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亂局 (4)

“好奇計”,說明範增有能力,思路清晰,善於解決問題;“素居鄉”則說明範大師施展作爲的空間很是有限。

村東頭趙寡婦家的母雞丟了,羣衆懷疑是村西頭老光棍錢二偷的,範先生,麻煩您用奇計給找出犯罪嫌疑人?

隔壁孫老漢兩個兒子因爲分家產不均打起來了,範老師,您用奇計給調解一下?

大材小用!范增先生用宰牛刀殺了大半輩子雞!

一肚子韜略,已到垂暮之年的范增常常因一事無成而悔恨,因碌碌無爲而羞恥!

現在好了,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十歲的范增欣喜地看到天下大亂,羣雄並起。

喧天的鑼鼓響起來,范增知道他要走進命運交給他的角色了,他要把他後半生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這世上最曲折艱苦,驚心動魄的事業——造反。

范增是高明的,這高明體現在他對全局通盤考慮的戰略眼光!

范增一見項梁就分析了當前形勢。

范增說,秦滅六國,楚國最爲無辜,楚懷王羋槐最值得同情。陳勝小子的失敗,是因爲他根基太淺,自封楚王,不得人心;而你項梁造反至今,大家都來歸附,是因爲你根紅苗正,是正宗的楚國名將之後。你現在應當充分利用人心,擁戴楚國皇族後裔爲楚王。

我認爲范增論點正確但採用論據不當。其一,被秦所滅的六國,哪一國都無辜,這是弱肉強食,大勢所趨,沒啥公理可講;其二,楚懷王羋槐毫不值得同情。他的結局雖然可憐,然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他極端愚蠢,他的一生是被人玩弄的一生。他在國內被老婆鄭袖、佞臣子蘭、靳尚愚弄,打壓能臣屈原,以致國事日衰;在國際上被秦相國張儀戲耍欺騙,撕毀和齊國的戰略伙伴協議,使楚國陷於孤立,後在國際會議上被秦國像囚犯一樣強行關押,最終像狗一樣死在秦國。

項梁認爲范增的建議很對!

擁戴一個傀儡領導而能起到樹立個人形象,壯大自身實力的目的,這對他來說非常合算!

項梁很快從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羋槐的孫子羋心,立爲懷王。這倒黴的皇室後裔被找到時正在野外給人放羊。

羋心自被推上楚懷王崗位就註定他將走向悲慘的結局,他原來面對的不過是一羣羊,現在他將面對一羣狼。

項梁對自己自主開發的這位領導非常滿意:很好駕馭!

借楚懷王的名義,項梁封自己爲武信君,任命陳嬰當上柱國,定國都盱眙(江蘇省盱眙縣)。

救火隊員

項梁埋頭苦幹,他擴張地盤,整合力量,構建政府。把反造得有聲有色,保質保量!

然而,秦政府好像對他的所作所爲視而不見,未見採取任何措施。

章邯!章邯哪兒去了?

如果給章邯扣上瀆職,甚至養寇的帽子真是冤枉!

章邯不是不作爲而是忙不過來!

錢鍾書曾有妙喻,說老頭子戀愛就像老房子着了火,燒起來沒得救。

秦帝國現在也像一座着了火的老房子,四處冒煙!章邯則像一個敬業盡職的救火隊長,他疲於奔命。

章隊長工作思路清,原則性強。他的工作原則是:哪的火燒得旺滅哪!

他剛剛全殲了周章軍團,並得到了張楚王陳勝的人頭。

在他看來,楚國自陳勝一亡,已經土崩瓦解,剩下的殘渣餘孽成不了氣侯。因此,他將敏銳的目光投向魏國。

魏國,都城臨濟(河南省封丘縣東),相距秦政府首都咸陽最近,威脅最大。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章邯經過分析後認爲,魏國必須及早清除。

魏國的國王是魏咎,此人原系故魏王國王子,羣衆基礎好;魏國宰相是周福,原是張楚王陳勝手下的將領,此人打仗水平一般,擴張很強,他甚至一度把觸角伸到劉季的根據地豐縣。我們回想一下,策動雍齒背叛劉季,給劉季一記“黑虎掏心”的正是這位仁兄。

確定主攻方向後,章邯大軍迅速抵達魏國國都臨濟(河南省封丘縣東)。

魏國宰相周福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魏國戰鬥力和章邯軍團不在一個級別,他採取的應對措施是:遍撒英雄貼,廣泛求援!

