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王士珍二

“卑職並未降賊。”吳營官垂下了頭顱,“他們的參謀長對我說,大人絕食明志。他們讓我來勸勸大人,說來說去,我們進剿他們,是損耗國防實力,白白讓洋人撿個便宜。蒙山軍並不是造反,如果朝廷給條出路,他們願意爲國效力。”

王士珍一愣,轉而問道,“這次被俘的弟兄有多少?”

“不少,我們那三個營,大部分被俘了。仗打的窩囊,給大人丟臉了。”

丟臉的不是下面的官兵,而是計劃制定者和主要的執行人。盧永祥已經戰死,再去責備一個死人,真的沒氣量了。王士珍沉吟片刻,“怪我失策,不怪你們。弟兄們如今如何?能吃飽飯嗎?”

“飯是可以吃飽的。不過他們講了,不能吃閒飯。春耕在即,俘虜們要下地幫老百姓幹活﹍﹍除掉傷號病號,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一律參加﹍﹍”吳營官擡起頭,“大人,卑職以爲,勝敗乃兵家常事。聽他們那位姓寧的參謀長說,他們司令很是推重大人,估計他們不會爲難大人的。不妨與他們談談,早日返回濟南,也好救兄弟們脫得牢籠。這一次我見到了前兩次被他們俘虜的官兵,都活得好好的﹍﹍”

王士珍何嘗不想掙脫牢籠?但反覆計議,即使賊軍釋放自己,自己這一生的前程怕是也毀了。李純雖然戰敗,但畢竟沒有被俘啊。他絕食,一半是因爲自己前程被毀帶來的極度失望。

“他們會釋放我?”

“聽說蔡成勳曾帶了一封信給袁大人,但蔡成勳沒有將事情辦好。如果大人能招降此賊,或許是一件大功﹍﹍不管怎麼說,他們成了大人的手下,分化瓦解,辦法多的是,總比現在強﹍﹍”

吳營官嘮叨了半晌,被帶走了。留下王士珍對着孤燈發呆。

或許是受了龍謙的刺激,或許是聽了吳營官的勸,熬到次日黎明,王士珍進食了,他喝了一碗雞湯,叫進了衛兵,說要見蒙山軍的大當家。

直到晚上,龍謙纔來到王士珍的屋子。

“聽說冠儒先生想通了?”

“你就是龍謙?”坐在牀上的王士珍睜開了眯縫着的雙眼。

“正是在下。聽說先生北洋三傑的名頭乃是德國人所賜?”龍謙的語氣中卻帶着譏諷。

“你倒是消息靈通。”去年夏天,進入山東不久的武衛右軍曾在濟南搞了一次閱操,袁世凱爲了與德國駐軍搞好關係,請了德國駐膠澳總督觀操,作爲袁世凱手下主要的將領,王、段、馮都親自帶兵下操場,德國人很是給了正面的評價,稱王、段、馮爲新軍三傑。

這個評價,讓王士珍很是驕傲。

“身爲中國軍人,對內棘手屠殺自己同胞,卻蒙侵佔國土的侵略軍首腦讚賞,這三傑之名,也沒什麼光彩。”

王士珍一症。對內屠殺同胞?大概龍謙指的是他違令誘殺拿着端郡王令箭的義和團大師兄吧。

“呸!一幫無知的拳民,王某從來不後悔所做的事!國家的事就壞在你們這幫土匪身上了。對待禍害帝國的刁民,有什麼殘忍的?要我看,就像你這樣的匪首,朝廷殺的太少了。”

“哦,原來王先生是這樣看問題的。王先生信奉三綱五常爲萬古不易的天之大道,將皇帝視爲君父,百姓乃是牧養的子民。就按你的理論講吧,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不管是義和團還是土匪,皆是朝廷赤子,朝廷不懂得廣開民智,乃至出現義和團那樣的愚民,過失在於朝廷。朝廷不能讓百姓吃飽肚子,乃至盜匪橫行,過失一樣在朝廷!這個道理,王先生不會不認吧?朝廷養育萬民,就要負起責任,對外戰敗賠款,卻去發行什麼昭和債券,大肆收刮民財,將苦難降在無辜的小民身上,這是什麼道理?前年黃河在東阿一帶決口,山東至少死了十幾萬人,朝廷採取了什麼有力的賑災措施?再往前,丁丑奇荒,我的故鄉山西至少餓死了五百萬人,幾乎三個人中便死掉一個,朝廷又做了什麼?”

“賑災總是有的。”丁丑奇荒中發生的慘事,王士珍確有耳聞,“國家不幸,內憂外患不止,民生多艱,朝廷豈有不知?但你們聚衆爲匪,襲擾地方,不是讓地方雪上加霜嗎?朝廷哪有餘力來對付災年?”

“王先生,本末倒置了吧?照你講的,是因爲盜賊橫行,才花光了朝廷的銀兩,以至於朝廷無力賑災嗎?我來問你,災年總是難以避免,水旱蝗蟲,乃是自然之過,對付水旱之災,唯有興修水利,以抗災年。西洋諸強國,亦有水旱之年,未聞他們的國家,會在一省之地餓死數百萬百姓。黃河乃懸河,歷朝歷代,災禍總是不絕。朝廷要做的,乃是研究其規律,找出治沙治河之規律,引導百姓趨利避害。將這條哺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治理成一條有利於中原諸省的富裕之河,而不是顛倒黑白,將責任推到土匪身上。我蒙山軍來此不過一年,卻懂得引水進莊,以解決灌溉問題。想鄭家莊周圍的村莊,今年的糧食產量,定會超過以往。費縣乃至沂州的官府,難道手裡的力量還不如一支土匪?王先生的話,令我齒冷。”

他們還引水進莊?這倒是奇聞。不過王士珍不準備與龍謙討論這個,“聽吳營官說,你們有意歸順朝廷?”

