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洗牌 (2)

不知是項羽的攻擊力太過強大還是劉季守關人員能力太過稀鬆,項羽沒費周折輕易攻入函谷關。隨即,項羽軍團高速推進,在驪邑(陝西省臨潼縣)的一個叫鴻門阪的地方紮營修整。

據測量,這地方距劉季紮營的霸上(今西安市東)不過二十公里。

如果劉季及劉季的智囊團足夠清醒,他們一定可以感受到來自東北方向的巨大威脅。從目前來看,化解這威脅其實不難:馬上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歡迎偉大的項羽將軍蒞臨檢查、指導、接收即可。

然而,現在大家都陷於軍事和政治雙重勝利,萬民擁戴的喜悅當中,他們的精神亢奮卻麻木。

劉季手下倒有一個人稍微清醒,他是劉季的作戰參謀(左司馬)曹無傷,然而遺憾的是,曹無傷隨即做出了一個很不清醒的決定。

從曹無傷後來的表現來看,這傢伙是一個沒啥道德的政治投機分子。

曹無傷的判斷是,項羽必然對劉季軍團發動進攻,劉季軍團必然全軍覆沒,項羽必然稱霸天下。

因此,曹無傷決定,背叛劉季,投靠項羽。爲了向新主子表達忠心,他向項羽打了劉季的小報告。

他派出親信告訴項羽,劉季小子早就想在關中稱王稱霸,他連執政班底都選好了,要讓您老人家的世仇、秦國原國王嬴子嬰擔任丞相,更令人不齒的是,他已經將秦國的所有珍寶盡數納入囊中。(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寶盡有之。)

所謂“以子嬰爲相,珍寶盡有”云云,完全是曹無傷這衰人裸的造謠,他不過藉此表示和劉季決裂,對項羽忠誠。

如果說曹無傷的小報告激怒了項羽,使他決定進攻劉季的話,另有一個人敲打邊鼓,堅定了項羽的信心。

這人是項羽的首席智囊,被項羽尊稱爲“亞父”的老漢范增。

范增告訴項羽,想當初劉季在山東(崤山以東)的時候,貪財好色,現在進入咸陽城,財寶也不要了,女人也不睡了,突然轉了性,說明他有更大的野心(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爲了進一步說服項羽發起進攻,范增甚至搞了唯心主義的一套說辭。他告訴項羽,俺找了半仙望氣,發現劉季的行營上空有五彩雲霞,形成龍虎形狀,這就是傳說中的“天子氣”,不收拾劉季,後患無窮!

項羽於是拍板,明天一早發起總攻,爲劉季送終!

一夜其實可短暫了,眼一閉一睜,一夜就過去了!

然而,在很短暫的一夜裡,有時會發生一些重要的事情,這事情甚至會影響歷史的走向乃至決定無數人的命運。

公元前206年12月的那個夜晚即是如此。

就在項羽決定向劉季發起總攻的前夜,在項羽陣營裡有一個人坐臥不安。

這人叫項伯。時任項羽軍團副司令(左尹),更重要的是,他是項家班的核心成員,論起裙帶關係,他還是軍團司令項羽的叔父。

項伯知道,數時辰之後,項羽會親率大軍滅了劉季,這過程如同以石擊卵——項伯素來對自己侄兒的攻擊指數很有信心。

令項伯擔心的是,他恰好有一個好兄弟身處劉季陣營,他不願看到這人和劉季玉石俱焚。

他的好兄弟名叫張良。

關於項伯和張良的關係,張良曾有過簡要說明:想當初二人共同闖蕩江湖時,項伯背了命案,是張良想辦法救了他的老命(良曰:秦時與臣遊,嘗殺人,臣活之)。

看來,項伯和項梁這對難兄難弟都不是安分守已的人。

項伯認爲現在是他回報張良救命之恩的時候了。他連夜奔赴劉季駐紮的霸上行營,勸張良迅速逃離,不要和劉季一塊玩兒完(毋俱死也)!