階級兄弟們很給面子,有兩隻部隊應邀來援。

第一隻是齊國增援部隊,由齊王田儋親自指揮;

第二隻是楚國增援部隊,統帥是項梁的同宗項它。

在這裡,要特別表揚一下田儋先生,他以齊王之尊,爲救友軍之圍,親率大軍奔赴危險的對秦鬥爭一線,這是什麼精神?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這是把別人的困難當自己困難的助人爲樂精神。

齊王田儋真是實在人。

如果繼續把歷史讀下去,我們就會發現,田儋的堂弟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都是實在人,可惜這一門三口實在人結局都很慘烈。

實在人吃虧啊!

田儋的抗秦熱情很高。可惜,戰爭更看重的是實力。

眼看對手由“魏”變成了魏、齊、楚三國聯軍,章邯並不着慌。

他好比一個上了桌的客人,眼見接待規格提升了,快餐變成了桌餐,章邯也來了興致。

章邯對自己的胃口有信心。

進攻!章邯率先向聯軍發起進攻!爲了確保軍事打擊的隱蔽性和突然性,章邯將進攻時間選擇在晚上(夜銜枚擊)——這是一次成功的突襲,戰果輝煌!

魏、齊、楚聯軍全線崩潰,齊王田儋、魏宰相周福陣亡,楚將項它戰敗逃跑,齊將田榮收拾齊國殘兵敗將逃跑,魏王魏咎身亡。

兩大高手的巔峰對決

章邯以斬草除根的高度責任心追擊戰敗的齊國餘部。

田榮只有逃跑,帶着齊國的殘兵敗將!

一個嚴峻的問題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他無路可逃。

齊國已換大王旗!

齊國的官員看來都是心眼活泛的人。他們一得到齊王田儋死訊,當即擁立了新的領導,他們選擇了故齊王國的皇族田假爲國王。

田榮,齊國大門不敞開,張開雙臂趕你!

由此事件,我們可以得出兩條結論:

一、田儋、田榮兄弟玩命可以,玩政治不行。國王親征於外,竟沒有安排政治上可靠、能力上過硬的幹部把持國政於內;

二、這些彷彿一夜之間驟然冒出的反秦諸國多爲草臺班子,政府架構徒有其名,不過一羣烏合之衆。

現在,喪家的田榮由臨濟(河南省封丘縣東)沿黃河北上逃竄,退據東阿(山東省阿城縣東北阿城鎮)。

東阿城外,章邯大軍趨集,即將發動總攻。

站在東阿城頭,遠眺黃河落日,田榮心裡一定會泛起英雄末路的悲哀,他不知道還能不能看見明天的太陽。

田榮,你能,只要明天不是陰天!

絕望的田榮沒想到,他的救兵已至!

一支部隊突然進入東阿戰局,並立即向立足未定的章邯軍團發動猛烈攻擊。

一經交戰,章邯就感到這隻部隊指揮有據,戰力強大,不同於以往和他交手的任何部隊。

我們回憶一下,在此之前,章邯遭遇的對手分別爲周章、陳勝、周福、田儋之流。他們的出身分別是佃農(陳勝),食客(周章),農民或自由職業者(周福),黑社會老大(田儋)。

從表現來看,他們的膽子很大,眼光很高,水平很差!一句話:打仗,不專業!

而眼下這對手顯然不同,這隻部隊的統帥是項梁。

項梁出身職業軍人世家,自小研讀兵書,他的部隊雖然五湖四海,構成複雜,但其核心是項梁從江東親自選拔,親自操練出的八千勁旅。

這是一隻值得項梁信任和驕傲的部隊!

在項梁部的攻擊下,章邯軍團陣腳大亂。

東阿城裡的田榮見機而動,開城反撲。內外夾擊下,章邯軍團潰不成軍,向西撤退!

形勢突然轉變,追人的章邯現在被人追,他向西撤到了濮陽(河南省濮陽市)。

從戰略的角度考慮,項梁出現得恰到好處。

章邯成功地把魏國送進了回收站,按程序進度,他還將逐一刪除齊、趙、燕、韓等諸多野雞國,秦帝國將漸漸恢復元氣,重新掌控天下。

必須阻止這個程序的運行。

作爲反方擂主,項梁知道自己該上場了,這是一場無法逃避的對決。

在棋局中場,項梁擒住了一條大龍。他鍥而不捨地追擊章邯。

得脫厄運的田榮僅鬆了一口氣就趕回齊國,他急着清理門戶,拿回原來屬於他的東西。

田榮的還鄉團來勢洶洶,他成功地攻入齊國,齊王田假告別僅坐了幾天的王座,匆匆逃亡,逃往楚國,向項梁尋求政治避難,項梁接納了他。

下面,套用一下電影《閃閃的紅星》中大地主胡漢三的經典臺詞:我田榮又回來了,吃我的,給我吐出來,拿我的,給我送回來!

