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夜襲

期間諸葛亮雖然多有提醒,要求劉琦注意張衛所率領的四萬大軍,劉琦大笑:“孔明你也見識過漢中軍的戰力,如何?如此軍隊,就是十萬之衆,也難奈何我劉琦,何況四萬?另外,張衛與益州大都督楊懷對峙於劍閣一線,若是有異動,楊懷必然派出使者星夜趕往大營報告,漢中已經實力耗盡,何必如此小心?”

諸葛亮言又止,劉琦不以爲意。來到三國後,雖然對諸葛亮還是很崇拜,但早已不像後世那樣認爲他是後算五百年的奇才.另外,諸葛亮性格過分謹慎也讓劉琦一覽無遺,打仗拼的是性命,若是過分謹慎,淡然七出祁山無功了。

劉琦現在才明白爲何劉備死後,仿照孫策的安排,如張昭、周瑜般安排諸葛亮、李嚴的職位,如此看來,閱人無數的劉備,也認爲諸葛亮過分保守,領軍難有大作爲。

當夜三更,劉琦正在夢中考慮如何接收漢中郡,如何謀取益州時,耳際傳來陣陣喊殺聲。

急忙穿上盔甲,呼喚親兵,片刻周倉劉坤來到營中,告訴劉琦漢中軍劫營,趕快逃命吧。

劉琦暗歎自己怎麼流年不利,邊走邊想:蔡瑁他們被劫營而兵敗,難道劉琦也會遭受此劫難嗎?要知道劉琦爲這個斬殺了張允,對蔡和實施了鼻刑啊。

難道是走夜路遇到鬼了,前段時間因爲夜襲兵敗,劉琦當衆處罰了張允、蔡和,難道今天自己也要面對這種結局嗎?

剛走到議事大帳,看見諸葛亮正襟危坐在一邊,正在向傳令兵傳達命令,前世不是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嗎?既然在敵軍來襲的時候,我營中有諸葛亮在,大概也不必過分緊張,大概局勢還沒有到逃命的地步。

劉琦內心方漸漸安寧,笑着看諸葛亮發號施令。

諸葛亮看到劉琦非常平靜的來到大帳,連忙起身迎接道:“大都督,外面傳來喊殺聲,亮估計漢中軍夜襲,故暫代大都督督促將士。”

劉琦笑道:“孔明,甚好。不知敵情如何?”

諸葛亮搖了下扇子道:“目前前營、中軍與左右營四營都發現敵人夜襲現象,只有後軍向寵來報,敵人未夜襲其營,左右前營都聯繫不上。”

“爲了儘快瞭解敵人夜襲情況,亮已經向前營與左右三營派出使者,嚴令各自謹守本營,防止被敵人所趁。另外,對營中喧譁者,逃跑者,立斬不赦。”

聽到戰報,劉琦感覺大驚,敵人同時襲擊前營、中軍、左右營四軍,需要多麼龐大的兵力,而漢中城原來僅僅一萬老弱殘兵,在劉琦猛攻數日後,早已經人疲馬倦,怎麼有如此強的實力前來夜襲荊州大軍。

劉琦疑惑的看着諸葛亮道:“孔明兄,你說漢中軍同時襲擊我軍四營,漢中城內只有數千老弱殘兵,張魯怎麼積累起這樣大的實力?”

諸葛亮邊搖扇子,邊說道:“亮最初也認爲是漢中城內少量敵軍夜襲,但不久發現四營同時被襲後,才感覺情形不對。將士反映,夜襲敵營將士也是操着漢中地方口音,但是其戰力非漢中城內將士可比。如此亮懷疑爲張衛大軍。”

“張衛大軍?這太神奇了?劉璋數萬大軍與其對峙於劍閣一線,劍閣離漢中有四百里遠,張衛瞞過與其對峙的數萬益州大軍,從四百里前線回援漢中,真是不可思議?想劉琦自認爲用兵能手,又有諸葛兄,賈文和等人相助,要做到這點,也是難亦?”

諸葛亮沉思片刻,良久說道:“大都督,若是劉璋軍敗,怎麼會考慮到我軍安危,也不會向我軍通報張衛大軍去處,若是如此,一般將領也能做到亦?”

劉琦先是暴怒,斷言不可能,楊懷有數萬大軍,張衛數月未功,怎麼能夠輕易被張衛擊敗?良久,低頭自語道:“從目前形勢看,只有這種可能了!”

