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節 給中日關係添把火

本在中國掠奪資源的失敗,使得日本的重,業妥到了??巨犬剛打擊。而且,日本的製造業更是陷入了危機。

在民間的機械製造工業中,造船業由於《造船獎勵法》的頒佈獲得了最顯著的發展。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開始向國內船廠發包主力艦的建造工作,三菱長崎和川崎神戶兩家大造船廠尤其受到政府的重視。

在日本海軍首級超無畏艦“金剛”勳艘戰列巡洋艦當中,有兩艘是由這兩家船廠建造的。值得注意的是,川崎社長鬆方幸次郎是政界元老鬆方正義薩摩派的兒子。

“薩摩海軍”當然願意國會通過“八四艦隊”計劃,而不走進行修改,這都是利益,財閥的利益。

重工業是一條鎖鏈,斷了哪一環都要受到影響。

而鋼鐵行業出現的危機,使得日本的製造業成本較高,擴張受到影響。生存較爲不易。

照道理一戰爆發後,大量私營鋼鐵廠以及製造廠的開辦趨勢應該往上走,但是,事與願違,日本的重工業整體卻是緩慢的在爬升,甚至有些下降的隱患。

自從南華開始了造船技術新革命之後,南華的造船業成爲了後起之秀,只用了幾年的功夫,就搶佔了大片的市場,與英國、德國、美國四足鼎立。

說到底,德國與美國的造船業也從南華得到了不少幫助。

亞州範圍內的的訂單基本上全部集中在南華與中國的造船廠,加上歐美市場,價魔物美期又短的優勢使得數人造船業開始了新的輝煌。

歐戰正熾,海上運輸成爲了暴利行業,相應的,造船業更是得到了大量的訂單。

如今連英國都要在南華訂造艦船,蓋因在全世界範圍內損失的商船與運兵船過多之故,就連護航用的小型軍艦,交戰雙方也都在南華訂造。

而本來滿懷希望大幹一場的日本造船業實實在在的捱了記悶棍,戰爭年代,沒有人管價格高低質量爲上,南華光是憑藉工期最短就穩穩的佔據了戰時,市場的大半壁江山

實在是國比國,氣死人。

法國也在南華大量訂造商船。對越南的煤鐵等資源需求日漸龐大,隨着本國商船不斷的被德國潛艇擊沉,也是不得不如此。

每天都有數萬噸的煤鐵礦石以及其他物資在越南裝船,然後經過馬六甲海峽,運往歐洲本土。

英國則不斷的在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徵召軍隊與勞工,隔三差五的就有商船與運兵船從澳洲出發,經印度洋進入蘇伊士運河。

