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亞饒有興味的在畫片一張一張的放在畫架上仔細瀏覽者,不時發出驚訝或者高興的聲音。
щщщ⊙ тт kǎn⊙ C〇
花蓮雖然地處臺灣本島,但是三面都是羣山,只有面朝東海的地方可以通過船隻進入,不要說歐洲人,就是臺灣本島的土著中,也很少有人涉足過此地。
這裡是全臺灣熱量和雨水最充沛的地方,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可想而知考察必然是滿載而歸。
這批博物畫多是在花蓮採集到標本的動植物,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風景。
索尼亞一邊看着圖畫,一邊看着對應相關說明冊。植物上並沒有太多的新東西,大部分是她在其他幾次考察中就已經採集到的標本;動物標本的採集上卻有了不少新的收穫。
她隨手一翻,被繪成的動物圖片有幾十幅:梅花鹿、臺灣獼猴、山羌、長鬃山羊、臺灣黑熊、水鹿;鳥類的灰面鷲、鬆雀鷹、黑面琵鷺、帝雉、藍腹鷴、臺灣藍鵲、五色鳥以及曙鳳蝶、櫻花鉤吻鮭、綠蠵龜、臺北樹蛙、山椒魚等。
其中長鬃山羊、臺灣黑熊和一些鳥類都是考察隊第一次採集到標本。過去索尼亞只是從大圖書館編撰的《臺灣動物志》上看到過這些動物的簡易形態圖。
“太好了,臺灣黑熊果然是存在的。”索尼亞欣賞着瓦倫蒂娜筆下的臺灣黑熊,一面喃喃自語,問,“熊皮保存的好嗎?”
“鞣製過了。”
“什麼,鞣製過了?”索尼亞大吃一驚。製作剝製標本本質上是用填充物將動物皮支撐起來,恢復其原有的形態。而剝下的獸皮是不能鞣製的,多是在生皮狀態下用砒霜膏之的毒性防腐藥物進行塗抹保存。
“崔老師說沒關係,他是用特別的辦法。不會影響後續的製作。”
既然是元老說沒問題,索尼亞也就放心了--澳洲人給她的驚喜太多了,不多這一樁。
索尼亞一邊看一邊發問,還提了很多考察上的問題。瓦倫蒂娜不得不提醒她,她並沒有去過花蓮,這些都是根據“玻璃畫”繪製的。
所謂“玻璃畫”,其實就是數碼相片。打印照片對元老院來說技術難度太大,設備和耗材無處補充,所以在本時空用數碼影像設備拍攝的資料都是以數字的形式以各種磁介質儲存器儲存的,展示的時候也多用平板電腦、高清電視機之類播放設備。由於這些設備多是液晶屏幕,自然就被接觸到的歸化民稱之爲“玻璃畫片”了。
和相對普及的電影不同,能接觸到“玻璃畫片”的歸化民非常少,僅限於少數的專業技術人員。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的索尼亞和瓦倫蒂娜自然是看過得。
“玻璃畫片”的影像和色彩還原度非常高,而且還能記錄動態的影像。記錄動植物十分方便,所以索尼亞一開始並不理解爲什麼元老對“博物畫”有這麼大的興趣。直到林漢隆有次親口承認說元老院還沒有辦法把“玻璃畫片”裡的內容變成另一種介質。
“但是那些畫報……”索尼亞想起了林漢隆悄悄拿回家讓她看得面紅耳赤的“畫報”。
“對,對,其實我們有這個技術,但是沒有材料。”林漢隆大致解釋了下印照片所需要的原材料。
“……現在來說,我們只有能力印製簡單的黑白照片,不但沒有顏色,分辨率也很有限。”
索尼亞沒有再追問爲什麼在“澳洲”的時候他們有這個能力,而到了臨高就沒有了。她已經有了教訓,不會再刨根問底了
“那到什麼時候才能重建這門技術呢?”
“這需要很多人的努力,牽扯到很多門學科。大約需要好幾年才行。”林漢隆說,“其實就算有了這樣的技術,科學畫依舊是非常有用的。有時候繪畫比照片更能體現出細節來。”
“要是能親自去一趟就更好了。”索尼亞感慨道,“太遺憾了。你看,這風景多美!”
她看得是一張地貌風景的彩色博物畫--雖說是科學畫,其實看上去和風景畫並無二致。
“很美,可是那裡有很多野蠻人。考察隊還被襲擊了呢。”意大利少女說,“聽說他們會專門割人頭!”
