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節 工業援助

小前中國與南華兩國的鋼材產量其實遠遠不能滿足自身嚅凍,近年來更是逐漸遞增,開始需要大量的進口鋼鐵。

早在攀枝花基地李秉衡就開始推廣在南華髮明的電弧爐鍊鋼法,這是利用電弧熱效應熔鍊金屬和其他物料的一種鍊鋼方法。

這項技術已經在南華極爲成熟,在攀枝花基地更是得到了不斷的發展。

這種鍊鋼用的三相交流電弧爐是最常見的直接加熱電弧爐。鍊鋼過程中,由於爐內無可燃氣體,可根據工藝要求,形成氧化性或還原性氣氛和條件,故可以用於冶煉優質非合金鋼和合金鋼。

南華最爲暢銷世界的就是合金鋼。許多技術都已經領先世界數十年。憑藉着合金鋼的出口,來降低對鐵礦石的需求。從合金鋼上產生的高額利潤小足以大規模的進口普通鋼材達到平衡。

這不失爲一個好辦法,後世的中國出口的鋼材上億噸,卻換不來幾百萬噸的特種鋼材。

電弧爐鍊鋼向高功率、超高功率發展的目的是爲了縮短冶煉時間、降低電耗、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

將來隨着高功率和超高功率電爐的出現,電弧爐已成爲熔化器,一切精煉工藝都在精煉裝置內進行,很有發展前途。

中國也在走南華道路,不斷的在降低成本上想辦法,依靠技術取勝。

未來世界主要是發展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的時代,由於航空工業和火箭技術發展的需要。將會出現許多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新鋼種。如沉澱硬化型高強度不鏽鋼和各種低合金高強度鋼等代表性的鋼種已經在南華開始應用。

許多冶金新技術,特別是爐外精煉技術開始被南華大膽的普遍採用。合金鋼開始向高純度、高精度和超低碳的方向發展,又出現了馬氏體時效鋼、超純鐵素體不鏽鋼等新鋼種。

這些都是超越世界數十年的科技水平。未來可以讓中國與南華受益無窮。

將來歐美想要封鎖中國,卻又要依賴中國的各種合金鋼,就不得不向中國出口大量的普通鋼材。

不過這種政策也有不足,還需要其他手段來彌補。

後世日本財團控股澳洲與巴西等國鐵礦石公司,從而獲得海量的鐵礦石無憂,並且能夠從中獲取豐厚的利潤,還能作爲政治壓中國。

這條路中國也可以考慮借鑑。甚至是學習。

南華財團在印度十多年的佈局,終於有了成果,控制了塔塔集團等企業,並且在逐步的壯大,秘密的擁有了大部分這個時代還沒有勘測出來的鐵礦石礦脈。

考慮到英國的作用,李秉衡一直選擇在印度低調,但是將來印度獨立之後,只要塔塔集團等大家族不倒。那麼中國與南華就有辦法徹底的掌控印度的鐵礦石出產。

要知道,在後世印度也是個鐵礦石大國,比如南華得到的果阿三地。便是鐵礦石富集區。

當初李秉衡在南華起家時,就已經考慮到了鐵礦石佈局。

後世中國的鐵礦石保衛戰,可歌可泣,明的暗的,耗費了國家極大的精力。

後世日本的確資源匿乏,然而日本大型財團中的綜合商社與鋼鐵公司互相持股,結成利益聯盟,早早着手海外資源佈局,抓住良機,低價大舉投資海外礦山。

刃佈局後的日本,已在全球擁有了大量資源,在上游產業鏈建立了穩固基礎,而中國鋼鐵企業海外資源開發力度已大大落後於人,“中國反而成爲了缺資源的國家,

甚至中國要買鐵礦石都要看日本人的臉色,日本狗在背後煽風點小火。幕後操控淡水河谷與力拓必拓這種垃圾集團。

作爲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卻在鐵礦石價格上毫無議價能力。聽任鐵礦石的供應商隨意漲價。而這高幅漲價的背後,又到處隱現三井的身幕,三井財閥通過鐵礦石漲價,獲取了驚人的利益。

