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楚漢相爭 (1)

戰略

奇蹟源於氣象。

就在劉季已經被項羽騎兵重重包圍的時候,突然變了天。

這天象是如此的複雜詭異,通過對《史記》及《資治通鑑》中關於當時天氣細緻描寫的推斷,我認爲,本次天氣是龍捲風、日全食和沙塵暴的聯合升級加強版。

一時間,狂風從西北方向颳起,飛沙走石,折斷樹木,摧毀房屋,白天突然變得如同黑夜。(會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

天氣這麼惡搞的結果是,大家全部暈頭轉向。

劉季於是莫名其妙地死裡逃生。

居然這樣也行?我覺得這很像是劣質小說中,作者才盡之下編出的荒誕情節,可它偏偏是正史,除了宿命地說劉季“命不該絕”、“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還能說啥?

劉季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這裡算是漢統區,超出項羽西楚王國的勢力範圍之外。屯兵下邑的,是呂雉的大哥、劉季的大舅哥——呂澤。

現在要做的,就是據守下邑,蒐羅召集殘兵。

安下心來清點損失。

彭城之役後,諸侯國紛紛脫離劉季轄制,重新向項羽拋去媚眼(諸侯皆背漢,復與楚),更過分的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這兩個牆頭草型人物重新投入項羽懷抱(塞王欣、翟王翳亡降楚),稍後,魏王魏豹也將以回家探親爲由頭,脫離漢營,反叛劉季,投降項羽。

似乎只在一天之間,牌局驚天逆轉,劉季由全盛的五十六萬部隊被項羽打成了僅剩一支殘兵。

劉季的老爹、老婆全部被項羽拘留,扣作人質。和他們一起被項羽捉住的還有一個叫審食其(讀音“異基”,和老酒鬼酈食其同名)的傢伙,他在和呂雉女士同患難期間,培養出生死與共的深厚情感。

一句俗語可以形容劉季現在的狀況:賠了夫人又折兵。

無論牌叫得再響,口號再冠冕堂皇,決定牌局勝負的關鍵因素永遠只有一個,實力。

劉季痛定思痛,開始反思。

他認爲,項羽不是人,是魔鬼。他驚人的攻擊指數令劉季毛骨悚然。他得出的教訓是,儘量不要正面、直接地和項羽發生武裝衝突。

本着這一反思成果,劉季決定,退回關中,把目前佔據的關東地區(函谷關以東的中原地區)讓出來,但不是讓給項羽。他要培養足以抗衡、打擊項羽的第三支力量。

這是個非常英明的決定,智囊張良對這一戰略構想做了充實完善。他推薦了三名上場選手。

第一個,九江王英布。英布戰力超強,攻擊指數高(西楚梟將),人品差。據查,近期英布和老領導項羽產生矛盾,互相猜忌,可以擇機策反,爲我所用。

第二個,彭越。這老強盜和項羽是死仇,他和項羽的另一個敵人齊國(齊王田廣,宰相田橫)是戰略伙伴,現在正在魏國一帶打游擊。

第三個,韓信。不用多說了,韓信是統帥型人才,劉季手下,唯有韓信可獨當一面,掃平中原。

張良最後果斷預言,只要把關東讓給這三個人恣意去攪,項羽的好日子就算到了頭,西楚必敗(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劉季和張良二人相視而笑,牌局已經出現新的組合變化。

逐鹿,更激烈複雜的、新一輪的角逐即將在中原展開。

策反

下邑(今安徽碭山縣東)畢竟還是距離彭城(今江蘇徐州)太近,在項羽的有效攻擊範圍內。劉季上下對項羽的衝擊力心有餘悸。

惹不起難道躲不起麼?劉季於是大踏步地向西撤退,退守滎陽。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在滎陽,僥倖逃過項羽追殺的散兵遊勇陸續趨集,宰相兼後勤部長蕭何工作業績突出,他從關中徵集來的由老弱組成的補充兵源也逐漸到位(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滎陽)。

從戰鬥人員報表上看,劉季軍團逐漸恢復了元氣。

本年(公元前205年)6月6日(壬午日),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劉季立劉盈爲王太子,赦免罪犯。劉盈小子此時六歲。