臺灣原住民出草割頭這事索尼亞當然知道,她當初去臺南考察的時候就參觀過插滿了人頭的土著村寨,並且還通過當地的漢族小販弄到過一顆出草的人頭--已經風乾多年。這顆人頭目前就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木箱裡。
“有武裝衛隊保護,有什麼好害怕的呢?”索尼亞翻閱着一張張的地貌風景。這些地貌畫反映花蓮-臺東的縱谷平原上的景色,考察的時候正值秋季。寒流的侵襲下山谷兩側的青山翠谷葉煥丹紅,映着朝曦,如火似錦,分外耀眼。
她很快就分辨出在500米高的山地植被地貌圖上,分佈着大量落葉闊葉林帶。其中青楓和楓香是最主要紅葉樹木,除此之外還有臺灣櫸、臺灣櫺、黃連木和臭辣材等樹木。這些樹木的葉子到了秋冬歲末天寒時,呈現出透紅、暗紅、橙紅色等不同深淺的紅色。
“真漂亮!你畫得也好!”索尼亞由衷的說,“我就畫不出來。”
“這沒什麼,”瓦倫迪娜故作不在乎的模樣,心裡卻很高興,“景色確實很美,可惜是個荒蠻的地方!要是沒有野蠻人和瘧疾就好了。”
“野蠻人和瘧疾都不是元老院的對手。”索尼亞說着,又被下一組畫吸引住了。這一組是山麓上的景色。景色中還包括了一座土著村落。她看了下說明:臺灣島中央山脈卑南主山東麓。紅葉溪的沖積扇。沖積扇的扇面由於流水和地勢運動的關係已經被切割,形成高低不平的河階地,類似山谷地貌。周圍的山山嶺嶺長滿了青楓和翠竹,綠水如帶繞碧山,景色怡人。
看完全部畫片,索尼亞把厚重的畫冊放到了資料架上--接下來她要爲畫冊編寫相關博物學說明。不過這件工作不着急,得往後排一排。
“採集到的動物都送來了嗎?”
“全都送都到了--臭!”她做了個捏鼻子的動作,“腐肉的臭味。我懷疑你還能不能拿來做標本了。”
“都爛了?”
“那些皮子還好,整個的動物我沒怎麼看,臭!”
“現在東西都在哪裡?”
“在地下室,用冰塊保存着。”
“明天再說吧。”索尼亞看着自己的日程表,“明天我帶學徒去看下情況。”
“隨你。反正我是不想去了……等你做完了標本我再去畫。”瓦倫迪娜對博物學的興趣不大,繪畫和工作只是因爲主人的命令--她並不在乎在家裡當個“專職女僕”。畢竟在臨高,可以享受的東西太多太美妙了。比她在意大利住得茅屋強不知道多少倍。
“好吧,我需要你的時候來叫你。”索尼亞無可奈何道,其實她很希望意大利少女能陪伴在她身邊,一來可以說說話,二來有些繪圖工作還是當場做更好。
“那我先走了,還有很多畫沒畫呢。”瓦倫迪娜伸了個懶腰,“要是能在這樣美麗的地方有個小房子就好了--當然,這等等澳洲人征服了當地。”
說完她想起了什麼,又從挎包裡拿出一本皮革筆記本。
“這是崔首長叫我交給你的,是花蓮考察筆記。他說你一定會感興趣的。”
“太好了!”索尼亞興奮起來,馬上接了過來,“請您轉告他:非常感謝他的盛情!”
送走了瓦倫迪娜,索尼亞從抽屜裡拿出一本大圖書館編撰的《英漢辭典》,迫不及待的打開了筆記本。她已經有了一定的漢語閱讀能力,可以讀懂比較簡單的文章。但是在閱讀長篇大論的文章的時候還是需要藉助辭典才能理解完整的含義。
“……臺東縱谷平原位於臺灣島東部,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北起花蓮,南至臺東,所以又名花東縱谷平原。南北長180公里,東西寬2~7公里,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海拔50-250米。其中,縱谷北、南兩端各有面積爲80平方公里左右的花蓮平原和臺東三角洲平原,東海岸有一處重要港口--花蓮港,位於花蓮平原東側,東經121.17度,北緯23.08度,是整個臺東縱谷的重要交通通道,亦是唯一的與外界交往的交通通道。
“臺東縱谷是一個斷層谷,兩側多高山地勢陡峭,平原地形狹長,呈帶狀。因受兩側山脈下泄泥沙的影響,又稱爲“氾濫平原”。其地質成因系臺灣中央山脈以及西側地區所屬的亞歐大陸板塊和海岸山脈及其東側地區所屬的太平洋板塊在1000萬年前相碰撞形成的,後經縱谷兩側的河流不斷沖刷和淤積,形成了今日的縱谷平原。平原面積儘管不到1000平方公里,但在這個高山羣集的東部地區已屬罕見了。它像一條玉帶飄落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成爲臺灣東部最富饒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