以三井財閥爲代表的日本財閥費盡心思的控制全球資源,並且轄制中國,打壓中國,讓李秉衡的父輩傷心不已。頭痛萬分。

每每想到父親與同事好友經常爲了中國資源佈局上的被封鎖,以及日本等國的重重佈局設計,迫害中國的鋼鐵行業,李秉衡就心頭煩躁。

至少在這個時代,日本是沒有希望了,可是李秉衡從來就沒有放鬆過警懼。

一個小小的島國,資源匿乏,而正是這個要啥沒啥的國家控制了世界上無數的資源,讓日本成爲了資源富國。

反觀中國,在日本努力的時候,還在恬不知恥的宣傳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的概念,直到李秉衡上小學時的教材上,還在叫囂着中國的物產豐富,實在是莫大的悲哀。

以三井財閥爲首的日本資本集團有着不少值愕學習的地方,這讓李秉衡感到很憋屈,他的許多戰略佈局都來自於後世的這個三井。

三井財團創始人三井八郎兵衛高利於夠年在江戶(今東京)和京都開辦綢緞莊,以後兼營錢莊,從,弛紀力年代起開設了以經辦銀錢匯兌業務爲主的三井兌換店,成爲商業資本加高利貸資本,並資助封建諸侯,替德川幕府…舊二兌。作爲御用特權商人而成爲富商巨“(

明治維新時,三井家族轉到朝廷方面,資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調度兵糧軍餉,發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顧,把持了全國的金融業。在此基礎上”奶年開設了日本第一傢俬人銀行三井銀行。創設了三井物產公司。州餅建立了總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財閥。

直到現在,三井財閥依然是日本最大的壟斷資本集團,李秉衡費勁心力也沒能打垮它,只是最大程度的削弱它而已。

後世三井對中國的圍堵堪稱經典,它改變了兩個國家的命運。

在控制鐵礦石資源上,三井通過參股巴西兩個最大的鐵礦企業壘斷了巴西的鐵礦石資源。而在澳大利亞的正個鐵礦中,以三井爲主的日本企業也佔據了一半左右;在智利,目前在開採的鐵礦石礦藏共有三處。分別由兩家公司開採,其中有一家就是日本的。

以三井財團爲代表的日本企業,已經基本壘斷了世界鐵礦石資源。

控制鐵礦石海運上逐年提高海運費用,從而爲三井財團的商船三井公司帶來了鉅額利的,卻讓中國鋼鐵企業陷入夾縫中。

滲透中國鋼鐵企業,例如,日本先進的鋼鐵生產設備無法“消化”中國低品位的鐵礦石,因此建成後的寶鋼只能選擇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高品位的鐵礦石。

可以說,三井財閥無所不用其極,招招致命,而已愚蠢的國人上了當而不自知,反而要捧日本人的腳。

李秉衡除了像後世的中國一樣。從名個國家分別獲得鐵礦石,比如份額也不少的委內瑞拉、烏克蘭、瑞典等國,而且還在積極部署與巴西的戰略同盟關係,以及通過南華與澳大利亞全面交好,實現華人資本集團在全世界的鐵礦石佈局。

當然,除了打垮三井財閥等日本資本集團,還要加緊與英美髮展關係。

在歐州,有德國與蘇俄這樣的大敵。英國想必還不會傻到跟中國過不去,所以,將來的幾十年時間裡。中國都有足夠的時間來佈局。

李秉衡非常需要這幾十年的時間。他可不會天真的認爲,西方國家將來會與中國和睦相處。

尤其是美國,將來的世界時爭奪霸權的世界。

而真正能夠成爲超級大國的,歷史已經證明,只能是美國、俄羅斯與中國。

這些都是由資源決定的,美國纔是真正的地大物博,而俄羅斯,更加是資源遍地,雖然資源富集地區被李秉衡搶走不少,但還是潛力無限。至於中國,只能勉強算是不用太過於依賴外界的餓,除了鐵礦石與石油。