也怪劉琦不信,就是在四天前,楊懷六萬大軍被張衛四萬大軍所敗,益州軍將士不但被殺兩萬多,就是抗拒張魯的門戶劍閣關也在此戰丟棄了。益州大都督楊懷突遭此慘敗,慌忙領軍向霞萌關逃竄,此時的楊懷正在大罵劉琦,哪有功夫管遠在漢中的劉琦?

原來情形是這樣的。

數天前巴蜀大都督楊懷聽說荊州劉表已經派兵夾擊張魯。劉琦大軍過處,如秋風掃落葉,旬日之間就攻破了上庸關,大軍正向漢中進發。大喜,當即召集益州諸將軍議事。

益州諸將聽到這個驚天消息後,紛紛請戰。聲言如今劉琦兵臨漢中城下,漢中旦夕之間將被攻破,在劍閣關前的數萬漢中軍聽到這個消息後,早已風聲鶴唳,將士歸心似箭,主將也擔心遠在數百里外親屬的安危。如此形勢,正是漢中軍最爲低靡時候,也是益州軍一吐往日被漢中軍所逼的痛苦。

楊懷一看,往日聲言固守的衆將居然都揚眉吐氣,都紛紛請戰後,也感覺是大破張衛大軍的時候,以一吐往日的鬱悶,以及稍稍改變因爲兵敗所遭到的責難。當即決定留五千將士守城外,其餘部衆全部出擊,妄圖畢其功於一役。

也怪楊懷等人流年不利,他們什麼都估算對了,就是沒有估計到時差。因爲劉琦大軍非常隱蔽,就是佔領上庸也沒有走漏一人,以及於在荊州前鋒到達漢中城下時,張魯才知道上庸被佔,急忙要求與荊州議和,急忙派出信使前往張衛軍中。

但是就是如此,張魯信使還是晚了一步,如今竟然還在路上,以及於張衛根本沒有得到漢中被圍,其老巢可能被端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張衛感到非常驚訝,看到往日困守險關的楊懷居然大軍盡出,全線向漢中軍進逼。

奇怪歸奇怪,但也是張衛連日來求之不得的事情。楊懷等人退守劍閣,導致張衛等人數日無功,前段時間還因此被張魯責難。

於是張衛也排兵佈陣,四萬大軍也列陣完成,向益州軍發起猛攻。

漢中軍主要由五斗米教衆組成,平日惟張氏兄弟馬首是瞻,非常頑強。且近日連連數陣大敗益州軍,早已經佔據心理優勢。

故兩軍一接觸,高下立分,漢中軍一個個視死如歸,勇往直前,而益州軍最初憑藉一股銳氣,憑藉漢中軍知道上庸關被破,老巢漢中不保的僥倖,誰知居然碰到這幫不要命的教衆。

於是不到半個時辰,益州軍呈現潰敗之勢,楊懷見勢不妙,怎麼後路被端,漢中軍居然如此勇猛?難道情勢估計有誤,難道漢中軍不知道上庸關被佔,劉琦數萬大軍正進逼漢中城下嗎?

當即讓手下親兵高呼“荊州大軍已經攻破上庸關,正進逼漢中城下.”妄圖動搖漢中軍軍心。

但不到一柱香工夫,張衛看到漢中軍居然由勝轉敗,士氣低靡,一問才知道益州人竟然如此卑鄙,放出消息,說什麼荊州大軍攻破上庸關,漢中城旦夕可破。

當即大怒,命令隨軍道士當衆掐算,當然道士一算,漢中與荊州劉表目前是井水不犯河水,如此怎麼可能攻破上庸關,如此荊州大軍怎可進逼漢中城下。

漢中將士本來對楊懷所說的有點疑惑,現在一看隨軍道士一算,居然是益州人耍小聰明,當即羣情激憤。兩軍對陣,奸詐是可以的,但不能如此奸詐卑鄙吧。

於是轉過馬頭,大軍向益州發起排山倒海的攻勢。

益州人一看,漢中軍根本不相信上庸關被破,老巢正被圍攻,攻擊竟然比剛纔更猛,在簡單抵抗後,不敵,兵敗如山倒,如潮水般的向劍閣關門逃竄。

但是一來一往,很多漢中軍混在益州軍陣中,隨着逃竄的益州軍,有上千人衝進了城門,趁慌亂佔領了城樓,引導漢中軍殺進關來。

張衛率隊正在攻擊,突然看到關門旗幟變爲漢中軍大旗,一查聽,原來有千人漢中軍趁亂佔領了城門。當即督導大軍猛攻,殺進城來。

在關前益州軍本來就兵敗如山倒,剛一落腳,竟然聽說關門被佔,張衛數萬大軍正向關內涌來。

當即將軍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將軍,大家唯一共同的想法就是逃離這片混亂的戰場,退到安全的地方。

