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風歌 (3)

陳豨的態表得極其滑頭:謝謝您的教育(謹奉教)。

事實上,陳豨對韓信的告白並不在意。現在自己正被大用,感受到劉邦對自己的信任,真是皇恩浩蕩,跟你韓信一個對政府不滿的危險分子合作造反,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勢?開什麼玩笑!

韓信看出了陳豨的沒誠意,談話到此結束。

韓信送陳豨離去,看着陳豨的背影漸行漸遠。

陳豨,不久以後,你必將想起今天我說的話,你會認真考慮我的建議!

陳豨走馬上任。

其實他真應當好好考慮韓信的話。當然不是約定造反一節,而是說他戍邊在外,必定會有人向皇帝劉邦打小報告。

韓信是栽過大跟頭的,栽出了真知灼見。

被人向領導打小報告也並不稀奇,關鍵是陳豨所處的位置,他統領着帝國的野戰部隊,容易引人猜忌。

固然劉邦很信任他,但在政治遊戲中,信任是什麼呢?從來都是低值易耗品。

陳豨應當怎麼辦?

我認爲,正解是,踏實做人,低調做事,加強和中央溝通。

偏偏陳豨是個很高調、拉風的人。

他是戰國時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的超級粉絲。

魏無忌的愛好是養士,甚至跟孟嘗君田文搞過養士競賽,也號稱“門客三千”。

李白古風《俠客行》,其中有“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四句,說的就是魏無忌養士的故事,大意是說魏無忌不擺架子,啥人都交,常在大排檔和看城門的侯老頭喝酒,和市井朱屠夫吃烤肉。

既然偶像養士,於是陳豨也養士,他也養出了大場面,門客數千。

問題出現了,戰國之際,禮崩樂壞,王權衰落,門客是一種特殊的政治勢力。信陵君就是靠着侯嬴和朱亥盜取兵符,偷了他哥哥魏安釐王的兵權。

現在建國未久,天下一統,你陳豨手握帝國重兵卻大肆養士,培植私人勢力,你想幹什麼?

我認爲他純屬沒事找事,自尋死路。

果然,不久,小報告打到皇帝劉邦面前。打報告的就是到任不久的趙國宰相周昌。

周昌對待陳豨問題很是慎重,老漢不遠千里親自回到長安,當面向劉邦做專題彙報。周昌彙報的情況是,某次陳豨回老家,帶隊路過趙國國都邯鄲,賓客的車隊居然有一千餘輛,把邯鄲的招待所、星級賓館全部住滿,可謂牛氣沖天。

周昌分析:陳豨帶重兵於外,門客勢力如此強大,將來可能會生變故。

彙報引起劉邦的相當重視。他委託周昌,安排暗訪組秘密進入代郡,蒐集陳豨及其門客的犯罪證據。

一張大網就此偷偷展開。

陳豨在招羅門客時大概是沒有經過考察政審的,斬雞頭、喝血酒等等正規儀式可能也沒舉行過,總之組織鬆散,成員素質良莠不齊,啥人都有。

找他們作奸犯科的證據如同在盜版圖書中找錯別字,比比皆是。

這一切,陳豨都有牽扯,難脫其責。

不久,一份資料詳實的《關於陳豨擅養門客,行爲不法的調查報告》送到了劉邦案前。

劉邦準備收網,採取行動。

太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夏,5月。

劉邦的老爹劉執嘉老漢死了。

平常老百姓死,叫“卒”,叫“歿”,叫“駕鶴西去”,叫“辭世”,叫“千古”,叫“嚥氣”,叫“蹬腿”,叫“見馬克思”;

諸侯王死,叫“薨”;

皇帝及其老爹死,另有專用的說法,叫“崩”,動靜當真不小。

既然皇帝的老爹崩了,按照漢禮,在外地的大臣通常都要進京參加盛大的悼念活動,寄託哀思。

劉邦認爲這是順便解決陳豨的好機會,他專門派人去代郡請陳豨來長安參加劉老漢的追悼會。

劉邦本意未必是要殺陳豨,不過是解除其兵權,進入司法程序,展開調查。

可消息不知爲何走漏,被陳豨知曉;另外,周昌在代郡搞的暗查他也有所耳聞。

陳豨知道,劉邦準備對自己下手了。他這時又想起了和韓信的那次密談。

既然如此,索性就造反了吧!