所以,美國將來會將俄羅斯與中國視爲頭號大敵,置之於死地而後快。

像後世的蘇俄解體,以及俄羅斯國家財產被美國掠奪大半等事件,都是美國策劃。

因爲俄羅斯(蘇俄)是美國最大的對手,中國居其次,可是在這個時代,卻是反了過來,中國與南華纔是頭號敵人,俄羅斯不但被分裂,而且實力已經大大受損。

有時候上天讓你得到什麼,必然會讓你失去什麼,這話一點不差。

可想而知,將來美國必定會萬事針對中國,必定要最大限度的削弱中國才安心。

所以李秉衡纔會那麼的渴望幾十年的時間,來迅速的完成佈局,完成崛起。

好在有德國這個二百五會不時的跳出來攪亂世界,它本來沒有必要這麼折騰。

因爲將來的世界是總體戰爭,資源戰爭,德國註定沒落,無法成爲強國,只能作爲一個富國。

這是歷史證明了的,能夠成爲強國的只能是美國、俄羅斯與中國三國。

那個小鬍子其實也很明白,德國想要征服世界的夢想很難實現,這才處心積慮的打造閃電戰這個殺招。

現在的德國也體會到了,沒有資源,真的是寸步難行。

由於工業能力完全落在了美國加入的協約國下面,所以,德國的敗亡只怕是早晚的事情,這點很多德國高層都有數。

如何體面的結束戰爭,已經是社會民主黨頭面政治人物馬經在考慮的關鍵。

李秉衡同樣在思考着這個問題。必須儘可能的讓德國不那麼被削弱。卻又保持仇恨的延續,最好能夠保留德國佔領的原俄羅斯土地,比如波蘭等地。

一個強大的滿懷仇恨的德意志共和國與一個忍辱負重的德意志帝國。或許能夠給歐洲帶來莫大的變數。

李秉衡不介意養敵自重,讓蘇俄也變得更加的強大些,以便於讓世界霸主英國與準世界霸主美國轉移視線。

後世北約與美國的巨大壓力,促使中國與俄羅斯結爲同盟,這始終是中國的一個可以利用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正當李秉衡的訪問艦隊到達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北高加索油氣田開採工作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葉卡捷琳諾達爾,也就是後世的克拉斯諾達爾,中國油氣勘測隊在三個月前幫主蘇俄勘測處了一個大型油田,雖然遠遠比不上秋明,但是也讓列寧與斯大林等人擊掌相慶,感到無比的振奮。

在中劇七公司的幫助下,蘇俄…快的開始了石油開採。讀實在是個好消“(

但是讓列寧與斯大林更爲凝重的,是中國提出的,伏爾加烏拉爾地區可能存在超大型油氣田的結論。如果沒有一些確切的信息,中國的專家們不會憑空胡說,這顯然極有可能是真的。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在奧倫堡發現了大型油氣田,由於地域的相近。加上地質結構的類似,以及近幾十年來不斷的有人在這些地區發現過油苗,我們相信,在羅馬什基諾與杜伊馬茲等地區的地下都會有石油的存在。而且,這片含油氣區很有可能極爲廣闊,據我們推算,在伏爾加河中游同烏拉爾山脈之間的廣大地區都會有石油的存在,而且保守估計總面積超過田萬平方公里。”

來自中國的專家被直接邀請到了列寧的辦公室,顯而易見,列寧對於石油的渴望。

目前蘇俄雖然喪失了許多的資源富集地區,但是總的來說,憑藉現有的各地礦場出產,蘇俄還能夠滿足需求,只是這石油與天然氣一直無法得到滿足。

蘇俄至今沒能擁有大型油氣田。雖然北高加索油氣公司的組建讓高層略微心安,但是將來隨着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很快就會再度的陷入油荒。

列寧有些急切的抓住了中國專家的手,問道:“啊,同志,實在是太感謝您了,感謝你們。我真的很想知道,這片土地如果真的含有石油的話,能夠達到多少儲量,足夠我們開採多少年?”

