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士氣鬥志

在中國軍民中,士氣與鬥志問題不是不存在,而是沒有暴露出來。

臺海戰爭爆發之後,大陸的一些民主人士就對當局提出了質疑,特別是用武力完成國家統一的理由。可惜的是,民主人士的聲音非常微弱,甚至沒有得到過當局承認,也沒有引起外界重視。

這種情況很好理解,畢竟戰爭時期,當局肯定會對新聞與傳媒進行管制。

不管這種質疑有沒有道理,以及是否產生了影響,至少說明,即便在大陸,仍然有人並不支持政府的戰爭行爲。事實上,爲了消除民間的質疑聲,政府在發動戰爭的理由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重要的是,美國與日本的干預行動,等於證明了大陸當局發動戰爭的正確性。

要,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的內政,而美國與日本出兵干預,等於向中國宣戰,也等於承認了臺灣當局確實在謀求獨立。

非常可惜的是,美國與日本的干預行動,也讓少數民主人士閉上了嘴。

大勢所趨,加上戰爭已經爆發,再質疑發動戰爭的理由已經沒有意義,保衛國家成爲了首要任務。特別是在美國挑起朝鮮戰爭,將戰火燒到大陸之後,捍衛國家主權、抵抗侵略就不再是一句話,而是實際行動。

這一局面,在日本出兵東北之後成爲定局。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日本出兵東北,使得中國全體上下團結一心,十多億中國人爲抵抗日本侵略共同奮戰。

問題是,一年多下來,這種一時激起的抗戰鬥志已經漸漸消散。

雖然在這一年多中,中國軍隊成功迫使韓國退出了大規模戰爭,在南京擋住了美臺聯軍的進攻步伐,並且在東北戰場上給予了美臺聯軍重創,甚至在戰略反擊中摧毀了長崎,但是在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仍然沒有能夠扭轉局面,戰略主動權仍然掌握在敵人手中,別說普通民衆,就連很多高級將領都看不到勝利的曙光。

這種局面,必然會讓人對抗戰的結果產生懷疑。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當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相對而言,在南方戰場上,這個問題最爲突出。

到二零一四年底,臺灣當局在美臺聯軍佔領區內已經設置了三個省級臨時政府、二十一個市級臨時政府與一百零八個縣級臨時政府,派遣了數千名行政官員,並且任用了數萬名佔領區內的民衆擔任臨時行政官員。

雖然在大部分臺軍控制區內,民衆仍然不太認同臺灣政權,甚至積極支持游擊隊,但是這一局面正在逐漸轉變,至少在二零一四年的前幾個月,臺灣佔領區內民衆的自發抵抗行動就比二零一三年少了許多。

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糧食問題。

要,在二零一三年,中國大陸的糧食問題就暴露了出來。爲了保證軍糧,中國當局不得不在全國施行糧食配給制,成人每月只有三十五斤的糧食供應,而未成年人則只有二十五斤。

雖然配給的糧食基本上能夠滿足生存需要,但是民衆的生活水平談不上任何保證。

事實上,很多地方的實際情況更加糟糕。

在一些糧食不能自給的省份與地區,比如貴州,以及江西南部地區,民衆實際上獲得的糧食配額只有基本標準的六成左右。在二零一三年底,貴州一些偏遠山區就因爲缺糧爆發了動亂。

與之相比,在臺灣佔領區,至少能夠確保基本糧食供應。

在一些大城市裡,美軍與臺軍甚至開放了市場,向民衆出售糧食等生活必需品。

可以說,臺灣佔領區內,民衆的生活水準確實高得多,至少不需要擔心餓肚皮。

在保證糧食供應的同時,臺灣當局採納了美國的建議,即在佔領區內實行開明統治,不但邀請當地人參與行政工作,還在制訂地方政策的時候,充分考慮到民衆需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佔領杭州之後,臺灣當局一度決定施行戰時管制,最終在美國當局的建議下,僅在夜間八點到凌晨五點宵禁;爲了確保民衆過上正常生活,臺灣當局還優先爲醫院、學校與城市基礎設施供電,並且派遣專門人員到醫院與學校維持秩序。佔領上海之後,臺灣當局甚至出資聘請了幾百名醫務人員,專門爲戰爭中的傷患提供醫療救助。

這些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民衆的要求。

當然,臺灣當局也對此進行了廣泛宣傳。

正如臺灣當局宣傳的那樣,當時在民衆中間,也有人對國家的本質提出了質疑。

問題是,在戰時情況下,臺灣佔領區幾乎就是另外一個世界,其他地方的民衆基本上不可能那邊發生了事情。

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中國當局在宣傳的時候,肯定會刻意醜化敵佔區。

更重要的是,在宣傳的時候,中國當局充分利用了臺灣當局在日本出兵東北,侵略中國的時候保持了沉默。

可以說,這也是臺灣當局衆多政策中最失策的一個。

雖然從根本上講,臺灣當局不得不對日本在東北的所做所爲保持沉默,畢竟這是美國的意圖,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臺灣當局連一天都活不了。但是在絕大部分民衆看來,問題卻沒有這麼簡單。