如此陰差陽錯,劉璋用來阻擋張魯的堅固堡壘劍閣關就這樣輕易的被張衛佔領了。

害得楊懷一路向霞萌關逃竄,邊逃竄邊嘀咕,劉琦是不是騙我,數萬大軍前行數百里竟然能夠隱蔽蹤跡,竟然如此輕易的佔領了上庸關,進逼漢中城。

越想越是氣,以及於楊懷身邊所有將軍都懷疑不貳,最後楊懷手下大將高沛竟然向劉璋發了一封書信,公開質疑劉琦攻破上庸關,進逼漢中訊息的真實性。

當然這是後話,在劉璋受到高沛書札後,大怒,手下這幫將軍怎麼與別人比差距這麼大呢?別人真真實實的做到千里行軍不留痕跡,城池朝夕可下,而自己手下這幫將軍不但失地,竟然荒唐到懷疑別人做事能力。

這件事當然成爲一時美談,蜀州大都督楊懷也因此掉了大都督位置,最後保留一個副都督,戴罪立功。

不說楊懷一路向霞萌關逃竄,單說張衛攻破劍閣,殺敵逃竄百里後,方回到大營,正準備慶祝漢中軍大捷時,信使來報。

劉琦大軍在二十日前攻破上庸關,大軍已經兵臨漢中城下。張魯要求張衛不惜一切代價,率軍回援漢中,以期到時能夠殺出一條血路,帶領家人北投曹操或者西涼馬騰。

張衛大驚,當即召集大將楊松前來商議。楊松聽後大驚,懷疑訊息真實性。

張衛連連搖頭道:“此爲兄長親筆信,斷不可能有假.何況若是虛假信息,也不會在我軍大敗楊懷後知悉,應該是我軍與楊懷對峙過程中傳開。”

於是商議決定,張衛率領剩餘的三萬大軍回援漢中。留下大將楊松率領數千老弱殘兵,以防備新敗的楊懷大軍,

大軍星夜兼程,這一日離漢中城還有二十餘里的時候,張衛在此碰到張魯的信使。

聽到荊州軍幾次差點攻破漢中城牆,張魯家中教衆,老弱婦孺都已經上了城牆後,張衛大驚失色。

不過信使還帶來一個好消息,荊州軍一意攻城,甚是驕縱,根本沒有將斥候分散,他一路南下四十餘里,竟然沒有碰到一個伺候。

張衛在詢問信使荊州軍戰力後,料想即使自己這3萬大軍投入漢中城內防守,亦難獲勝,不如利用荊州軍初到漢中,信息收集困難,也不知道自己這三萬大軍剛剛戰敗楊懷,對方訊息不明的有利條件,今晚率領大軍夜襲荊州軍軍營。