而從印度裝船的印度土著軍團與各類姿源同樣如此。

英法兩國在這個。方向的航路其實都在南華的監視之中,尤其是倒黴的法國。

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阿拉伯海,這是一個廣闊的戰場。

有南華搞無間道,德國的襲擊艦隊不斷的取得戰果,憑藉軍艦擊沉的商船噸位就遠遠的超過了真實歷史。

協約國對此毫無辦法,只能派出龐大的撥尋艦隊,以及動用護航艦隊。這極大的分散了協約國海軍的精力。

“伊吹”號被擊沉之後,日本國內開始討論是否有必要參加歐戰,到現在日本還沒有取得任何的利益,反而損失了軍艦。

要不是看在英國給了大筆訂單的份上,日本也沒心思來鳥這個盟友。

朗6日,麻穆勒向南華外交部提交了外交照會,希望英國可以僱傭南華的驅逐艦編隊,對商船進行護航。

英國人實在是窮途末路了,想出了這個餿點子。

南華本身就是賊,讓賊去抓賊,實在可笑。

不過,英國目前正在進行外交努力。避免南華與中國加入到同盟國那方,甚至希望兩國可以加入協約國作戰。

兩國的海軍力量可以得到利用,而且強大的工業能力與豐富的資源,都使協約國滿懷着希望。

得到消息的李秉衡幾乎要笑倒,之前南華的潛艇多次秘密的擊沉了協約國的商船,如今卻要僱傭南華軍艦來護航,實在是匪夷所思。

法國在南華造船廠一直守着。有新船交付,立即並往越南裝載貨物。然後往歐洲而去,不過,往往半途就被把握了行蹤的南華潛艇擊沉。

來啊,來造啊,造了也給你打沉,你接着造吧,多造點。

這段時間,南華的精力還是放在了打擊日本護航軍艦以及英國艦船上面,以免引起法國人懷疑。

小鬼子舊式軍艦很多,可以派出不少。

李秉衡的想法就是將小鬼子的輕型軍艦儘可能的打掉,把他們的大艦逼出來,然後藉着德國人的手一艘艘的解決對方,哪怕是在日本海擊沉他們。

不是要搞軍備競賽嗎?

輕型軍艦被擊沉的多了,難道不造嗎?

繼續改“八四艦隊”造艦計劃吧。多增加預算,多跟日本老百姓搶錢。一

目前中日關係很緊張,由於日本無法從中國獲得媒鐵,得到中國市場。經濟受損嚴重,重工業得不到發展。

這樣就使得日本國內一部分政黨要求內閣對華宣戰,將中國逼到協約國的對立面,公報私仇。

英國當然不會讓對方如願,反而不贊同對方的做法,對日本多有壓制,目前還不是跟

小日本鬼子卻不買賬,向旅大增兵了三個師團,向朝鮮增調了一個,師團,擺出了強硬的姿態。

由於中國政府在東北完成了俄國資產的清理,逐漸的開始向日方資產動手,日本財閥爲避免鉅額損失,不得不動員內閣向中國施壓。

最近的焦點則是大倉財閥的本溪湖煤礦公司,這家公司成爲了在東北的日方企業的形象代言人,扛把子。

李秉衡親自關注此事,誓要收回該公司。

之所以拖到現在,是爲了讓日本鬼子肆無忌憚的繼續投資,到時候都便宜了中國政府。

口舊年,本溪制鐵廠一號鍊鐵爐落成。全部產用了英國設備,建築費用達巫萬元。同年2月,本溪湖中日合辦煤鐵有限公司召開第三次股東會議,決定再增資本爲0萬元。

去年年初,一號鍊鐵爐正式投產。

去年一整年,大倉鬼子們就忙着添置設備,絲毫沒有理睬中國政府的告誡。

明,大倉喜八郎親自趕到了中國。希望可以與中國政府達成一致。避免公司遭到中方強制措施的損失。

李秉衡在南京親自接見了喜八郎。南京也是一派的中日友好氣象。

大倉喜八郎清楚中日之間的關係是越來越緊張,只要日本一日還佔着旅大,雙方就不會成爲“一衣帶水”的鄰邦。

英國商人的開澡煤礦公司照樣被中國政府強行收回,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中國政府若不是將精力集中於俄國身上,只怕不會對日本如此忍讓。

隨着俄國深陷歐戰,中國逐漸開始對日強硬,這點,日本國內都有數。

否則,日本也不會在財政危機的情況下,仍然通過了修改過的“八四艦隊”計劃,就是感受到了來自中國與南華的雙重壓力。

李秉衡這位年輕的領導人,從來就沒有掩飾過對日本的牴觸與戒??心。

“李君,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雙方見面,喜八郎並沒有絮叨,簡單明瞭的開始了談話。

“大倉先生,聞名已久,今日一見,尖爲欣喜。”

李秉衡也不繁瑣,直接將對方請到了茶桌前,邀請對方品嚐自己泡的信陽毛尖。

“最近我國戲劇界的新派大師梅蘭芳先生正在上海獻演,我已經邀請梅先生於近日前來南京演上幾場。到時候,還請大倉先生能夠賞光,我知道您是極喜歡戲劇的。”

大倉喜八郎正好不知道從何開頭。見對方談起了自己的愛好,不由喜上眉梢。

這次他代表着日本幾家財閥的委託,務必要與中國政府打好交道,避免局勢進一步的惡化,對日本的重工業只有壞處。

“我在日本也聽說了這位年輕的梅蘭芳先生乃是新派的後起之秀,新戲《嬸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在日本廣爲流傳,有機會一定要一飽眼福