臺灣當局口口聲聲宣稱代表整個中國,是中國的正統。

在日本入侵的這個舉足輕重的問題上卻保持沉默,甚至故意縱容,使得臺灣當局無權代表中國。

只有真正致力於抗戰,以驅逐侵略者爲己任的政權,才能代表中國。

可以說,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了東北軍退入關內之前。

真正讓中國軍民士氣問題浮上水面的,還是羅耀武在東北敵佔區推廣的很多政策,特別是支持佔領區的民衆組建敵後游擊隊。

雖然在組建游擊隊的時候,羅耀武非常謹慎,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游擊隊的控制,比如每支敵後游擊隊都由他親自任命最高級別的指揮官,並且爲每一支游擊隊安排了指導員,專門負責游擊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羅耀武的這些安排卻是漏洞百出,經常被人鑽空子。

就拿任命指揮官與指導員來說。

在羅耀武接受調查之前,還能做到異地任免,即從主力部隊抽調軍官。在羅耀武回京接受調查的時候,這一標準沒有得到執行。更重要的是,在瀋陽遭到圍攻的時候,姚萬平病急亂投醫,成立了幾十支敵後游擊隊,而當時主力部隊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基層軍官,也就無法爲每支游擊隊任命兩位外地首長。

羅耀武回到東北前線的時候,游擊隊的情況已經變得非常複雜了。

隨後幾次大會戰,東北軍的主力部隊相繼遭受重創,即便是第十五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也有超過九成以上的官兵是東北本地人。在此情況下,羅耀武也不可能把主力部隊僅有的骨幹力量分給游擊隊。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東北地區的游擊隊就完全由東北人掌控了。

毫無疑問,不可能指望每一個游擊隊員都有崇高的政治覺悟,也不可能讓每一個游擊隊員都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事實上,絕大部分游擊隊員參加抗戰的根本目的是保家,而不是衛國。

雖然沒有準確統計數據,但是有理由,基本上每一個游擊隊員都有親人死在侵略者的手種,哪怕只是戰爭的附帶傷害。

也就是說,游擊隊員首先考慮的是家仇

毫無疑問,這種報仇雪恨的衝動給予了游擊隊強大的戰鬥意志。問題也同樣明顯,即這種一時的血氣之勇,最多隻能維持一段。當戰局惡化,游擊隊的傷亡逐步增大,失去親人的痛楚漸漸消退,游擊隊員就得考慮一個問題,在手刃了仇人之後,游擊隊繼續戰鬥下去的意義是?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別忘了,游擊隊的主力是年紀在二十歲到三十五歲之間的青壯年男性。

也就是說,游擊隊員大多都是八零後與九零後。

從中國的社會發展來看,八零後與九零後本身就在質疑社會的公正性,當他們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的時候,自然得考慮,爲而戰。

事實上,這也是絕大部分中國人埋在心底的一個疑問。

雖然回答很簡單,抗戰就是保家衛國,但是要深入解釋卻不容易,保的是哪個的家,衛的是樣的國?

換句話說,家與國的含義到底如何?

這個問題,在突出部戰役中就暴露了出來。當時羅耀武爲了發動游擊隊,不得不在游擊區的政治問題上做出讓步,即允許游擊隊在游擊區建立臨時政權。

前面提到過,羅耀武的這一讓步,等於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隨着東北軍退守關內,東北完全成爲敵佔區,中國當局對游擊隊的束縛更加微弱,游擊隊對政治利益的訴求也就變得越發強烈。

赤山會戰中,游擊隊再次發揮重大作用。

特別是在會戰初期,游擊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到此,不管羅耀武是否承認,游擊隊都是保衛北京的主要力量。事實上,在羅耀武的部署中,游擊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起游擊隊的抗戰積極性呢?

第77章 推心置腹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97章 瞞天過海第83章 破例而行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9章 先南後北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41章 大敵將至第53章 強行上馬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70章 地面救援第73章 進軍大連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31章 千鈞一髮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81章 壓軸大戲第22章 騎虎難下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75章 制信息權第72章 心理較量第13章 假戲真做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91章 最後通牒第22章 騎虎難下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71章 出敵不意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70章 全面戰爭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69章 一地得失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81章 兵不厭詐第41章 大敵將至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93章 迫在眉睫第80章 爲將之道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9章 以進爲退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50章 再遇貴人第29章 箭在弦上第14章 扭轉乾坤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2章 士氣鬥志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92章 首尾兼顧第58章 水到渠成第85章 靠前部署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33章 適可而止第81章 最壞打算第65章 陰差陽錯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69章 一地得失第36章 平行推進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98章 危牆欲倒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1章 完美伏擊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45章 最後一餐第63章 峰迴路轉第55章 大動筋骨第25章 慶祝方式
第77章 推心置腹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97章 瞞天過海第83章 破例而行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9章 先南後北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41章 大敵將至第53章 強行上馬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70章 地面救援第73章 進軍大連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31章 千鈞一髮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81章 壓軸大戲第22章 騎虎難下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75章 制信息權第72章 心理較量第13章 假戲真做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91章 最後通牒第22章 騎虎難下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71章 出敵不意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70章 全面戰爭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69章 一地得失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81章 兵不厭詐第41章 大敵將至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93章 迫在眉睫第80章 爲將之道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9章 以進爲退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50章 再遇貴人第29章 箭在弦上第14章 扭轉乾坤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2章 士氣鬥志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92章 首尾兼顧第58章 水到渠成第85章 靠前部署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33章 適可而止第81章 最壞打算第65章 陰差陽錯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69章 一地得失第36章 平行推進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98章 危牆欲倒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1章 完美伏擊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45章 最後一餐第63章 峰迴路轉第55章 大動筋骨第25章 慶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