這是他最爲關心的問題,畢竟現在誰都知道石油的重要性,沒有石油,將來的戰爭就會很被動。

對於隨時面臨戰爭的蘇俄來說,有了石油儲備,就能加緊坦克的研製,內燃機的技術革新。

並不是因爲民用的迫切需求。而是蘇俄時刻都警醒着,也許世界大戰結束,英法等國就會繼續發起進攻,戰爭隨時都會來到。

爲了在軍事上保持威懾力,蘇俄必須擁有油氣田。

實際上,這個時代對石油的需求。也有一部分重要原因的戰爭的需要。以及出於對將來世界格局的不安。

“根據面積以及奧倫堡油氣田的勘測情況來看,不難推算出這個大油氣田的儲量。保守估計。大概有馴乙噸的儲量,遠景儲量可以達到鈣萬噸。”

這並不是在胡亂編造來取悅對方。而是根據奧倫堡那邊的信息以及親自勘測推算出來的。

列寧喜上眉梢,這介,油氣田規模算是不錯的了。

“恩,很好,加快進度,希望儘快得到結果。這是個好消息,我代表國家與人民感謝你們,感謝貴國的支持。”

斯大林之前一直對奧倫堡歸屬於哈薩克斯坦感到極爲不滿,紅軍也在與奧倫堡邊境囤積重兵,作爲威懾。

甚至,蘇俄一度制定了攻擊奧倫堡的作戰計劃,爲了不惹怒中國,計戈遭到了擱置。

之前想到奧倫堡的油氣田大開發,蘇俄高層就感到極爲不爽。

中國政府主動提出幫助蘇俄進行資源勘測,並且在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發現了油氣田,讓他們喜出望外。

如果真的有這麼大規模的油氣田存在,那麼蘇俄不介意奧倫堡“暫時”的屬於哈薩克斯坦。

之前的幾個月,中國的資源勘測組幾個分隊陸續在蘇俄各地勘測到了大量礦產資源,出了煤鐵,還有許多有色金屬。

這讓蘇俄看到了希望,沒有資源,就無法進行有效地工業建設。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中國已經派出了陸徵祥爲首的代表團正在趕赴莫斯科。

這次,陸徵樣帶來了一份協議。那就是如果蘇俄政府願意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且與俄羅斯帝國簽訂和平條約。那麼中國政府願意幫助蘇俄進行工業開發,提供必要的工業援助。

蘇俄向來對中國的五年計劃很感興趣,中國所發生的鉅變讓他們看到了蘇俄的前途。

中國的工業援助將會是一個重要籌碼,相信沒有哪個蘇俄領導人會

絕。

如果伏爾加烏拉爾油氣區真的存在,那麼與俄羅斯帝國停戰,實現暫時的和平,沒有什麼不樂意的。

現在世界大戰正在逐漸的走向對同盟國不利的局面,巴格達鐵路多處失守,土耳其困境重重,如果土耳其退出戰爭,那麼兵敗如山倒,失去了屏障的奧匈帝國也凶多吉少。

世界大戰一旦分出勝負,蘇俄很有可能會面臨協約國的軍事幹涉,所以,抓緊這段時間休養生息,進行工業建設,纔是最主要的。

李秉衡提出這咋。建議,實際上十拿九穩。

蘇俄不會錯過這送上門來的機遇,他們也急於模仿中國,走五年計劃的道路。

實際上,李秉衡這麼做,將是一大伏筆。

後世的美國正式依靠對歐洲以及蘇俄的重建。大量輸出剩餘資本與剩餘商品,纔有了一個繁榮期。

而中國無疑是在搶先下手,搶了美國佬的生意。

不知不覺間,歷史再次被改變了。()