李秉衡不僅感嘆,這纔是真正愛京劇的,在日本也對梅蘭芳的新戲知之甚詳。

這次梅蘭芳到是更進一步,在上海獻演沒多久,便再次的掀起了陣陣文化巨浪。

就連他這個對京劇並不特別樂衷的。也去上海陪同家人聽了幾齣,不時的也會哼上幾聲。

州3年梅蘭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掛第一臺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臺、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弘天。

這次倒真不知要唱多少天,來南京唱,少不得要比上海更熱鬧些,南京時下是聚集了大量的中國政治精英人物,各方的戲劇愛好者。

“呵呵,一飽眼福是一定的。這次梅先生來了南京,一定要讓他將他拿手的戲都唱遍了才行。”

兩人開始探討起了書法,以及繪畫等藝術。

大倉喜八郎是個喜好藝術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歡。

據說當年義和團起義的時候。滿載着中國美術品的俄羅斯船隻進入長崎港,準備着如果在日本找不到買主,就前往美國。

害怕文物的散逸的大倉,把它們全部買了下來,他家中的收藏也是頗爲豐富。

他也是今日本藝術收藏界中的代表人物,而日本是收藏中國藝術品較多的國家。

自從歐戰開打後,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開始歸還從中國掠奪的藝術品。

李秉稗聯合了一批資本家,成立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籌集了大批資金,專門用於從海外回購文物。

而隨着交戰國向中國與南華採購力度的不斷增大,中國已經從債務國變爲債權國,接下來最佔便宜的,就是趁着戰爭年代歐洲國家對文物並不看重的機會,大量收回。

交戰雙方都可以使用來自中國的文物來抵充貨款,而中國政府也會對收到文物的企業與資本家進行補貼,減免稅收等。

這樣一來,使得文刪舊流形成了個渠道中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回了大批流哭技州的國寶。

戰爭年代,就連黃金儲備都不得不拿出來用於戰爭,更別說這些文物。

甚至是歐洲各國的文化藝術品,也開始大量的向中國流入,這倒是意外之喜。??李秉衡手頭便有凡高的《鳶尾花》這幅絕世名作,還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尤其是莫奈的這幅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這個時代還沒有體現出它的價值。

像這種後世能賣出天價的畫作,李秉衡的手中還有不少,各類歐洲名畫已經累積到了囚幅,他並沒有刻意的去尋找,它們就來了,給了他不少的驚喜。

洋鬼子們,你們藏中國的文物,我就藏你們的名畫。

不過李秉衡對大倉手中收藏的那挑中國畫,還是有不同一般的興趣。

要是讓對方知道自己對中國畫感興趣,是主動送上門來,讓自己拿人手軟呢,還是會當個守財奴,吝嗇自己的藏品。

不過,哪一種都不是自己喜歡的。

“關於最近本溪湖煤礦公司的談判,李君,我很想說,歷史的遺留需要我們雙方共同去想辦法解決。貴國政府的單方面政策,似乎並不能讓我們滿意。是否可以儘量予以寬容,讓共同開發來見證我們的友誼?”

共同開發?

開發個錘子。

目前奉天省正在籌備建立公私合營的南芬露天鐵礦公司,必定要打消日本人在本溪湖開發鐵礦的野公

本溪湖這個資源富庶之地,絕對不能再讓日本人開發下去,將來中國要在這裡打造一個。煤鐵基地。

南芬露天鐵礦預計儲量超過十億噸,磁鐵貧礦石鐵量引口,磁鐵富礦石鐵量0%。該礦生產的鐵礦石低磷、低硫,有害元素極低,是冶煉鑄造生鐵、球墨鑄鐵的最好原料。

也就是日本人一直覬覦的廟兒溝鐵礦,開採再史久遠,採石鍊鐵記錄始於遼金時代。

舊世紀初,隨着鐵礦的開採。這裡人煙漸稠,尤其是安奉鐵路築成後。南墳小鎮便形成一定規模。

日本人也在密切關注中國資本界對南芬露天鐵礦的開發,之前他們一直在努力謀求得到這裡的鐵礦開採權,並且提出了合辦、“日中本溪商辦煤鐵有限公司”的建議,被奉天省政府嚴詞拒絕。