料想黑夜中突然遭到襲擊,荊州軍必然軍心渙散,大軍離敗亡不遠矣。如此既然可以解漢中之圍,又能打敗荊州軍,讓張衛頗爲自豪。

於是讓大軍就地宿營,天黑後率領2萬精銳前來襲營。

張衛從小就在漢中,對漢中內外地形早已經瞭若指掌,在張魯信使幫助下,於子時到達荊州軍大營,同時發動攻勢,妄圖一舉擊潰荊州大軍,解除漢中之圍。

此時諸葛亮根據漢中軍喊殺聲,根據夜襲部隊的聲勢,斷言是張衛大軍,劉琦初時不信,在一番計較後,也深信不疑了。

想不到楊懷數萬大軍就如此輕易的被張衛大敗,想不到張衛大軍北上數百里竟然未驚動敵軍,看來張氏兄弟還是一個人物。

當然,劉琦也悔得鼻子都青了,自己完全憑藉對歷史的記載,估計對手,如此與紙上談兵有何不同,看來自今日起,自己要切記切記。

但是沒有時間給劉琦多想,外面喊殺聲陣陣,由遠及近,看來雙方已經短兵相接了,是戰還是撤,都需要儘快拿主意。

第76章 官渡大戰第51章 艱難阻擊第51章 艱難阻擊第98章 張魯投降第97章 驅趕俘虜攻擊第5章 花園風波2第161章 攻陷建業2第35章 屍塞長江三國十大美女榜第167章 劉表去世第95章 打虎英雄第84章 生子如過鬼門關第140章 黃沙漫天111章 另類入贅第40章 馬鐙馬鞍112章 劉璋投降第37章 女人=衣服第172章 曹操投奔袁尚1第93章 投降還是合夥第100章 大敗張任第82章 批鬥張魯第103章 整兵再戰第165章 曹操南征2千古奇冤治世能臣劉表第29章 大獲全勝第67章 張鬆求援第142章 中原會戰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55章 陣斬牛金第62章 娶誰爲妻?第48章 豹騎第37章 不平等條約125章 誓死伐曹第40章 馬鐙馬鞍第75章 批鬥大會第15章 魏延軍法從事?第139章 出訪西涼引言魂歸三國第11章 活字印刷第54章 逃吧第31章 整軍向前第166章 正統爭論第55章 積蓄力量第92章 張魯的出路第99章 對陣第191章 閃電戰103章 對陣第49章 斬殺牛金第17章 荊南抗旱第43章 政治婚約第55章 積蓄力量第86章 西涼搶馬?第19章 落魄甘寧第100章 大敗張任第90章 誘拐張飛第133章 斬殺夏侯淵第70章 張魯的選擇第14章 出遊138章 生死對決第151章 臘月攻勢第129章 夜襲第26章 活捉劉琦第161章 攻陷建業2第49章 斬殺牛金第61章 撤離宛城第177章 靜待時機第15章 魏延軍法從事?東方之三國十大美女第102章 金蟬脫殼第127章 兵敗自殺104章 大敗張任第14章 出遊第50章 慘勝以後第31章 射殺凌操第141章 劉表稱王76章 魏文長夜襲上庸關第170章 攻打陳留1第102章 金蟬脫殼第62章 袁紹的盟約第87章 大漢救助院第127章 兵敗自殺第23章 膽顫心驚第148章 曹孫聯軍2第103章 整兵再戰78章 陰差陽錯劍閣被破第41章 張繡的煩惱第14章 出遊第149章 襄陽風波1第8章 聞雞起舞103章 對陣第79章 西涼搶馬第78章 紙上談兵第114章 中國式教堂第26章 活捉劉琦第9章 聞雞起舞109章 竹耙子攻城第65章 劉表發怒了第32章 斷敵退路77章 兵臨漢中城下第110章 錯綜複雜
第76章 官渡大戰第51章 艱難阻擊第51章 艱難阻擊第98章 張魯投降第97章 驅趕俘虜攻擊第5章 花園風波2第161章 攻陷建業2第35章 屍塞長江三國十大美女榜第167章 劉表去世第95章 打虎英雄第84章 生子如過鬼門關第140章 黃沙漫天111章 另類入贅第40章 馬鐙馬鞍112章 劉璋投降第37章 女人=衣服第172章 曹操投奔袁尚1第93章 投降還是合夥第100章 大敗張任第82章 批鬥張魯第103章 整兵再戰第165章 曹操南征2千古奇冤治世能臣劉表第29章 大獲全勝第67章 張鬆求援第142章 中原會戰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55章 陣斬牛金第62章 娶誰爲妻?第48章 豹騎第37章 不平等條約125章 誓死伐曹第40章 馬鐙馬鞍第75章 批鬥大會第15章 魏延軍法從事?第139章 出訪西涼引言魂歸三國第11章 活字印刷第54章 逃吧第31章 整軍向前第166章 正統爭論第55章 積蓄力量第92章 張魯的出路第99章 對陣第191章 閃電戰103章 對陣第49章 斬殺牛金第17章 荊南抗旱第43章 政治婚約第55章 積蓄力量第86章 西涼搶馬?第19章 落魄甘寧第100章 大敗張任第90章 誘拐張飛第133章 斬殺夏侯淵第70章 張魯的選擇第14章 出遊138章 生死對決第151章 臘月攻勢第129章 夜襲第26章 活捉劉琦第161章 攻陷建業2第49章 斬殺牛金第61章 撤離宛城第177章 靜待時機第15章 魏延軍法從事?東方之三國十大美女第102章 金蟬脫殼第127章 兵敗自殺104章 大敗張任第14章 出遊第50章 慘勝以後第31章 射殺凌操第141章 劉表稱王76章 魏文長夜襲上庸關第170章 攻打陳留1第102章 金蟬脫殼第62章 袁紹的盟約第87章 大漢救助院第127章 兵敗自殺第23章 膽顫心驚第148章 曹孫聯軍2第103章 整兵再戰78章 陰差陽錯劍閣被破第41章 張繡的煩惱第14章 出遊第149章 襄陽風波1第8章 聞雞起舞103章 對陣第79章 西涼搶馬第78章 紙上談兵第114章 中國式教堂第26章 活捉劉琦第9章 聞雞起舞109章 竹耙子攻城第65章 劉表發怒了第32章 斷敵退路77章 兵臨漢中城下第110章 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