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秦帝國 (2)

其一是入海求藥派。此派的代表人物是山東方士徐福。徐氏理論是:渤海之上有三座神山,分別叫做蓬萊、方丈、瀛洲,此三座山乃是“神仙俱樂部”,諸仙雲集。仙人手上有“不死藥”,只要出得海去,到得仙山,求得仙藥,吃下肚去,可保證嬴政皇帝壽與天齊。他另有奇異的請求,入海求藥必得有童男童女若干方能取信仙家。莫非徐福拜的這神仙同《西遊記》裡專好吃童男童女的“靈感大王”是一流貨色?

就是這個徐福,長期忽悠領導不輟,連年公費出海旅遊,卻不見成效。理由或說海上風大浪急,或說海上有鮫魚爲祟,總而言之,連神仙的毛都沒見着一根(見着了纔怪)。我想徐福在每年向嬴政皇帝述職的時候一定會態度誠懇地表態:請領導放心,困難再大沒有爲您求“不死藥的決心大,一定排除萬難,赴湯蹈火,不怕犧牲,取得出海取藥的最終勝利。

忽悠的成效是顯著的,嬴政對徐福的信任始終不渝,其出海的場面也越搞越大。最後,徐福終於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帶着童男女各三千名出海後不知所終。用排除法分析,如果不是遇上臺風海難就是集體偷渡移民,實現了勝利逃亡。

其二是避鬼趨仙派。此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發佈“亡秦者胡”預言的河北方士盧生。

司馬遷先生在《史記》中給盧生的露臉機會並不太多,但將其不多的出場片斷串聯下來,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這真是一個混跡人間的絕頂高手啊!他的一生是見風轉舵、見機而動、見好就收的一生。

此人初師從儒家學派,後來發現儒家的那一套在本屆政府吃不開,又轉學熱門專業“求仙方術”,並對徐福的入海求藥理論表示支持。

作爲方士中的佼佼者,盧生被始皇帝委以重任,命他公費出海尋藥。要說這人也當真了得,單槍匹馬(書上沒說盧生要什麼童男女陪同)入海尋仙,而且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他見到了神仙(真是敢想敢吹,這一點就比徐福牛多了)。雖說“不死藥”沒拿着,但盧生向嬴政彙報了被神仙親切接見的情況:會談在和諧親切氣氛中進行,盧生和神仙就雙方感興趣的話題交換了意見,並就如何令嬴政長生不老這一問題達成了共識。盧生甚至出示了神仙送來的“天書”(《史記》: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

對“天書”的內容,《史記》未作全文披露,其實也實在是無法披露,因爲盧生同學鼓搗出來的“天書”誰也看不懂。唯一有實際意義的好像只有《史記》中引用的一句“亡秦者胡也”。就是這句話,對秦王朝的國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盧同學是不安於現狀的,他很快發現“入海求藥理論”已經被徐福發揮得淋漓盡致,拾人牙慧是沒有前途的,於是,他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向秦始皇供獻了“避鬼趨仙理論”。其要點是:之所以求不死藥而得不到,主要是因爲總有惡鬼在纏繞您老人家,所以皇帝您要是想和神仙溝通,那就得加強活動的隱蔽性,逃避惡鬼。遠離了惡鬼,真人(神仙)就會來到您身邊(惡鬼闢,真人至)。從今而後,您晚上住哪兒一定不能讓別人知道,這樣,您就有可能見到天外飛仙,得到“不死之藥”(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

據史書上說,想成仙想得着了魔的嬴政聽了盧氏理論如夢初醒,當即決定,從此自稱“真人”,不再稱“朕”,先從稱謂上向神仙看齊,套套近乎。在咸陽附近二百里內修建宮殿並設置秘密通道(不在露天活動、避人耳目),宣佈膽敢透露皇帝行蹤的,一律處以極刑。

盧生是聰明的,他知道牛皮總有吹破的一天,於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果斷地帶着行騙幾年積攢下來的研究經費逃跑了。爲了不壞名頭,盧生逃跑之前居然還放出話來: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喜歡刑殺,聽不進反面意見,貪於權勢,這樣的人我不伺候(未可爲求仙藥)。

秦始皇憤怒了。這真是既污辱了我的人格又污辱了我的智商。

盧生的逃跑對始皇帝在心理上的打擊是沉重的,它直接引發了坑儒事件。

好了,不再談盧生了,這傳奇人物從此湮沒於江湖之中,不知所終。讓我們的故事繼續圍繞他發佈的預言“亡秦者胡”展開吧。

嬴政很負責任,他絕不允許自己一手創立的王朝存在任何安全隱患。問題是,這種所謂的神仙話語往往雲山霧罩,讓人莫名所指。不過不要緊,什麼事情都架不住分析,始皇帝通過認真分析後,基本搞清了主攻方向,他認爲,此“胡”乃是盤桓於帝國北方草原上的邊疆民族匈奴(據王國維先生考證,“胡”其實是“匈奴”二字的急讀)。

冰炭同爐難,這個地居高寒苦瘠草原的強悍的遊牧民族似乎生來就是相對富饒、孱弱的南方農耕民族難解的夢魘。

嗚呼!既生瑜,何生亮!