“我國政府一再重申,礦山開採權必須經過重新釐定資格,我國乃是資源匿乏國,自身需求導致礦產缺口較大,所以,大部分的礦權都將收回。”

大倉幾乎將口中的茶水一口噴出,都說中國的這位總理是個難纏的角色,從來就不講什麼規矩,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那麼,是否可以合辦本溪湖之鐵路。即便是簡易輕軌,也對當地繁榮頗有助益。”

這次他話不敢再說死,眼前這個狂人領袖可是翻臉比翻書還快,而且還笑裡藏刀,一時晴天一時雨。

看着對方小心翼翼的措辭與表情。李秉衡狂放一笑。

“如今東北的鐵路修建都是招標。全部交給民間,政府只負責規劃。外資當然也可以進入東北的鐵路事業,比如美國便有兩家財團中標,只是,門檻較高,都要按照規矩來啊。”

大倉面無表情,肚子裡卻翻江到海,這位牛人還真是臉皮比城牆厚,自己是個不守規矩的人,卻讓人家守規矩。

“若如此。當盡力而爲。”

話也不用再多說,這已經明顯在提醒,門檻較高。

當然是針對日本而言的。

這大倉到真是有涵養功夫,到現在還是慢條斯理的喝茶,表情始終淡定,沒有一絲波瀾。

李秉衡已經試探出了日本財閥的意圖,現在主動權可是掌握在他手中。

大倉財閥花費巨資在了鍊鐵廠上,現在要縮緊鐵礦石開採權,結束大倉名不正言不順的“非法開採”大倉喜八郎還能保持眼前的這幅高人派頭,還真是不易。

不過大倉卻是腦筋飛快的轉動。希望可以找到突破口。

形勢對他很不利,中國政府可以在煤礦開採上保留原樣,可是,要是收回了大倉財閥本溪湖鍊鐵廠的鐵礦石開採權,那麼別說工廠擴張,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

李秉衡就是要這樣,給日本人一絲的希望,也不讓他們絕望,如果在東北繼續把日本看的死死的,那麼雙方早晚都要起衝突。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軍備競賽,讓日本人暫時隱忍,但是又要發奮圖強,用軍備競賽來應對日益嚴峻的中日關係。

後世的美國就是這麼拖垮蘇聯的,有這麼好的辦法不用,實在是太傻了。

拖垮自本經濟,讓它萬劫不復。戰爭麼,是一定要的,不過,千瘡百孔的日本能不能給中國造成威脅還很難說。

就在本月,日本爲了實施“八四艦隊”計發,已經開始開徵酒稅、提高所得稅和營業稅,並暫時停止對內償還國債。

這一舉動讓李秉衡樂了好幾天,因爲,這說明日本已經窮途末路了。

如果再來給它添幾把火,會是怎樣呢?!~!

..

