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節 普魯士王國

成爲戰勝國之後,意大利人的心情就一直沒有好過。

在戰爭中,意大利是除了法國之外受創最嚴重的國家,奧匈帝國的鐵蹄犁遍了大半個意大利國土,讓最起碼半個國土成爲了廢墟。

相比德國佔領軍的略顯文明,奧匈帝國的那幫少數民族卓隊就像是野蠻人一樣,狠狠的讓這些土地流了一次血。

可恨的是,迫切的需要戰爭賠款以及分愕國土來彌補損失的意大利並不能主宰剛剛召開的和談,這讓他們鬱悶極了。

談判於!嚨年口月。日在凡爾賽宮鏡廳開始,舊沁年德國取得普法戰爭勝利並統一德國後德皇曾在此舉行加冕儀式。

來自匆個國家的沁名代表參與了談判,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於舊口年和德國單獨媾和且布爾什維克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不過中國與南華一致要求參加談判。作爲戰後世界格局的重新確立。兩國作爲東方地區大國,有必要參加進來。

英法美很清楚這是咋小交換,如果不同意兩國的申請,那麼他們勢必會在日本參加和會問題上大肆吵嚷,破壞和會。

斯佩伯爵那支艦隊的消失,讓他們對南華恨之入骨,很明顯是被南華輕而易舉地佔了大便宜。

任憑是誰,得到了這支艦隊小都能讓海軍實力瞬間上升兩個檔次。

這可是力多萬噸的大艦隊啊,而且都是主力戰艦。

今後他們爲了遏制南華海軍勢力的崛起,將會花費無數的心思,頭痛萬分。

從吧年的,月開始,談判由五個戰勝國(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腦和外長組成的“十人委員會”主導,該機構組成複雜,矛盾重重,難以做出有效決定。

談判過程中日本和其餘各國外長先後退出十人委員會,實際上只剩“四巨頭”後意大利因對南斯拉夫的卓拇(現裡耶卡)的領土要求被拒絕也退出時,最終的談判由三大國(英國、法國、美國)的政府首腦。即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美國總統威爾遜把持,意大利首相維托裡奧?奧蘭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德國甚至不準參與條約討論,因爲各國談判目標不一致甚至存在衝突。每個決定都是經過“不愉快的妥協”後才能達成哼利?基辛格稱之爲“美國式理想主義和歐洲式偏執狂之間的脆弱妥協”

可想而知,這次和談將會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艱苦歷程。

到了月底,和會終於同意中國與南華列席和談,畢竟南華至今還佔着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這似乎是個理由。

可奧蘭多卻鬱悶多了,意大利的許多提議被認爲是狂妄,完全不能被和會所接受,比如對奧匈帝國領土的佔領。更加鬱悶的是,傷痕累累的意大利不得不捲入另一場戰爭,阿比西尼亞軍隊已經攻陷了絕大多數的厄立特里亞領土,意大利軍隊只能在沿海的幾個重要據點芶延殘喘。

阿比西尼亞的陸軍是南華軍官團練的,所有制式武器都是從南華購買的,活脫脫就是翻版南華陸軍。

經過十年的臥薪嚐膽,阿比西尼亞的經濟有所發展,所以在軍隊建設上並沒有窮兵欺武,能夠有序的漸進,軍隊實力也很不錯,至少對付意大利這種歐洲三流陸軍是綽綽有餘。

就連南華的土著軍隊都能將意大利人打得屁滾尿流,更別說天生適合當戰士的非洲人。

雖然一開始難練了些,但是將他們練成殺人機器還是相當的快捷。

幾個月的時間,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亞倒下了6萬5千人,簡直就是徹徹底底的慘敗。