田榮一番清洗過後,推舉堂兄先齊王田儋的兒子田市爲新任齊王,弟弟田橫當大將,自己榮任宰相。

以田榮爲管理核心的齊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成立,田家班重掌齊國。

回到項梁和章邯。

項梁現在是貓,章邯是鼠。

他們沿着黃河一路向西追逐!

一直逃竄的的章邯突然覺得這現實他很難接受!

這隻由他一手打造的,組建以來鮮有敗績、所向披靡的大秦雄師,現在卻被來路不明的楚國叛軍追得雞飛狗跳!

人總是會爲失敗尋找各種客觀原因,聊以**!

章邯也不例外。

章邯反思他失敗的客觀原因是,項梁軍團的突然到來衝亂了他的陣腳,田榮的中心開花使他腹背受敵!

這是一個偶然現象。章邯認爲,項梁部隊或許並沒有那麼可怕。

於是,章邯不跑了,他整頓陣型,背靠濮陽城,在黃河邊的平原上擺開陣勢。

他還想再試一試!

項梁顯然不知道章邯的思想歷程,他也不想知道。

面對章邯的陣營,他下達了指令:進攻!

楚國人用他們犀利的進攻再一次撕碎了章邯的陣形,也撕碎了章邯的幻想。

近乎絕望的章邯看見他的部隊再次潰敗,他指揮殘兵敗將就近全部縮進了濮陽城。

爲了表示對項梁大軍的敬畏,章邯在潰敗逃命的百忙之中抽調專人開渠放水。四周被水環繞的濮陽城變成了一座孤島。

現在呵!戰爭是一座矮矮的城牆,項梁在外頭,章邯呵在裡頭!(向余光中先生敬禮!)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向《迢迢牽牛星》的無名作者敬禮!)

章邯這招其實非常不高明,這是作繭自縛的搞法,項梁不但攻不進去,章邯也逃不出來!不過情急之下,章邯也顧不了那麼許多。

項梁似乎對這座水中孤城也拿不出什麼好的辦法。

現在項梁最大的煩惱是兵力不足。

爲了使自己的後方不至於被敵軍襲擾,項梁分兵一支,他派遣項羽和劉季合兵拔除周邊的秦帝國武裝據點。

項羽是年二十五歲,正是衝勁十足的年紀;劉季是年四十九歲,行事頗爲沉穩。兩人惺惺相惜,配合默契。這老少搭配的班底發揮出最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不能不承認項梁在人力資源整合和班子的配置上很有一套。

項、劉兵團拔據點的工作初期進展地非常順利,他們在黃河對岸攻佔了城陽(山東省鄄成縣東南)。軍團移動到雍丘,和秦帝國地方武裝展開野戰,獲得大勝。此役中,他們陣斬了一個大幹部,三川郡(河南省洛陽市)郡長李由。

這人是大名鼎鼎的李斯丞相的兒子。

不過在軍事上取得成功之後,他們繼而幹了愚蠢並且值得詛咒的事:頻繁地屠城、殺降。

更奇特的是,項、劉兵團在選擇屠城、殺降的手段時顯示旺盛的創造力,不時變換花樣,或活埋或刀砍,方法不一而足。

這充分顯示了這羣草莽豪傑在性格上的暴虐和政治上的目光短淺。

大家粉墨登場之初,都是曾經喬裝打扮的。大家打出的旗號都是“弔民伐罪”,“抗擊暴秦”,都把自己扮演成拯救天下蒼生的天使,人見人愛。

而屠城、殺降這種野蠻低級的行動徹底撕破了僞善的面具,露出他們甚至比秦帝國更爲粗暴的本性。人神共憎!

這就是項羽最大的毛病,他總以爲人猛手黑就可坐莊天下(《史記?項羽本記》: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以他在政治上的領悟力,他不會懂得,奪取天下的進程中,政治和軍事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畢竟大家參加的不是殘奧會!

還有一件事情值得分析。對於項、劉兵團的屠城和殺降,兵團二號首長劉季自然難辭其咎,然而奇怪的是,劉季卻最終贏得“寬大長者”的稱譽。

想來應當是劉季的手段相對溫和,曾勸阻過屠城、殺降,起碼在這事中並未推波助瀾。

屠城和殺降所造成的惡劣影響立竿見影。項、劉兵團在接下來的攻打定陶(山東省定陶縣)、外黃(河南省民權縣西北內黃集)之戰中,遭遇到了空前頑強的抵抗,久攻不下。

五代時人章竭先生說得很對:劉項原來不讀書!