第550節 普魯士王國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一節 時空之門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310節 漢口前線第482節 誰來拯救日本第306節 武漢起義第373節 共和不宜中國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八節 英國人的態度第229節 英國佬照樣扔進黃浦江第430節 陰雲籠罩的日本第171節 去上海的股市吧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二節 轉移第293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290節 空降兵第562節 混亂的格局第577節 致命的報復第297節 崖山之後無中華第198節 爲民族自由死不足惜第503節 特斯拉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八節 產業鏈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一節 歸來第522節 南高加索第480節 海上糾紛第251節 西南鐵路網..第275節 世界第一攪局者第463節 投毒沒商量第533節 檳榔嶼之夢第282節 日不落帝國我來了..第337節 唐努烏梁海屠殺第134節 西藏乃是重地第408節 金融掌控者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552節 關東大地震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三節 香菸戰爭第563節 日本兵變第536節 坦克與石油第262節 銀塊本位制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七節 化險爲夷第130節 座談論道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節 非議第444節 英國佬要訂戰艦第292節 發戰爭財第347節 哲裡木盟第509節 香港第2章 初露鋒芒 第七節 豪俠英士第394節 大刀向毛子頭上砍第256節 澳門的全新一頁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節 狗咬狗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252節 洋行之王的末日第528節 地震前兆第288節 暴利時代0第483節 釣魚島第267節 奴隸販賣(0)第372節 洗錢啦洗錢啦第314節 江浙獨立第407節 薩拉熱窩事件第382節 大西北第156節 死到臨頭還想發財第540節 風雨飄搖的土耳其第461節 從老毛子那裡搜刮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452節 中亞種族仇殺第356節 繼續發財第303節 巴爾幹軍火買賣第250節 土地與宗教政策第569節 滅日計劃第313節 圍攻都督府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三節 香菸戰爭第142節 暴民們的地獄第420節 東線大勝第409節 赤塔鏖戰第144節 畜生與牲畜不得不說的故事第391節 暴風雨前的遠東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一節 造艦計劃第435節 可惜相逢未嫁時第199節 關稅問題(0)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161節 別後訴衷腸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九節 繼續擴軍第540節 風雨飄搖的土耳其第252節 洋行之王的末日第238節 洋行之王?第517節 日本娼妓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一節 時空之門第487節 雪甲午恥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一節 政黨第181節 軍費誰來買單第356節 繼續發財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492節 挑撥離間第368節 國有與私有第294節 賣國階級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410節 毒氣戰
第550節 普魯士王國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一節 時空之門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310節 漢口前線第482節 誰來拯救日本第306節 武漢起義第373節 共和不宜中國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八節 英國人的態度第229節 英國佬照樣扔進黃浦江第430節 陰雲籠罩的日本第171節 去上海的股市吧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二節 轉移第293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290節 空降兵第562節 混亂的格局第577節 致命的報復第297節 崖山之後無中華第198節 爲民族自由死不足惜第503節 特斯拉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八節 產業鏈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一節 歸來第522節 南高加索第480節 海上糾紛第251節 西南鐵路網..第275節 世界第一攪局者第463節 投毒沒商量第533節 檳榔嶼之夢第282節 日不落帝國我來了..第337節 唐努烏梁海屠殺第134節 西藏乃是重地第408節 金融掌控者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552節 關東大地震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三節 香菸戰爭第563節 日本兵變第536節 坦克與石油第262節 銀塊本位制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七節 化險爲夷第130節 座談論道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節 非議第444節 英國佬要訂戰艦第292節 發戰爭財第347節 哲裡木盟第509節 香港第2章 初露鋒芒 第七節 豪俠英士第394節 大刀向毛子頭上砍第256節 澳門的全新一頁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節 狗咬狗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252節 洋行之王的末日第528節 地震前兆第288節 暴利時代0第483節 釣魚島第267節 奴隸販賣(0)第372節 洗錢啦洗錢啦第314節 江浙獨立第407節 薩拉熱窩事件第382節 大西北第156節 死到臨頭還想發財第540節 風雨飄搖的土耳其第461節 從老毛子那裡搜刮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452節 中亞種族仇殺第356節 繼續發財第303節 巴爾幹軍火買賣第250節 土地與宗教政策第569節 滅日計劃第313節 圍攻都督府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三節 香菸戰爭第142節 暴民們的地獄第420節 東線大勝第409節 赤塔鏖戰第144節 畜生與牲畜不得不說的故事第391節 暴風雨前的遠東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一節 造艦計劃第435節 可惜相逢未嫁時第199節 關稅問題(0)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161節 別後訴衷腸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九節 繼續擴軍第540節 風雨飄搖的土耳其第252節 洋行之王的末日第238節 洋行之王?第517節 日本娼妓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一節 時空之門第487節 雪甲午恥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一節 政黨第181節 軍費誰來買單第356節 繼續發財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492節 挑撥離間第368節 國有與私有第294節 賣國階級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410節 毒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