這事證明,項伯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

恰好,張良也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他拒絕聽從項伯的勸告,告訴項伯,出於大義,俺對劉季不拋棄不放棄,我必須把這事向劉季彙報。

得到消息的劉季很恐慌,張良告訴劉季,現在想活命只有一個辦法了。

於是,實力派演技大師劉季上場。

和項伯見面後,劉季服低作小,誠懇地請求項伯向項羽轉達自己的忠誠:並無野心,不敢背叛。爲了進一步套近乎,劉季甚至提出要和項伯聯姻,把劉家大小姐嫁給項伯的兒子。

眼看着敵人瞬間變成了親家,項伯覺得腦袋有點亂。

他重新理了理,決定接受劉季的誠意。

項伯告訴親家劉季,他負責說服項羽取消軍事行動,但劉季明天一大早必須到鴻門阪向項羽報到述職。

當夜,項伯飛馬回營,向項羽報告。

從霸上到鴻門相距二十公里,預測夜晚騎馬來回最快也要兩個時辰,西安地區的冬季夜晚極是寒冷,這一晚,真是難爲這老傢伙了。

項伯很容易地說服了項羽,他告訴項羽,劉季進入關中,爲你掃平了障礙,有功無過,當獎不當罰。

項羽被老叔說服了(項羽許諾)。

自這一刻起,歷史成功變軌,劉季絕處逢生。

歷代史家均認爲這是項羽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最愚蠢的錯誤。

1949年4月,在人民解放軍攻克長江防線後曾作詩《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其中,借古喻今、發人深省的警言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他老人家給項羽的愚蠢定性爲“沽名釣譽”。

其實,詩中更多是要表達解放全中國的決心,其時國共兩黨對峙態勢和劉項當時情景大有不同。

項羽放棄攻擊劉季有其合理的考慮,愚以爲:

第一,項羽當下和劉季仍爲同一反秦陣營,名義上同歸楚懷王羋心轄制,況且劉季已然臣服,突然向戰友動刀子下黑手,無以服天下諸侯;

第二,在項羽的眼裡,劉季不過小角色、小把戲,機遇甚好,水平有限,實在沒有與自己抗衡的能力與潛力。

歷史由時間、空間、人物共同演繹,其間存在太多變數,倒推歷史,指摘古人,如同打牌作弊,實在並不高明。

其實,項羽最終在爭奪天下的棋局中滿盤皆輸,究其根源,不是他沒在開局時將對方棋手打翻在地並踏上一腳,而在於他中場上的昏招迭出。

現在,棋局剛剛擺開!

次日清晨,劉季按照和項伯的約定,硬着頭皮,帶領騎兵100餘人,在張良、樊噲的陪同下,帶着重禮來鴻門阪大營晉見項羽。

劉季的心裡委屈啊:自己辛苦玩兒命打下的咸陽,現在卻要拱手讓給項羽。

公元十九世紀,時任法蘭西帝國皇帝的波拿巴·拿破崙曾發浩嘆:上帝永遠站在大炮多的一方!

劉季固然不明白上帝是何方神聖,但他比拿破崙明白這道理早了近兩千年!

劉季很清楚。在項羽的四十萬大軍虎視之下,對抗或不合作等於找死,臣服或有生機。

站在鴻門阪項羽大營外的劉季心中惴惴不安。項羽將如何處置他?心裡實在沒底。

朋友來了有好酒。

迎接劉季的是一場盛大的飯局。

這出飯局因設在鴻門阪,因此被稱爲“鴻門宴”。

這出飯局因爲太史公司馬遷先生的妙筆生花而聲名不朽。

談到鴻門宴,即使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會聯想到陰謀、暗戰和濃郁的殺機。

在宴會上,項羽大度地接受了劉季的誠意,雙方把酒言歡,達成共識:大家還是好戰友,好兄弟,一切誤會都因小人曹無傷調唆而起。

然而,項羽的高級參謀、老漢范增拒絕信任劉季,他堅定地認爲劉季纔是最危險的敵人、而這次宴會,將是定點清除敵人的天賜良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爲了實現幹掉劉季的目的,這盡職的老漢在飯局上坐立不寧,小動作不斷。

他老人家在酒席場上數次舉起玉玦向項羽擠眉弄眼,暗示項羽要早作決斷,殺死劉季。(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項羽顯然認爲這老頭偏執得可笑,他拒絕迴應(項王默然不應)。

