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楚漢相爭 (4)

醜丫頭黃月英的老爹(也即諸葛亮的岳父)叫黃承彥,是當地旺族,黃承彥老妻姓蔡(即諸葛亮的岳母),也是一家旺族大戶蔡氏的女兒,蔡氏的另一個女兒恰好嫁給了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漢帝國皇室成員、荊州牧——劉表。順便說一下,在《三國演義》中,把劉備趕得要跳江,最後在赤壁大戰中被周瑜用反間計陰死的那位蔡瑁,正是黃月英的親舅舅。

現在清楚了吧,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和黃月英結婚後,諸葛亮實際上要稱呼劉表爲叔父,自此,農民諸葛亮順利地打入了上層社會。

之後,極富心機的諸葛亮同學不斷造勢,拜訪名師,結交名士,在上層社會的沙龍論壇上高談闊論,雄辯滔滔,唱一種叫《梁父吟》的奇異古典歌曲,自我標榜,說自己的能力和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戰國時期軍事家樂毅不相上下。

一時,諸葛亮是有志青年、有爲青年的傳聞不脛而走。上層社會甚至有諸葛亮是“臥龍”,得之可安天下的輿論。

後來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他讓比他年長二十歲已經四十七歲的劉備足足上門請了三次才光榮出山。自此出人頭地,走上輝煌的人生之路。

好了,關於人才的話題暫時討論到這裡,希望能對諸位的成才之路有所裨益。不過需要再次提示強調的是,無論如何設計出位的手段和方式,唯有真才實學纔是王道。

我以爲,在歷史上,戰國時期的趙括、三國時期的馬謖基本可稱人才,他們和北宋的騙子郭京之流是有本質區別的。然而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判斷和決策出現巨大失誤,最終結局悲慘,令人唏噓。

人才也是人,是人就難免迷失,會犯錯誤,即使在他專長的領域。然而,正因爲人才們的位置重要,影響巨大,其所犯的錯誤可能會更難以挽回,不可原諒。此一節,在下面的故事中將會有所註解。

人才之路,不容易!

昏招

韓信沒看走眼。李左車的確是人才,他向李左車請教下一步的方略。

李左車不僅是人才,而且很識時務。

看着韓信如此謙虛,李左車也頗客氣。說我不過是您的戰俘,哪有資格和您探討大事。

韓信繼續給對方戴高帽。說你之所以成爲俘虜,那是因爲你的領導不行,沒有聽你的計策,倘若採用了你的謀略,沒準現在的戰俘是我。

這話讓很多後人發出感嘆,韓信小子確實是運氣太好:不是本身強大,而是對手太愚蠢。

其實不然。宋代學者洪邁認爲,這不過是韓信場面上的客氣話,是爲了尋求和李左車作進一步的溝通。(《容齋隨筆?韓信周瑜》:[韓信]蓋謙以求言之詞也。)

洪邁繼續判斷,以韓信的段位,即使陳餘採納了李左車的建議,韓信也一定會有其它對應奇策破趙(必有他奇策矣)。

畢竟,成功不能寄望於運氣;畢竟,歷史不能假設。

既然雙方都擺低自己的位置,呈現高姿態,會談的氣氛更加融洽。

李左車向韓信貢獻了他對戰局的分析和建議。

李左車指出,韓信的大軍看上去固然很強大,實際已是疲憊之師,如果繼續向北攻擊燕國,向東攻擊齊國,必將陷入僵持,前景堪憂。

他的建議是,韓信暫時按兵不動,安撫百姓,然後派出使節威嚇、說降燕國。有之前滅魏、滅代、滅趙的輝煌戰績,燕國必然會不戰而降,於是,齊國孤掌難鳴,天下將在指掌之間(則天下事皆可圖也)。