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9月,陳豨公然造反,自稱代王。奪取趙國、代郡大部地區。

劉邦以五十九歲之齡、皇帝之尊再次御駕親征,出兵討伐。

在御定的隨軍名單中,有兩個人請了病假。

一個是樑王彭越。彭越自稱患病,不能前往,只安排了一名將領率軍參加政府軍行動。

我以爲,彭越可能生病是真,但更大的可能是他老先生鬥爭意志衰退,覺得現在功成名就,船到碼頭車到站,貪圖舒服安逸,不想再跟着劉邦到前線受罪。

另一個是淮陰侯韓信。韓信聽說陳豨果然造反,恨不得在家裡開PARTY慶祝,他請病假拒絕隨軍,是因爲有重大圖謀,我們稍後再說。

劉邦大軍進駐趙國國都邯鄲(河北省邯鄲市)。對於陳豨叛軍居然沒有攻佔趙國首都、戰略重鎮、經濟中心邯鄲,劉邦大感驚奇。

沒想到陳豨竟如此沒有戰略眼光!

繼而高興。

既然他就在這個年齡段混了,咱還怕他幹啥呀!

趙國宰相周昌哭喪着臉向劉邦彙報戰局:趙國境內常山郡二十五個縣竟然有二十個縣失守。

周昌認爲常山郡長(守)和軍分區司令(尉)應負守土不力之責,必須砍頭。

劉邦問:他們參與造反了嗎?

周昌答:沒有。

劉邦一擺手,指望他們手下那幾個人,幾桿槍,打不過叛軍很正常,無罪開釋(是力不足,亡罪)。

劉邦繼續問:趙國境內有沒有能統兵打仗的人才?

周昌答:有四個人好像不錯。

劉邦當即召見。

四人一字排開,拜見皇帝。

劉邦先聲奪人,張嘴就罵:你們這幾個人模狗樣的小子居然也能帶兵打仗?(上嫚罵曰:豎子能爲將乎?)

四個人第一次面對傳說中的皇帝,本來就極緊張,看見皇帝突然發火,像個老流氓一樣罵人,頓時腿軟,撲通一聲,跪倒一片,頭不敢擡。(四人慚,皆伏地。)

劉邦突然覺得很開心,對四人給予重賞:每人食邑千戶,封爲將軍。(上封各千戶,以爲將。)

四個被劉邦搞得暈頭轉向的幸運傢伙退下後,左右大臣向劉邦表示不滿:從滅秦至今,有多少有功之臣還沒有完全封賞,今天卻大肆封賞這幾個貨,他們有什麼功勞?(從入蜀、漢、伐楚,賞未遍行;今封此,何功?)

還是太嫩了啊!

且聽劉邦講課:陳豨造反,現在佔有趙國、代郡大部地區,我徵召天下各封國的部隊,目前人毛沒見着一根,現在我們能指望的只有邯鄲的地方武裝了,我怎麼會捨不得區區四千戶,卻不去慰問獎勵趙國子弟兵上陣殺敵?(陳豨反,趙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令計唯獨邯鄲中兵耳;吾何愛四千戶,不以慰趙子弟?)

審時度勢,明用賞罰。

除了說一個“服”字,我們還能說啥?