每遇草原荒年,剽悍的匈奴鐵騎便會呼嘯而至,順地勢南下,展開掠奪。長久以來,農耕民族所採取的方式只能是被動防禦。

始皇帝認爲,現在是改變這一局面的時候了。

啥都不說了,開打吧。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嬴政派出了三十萬大軍北驅匈奴。

司馬遷的《史記》在這裡出現了明顯的失誤,他提供的數字打架了。在《蒙恬列傳》裡,司馬遷說“乃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狄”;而在《匈奴列傳》裡,對同一件事則說“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衆北擊胡”。兩下竟相差了二十萬之衆。我們還是採用《資治通鑑》提供的數據吧,“始皇乃遣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就是它了,三十萬人。

在軍團司令的任命上,嬴政選擇了蒙恬。

蒙恬,男,職業軍人,世家出身,。祖父蒙驁、父親蒙武,爲秦國開疆闢土、吞併六國立下赫赫戰功,家族聲譽顯赫(順便提一下,大名鼎鼎的項羽的祖父,楚國名將項燕就是敗死於蒙武手中的);

個人簡歷:初從事文職,曾學獄法爲獄官,並負責掌管有關文件和獄訟檔案;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在破齊戰役中立功,回來後榮升秦都咸陽市長(拜爲內史);

重要社會關係:弟弟蒙毅,官位至上卿並深得元首信任,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居中謀劃造勢,哥倆兒權勢之重當朝無人爭鋒(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其它:據說,蒙恬先生在繁忙的公務、軍務活動之餘還堅持搞發明創新,他發明了毛筆和風箏,被造筆行業推爲祖師;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戰役開始了,從公元前215年到前214年,蒙恬帶領秦帝國的三十萬精銳,在黃河之濱,向匈奴主力連續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進攻!進攻!進攻!

蒙恬立功了!

不要給匈奴任何的機會!

偉大的將領蒙恬,他繼承和發揚了秦人光榮的傳統!

白起、王翦、王賁,在這一刻靈魂附體,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不是一個人!

匈奴潰敗了!

這場戰爭的勝利屬於秦帝國!屬於蒙恬!屬於嬴政!

戰爭進展空前順利。大秦兵團連戰連捷,勢如破竹,一舉收復了河套、陽山、北假等(今內蒙古)地區。成功實現了始皇帝嬴政北驅匈奴的戰略目標,匈奴現在很受傷,在此後的十五年,“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抱怨”(《過秦論》)。

總結一下吧,秦兵團的勝利,關鍵在於戰法上的針對性和武器裝備的先進性。蒙恬將軍用秦帝國特有的重裝戰車牽制了匈奴騎兵的機動性,用先進的武器——射程強勁的“弩”,打擊消耗了匈奴兵團的有生力量。無論從戰術思想還是武器裝備,匈奴兵團都落後秦兵團不止一個檔次。

落後必然捱打,這道理真是百試不爽!

始皇帝嬴政很欣慰,蒙恬將軍以及三十萬大秦健兒不負重託,爲他和他的帝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北方邊境的隱患。

要不,蒙恬將軍,您再受累,鞏固一下勝利果實?

蒙恬接受了新的命令:將既有的秦王國、趙王國、燕王國城牆連接起來,建立起西起臨洮(甘肅省岷縣)、中經高闕(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東到遼東(遼寧省遼陽市)、延袤萬里的長城(實際秦長城全長約兩千四百公里)。

因爲長城的建造原則是“因地形,用險制塞”,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的建城工程空前浩大艱鉅,所以耗費財力人力無窮。

傳說中,那個擅長哭泣的漂亮寡婦孟姜女的丈夫萬杞梁同志,就是作爲民工代表殉職在修建長城的偉大工程中的。

憑心而論,秦始皇在自家園子外修的這道圍牆在今後的兩千一百多年裡一直盡職盡責地發揮了作用——它有效地消減了遊牧民族騎兵的衝擊性,抵禦了外侮。如果參照一下葉赫那蘭兒女士於公元1888年動用海軍經費三千萬兩白銀修建的、供一已玩樂的頤和園工程,萬里長城可以算做嬴政爲後世農耕民族留下的一筆財富,也是爲自己樹立的一座豐碑。雖然,這長城的每塊城磚上面可能都浸漬着無數個萬杞梁的血水和千百萬名孟姜女的眼淚。