意大利現在可是恨透了南華。新仇舊恨,一股腦的堆積在了眼前。

佐澤卡尼斯羣島被南華作爲軍事基地以及補給基地,別說希臘人,就連意大利也猶如吃了一隻蒼蠅一般,難受得很。

再加上南華佔據南部也門,並且與阿比西尼亞結爲同盟,很有可能憑藉這種關係控制厄立特里亞沿海,從而將紅海到印度洋的口子紮緊。

英國佬控制直布羅陀與蘇伊士運河,那好,我來控制南部也門與厄立特里亞兩扇門。

這也是一個戰略手段,讓歐洲國家想要與南華爲敵前,都要好好思量。他們想要自由出入地中海,自由進出印度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美國至今沒有給出明確的態度。除了闇昧還是闇昧,因爲,南華迫不及待的在非州佈局,將精力集中在西方,實際上是美國最希望看到的。

中國與南華都很上路,都承認了美洲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並且行動舉止讓美國很滿意,暫時看不到任何的危險,反而往美國所希望看到的地方發展。

而英法聳然不願意看到南華在中東與非洲風生水起,只能硬着頭皮支持意大利,這樣也好,省得意大利人在和會上呱噪。

意大利吃了這麼大一個虧。真的讓人有些同情,由於阿比兒亞收復故十的富傳,使得這次突然襲擊成爲了正義的蔣得了國際社會的支持,比如中國與南華紛紛表態應該實現民族自決與獨立。

至今兩國沒有互相宣戰,但是很顯然,意大利人自己也在打退堂鼓,眼看厄立特里亞是保不住了,再宣戰也沒有必要,更何況南華與阿比西尼亞是同盟關係。

一戰是結束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戰爭忽然變得多了起來。

土耳其人與希臘人打得不可開交,波蘭與蘇俄在生死廝殺,意大利與阿比尼西亞也是打得熱鬧非凡。極大地影響了和會的召開。

波蘭甚至仍然沒有就但澤自由市表露出明確的意圖,他們與紅色浪潮的搏鬥太過辛苦了。

協約國一致認爲,爲了削弱德國,必須將部分德國的土地劃給波蘭。並且爲了遏制東普魯士,甩脫制約波蘭發展的瓶頸通往波羅的海的通道”必須要戈出一條走廊,讓波蘭擁有波羅的海出海口。

但是波蘭卻受到了中國與南華的壓力,加上德皇威廉二世許諾,將會在波蘭使用但澤等沿海港口時,給與最大的優惠。

考慮再三,波蘭還是決定儘快解決與蘇俄的戰事,到時就能夠掌握主動權,畢竟但澤自由市還是讓人很心動的。

李秉衡可不會這麼輕易的讓大好局面就這麼的消失,協約國爲了解決堆積如山的軍火,支持波蘭與蘇俄的戰爭,那麼他也可以向蘇俄提供軍火。

這兩年中國與蘇俄的關係在不斷的變得密切,由於蘇俄拿回了大部分被德國侵佔的土地,開始將精力放在這些收回的土地上。

中亞與西伯利亞暫時被拋置腦後,蘇俄需要這些土地來促成工業建設的完整與跨越。

蘇俄與中國簽訂了密約,中國援助蘇俄進行工業建設,既能輸出過剩資本又能輸出過剩產品牛,蘇俄還很識相的接收了大批中國的堆積如山的軍火。

將來中國能從蘇俄身上獲得難以想象的利潤,所以目前還很慷慨。

去年李秉衡本來想與徐錫麟一起訪問蘇俄的,但是考慮到目前紅色浪潮對歐洲的威脅,不能太過張揚,所以只能作罷。

正當國內熱火朝天的進軍蘇俄的時候,李秉衡不聲不響的又娶了個老婆,胡水雲這個老姑娘終於等到了她的幸福。

想到十餘年前的青春年少,兩人都是唏噓不已。

婚禮是在檳榔嶼進行的,因爲這裡同樣留下了他們寶貴的回憶。

在阿曼達的推動下,李秉衡終於跨過了那道心理坎,讓多年前的那個笑聲清脆英豪闊大的小姑娘變成了現實中的老婆。

她便是他的湘雲,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始終離他那麼遙遠。

現在李秉衡越來越喜歡回憶,越來越喜歡與當年的舊人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時候。

徐錫麟的心情更加是好的很。他網用接收了斯佩伯爵帶來的艦隊。從此以後,南華海軍的實力一躍而爲亞洲第一。

中國與南華的海軍力量聯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排在英國與美國之後。成爲不可追趕的世界第三。