劉邦接下來聽到一個讓他開心到要唱歌的情報。

陳豨重用的將領大部分是商人出身。

劉邦再度對陳豨重新認識:原來陳豨不光戰略眼光不行,挑人的眼光也不行。養士養士,竟然養的是這麼一羣傢伙。

革命導師馬克思有云:你買吊死資本家的繩子,只要出大價錢,資本家仍然賣給你。

在這一點,劉邦和馬克思的認識一致:商人本性唯利是圖。

那還等什麼?開價吧。

劉邦派人用重金行賄陳豨陣營軍官,大家一致向錢看,紛紛倒戈。

對於陳豨的主要將領,不肯被收買的鐵桿下屬王黃、曼丘臣,劉邦開出黃金千兩的大價錢買二位人頭。

眼見價錢公道,童叟無欺,不久,對面的商人們就把王、曼二位的人頭送到劉邦的帳中。

對陳豨來說,這仗算是徹底沒法打了。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冬,陳豨軍團完全崩潰,陳豨帶殘兵敗將逃亡。

次年12月,陳豨被舞陽侯樊噲擊殺於靈丘(山西省東北部靈丘縣)。

長樂宮

長樂宮是劉邦在長安修建的第一座宮殿,取名寓長相快樂之意,建成於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

快樂總是短暫的。

事實上,長樂宮建成第四年(公元前196年),就在這座以追求快樂爲名義的宮殿裡,發生了一次令人無法快樂的謀殺。

被殺的人是淮陰侯韓信。

韓信被劉邦奪了王位,封作淮陰侯後,就開始埋頭在自家園子裡醞釀一件大事:造反。

按照韓信和陳豨的約定,當陳豨在代郡造反後,他在首都長安中心開花。

現在,陳豨造反,按照事前的分析,劉邦果然御駕親征,能打的全部帶走,帝國首都空虛。

韓信知道,該自己表演了。

韓信當前的問題是:沒人。

固然國都空虛,但光憑自己和自己家裡的百把號家丁(家臣)想成功搞一次武裝奪權,純屬做夢。

韓信畢竟不是蘭博,家裡也沒養着海豹突擊隊。

這個問題難不倒韓信。韓信的計劃是,在一個適合造反的月黑風高之夜,假傳聖旨,釋放在首都做勞工的囚犯,臨時組成武裝,進攻長樂宮,幹掉皇后呂雉和太子劉盈。

計劃真是個好計劃,但最終歸於失敗。

還是那句俗話:細節決定成敗。

導致失敗的細節是:泄密了。

比韓信大約年長四百歲的孔丘老師曾經很慎重地反覆強調保密工作的重要性:領導不注重保密就會失去威信,下屬不注重保密可能會失去小命,幹大事時不注重保密就是自取滅亡,所以老江湖都不到處亂跑、亂說話。(子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至理名言啊!

泄密的是韓信的一個秘書(舍人),這秘書不知道何事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抓起來,準備殺掉。

如果立即殺掉也就沒事了,偏偏韓信手頭有大事要做,就耽擱下來。

不幸的是,這秘書恰好知道韓信的造反計劃。

他把計劃告訴自己的弟弟,弟弟把計劃告訴了皇后呂雉。

於是,慌了神的呂雉找宰相蕭何商量對策。蕭何的意見是:韓信既然磨刀了,我們也得磨刀,先下手爲強,除掉韓信。

老謀深算的蕭何制定了詳細的計劃。

這計劃分兩步。首先,對外宣稱劉邦在趙國平叛取得大捷,殺死了反賊陳豨,穩住韓信;隨後,呂雉召集在家大臣到長樂宮金殿舉行慶祝宴會,韓信如果到場,就立即誅殺。

如果韓信請病假不到場呢?