蒙恬將軍在他餘下的日子裡一直駐守邊疆。他將兵團司令部設在上郡(陝西省榆林市南魚河堡),三十萬野戰大軍枕戈待旦,威懾匈奴。

好了,嬴政這下心裡算是踏實了,“亡秦者胡”的預言看來得到根本性粉碎。

稍等一下,好像來自東漢末年的經師鄭玄先生有意見要發表!哦,這位常使用家庭暴力,把婢女趕到泥巴里罰跪的鄭玄同學的意見是,秦始皇對“亡秦者胡”的意義理解錯了。此“胡”應指向後來的秦二世胡亥。鄭玄通曉讖緯方術之學,相信盧生編造的鬼神語錄不奇怪,但靠歷史的“馬後課”來答題只能算是作弊。

不知不覺間,始皇帝即將用完上天賦予他的全部生命,雖然他自己覺得還能挑更重的擔子,走更長的路。

嬴政這一生乾的最後一件事是巡遊。根據檔案資料,其具體路線及行程安排如下:

秦始皇三十六年10月(公元前211年),由首都咸陽出發;

11月到達雲夢(湖北省安陸市),主辦祭奠舜帝的文化活動;

坐船順長江而下,順勢觀察漂流的木柴,對沿江物流帶進行追蹤考察;

繼續長江航行,渡過海渚(安徽省樅陽縣),經過丹陽(安徽省當塗縣西北)直抵錢塘(浙江省杭州市),觀賞錢塘大潮,領略祖國的山河壯美;

改走陸路向西,渡富春江,登會稽山(浙江紹興市南)主辦祭奠禹帝的文化活動;

經吳縣(江蘇省蘇州市)從江乘(江蘇省南京市東北)渡長江而北,沿大海過琅琊(山東膠南),到之罘,實地聽取徐福出海尋神藥的工作述職;

由之罘沿海西行,到平原津(山東省平原縣西南)參觀黃河渡口,感受黃河母親河的博大;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7月20日,由平原津到達沙丘平臺(河北省平鄉縣)——旅行結束。

這聲勢浩大的旅行在沙丘這地方戛然而止實在是有些虎頭蛇尾,但是沒法不結束,因爲始皇帝秦嬴政死了!享年四十九歲。

秦始皇的死實在是非常突然,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是非正常死亡。我們就當是一場流行性感冒奪去了他的生命好了。順便提一下,這沙丘真是個奇怪的地方,就在八十五年前(公元前295年),戰國時期最雄才大略的原趙國國君趙雍(趙武靈王)也死在了這裡。

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3章 翻盤 (2)第13章 冤獄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7章 翻盤 (6)第25章 翻盤 (4)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41章 匈奴 (1)第20章 洗牌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9章 亂局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23章 翻盤 (2)第27章 翻盤 (6)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5章 造反 (1)第26章 翻盤 (5)第21章 洗牌 (3)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41章 匈奴 (1)第5章 造反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10章 亂局 (3)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6章 大風歌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6章 大風歌 (4)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5章 造反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7章 翻盤 (6)第45章 大風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22章 翻盤 (1)第11章 亂局 (4)第8章 亂局 (1)第19章 洗牌 (1)第26章 翻盤 (5)第25章 翻盤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1章 匈奴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27章 翻盤 (6)第13章 冤獄 (2)第42章 匈奴 (2)第5章 造反 (1)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6章 造反 (2)第7章 造反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43章 大風歌 (1)第42章 匈奴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0章 亂局 (3)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3章 翻盤 (2)第42章 匈奴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2章 冤獄 (1)第25章 翻盤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5章 翻盤 (4)第11章 亂局 (4)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6章 造反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42章 匈奴 (2)第27章 翻盤 (6)第21章 洗牌 (3)第19章 洗牌 (1)第21章 洗牌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42章 匈奴 (2)第8章 亂局 (1)第10章 亂局 (3)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5章 造反 (1)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1章 亂局 (4)
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3章 翻盤 (2)第13章 冤獄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7章 翻盤 (6)第25章 翻盤 (4)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41章 匈奴 (1)第20章 洗牌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9章 亂局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23章 翻盤 (2)第27章 翻盤 (6)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5章 造反 (1)第26章 翻盤 (5)第21章 洗牌 (3)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41章 匈奴 (1)第5章 造反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10章 亂局 (3)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6章 大風歌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6章 大風歌 (4)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5章 造反 (1)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7章 翻盤 (6)第45章 大風歌 (3)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22章 翻盤 (1)第11章 亂局 (4)第8章 亂局 (1)第19章 洗牌 (1)第26章 翻盤 (5)第25章 翻盤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41章 匈奴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27章 翻盤 (6)第13章 冤獄 (2)第42章 匈奴 (2)第5章 造反 (1)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6章 造反 (2)第7章 造反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43章 大風歌 (1)第42章 匈奴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0章 亂局 (3)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3章 翻盤 (2)第42章 匈奴 (2)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12章 冤獄 (1)第25章 翻盤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5章 翻盤 (4)第11章 亂局 (4)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6章 造反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42章 匈奴 (2)第27章 翻盤 (6)第21章 洗牌 (3)第19章 洗牌 (1)第21章 洗牌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42章 匈奴 (2)第8章 亂局 (1)第10章 亂局 (3)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5章 造反 (1)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11章 亂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