誰都不想促成中華聯合艦隊的再次組建,所以,英法等國都沒有選擇太過激烈的方式,來應對南華的這個舉動。

由於德國拖欠了南華大批的貨款與借款,所以,南華宣佈接收德**艦,作爲抵債。

中國與南華的代表當然在巴黎和會上受到了冷遇,甚至是敵視。

誰都清楚,南華的撿便宜行爲。已經觸怒了英國與美國”必定有一場狂風暴雨會到來。

現在協約國急於重新確立歐洲的秩序,然後才能恢復經濟,回覆實力,再來從頭佈局海外。

不過協約國還是態度強硬的要求南華交出這些軍艦,這些都是協約國的抵押品,尤其是英國,海軍力量折損太大,不得不依靠這些德**艦來彌補實力的損失。

作爲美國來講,戰艦是次要的,最爲重要的是,南華得到了大批的德國海軍精華,這是南華所最爲缺乏的。

如果只是幾艘戰艦,那麼南華必定沒有辦法一下子增添這麼多的海軍官兵。

也幸好當初李秉衡安排了許多的中國留學生,一直在德國公海艦隊服役,大約有旭多人,他們在關鍵時復還是幫助斯佩伯爵做出了決定。

如果說過去大量德國移民的到來,使得南華的工業能力得到了加強。那麼這些德國海軍官兵的到來,更加是無價之寶。

他們立即擁有了南華國籍,成爲了南華海軍的一員,避免了失業的命運。

事實上,近兩年來,隨着德國的頹勢,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選擇移民南華與中國,其中冉南華爲最。

中國與南華當然越來越受到協約國的忌憚,但是卻不得不暫時地敷衍兩國,因爲他們已經有了組建國際聯盟的計劃,如果遭到中國與南華的抵制,面上也不好看。

李秉衡一直在操作保留威廉二世普魯士國王尊號,並且保留普魯士王國的計劃,但是顯然困難重重。

取便中國與南華參加和會。但也只是到席,

和約對德國相當的苛刻!而且還否決了普魯士王國繼續存在的議案。

只是沒有將威廉二世當成戰犯處理而已,這個面子可不大,不能讓李秉衡高興起來。

鑰7日,由德國外長烏爾裡希?格拉夫?馮?布魯克妾夫一蘭祖率領的德國代表團抵達凡爾賽宮。

鑰!日德國代表團接受戰勝國提出的條件,內容包括將德國領土分割一部分給鄰國,限制德國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等。但因德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德國政府認爲以上條件不公並提出抗議,隨即退出和會。

2月刀日以古斯塔夫?炮爾爲總理的德目新政府成立,在飛日德國國會舉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條約者以岔票比努票勝出,飛日德國新外長赫爾曼?穆勒在和約上簽字。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德皇威廉二世選擇了退讓,將劃分出的但澤走廊與波蘭共享。

同時,普魯士王國舉行了公投。決定退出德意志帝國,也就是現在的魏瑪共和國,這已經是歐洲爲數不多的王國,除了西班牙與荷蘭以及丹麥等小國。

普魯士王國與蘇俄簽訂了和約。確立了較爲密切的外交關係,也存着脣亡齒寒的念頭。

蘇俄現在是多一斤,朋友多條路。當然歡迎普魯士王國向它伸出友誼

。不過協約國卻在進行決議,是否干涉普魯士王國,武力解散這個獨裁王國。

但是中國與南華兩國代表提出了明確的反對,提出如果協約國致意要讓普魯士王國消失,那麼兩國不介意幫助普魯士王國應對侵略。

這是在**裸的威脅,讓英法等國惱火不已。

法國在歐州大陸重新獲得了自普法戰爭失敗以來夢寐以求的霸權。法國憑藉着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地個主宰着歐洲大陸它收復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並且擁有德國薩爾蝶礦的開採權,其豐富的煤鐵資源極大地加強了法國的實力;它佔領了德國的萊茵河左岸地區,萊茵河右岸田公里內的地區被戈小爲非軍事區;法國通過和比利時、波蘭、捷克、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結成政治軍事同盟。一方面對德國進行戰略包圍,一方面對新興的蘇維埃俄國進行“防瘦”隔離。