看來,“六”對劉盈來說是個幸運數字。

就在一個多月前,他還差點被老爹像垃圾累贅一樣拋棄,險些死在西楚追兵馬蹄之下,現在,他榮登太子寶座,從此變成了劉季的希望,世界的未來,十年後,他將執掌天下,是爲漢惠帝。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話用來形容現在的劉盈小朋友極爲合適。

固然,劉季軍團現在人數上頗爲可觀,但劉季對兵團整體戰鬥力心裡有數,他不敢再去挑逗項羽,相反,項羽小股騎兵隊伍倒有數次進逼滎陽附近。

針對西楚騎兵作戰快速機動的特點,劉季決定以騎兵對付騎兵,他組建了自己的騎兵兵團,並任命布匹販子灌嬰擔任部隊騎兵司令(中大夫令)。

灌嬰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心胸不算寬廣,在背後,曾經打過自己的戰友陳平的小報告;他打仗極其兇狠剽悍,在陣前,他新組建的騎兵兵團居然數次打退了項羽騎兵的進攻。

劉季對付他的策略是,既批評幫助又用人所長。

現在,楚漢互相奈何對方不得,於是戰爭進入僵持。

利用短暫的和平,劉季開始佈局。

根據他和張良之前的分析,最終徹底搞垮項羽,需要借三個人之力:彭越、韓信、英布。

彭越和項羽是死仇,攻擊項羽的主觀能動性很強,在劉季派出特使前去溝通聯絡後,雙方一拍即合;

韓信是劉季的下屬,深受劉季賞識重用,率軍獨當一面攻擊項羽是他的心願,他正在摩拳擦掌;

還有一個人,英布,其實英布纔是最大的難題。

英布現任九江王(今安徽省六安市),他參加革命早,先後伺候項梁、項羽兩任領導;他作戰驍勇,在項羽主持的歷次戰役中,他勇當主力,攻城拔寨,戰功卓越;他道德水平低下,在項羽的指使下,屠城、殺降、謀殺義帝(羋心)等等噁心事,件件有份,而且樂此不疲。

總結一下,英布曾是項羽最欣賞的將領,最鐵桿的下屬,最沒有原則的追隨者。策反英布倒戈,對付項羽,純屬做夢。

偶爾做一下美夢是可以的,把夢變成現實是很困難的。

因爲大家清楚,策反英布的結果是,英布不太可能和項羽翻臉,卻很大可能向劉季派出的使者翻臉。

“不斬來使”這種提法,九江王可能聽都沒聽說過,即使聽過,英布也未必會遵循這項國際慣例。這強盜從來不標榜自己的隊伍是“仁義之師”。

既然沒人敢於擔任使者、說客,那麼策反英布的構想只能擱淺。

於是劉季很鬱悶,於是發火。

他對着手下的一羣參謀大發雷霆,讓老子怎麼能指望和你們這羣水貨一起爭奪天下?(如彼等者,無足於計天下事。)

眼看領導來了脾氣,大家都低眉順眼,不敢作聲。

一個人例外,他瞪着劉季:你這麼說什麼意思?(不審陛下所謂?)