李左車的名言是,實力做後盾的威嚇,是最管用的(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

大棒是軍事,胡蘿蔔是外交,兩相交替使用,是高水平的政治。

現在,是拋出胡蘿蔔的時候了。

韓信採納了李左車的建議。

一切如同李左車的分析,燕國望風而降。

現在,項羽終於感受到北部韓信軍團的巨大壓力了,他陷入兩線作戰的痛苦境地。

一方面,他分出部隊,北渡黃河攻擊趙國的韓信、張耳兵團。

一方面,他繼續親率主力,向西攻擊劉季構建的滎(滎陽)成(成皋)防線。

在趙國,韓信對項羽的進攻應付自如,不光能應付,還能從趙國戰場徵集、鍛鍊部隊,送往滎陽。

在滎陽,劉季對項羽的進攻深感吃力,他感到壓力巨大。

急則思變,劉季召開智囊團會議,尋求應對方案。

會上發言最踊躍的是酈食其。這酒鬼老漢建議,將劉季的國土大肆分封給原來被秦帝國滅掉的六國的後人,這樣,他們就會對劉季感恩戴德,全天下人也必將敬佩漢王的道義。如此,劉季就是真正的霸主,項羽一定屈服。

這主意聽起來似乎不錯,劉季決定採納,他雷厲風行,馬上刻制印章,並有勞酈食其先生帶着印章去分封六國後裔。

好在張良出差回來了。

張良到底有何公務出差,不詳。知道的是,他回來得恰到好處。

剛制訂了打擊楚國的方案,劉季顯然很得意、很開心,看見張良回來了,劉季決定顯擺一下,並把這開心和張良分享。

當時劉季正在吃飯,大家邊吃邊聊。

聽完劉季的顯擺,張良很吃驚,心想:這麼餿的點子是誰出的?照這麼搞法,你就完蛋了。(誰爲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

看着劉季還有心情吃飯,張良把劉季的筷子奪了下來:別吃了,借用你的筷子,我給你分析一下形勢。(臣請借前箸,爲大王籌之。)

根據史書的敘述,張良長篇大論、唧唧歪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不可爲的道理共計八條。

其實沒必要搞這麼複雜,我總結歸納後以爲,只有一點就夠了:

試問,大家玩命跟着你劉季幹爲啥?現在你把自己一刀一槍,兄弟們流血流汗搶到手的地盤領土都分給不相干的六國後裔,以後誰還爲你賣命?

另外,你劉季又怎麼能保證土地分封后還能控制住六國後裔?怎麼能保證人家和你聯合起來打項羽而不是和項羽聯合起來對付你?

劉季聽傻了,連吃到嘴裡的肉都忘記嚼了。

片刻,劉季醒悟,他一口吐掉吃到嘴裡的菜(吐哺),跳着腳罵:這個酸貨差點害死老子了(豎儒幾敗而公事)!

馬上下令,把刻制的印章銷燬。

可見,人才也有犯迷糊的時候。好在,還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的另一個人才。

反間計

張良老師已經切中要害地指出了酈食其的點子很餿,十足昏招。

劉季果斷否決。然而問題依舊擺在那裡,如何打擊項羽?

張良好像也提不出什麼高見。

那麼繼續開會討論。

這次會上,酈食其不發言了。

有兩句順口溜: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酈老漢現在很受打擊。

綜合來看,酈食其能力是有的,苦勞是有的,功勞也是有的,然而在考慮問題上總有些不夠周全,他容易頭腦發熱。

頭腦發熱是感冒的症狀,倘若不幸染上H1N1型感冒,也是會搞出人命的。

後來,酈食其在關鍵的時刻頭腦再次發熱,最終搞丟了老命。這是後話,將來細表。

使這次會議不致冷場的,是劉季的另一位智囊——帥哥陳平。

陳平的思路源於對酈食其思路的逆向思維:既然暫時沒法從外部打擊敵人,那麼就從內部分而化之。

陳平到底是在項羽手下混過的,對項羽的性格和其骨幹班底非常熟悉。

他認爲,項羽生性多疑好殺,而麾下真正打得贏、不變色的鐵桿部屬,不過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寥寥數人。陳平拍胸脯表態,有辦法讓項羽對他們產生懷疑並行誅殺。

陳平預言,只要他們內部亂起來,我們再從外部發動攻擊,楚國就一定完蛋(破楚必矣)。

當然,這項工作也是要成本的。陳平獅子大開口,向劉季申請活動經費黃金四萬斤,這是個讓人目瞪口呆的巨大數字。

劉季一點都沒含糊,他當即同意,並響亮拍板,陳平全權掌握經費的使用,不用報賬,絕不審計。(恣所爲,不問其出入。)