法國戰後外交戰略的如意算盤是依靠在戰爭期間確立的與英美兩國的同盟關係,操縱即將成立的國際聯盟組織,組建以法國爲中心的歐洲安全網絡,維持凡爾賽體系,確保法國在歐州大陸的優越地位,壓制德國的東山再起。

可是歷史彷彿換了一個主角,悲劇照樣上演法國要永久地壓制德國,而德國如同普法戰爭後的法國一樣,要收復失地,向宿敵報仇雪恨,於是法德矛盾繼續成爲歐洲大國外交的軸心,最終將把整個歐洲和世界都帶入了戰爭深淵。

另外兩個戰勝國英國和美國則另懷鬼胎。英美兩國作爲法國的盟國。雖然表面上不便於公開反對法國的歐洲霸權,但是英國佬一貫反對歐洲大陸上的單一霸權而不管這種霸權是何種性質,會導致何種結果。

外交理念的高度一致,促使老盎格魯帝國英國和新盎格魯帝國美國在扶植德國,削弱法國的外交戰略上達成了高度一致,不僅聯合起來挫敗了法國肢解德國的計劃,而且極力扶植德國削弱法國,防止歐洲大陸被法國掌控。

於是乎法國外交不得不在兩條外交戰線上作戰,一方面要面對德國的東山再起,一方面要面對英美的刻意削弱。

一戰結束後,世界財富和權力的中心已經向美國傾斜,戰前的英、法、德、西歐三強聯合統治世界的體制變成了英美(在財政上)聯合統治世界的體制。美英聯合的力量是法國所不能抗拒的,因此法國外交註定將走向喪失獨立性和主動權的道路。

李秉衡很好的利用了此中的矛盾。極力促成普魯士王國的繼續存在。

考慮到普魯士王國的存在,既是德國力量的保存,也是德國的一種分裂,細細想來,還是有可行之處的。

由於打定主意要扶持德國,但是卻不想讓德國過分強大,讓德國一分爲二,似乎是個不錯的想法。

再加上德皇威廉二世對社會民主政府很不感冒,到時候雙方不會和睦到哪裡去,反而能夠方便英美插手德國事務。

對於德國來講,雖然推翻了**好戰的德國君主制度,但是民主制度在德國的建立並未如理想主義者一廂情願認爲的那樣,能成爲德國與西方的共識。

可以說,保留普魯士王國對各方面都有好處。

只是看英美兩國如何抉擇,這成爲了當前的大問題。

英美逐遊的在傾向於接受這個建議,問題在於,普魯士王國是否要承擔戰爭的責任,要分擔多少?

