弈連弩六十二追查趙成脫逃之事四十五一片廢墟一百五十九軍民慶功七十一狼羣圍困八十七新式兵器發威一百三十八大舉攻城七十九援兵到來十九山戎入侵十四遺孤白杉一百二十六能否堅守一百一十一謀劃北上一百二十四嬌妻期盼一百九重回章臺九十一逆襲楚軍一六十七首陽山關城二十八準備夜襲六施靜異動一百準備解圍五十四夤夜惡戰五十潛入敵營一百八十五六國宮殿三十三收復縣城二十二潛伏一百零一醞釀反擊五十二敵軍夜襲七十一函谷關血戰三八十二陰山伏擊一百零六設法渡河一百一十五關中形勢一百一十五夏侯嬰中伏六十五函谷關前怪異的對峙一百七十楚軍異動七十四奇襲前夜八十九計劃落空十六應對七十六質疑身份一百七十二楚軍圈套四十五一片廢墟二十六遭遇一百五十二南門遇刺一百四十五細作偷聽十九山戎入侵四十韓談之心三十八拼死抵抗八十六再度血戰二十九妥協一百零七攻城訓練二十三遭遇敵兵一百七十二楚軍圈套六說服九十六臨塵幕府三十二攻入縣城六十八子桓請命一百二十三智取險關一百二十南鄭郡守十六應對五十雍城之戰八十三土製燃燒罐七十三函谷關血戰五五十三趕回救援五十七劉邦暴怒一百四十五細作偷聽五十五火燒輜重營上六十四再度出發六十四斥候回營一百三十七試探進攻上三十五咸陽守軍七十四匈奴騎兵二十四王城五十二審問守衛一百三十四北阪夜戰八十四得知中伏之事四十一圍殲敵軍五十六火燒輜重營下五十八劉邦一百五十八李雲之死上四十七進山狩獵七十八發現蹤跡一百二十三新皇子陵一百七冰面浮橋一百六十四鏖戰東偏殿四十二子桓入軍一百三十七試探進攻上六十四斥候回營三十九三道將令一百六十決議大戰八十二子桓生死不明四歸途十九山戎入侵一百三十一陌生女子七十六銳士報國死不旋踵七十四匈奴騎兵一百五十折服張良一百二十一收降漢將一百五十二南門遇刺一百三十八試探進攻下一百四十六施靜重傷
一百八掉入冰河一百九重回章臺一百零六神弈連弩六十二追查趙成脫逃之事四十五一片廢墟一百五十九軍民慶功七十一狼羣圍困八十七新式兵器發威一百三十八大舉攻城七十九援兵到來十九山戎入侵十四遺孤白杉一百二十六能否堅守一百一十一謀劃北上一百二十四嬌妻期盼一百九重回章臺九十一逆襲楚軍一六十七首陽山關城二十八準備夜襲六施靜異動一百準備解圍五十四夤夜惡戰五十潛入敵營一百八十五六國宮殿三十三收復縣城二十二潛伏一百零一醞釀反擊五十二敵軍夜襲七十一函谷關血戰三八十二陰山伏擊一百零六設法渡河一百一十五關中形勢一百一十五夏侯嬰中伏六十五函谷關前怪異的對峙一百七十楚軍異動七十四奇襲前夜八十九計劃落空十六應對七十六質疑身份一百七十二楚軍圈套四十五一片廢墟二十六遭遇一百五十二南門遇刺一百四十五細作偷聽十九山戎入侵四十韓談之心三十八拼死抵抗八十六再度血戰二十九妥協一百零七攻城訓練二十三遭遇敵兵一百七十二楚軍圈套六說服九十六臨塵幕府三十二攻入縣城六十八子桓請命一百二十三智取險關一百二十南鄭郡守十六應對五十雍城之戰八十三土製燃燒罐七十三函谷關血戰五五十三趕回救援五十七劉邦暴怒一百四十五細作偷聽五十五火燒輜重營上六十四再度出發六十四斥候回營一百三十七試探進攻上三十五咸陽守軍七十四匈奴騎兵二十四王城五十二審問守衛一百三十四北阪夜戰八十四得知中伏之事四十一圍殲敵軍五十六火燒輜重營下五十八劉邦一百五十八李雲之死上四十七進山狩獵七十八發現蹤跡一百二十三新皇子陵一百七冰面浮橋一百六十四鏖戰東偏殿四十二子桓入軍一百三十七試探進攻上六十四斥候回營三十九三道將令一百六十決議大戰八十二子桓生死不明四歸途十九山戎入侵一百三十一陌生女子七十六銳士報國死不旋踵七十四匈奴騎兵一百五十折服張良一百二十一收降漢將一百五十二南門遇刺一百三十八試探進攻下一百四十六施靜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