劉季看見居然有人接腔,反而來了興趣,說,我惱火沒人敢替我勸降英布背叛項羽。只要英布能夠牽制項羽幾個月,我就百分之百能奪取天下。

這人的回答乾脆利落:我去(臣願使之)。

這人名叫隨何,現任劉季的接待辦秘書(謁者)。

顯然,隨何很有性格,並不隨和。

從事件的發展看,隨何不光有性格,而且有膽量、有水平。

出使英布前,隨何做了充分的信息蒐集工作。

前不久,項羽攻擊齊國時,曾邀請英布出兵助陣,結果英布請了病假,只派出幾千人糊弄應付項羽。

一個月前,項羽反攻彭城時,再次邀請英布出戰,英布繼續請病假,拒絕前往。

項羽認爲英布是典型的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型人品,着實可惡、欠抽,自此生怨。

之後,項羽多次委派使節到六縣質問批評英布,使英布很受驚嚇,自此不敢再見項羽。

項羽之所以沒有徹底和英布翻臉,是因爲一則愛惜英布才能,二則實在當前樹敵太多,不宜再樹強敵。

隨何通過分析,得出結論:項羽和英布並非鐵板一塊,他們有間隙、有誤解、有矛盾,可以挑撥。

對於英布的應付項羽,我認爲純屬英布的革命意志衰退。

英布從小最遠大的人生目標是封王。爲了封王,他不惜玩命,自己和別人的;他拼命殺人,該殺的和不該殺的。好了,現在終於得償所願,當了王。於是,英布沒了追求,他耽於享樂,不願打仗受累。或許,他潛意識裡還有另一個想法:原來你項羽是領導,我聽你的,現在大家都是王,平級幹部,你憑啥再差遣我?

隨何來到英布的總部六縣,英布倒很客氣,專人接待,公款吃喝、公款旅遊、高檔娛樂消費,就是不親自接見。

如此三天,隨何不想再拖,放出話來,英布不見我,無非怕得罪項羽。既然如此,很好辦,馬上見我,聽我說話,可聽請照我說的辦,不可聽就請殺我頭,也可向項羽表明忠心。

這話英布聽進去了,當日接見隨何。

隨何問:你咋跟項羽這麼親?

英布說:他是領袖,俺是下屬,當然親,當然聽他的。

隨何說:你少扯犢子了,項羽在齊國槍林箭雨玩命的時候,你既然是下屬,就應當急領導之所急,傾全國之力去參戰,你卻只派了四千人去湊數;劉季聯軍進攻項羽的老巢,你應該主動出兵去反攻彭城,你卻一直在旁邊聽戲看熱鬧,哪有這樣的下屬啊?你虛情假意,當項羽反應遲鈍看不出來嗎?我看項羽遲早會收拾你。

挑撥完項、英關係,隨何繼而幫助英布分析形勢。

隨何的論點有三。其一,劉季義,項羽不義;其二,劉季有大後方,利於堅守持久,項羽千里穿插,戰線太長,難以取勝;其三,劉季多助,項羽寡助。

隨何得出的結論是,地球人都知道項羽幹不過劉季(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

最後,隨何針對英布的強盜性格,大談投降的好處,替劉季封官許願。

劉老大來前跟我說了,只要你投降,不光現在的九江是你的,他還要把更廣闊的土地封賞給你(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九江必大王有也),這生意,你穩賺不賠。

在隨何的描述下,投降的前景像花兒一樣美好,英布怦然心動。

英布告訴隨何,你是好人,我聽你的(請奉命)。

截至目前,隨何似乎已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可以回家覆命了。

其實沒有,英布還留了一手。

英布的真實想法是,他跟劉、項雙方都眉來眼去,自己保持中立,互不得罪,無論誰取得最終勝利,他永遠不會站錯隊。

這種搞法,按書面的說法是“左右逢源”;通俗的說法是“腳踩兩隻船”,很不厚道。

英布不愧道上混出來的,老江湖、老油條!

因此,英布在敷衍隨何的時候,也在敷衍項羽的特使。

項羽派使節前來的目地不言而喻,督促英布出兵協同作戰,攻擊劉季。

英布對特使莊嚴表態,自己永遠站在項羽一方,和劉季勢不兩立。

差點讓英布糊弄過關,好在隨何更加精明,他在英布周圍收買了間諜,密切監視英布動態。

得到線報,英布在秘密接見項羽特使,隨何立即採取行動。

他突然闖入會場。

如同進行一次戰役,隨何搶佔有利地勢,直接坐在了西楚使節上方的尊位上。(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

這不速之客徹底打破了會談的和諧友好氣氛,項羽特使很憤怒,英布很尷尬。

趁着大家都沒回過神來,隨何發言,質問楚使:九江王已經歸附漢王,怎麼會替楚國出兵?

楚國特使勃然大怒,憤然離席。

畫外音:好你個英布,吃裡扒外的小人,你等着瞧!