范增對項羽徹底絕望了。既然領導指望不上,只有靠自己了。他啓動了應急預案。

范增的計劃是,在酒席場上,製造一起意外事故,除掉劉季。

被范增選中執行這計劃的是項莊。據唐代學者張守節先生考據,項莊是項羽的堂弟(從弟),也是項家班的核心成員。

項莊自告奮勇提議要在宴會場上表演舞劍,爲各位來賓助興。

我以爲,這是一個差勁的提議。

宴會場上助興的節目很多,一千餘年後,南唐大臣(中書舍人)韓熙載大擺家宴時,美女琵琶輕彈、歌伎表演的方式最爲高杆,實在條件受限,找人唱個助酒歌也算是不錯的選擇,讓一個老爺們兒在宴會時揮劍劈砍、大呼小叫,踩踏得灰塵飛揚,想想都足以使人倒了酒興。

然而項羽顯然是個沒享受過高檔次娛樂消費項目的粗線條,他認爲堂弟的提議很對胃口,表示同意。

於是項莊開始耍劍,並調整步伐和角度,準備找機會給觀衆劉季放血。

對劉季來說,這是一個緊張得讓他汗毛倒豎的節目。套一句南方俗語:險過剃頭。

在緊要關頭,劉季的契約親家項伯挺身而出。他以上場和侄兒對舞爲名,用自己的身體爲劉季做了一面厚實的人肉盾牌。

危機似乎暫時消除了,然而范增老先生層出不窮的恐怖手段讓劉季膽戰心驚,他在樊噲的勸告下,借小便爲名逃席。當項羽派人找劉季入席時,劉季已一溜煙似的逃回霸上軍營。

順便說一下,這個被項羽派去請劉季入席的小角色名字叫陳平,當時的職務是作戰參謀(都尉),記住這個人,他和他智慧的頭腦將在今後的故事中大放異彩,使這出大戲變得愈發生動。

這出飯局似乎最終不歡而散,不了了之。

對項羽來說,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他不戰而屈人之兵,成功地獲得了入主咸陽的權利,天下盟主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3章 翻盤 (2)第26章 翻盤 (5)第1章 村中無賴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1章 洗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1章 洗牌 (3)第45章 大風歌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3章 翻盤 (2)第21章 洗牌 (3)第27章 翻盤 (6)第21章 洗牌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12章 冤獄 (1)第41章 匈奴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6章 大風歌 (4)第1章 村中無賴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9章 洗牌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2章 冤獄 (1)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20章 洗牌 (2)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9章 亂局 (2)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7章 造反 (3)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1章 亂局 (4)第25章 翻盤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6章 翻盤 (5)第41章 匈奴 (1)第5章 造反 (1)第19章 洗牌 (1)第11章 亂局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6章 造反 (2)第20章 洗牌 (2)第7章 造反 (3)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12章 冤獄 (1)第13章 冤獄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5章 造反 (1)第5章 造反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8章 亂局 (1)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3章 冤獄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1章 亂局 (4)第1章 村中無賴第1章 村中無賴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7章 翻盤 (6)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1章 洗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2章 翻盤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9章 洗牌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6章 造反 (2)第12章 冤獄 (1)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6章 翻盤 (5)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2章 翻盤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章 村中無賴
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3章 翻盤 (2)第26章 翻盤 (5)第1章 村中無賴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1章 洗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1章 洗牌 (3)第45章 大風歌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3章 翻盤 (2)第21章 洗牌 (3)第27章 翻盤 (6)第21章 洗牌 (3)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12章 冤獄 (1)第41章 匈奴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6章 大風歌 (4)第1章 村中無賴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9章 洗牌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2章 冤獄 (1)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20章 洗牌 (2)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9章 亂局 (2)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7章 造反 (3)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1章 亂局 (4)第25章 翻盤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6章 翻盤 (5)第41章 匈奴 (1)第5章 造反 (1)第19章 洗牌 (1)第11章 亂局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6章 造反 (2)第20章 洗牌 (2)第7章 造反 (3)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12章 冤獄 (1)第13章 冤獄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5章 造反 (1)第5章 造反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8章 亂局 (1)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3章 冤獄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1章 亂局 (4)第1章 村中無賴第1章 村中無賴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7章 翻盤 (6)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1章 洗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2章 翻盤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9章 洗牌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6章 造反 (2)第12章 冤獄 (1)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6章 翻盤 (5)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2章 翻盤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章 村中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