劉季絕對信任陳平,他知道陳平會把每一釐錢用在該花的地方。

劉季同樣信任蕭何,他知道蕭何總有辦法提供他需要的一切後勤物資。

陳平的辦法說穿了其實簡單,他花重金在西楚陣營收買間諜。

按陳平安排,拿到高薪出場費的間諜們粉墨登場,他們大造輿論、散佈謠言。內容無非鍾離昧之流認爲功勞和獎勵不能對等,於是決定和劉季合作,共同幹掉項羽,瓜分楚國云云。

據司馬光說,陳平此帖爛藥,藥效明顯,自此,項羽不再信任鍾離昧、龍且等等。

我以爲,司馬光太給陳平面子了。從後來鍾離昧及龍且等人事業發展和實際表現來看,他們不僅沒被項羽誅殺,反而過得很滋潤,依然手握重兵,依然獨當一面,依然不屈不撓地給劉季集團製造困擾和麻煩。

在我看來,劉季的錢,基本上是被陳平打了水漂。

好在陳平非常執著,他圍繞分化項羽陣營這一中心工作繼續花樣翻新,不放過任何機會。

機會突然降臨。

隨着項羽對滎陽形成合圍,劉季感到堅持不住了,於是在城頭上打出白旗,表示認輸,發出和談邀請。劉季開出的條件是帶隊撤離滎陽。自此,以滎陽爲界,滎陽以東是你的,滎陽以西是我的。

在范增看來,劉季小子異想天開,他根本不具備談判的資格。

滎陽以東是我的,滎陽以西也是我的,你的人頭還是我的。

他建議項羽,不用在劉季身上浪費時間和口舌,一個衝鋒,徹底解決問題。

范增已經夠老了,他像所有的老人一樣,理智而現實。

他顯然不能理解項羽的快樂和激情。項羽現在成功在握,他是貓,劉季是掌中之鼠,項羽要一點一點地品味成功。

項羽派出使者,談談吧!諒劉季玩不出花樣。

項羽錯了,劉季和陳平真的在這事上玩出了新花樣。

談自然是談不攏的,按照國際慣例,飯還是要吃。

這飯局,陳平做過精心安排。

菜餚中竟然上了全牛(太牢),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

項羽使者非常高興,劉季打仗固然不行,禮貌倒是很懂。

安排接待的禮賓人員還陪着使者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亞父(范增)身體還好吧?他老人家來前還有其他的交待嗎?他對我們還有啥要求?

談着談着,項羽使者覺得很不對勁。

您搞錯了吧,我是代表項王出使的(爲項王使)。

什麼?接待人員聽到這話表現出極其錯愕。

對不起,真是搞錯了。

шшш. TTkan. ¢〇

人家又開始忙乎,高檔菜餚全部撤下,上工作餐。(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

太牢沒享用上,鬧了一肚子氣。

使者回去後向項羽大發牢騷,大倒苦水:顯然跟着您混不如跟着亞父混來得風光體面。

項羽也是直腸子,本來他就對這天天指手劃腳的老漢不滿。怎麼?范增居然還和劉季有勾結?

說項羽十分相信范增生有二心,是不正確的,但這事情大大降低了范增在項羽心中的偉岸形象是一定的。

具體外在表現是:對范增態度不客氣了,意見不採納了,表情不耐煩了。

范增眼睛不揉砂子,很快發現項羽對他態度有異。

陳平的反間其實並不十分高明,這事其實很好解決。

化解矛盾的方法只有一個:溝通。

大家開誠佈公,消除誤會,化解矛盾,加強團結,增強友誼。

偏偏范增是薑桂之性,越老越辣。他拒絕解釋,反而衝項羽發火:現在您已經成就大事了,天下已經在握,不需要我老傢伙了,您從今往後自個兒玩吧,成全我這把老骨頭,放我回老家吧。(范增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爲之,願賜骸骨歸。)

在項羽看來,這老傢伙是發牢騷、擺資格而且撂挑子!

事情就此無法轉圜!