戰爭賠款等必須也要分一部分給普魯士王國,否則的話,太便宜了對方。C

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節 非議第170節 暴走的日本人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三節 未雨綢繆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561節 世界性災難第274節 緬甸解放組織第161節 別後訴衷腸第300節 世界第一魚腩第410節 毒氣戰第141節 荷蘭遠東艦隊的末日第285節 西康建省第268節 誰伏擊誰?第344節 你排猶我納猶第383節 西伯利亞鐵路第528節 地震前兆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節 驚雷第373節 共和不宜中國第474節 左右逢源第449節 德國商船第540節 風雨飄搖的土耳其第505節 美國的選擇第318節 外圍襲擾第143節 鍋鏟與糞叉齊飛第230節 草莽英雄第575節 禍水東引翻版第300節 世界第一魚腩第263節 無恥的意大利人第493節 七子之歌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二節 轉移第216節 上海與倫敦同時撈金第393節 軍事與外交雙頭出擊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362節 鴉片交鋒第545節 訪問德國第501節 蘇俄的猶豫第439節 英國海軍的難題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六節 初談合作第126節 不能放過荷蘭人第175節 總理內宅中的迷信活動第448節 外圍戰場的必要第309節 湖南獨立第302節 飛機與飛艇第343節 對外國銀行的又一重擊第279節 停戰條約0第508節 第一槍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四節 尊嚴與愛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三節 檳城張家第453節 強者爲尊第231節 又是一記重拳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333節 資產收集組第203節 向華北與東北滲透的關鍵第325節 取消厘金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五節 寶藏猜想第201節 全面戰爭從上海開始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七節 放貸合作第262節 銀塊本位制第217節 遇到了人才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521節 峰會第188節 登陸伊裡安島第539節 工業援助第449節 德國商船第497節 能源佈局第221節 溫生有之初體驗第305節 舊金山協約第138節 小女子清霜第2章 初露鋒芒 第九節 刺端第287節 爭相拉攏的對象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八節 瓜分軍艦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229節 英國佬照樣扔進黃浦江第214節 印度阿三集體發神經..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11節 陰謀下的湖南第380節 對俄作戰方略第475節 柿子撿軟的捏第249兩大殺器第135節 關於一戰前的規劃第284節 資本的積累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五節 重創敵軍第265節 爲民族而戰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48節 北大倉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212節 列強的資本輸出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十節 中美合資第321節 漢口大反攻第575節 禍水東引翻版第150節 三巨頭密室會議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七節 席捲婆羅洲第290節 空降兵第170節 暴走的日本人第180節 重工業是這樣煉成的第523節 血債血償
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節 非議第170節 暴走的日本人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三節 未雨綢繆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561節 世界性災難第274節 緬甸解放組織第161節 別後訴衷腸第300節 世界第一魚腩第410節 毒氣戰第141節 荷蘭遠東艦隊的末日第285節 西康建省第268節 誰伏擊誰?第344節 你排猶我納猶第383節 西伯利亞鐵路第528節 地震前兆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節 驚雷第373節 共和不宜中國第474節 左右逢源第449節 德國商船第540節 風雨飄搖的土耳其第505節 美國的選擇第318節 外圍襲擾第143節 鍋鏟與糞叉齊飛第230節 草莽英雄第575節 禍水東引翻版第300節 世界第一魚腩第263節 無恥的意大利人第493節 七子之歌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二節 轉移第216節 上海與倫敦同時撈金第393節 軍事與外交雙頭出擊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362節 鴉片交鋒第545節 訪問德國第501節 蘇俄的猶豫第439節 英國海軍的難題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六節 初談合作第126節 不能放過荷蘭人第175節 總理內宅中的迷信活動第448節 外圍戰場的必要第309節 湖南獨立第302節 飛機與飛艇第343節 對外國銀行的又一重擊第279節 停戰條約0第508節 第一槍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四節 尊嚴與愛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三節 檳城張家第453節 強者爲尊第231節 又是一記重拳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333節 資產收集組第203節 向華北與東北滲透的關鍵第325節 取消厘金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五節 寶藏猜想第201節 全面戰爭從上海開始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七節 放貸合作第262節 銀塊本位制第217節 遇到了人才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521節 峰會第188節 登陸伊裡安島第539節 工業援助第449節 德國商船第497節 能源佈局第221節 溫生有之初體驗第305節 舊金山協約第138節 小女子清霜第2章 初露鋒芒 第九節 刺端第287節 爭相拉攏的對象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八節 瓜分軍艦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229節 英國佬照樣扔進黃浦江第214節 印度阿三集體發神經..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11節 陰謀下的湖南第380節 對俄作戰方略第475節 柿子撿軟的捏第249兩大殺器第135節 關於一戰前的規劃第284節 資本的積累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五節 重創敵軍第265節 爲民族而戰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48節 北大倉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212節 列強的資本輸出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十節 中美合資第321節 漢口大反攻第575節 禍水東引翻版第150節 三巨頭密室會議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七節 席捲婆羅洲第290節 空降兵第170節 暴走的日本人第180節 重工業是這樣煉成的第523節 血債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