分兵之後的項梁感到力不從心,和章邯軍團在平原打個對攻還行,包圍並全殲章邯兵團於濮陽,按照孫武老師提出的“十則圍之”的包圍定律,他覺得在兵力上捉襟見肘。

於是,項梁向已經奪回政權的齊國宰相田榮發出邀請,請田榮增援,率軍加入戰鬥。

田榮剛剛被項梁從章邯的圍攻下救出,章邯還是他的殺兄仇人,對這請求應當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然而,田榮卻不合時宜地提出了一個條件。他要求項梁殺死正在楚國政治避難的田假。

對於項梁來說,這條件無法接受。既然當初接受了田假避難於楚國,就不能再出爾反爾殺死他。這是一個誠信問題,關乎楚國的國際聲譽和項梁的威信。

對田榮來說,提出這樣的條件只能證明他是一個目光短淺,不識大局的粗坯。

既然已經奪取政權,無勢的田假的生與死都已無關宏旨,沒有太大的意義。而當務之急是滅秦。

秦國武裝依然強大,而現在是消滅秦軍主力的最佳時機。

田榮所要做的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無條件、最大限度增援項梁。

田榮的智力商數和心胸度量決定了他無法對局勢作出正確理性的判斷和把握!

他對項梁的答覆是,拒絕出兵!

中學歷史課本里曾經諄諄教誨我們說,歷史不是某一個英雄人物創造的。

然而,我以爲,一個蠢貨在關鍵時刻的愚蠢決定卻可以大大地影響歷史的軌跡。

這對於章邯卻是重大利好。歷史的聚光燈再次照耀在他的頭上,他也將不負衆望,表演一次完美的逆轉!

第9章 亂局 (2)第10章 亂局 (3)第26章 翻盤 (5)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7章 翻盤 (6)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44章 大風歌 (2)第25章 翻盤 (4)第42章 匈奴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19章 洗牌 (1)第12章 冤獄 (1)第6章 造反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43章 大風歌 (1)第24章 翻盤 (3)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0章 洗牌 (2)第10章 亂局 (3)第41章 匈奴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7章 造反 (3)第11章 亂局 (4)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9章 亂局 (2)第22章 翻盤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21章 洗牌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11章 亂局 (4)第42章 匈奴 (2)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7章 造反 (3)第8章 亂局 (1)第1章 村中無賴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1章 匈奴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5章 翻盤 (4)第20章 洗牌 (2)第43章 大風歌 (1)第11章 亂局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7章 造反 (3)第26章 翻盤 (5)第41章 匈奴 (1)第12章 冤獄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11章 亂局 (4)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41章 匈奴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1章 洗牌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6章 造反 (2)第1章 村中無賴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6章 翻盤 (5)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13章 冤獄 (2)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4章 翻盤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7章 造反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43章 大風歌 (1)第9章 亂局 (2)第26章 翻盤 (5)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6章 翻盤 (5)第7章 造反 (3)第6章 造反 (2)第42章 匈奴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0章 亂局 (3)第11章 亂局 (4)第5章 造反 (1)第1章 村中無賴第44章 大風歌 (2)第42章 匈奴 (2)第19章 洗牌 (1)第19章 洗牌 (1)第13章 冤獄 (2)第46章 大風歌 (4)
第9章 亂局 (2)第10章 亂局 (3)第26章 翻盤 (5)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7章 翻盤 (6)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44章 大風歌 (2)第25章 翻盤 (4)第42章 匈奴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19章 洗牌 (1)第12章 冤獄 (1)第6章 造反 (2)第45章 大風歌 (3)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43章 大風歌 (1)第24章 翻盤 (3)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0章 洗牌 (2)第10章 亂局 (3)第41章 匈奴 (1)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7章 造反 (3)第11章 亂局 (4)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9章 亂局 (2)第22章 翻盤 (1)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21章 洗牌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11章 亂局 (4)第42章 匈奴 (2)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7章 造反 (3)第8章 亂局 (1)第1章 村中無賴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41章 匈奴 (1)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5章 翻盤 (4)第20章 洗牌 (2)第43章 大風歌 (1)第11章 亂局 (4)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7章 造反 (3)第26章 翻盤 (5)第41章 匈奴 (1)第12章 冤獄 (1)第44章 大風歌 (2)第11章 亂局 (4)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41章 匈奴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1章 洗牌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6章 造反 (2)第1章 村中無賴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4章 大風歌 (2)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26章 翻盤 (5)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13章 冤獄 (2)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4章 翻盤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7章 造反 (3)第31章 楚漢相爭 (4)第43章 大風歌 (1)第9章 亂局 (2)第26章 翻盤 (5)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6章 翻盤 (5)第7章 造反 (3)第6章 造反 (2)第42章 匈奴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0章 亂局 (3)第11章 亂局 (4)第5章 造反 (1)第1章 村中無賴第44章 大風歌 (2)第42章 匈奴 (2)第19章 洗牌 (1)第19章 洗牌 (1)第13章 冤獄 (2)第46章 大風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