第365節 反擊從金融開始第187節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122節 上帝沒有保佑荷蘭人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八節 助商第301節 新資源戰略第228節 跳黃浦江的洋人們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四節 禮物第361節 準備遺臭萬年吧第487節 雪甲午恥第398節 鐵路通車第237節 積雪下的生機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266節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第275節 世界第一攪局者第335節 政治難題第487節 雪甲午恥第217節 遇到了人才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一節 安慶起義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158節 美洲華人要用槍炮說話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149節 蘭芳的外交成果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283節 加冕儀式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第539節 工業援助第579節 彼得大帝第183節 被賴婚的胖三第432節 八年前的驚鴻一瞥第124節 冤案第465節 漁翁得利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一節 時空之門第455節 俄國革命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九節 菸草公司第500節 三國殺第535節 歐洲格局之猜想第187節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511節 讓日本更加亂一些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二節 戰地無聲第367節 巴爾幹又打起來了第475節 柿子撿軟的捏第322節 南方攻略第579節 彼得大帝第439節 英國海軍的難題第295節 通貨膨脹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325節 取消厘金第166節 是戰或是和?第125節 賣到國內的軍火第257節 香港是我們的國土第534節 訪問歐洲第485節 戰爭前的默契第290節 空降兵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四節 禮物第345節 老毛子與小鬼子的勾結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157節 丁德-英國金融界的噩夢第558節 非洲眼熱第149節 蘭芳的外交成果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六節 荊棘鳥第432節 八年前的驚鴻一瞥第127節 艦炮引來了日本人第556節 條約簽訂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六節 盜墓世家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七節 放貸合作第454節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536節 坦克與石油第334節 再接再厲第433節 廉政風暴第431節 給中日關係添把火第460 給小日本送毒糧食第283節 加冕儀式第266節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第245節 漢口事件引爆火藥桶第140節 泗水土着暴動第284節 資本的積累第315節 五省邊防第402節 不要改動施裡芬計劃第327節 東京大海嘯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382節 大西北第228節 跳黃浦江的洋人們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546節 海上伏擊第390節 接收北京第549節 和談的前提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五節 土着問題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七節 軍校之議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210節 德國皇帝做廣告第308節 惡毒的婚姻法第128節 我的中國心第153節 壞人湊齊了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八節 助商
第365節 反擊從金融開始第187節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122節 上帝沒有保佑荷蘭人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八節 助商第301節 新資源戰略第228節 跳黃浦江的洋人們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四節 禮物第361節 準備遺臭萬年吧第487節 雪甲午恥第398節 鐵路通車第237節 積雪下的生機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266節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第275節 世界第一攪局者第335節 政治難題第487節 雪甲午恥第217節 遇到了人才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一節 安慶起義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158節 美洲華人要用槍炮說話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149節 蘭芳的外交成果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283節 加冕儀式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第539節 工業援助第579節 彼得大帝第183節 被賴婚的胖三第432節 八年前的驚鴻一瞥第124節 冤案第465節 漁翁得利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一節 時空之門第455節 俄國革命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九節 菸草公司第500節 三國殺第535節 歐洲格局之猜想第187節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511節 讓日本更加亂一些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二節 戰地無聲第367節 巴爾幹又打起來了第475節 柿子撿軟的捏第322節 南方攻略第579節 彼得大帝第439節 英國海軍的難題第295節 通貨膨脹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325節 取消厘金第166節 是戰或是和?第125節 賣到國內的軍火第257節 香港是我們的國土第534節 訪問歐洲第485節 戰爭前的默契第290節 空降兵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四節 禮物第345節 老毛子與小鬼子的勾結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157節 丁德-英國金融界的噩夢第558節 非洲眼熱第149節 蘭芳的外交成果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六節 荊棘鳥第432節 八年前的驚鴻一瞥第127節 艦炮引來了日本人第556節 條約簽訂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六節 盜墓世家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七節 放貸合作第454節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536節 坦克與石油第334節 再接再厲第433節 廉政風暴第431節 給中日關係添把火第460 給小日本送毒糧食第283節 加冕儀式第266節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第245節 漢口事件引爆火藥桶第140節 泗水土着暴動第284節 資本的積累第315節 五省邊防第402節 不要改動施裡芬計劃第327節 東京大海嘯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382節 大西北第228節 跳黃浦江的洋人們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546節 海上伏擊第390節 接收北京第549節 和談的前提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五節 土着問題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七節 軍校之議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210節 德國皇帝做廣告第308節 惡毒的婚姻法第128節 我的中國心第153節 壞人湊齊了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八節 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