蕭何表態,自己負責做韓信的思想工作,保證讓他到場。

計劃開始實施。

接到邀請的韓信果然很是猶豫,不想參加。蕭何來信:固然你生病在家,這種喜事,還是應當去祝賀一下才說得過去(雖病,強入賀)。

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對蕭何,韓信言聽計從。

一進宮,韓信即被埋伏的武士捕捉,在長樂宮鍾室就地處死。

一代名將,就此星殞。

稍後再發感嘆,有點亂,讓我們再理一理。

首先聲明,以上所述,皆出自《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正史,我沒敢亂作發揮。

問題是,就事論事,其中有幾個疑點說不太通。

韓信是戰術大師,見慣了大陣仗,擅用“詐”術,策劃造反這樣的大事豈會不知道保密的道理?怎麼會犯泄密這樣的低級錯誤。此爲疑點一。

泄密的舍人恰好有個弟弟,被拘後恰好能把信息傳遞給弟弟,弟弟恰好能見到呂雉。世上哪會有這麼一系列的巧合?此爲疑點二。

關於劉邦平叛戰事,韓信應當密切關注。實際上,韓信如果真和陳豨約定造反,就當和陳豨有固定的信息聯繫渠道,對戰局情況隨時掌握,不可能被呂雉忽悠,此爲疑點三。

那麼,是不是有這樣一種可能。

對處理韓信問題,劉邦和呂雉有共識也有分歧。

共識是,韓信的軍事能力超強,是安全隱患;分歧是,劉邦認爲處理韓信的最佳辦法是解除實權,就近看管,畢竟韓信功勞太大,殺他下不去手。呂雉認爲韓信必須除掉,老傢伙劉邦眼看奔六的人了,萬一死了,自己和皇帝劉盈怕彈壓不住。

於是,趁着劉邦外出平叛,呂雉和蕭何共同策劃導演了這齣好戲。

第45章 大風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1章 亂局 (4)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2章 翻盤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22章 翻盤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0章 洗牌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0章 亂局 (3)第23章 翻盤 (2)第12章 冤獄 (1)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2章 匈奴 (2)第9章 亂局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22章 翻盤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2章 翻盤 (1)第19章 洗牌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3章 大風歌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46章 大風歌 (4)第13章 冤獄 (2)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23章 翻盤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5章 造反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3章 大風歌 (1)第10章 亂局 (3)第19章 洗牌 (1)第42章 匈奴 (2)第10章 亂局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26章 翻盤 (5)第20章 洗牌 (2)第10章 亂局 (3)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20章 洗牌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3章 翻盤 (2)第21章 洗牌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5章 造反 (1)第45章 大風歌 (3)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6章 造反 (2)第10章 亂局 (3)第10章 亂局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27章 翻盤 (6)第11章 亂局 (4)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26章 翻盤 (5)第23章 翻盤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5章 翻盤 (4)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2章 翻盤 (1)第25章 翻盤 (4)第1章 村中無賴第12章 冤獄 (1)第9章 亂局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8章 亂局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章 村中無賴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1章 匈奴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3章 翻盤 (2)
第45章 大風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1章 亂局 (4)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2章 翻盤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22章 翻盤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20章 洗牌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0章 亂局 (3)第23章 翻盤 (2)第12章 冤獄 (1)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2章 匈奴 (2)第9章 亂局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22章 翻盤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2章 翻盤 (1)第19章 洗牌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3章 大風歌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46章 大風歌 (4)第13章 冤獄 (2)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23章 翻盤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5章 造反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3章 大風歌 (1)第10章 亂局 (3)第19章 洗牌 (1)第42章 匈奴 (2)第10章 亂局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26章 翻盤 (5)第20章 洗牌 (2)第10章 亂局 (3)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20章 洗牌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3章 翻盤 (2)第21章 洗牌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5章 造反 (1)第45章 大風歌 (3)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6章 造反 (2)第10章 亂局 (3)第10章 亂局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27章 翻盤 (6)第11章 亂局 (4)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26章 翻盤 (5)第23章 翻盤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5章 翻盤 (4)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2章 翻盤 (1)第25章 翻盤 (4)第1章 村中無賴第12章 冤獄 (1)第9章 亂局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8章 亂局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章 村中無賴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1章 匈奴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3章 翻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