項羽當即批准范增回家。

范增,一腔抱負、半世心機就此煙消雲散。

老漢在回老家彭城的路上越想越氣,越氣越想,終於,這一切都停止了。

范增因怒氣淤結導致背後瘡發,死在了回老家的路上。

斯時,公元前204年4月。

犧牲

關於對范增的評價,後世頗有爭議。

有人說范增是忠誠的,他對領導忠心可鑑。

其實不然!

范增最早的領導應該是楚懷王羋心,在項羽排擠並最終無謂地謀殺羋心時,范增冷靜地站在旁邊,沒有表示異議;

范增還曾經給卿子冠軍宋義當過末將,結果項羽在虎帳中一刀切下宋義的腦袋時,范增抄着手在旁邊看熱鬧。

有人說范增的能力是很強的,項羽如果不是被陳平離間,繼續倚重范增,楚漢之爭的成敗尚在未知之間。

其實也不然!

在項羽活埋二十萬秦軍將士時;在項羽殺死秦王子嬰,屠咸陽城,火燒阿房宮,大泄私憤時;在項羽全憑個人好惡,任意分封天下時;在項羽拒絕定都關中,堅持要回彭城老家顯擺時,在項羽每一次胡亂出牌的時候,范增都在現場,從沒有阻止勸諫的記錄。

南宋學者洪邁曾經對范增做過評價:范增是戰國大混亂時代縱橫家的殘餘,他只看重個人利益得失從不知道天下大義,水平有限,疏失很多!

我認爲:范增沒有推翻暴政,拯救萬民於水火的情操;沒有扭轉乾坤,運籌天下於指掌的能力。

他不過是一個不甘心碌碌一生,妄圖有所作爲,證實自己的讀書人。

活過做過已經足夠,是非成敗由人評說。

如此而已。

陳平的反間計終於成功,項羽損失了首席智囊。按說,劉季和陳平應當彈冠相慶。

但現在的劉季和陳平完全沒有慶祝的心情。滎陽已經被項羽大軍圍成了鐵桶,滴水不漏。最要命的是,蕭何從關中運送物資兵源到咸陽的後勤補給線(甬道)已被項羽完全掐斷。

守是等死,突圍是找死!

總歸是死路一條,時間待定。

第41章 匈奴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43章 大風歌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6章 造反 (2)第10章 亂局 (3)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4章 翻盤 (3)第7章 造反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2章 匈奴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4章 翻盤 (3)第23章 翻盤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3章 翻盤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46章 大風歌 (4)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0章 洗牌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7章 翻盤 (6)第13章 冤獄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9章 亂局 (2)第24章 翻盤 (3)第21章 洗牌 (3)第23章 翻盤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1章 亂局 (4)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5章 翻盤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1章 洗牌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43章 大風歌 (1)第7章 造反 (3)第13章 冤獄 (2)第10章 亂局 (3)第46章 大風歌 (4)第26章 翻盤 (5)第11章 亂局 (4)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7章 翻盤 (6)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1章 亂局 (4)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12章 冤獄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46章 大風歌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1章 亂局 (4)第21章 洗牌 (3)第22章 翻盤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9章 亂局 (2)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21章 洗牌 (3)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9章 亂局 (2)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7章 造反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42章 匈奴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2章 翻盤 (1)
第41章 匈奴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43章 大風歌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6章 造反 (2)第10章 亂局 (3)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4章 翻盤 (3)第7章 造反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2章 匈奴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4章 翻盤 (3)第23章 翻盤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3章 翻盤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46章 大風歌 (4)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0章 洗牌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7章 翻盤 (6)第13章 冤獄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9章 亂局 (2)第24章 翻盤 (3)第21章 洗牌 (3)第23章 翻盤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1章 亂局 (4)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5章 翻盤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1章 洗牌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43章 大風歌 (1)第7章 造反 (3)第13章 冤獄 (2)第10章 亂局 (3)第46章 大風歌 (4)第26章 翻盤 (5)第11章 亂局 (4)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7章 翻盤 (6)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1章 亂局 (4)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12章 冤獄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46章 大風歌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1章 亂局 (4)第21章 洗牌 (3)第22章 翻盤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9章 亂局 (2)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21章 洗牌 (3)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9章 亂局 (2)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7章 造反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42章 匈奴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2章 翻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