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三則

一、佛前悟性

天下清規的發祥地一一百丈寺,2011年8月31日開光,新修繕的百丈寺,樓臺閣榭盡顯奢華,雕欄畫棟氣勢宏偉。

當天早晨2點,我和單位的同事就動身,奉命前往百丈維護交通秩序,這一去一直忙到下午14點,精疲力盡,做了一天的佛門護法使者。

佛門清淨,百丈寺座落在羣山懷抱之中,翠柏綠竹環繞,輕霧如祥雲聚集寺頂,寺廟四周散落幾戶人家,偶有雞鳴狗吠,除此之外,耳邊只會聽到風掠過叢林的“呼呼”聲,好一個清靜之地。

此次開光,緣於重建,當時的主持本渙大師,積大功德,結大善緣,原址上另起庵堂,成就一座全新廟宇,正門前有八根雕龍立柱,據說只要祖庭地位的寺廟,纔能有此規格。

而百丈寺在佛教中確實也有此地位,唐代大智禪師懷海在此住持修行,勤研佛經,探究禪理,盡改僧尼雲遊在外,沿門托鉢,不事勞作之習,開創農禪並重的實踐,強化叢林組織形式,終於在百丈寺爲禪宗另立一種規式,撰寫了“詔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禪門規式》又稱“百丈清規”。

百丈清規又稱佛門天下第一清規,從此百丈寺聲名大振,香火極盛,四方僧人前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在中外佛教界極負盛名,有“三寺五廟四十八庵”之說。

早聞天下清規,最著名的就是那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可幾次到得寺廟,卻未曾能夠親眼目睹和尚荷重揮鋤的景象,向當地人詢問,答道“和尚買菜都用豐田越野”,不覺汗顏。

佛教從唐代開始,確立了在中國道教中的統治地位,並在唐代把它確立爲國教,之後一直興盛不衰。

佛教講佛法,佛法精深推究的是過去、現在、未來、自我、宇宙,能有所悟,點滴即佛。

佛教傳經頌道廣施佛法,叫“雲遊”,一路風餐露宿,飲食起居全靠化緣,人們通常把他們稱作“苦行僧”。正是這些苦行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佛法的高深要義一一律己利人,不斷積澱佛法在百姓中的神聖地位。

這些年,在街上路邊見過不少和尚,卻從沒聽到過他們講經授道,也沒見過他們化緣行善,媒體宣傳的英模也從沒有他們的身影。

和尚照樣娶妻生子,白天開車上班,晚上回家生火做飯,只是據說這樣的工作不好找,工資高,待遇好,工作清閒,一般人當不了和尚。

開光之後,又曾攜友人遊覽,從行諸人對周圍秀麗優雅的環境讚歎不已,作爲本地人,客串給了一次導遊。

閒聊步由心動,不覺已瞻佛顏。感受着佛家深厚的歷史氣息,突然一句禪語竄入腦海中——大悲無淚,大悟無言。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然賦予我們生命,就當盡情揮灑人生色彩,哀傷之處用色淡些下筆輕些,快樂之處用色濃些下筆重些。

禪語——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二、深山隨筆

寂靜的深山裡,緩緩流淌着一條小河,一個人靜靜地坐河邊,癡迷一方美景流連忘返。

這樣的季節,河邊的水草正忘情地生長,使得整塊草地如同碧綠的綢緞,從山腳一直鋪到水中,幾根伸進河水中的碎草,隨着流動的河水輕輕搖晃,眼神停留在其中的一根碎草上,也隨着它一搖一晃,搖晃中思緒彷彿凝固,又彷彿穿越了幾千年。

陽光向河面拋灑,水面微波鱗鱗,把陽光折射得尤如一顆顆跳躍的珍珠。水中光滑圓潤的鵝卵石,有大有小色彩斑斕,石質晶瑩透亮,在陽光的映射下是那麼誘人,使人不由自主俯身拾起,不知經過多少歲月打磨的石頭,掌中摩挲如玉般舒爽,竟勿自留戀,緊攥手中不肯鬆手。

山風善解人意,緩緩地沿河面吹來,而且能穿透衣服,把體內燥熱帶走,把清涼駐進心田,凡塵往事在這一刻尤如雲煙,被吹得無影無蹤。深山小鳥也是精靈,偶爾從樹林深處發出優雅婉轉的叫聲,竟如天籟之音般悅耳動聽,並且似乎是穿越時空而來,喚醒已久墜塵世俗夢的心靈。

有一種感悟在這一刻不斷昇華,促使我決定放下手中的石頭,不再被它的光澤絢麗所迷惑,空出雙手掬起一捧清泉,洗盡臉上的鉛塵,把身心徹底付諸自然。

就這樣的一個日子,我暫時遠離塵俗,一個人在深山的小河邊坐了很久。

三、水中雲

空山獨坐,癡人垂竹,一根長線探水中。心如止水,波瀾不驚,豔陽當空,既照萬物,也拉長孤獨的身影,切開沉睡往事,半真半假中,分不清哪些是夢,哪些是曾經故事。

風不知有我,橫跨湖面,水面皆皺,層林俱伏,撩人亂髮。眼前閒鶴豎羽獨足,嘴叼白魚,而吾杆不動,竹簍空空浸水中,簍中無魚,魚在簍外遊,胸中亦空空。

曾經追逐過太陽,哪怕千山萬水,哪怕險阻荊棘,曾經追逐過歲月,不爲情所動,不爲情所困,曾經追逐過夢想,白了少年頭,落了英雄淚。

林中烏雀夜鳴,滿樹桃花正醉。突有雜念升起,摯友何時盡會?斷椽殘橋心獨處,背手迎風上層嶺。曾有心情暖風裡,水中盪漾天上雲。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五章 青年塘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七十四章 軍校學員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九十三章 靜在山頭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十二章 大伯無私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八十章 院牆內外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九十三章 靜在山頭第六十六章 兵味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三章 山路彎彎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二十一章 瓊光照魚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後記後記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七十四章 軍校學員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
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五章 青年塘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七十四章 軍校學員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九十三章 靜在山頭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十二章 大伯無私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八十章 院牆內外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九十三章 靜在山頭第六十六章 兵味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三章 山路彎彎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二十一章 瓊光照魚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後記後記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七十四章 軍校學員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