英布被這突然變故徹底搞懵了(布愕然),他大腦呈缺氧狀態,反應一度斷檔。

隨何攪局成功,他志得意滿。

表演還在繼續,隨何繼而關切地爲英布出主意:事已至此,必須立即殺死楚國使節,不能走漏風聲,然後迅速和漢軍匯合。

英布已經被隨何折騰得頭暈腦脹,只有照辦。

公元2008年,香港導演陳可辛曾導電影大片《投名狀》,據說花錢不少,場面血腥,票房不錯。

其實,陳導誤導觀衆,從電影情節來看,他把“投名狀”的概念徹底弄擰了。

“投名狀”一詞出自《水滸傳》,書中,梁山搶劫集團直屬酒店經理兼情報處長朱貴曾給“投名狀”下過準確定義:但凡好漢們入夥,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

現在,在隨何的攛掇下,項羽使者的人頭變成了英布投靠劉季的投名狀。

英布自此沒了退路。

項羽反應迅速而強烈。

他派遣悍將項聲、龍且率兵強力攻打九江。

按說,既然使者被殺滅口,項羽不可能很快得到英布叛變的消息並做出進攻部署。

我分析,唯一的可能是,隨何向項羽放出了消息。

他要進一步套牢英布,把英布緊綁在劉季的戰車上。

隨何實在是個很厲害的角色。

經過數月纏鬥,項聲、龍且部隊徹底擊潰英布軍團,英布和隨何攜手逃跑,一口氣跑到劉季的駐地,滎陽。

從九江王到孤身逃亡,英布十分狼狽。

更狼狽的還在後面。

劉季精心安排了會見場景。英布晉見劉季時,劉季正叉着雙腿接受小姐洗腳,他對自己的腳和洗腳的小姐很關注,對英布有一句沒一句,愛搭不理。

戰場上橫刀躍馬的悍將,殺人如麻的屠夫,曾經是一呼萬應的九江王,見慣了大場面的英布何曾受過這樣的羞辱!

出門後,氣得昏了頭的英布又拔刀、又找牆、又尋繩子——他後悔得要自殺。(布大怒,悔來,欲自殺。)

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3章 翻盤 (2)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12章 冤獄 (1)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2章 翻盤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1章 亂局 (4)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2章 冤獄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9章 亂局 (2)第27章 翻盤 (6)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5章 翻盤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43章 大風歌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0章 洗牌 (2)第10章 亂局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7章 造反 (3)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6章 翻盤 (5)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21章 洗牌 (3)第27章 翻盤 (6)第25章 翻盤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9章 洗牌 (1)第10章 亂局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41章 匈奴 (1)第8章 亂局 (1)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6章 翻盤 (5)第23章 翻盤 (2)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5章 大風歌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2章 冤獄 (1)第5章 造反 (1)第20章 洗牌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11章 亂局 (4)第6章 造反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20章 洗牌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6章 翻盤 (5)第43章 大風歌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5章 翻盤 (4)第46章 大風歌 (4)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0章 洗牌 (2)第13章 冤獄 (2)第41章 匈奴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5章 造反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0章 洗牌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6章 楚漢相爭 (9)
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3章 翻盤 (2)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12章 冤獄 (1)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22章 翻盤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11章 亂局 (4)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2章 冤獄 (1)第46章 大風歌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9章 亂局 (2)第27章 翻盤 (6)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25章 翻盤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43章 大風歌 (1)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0章 洗牌 (2)第10章 亂局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7章 造反 (3)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6章 翻盤 (5)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21章 洗牌 (3)第27章 翻盤 (6)第25章 翻盤 (4)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19章 洗牌 (1)第10章 亂局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41章 匈奴 (1)第8章 亂局 (1)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26章 翻盤 (5)第23章 翻盤 (2)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5章 大風歌 (3)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12章 冤獄 (1)第5章 造反 (1)第20章 洗牌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44章 大風歌 (2)第11章 亂局 (4)第6章 造反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20章 洗牌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5章 大風歌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6章 翻盤 (5)第43章 大風歌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5章 翻盤 (4)第46章 大風歌 (4)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0章 洗牌 (2)第13章 冤獄 (2)第41章 匈奴 (1)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5章 造反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0章 洗牌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6章 楚漢相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