“王先生,你是見過世面的。我相信你,是願意看到中國變的富強文明的。中國的百姓,乃是世界上最溫順、善良的羣體,只要能夠勉強填飽肚子,他們絕不會扯旗造反。但爲什麼歷朝歷代總是會出現蜂起的盜賊?這期間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冒着殺頭的危險與官府作對?王先生想過沒有?歸順朝廷?實話跟你講吧?我確實不願意再跟官軍打了。因爲殺來殺去,便宜的是對我中華錦繡山河虎視眈眈的洋人!現在,英、法、德、日諸國的勢力越來越深入我國腹地,中國正面臨着空前的危機。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竟然沒有一支可以抗敵的軍隊,八旗兵早已腐化,不能戰鬥,綠營也完了,打敗太平軍的湘軍,淮軍,也已經末路。就數你們的武衛軍吧,聶士成的前軍,宋慶的左軍,董福祥的後軍,都不如袁世凱的右軍戰鬥力強。而榮祿的中軍,怕是更不濟事吧。武衛右軍和蒙山軍在山東作戰,損傷不小吧?一旦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京畿有難,靠哪支部隊保衛京師?你願意看到再來一次火燒圓明園?”

王士珍一驚,但龍謙繼續說下去了,“我雖在美國長大,但和司徒均一樣,從來都認爲自己是中國人。我訓練改造這支土匪成軍隊,不是爲了推翻朝廷,而是爲了保衛國土不被異族侵略。前次寫信給袁世凱,已經講明瞭我的態度,但袁世凱錯會了我的意思,將我蒙山軍將士的衛國之心視爲軟弱,真是可笑可鄙。現在,已經證明了,袁世凱想要徹底消滅我蒙山軍,至少要將他一手訓練的小站新軍打光一大半!或許,被消滅的不是我蒙山軍,而是你們新軍!”

龍謙冷冷地盯着王士珍,“如果王先生相信我的話,就寫一封信給袁世凱,講明形勢,講明我蒙山軍的態度。第一,蒙山軍願意接受袁世凱的領導,成爲山東省一支朝廷編制內的軍隊。第二,要尊重蒙山軍的意願,衛國征戰,抵禦外敵,蒙山軍絕不講條件。但蒙山軍絕不充當袁世凱的打手,去殺中國人。至於我龍謙,絕不求朝廷的封賞官職。如果求富貴,我在那美利堅,富貴唾手可得,何必不遠萬里回到故國?”

王士珍呆了許久,“你不要危言聳聽。何來的火燒圓明園?大話炎炎可騙不了我﹍﹍”

“風起青萍之末。國家大政,在龍某看來並沒有什麼神秘。京師傳言廢立之事,而洋人支持當今皇帝,堅決反對另立新君,怕不是空穴來風。端王載漪惱恨洋人干涉廢立,視殺洋人燒教堂的義和團爲強援助力,導致山東義和團大舉北上,而直隸義和團正蓬勃興起,這絕非國家之福。有一點,你我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義和團不成事,他們確實是一幫無知的愚民,靠他們對付洋人,只會壞事,不會成事。直隸之地,洋人的勢力盤根錯節,一旦義和團與洋人發生正面衝突,朝廷何以自處?幫洋人屠殺義和團?還是支持義和團滅洋?王大人想過沒有?”

王士珍越想越驚,“你將我放了,我會回去稟報袁大人一切。”

“王大人,將龍某視爲三歲孩童嗎?若有誠意,你可修書一封,派一親信部下返回濟南吧。這幾日,你好好調養,也可四處走走。耳聽是虛,眼見爲實,看看我蒙山軍是一幫搶劫富戶的響馬,還是有實力保衛國家的軍隊?”

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2節 反擊計劃第15節 黃興入粵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4節 上海第7節 孫娟們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節 動員第6節 比武放對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節 召見第10節 回國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7節 意外第8節 人才第3節 端方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35節 風起一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節 北京二第19節 王士珍三第2節 分歧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31節 出征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38節 山東提督第23節 縱論一第35節 社會調查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0節 秋瑾一第10節 唐紹儀第9節 彼得堡五第17節 山東政務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6節 變化二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35節 大勢四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4節 平叛四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5節 要塞五第15節 外蒙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0節 唐紹儀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6節 孫娟們一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2節 抗洪二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32節 驚變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1節 北京十一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21節 司徒均第19節 對策第5節 江雲第19節 對策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6節 彼得堡二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2節 沂州一第14節 北京四第2節 袁克定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6節 家事國事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7節 股份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0節 生意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3節 出征三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17節 規勸第10節 民黨
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2節 反擊計劃第15節 黃興入粵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4節 上海第7節 孫娟們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節 動員第6節 比武放對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節 召見第10節 回國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7節 意外第8節 人才第3節 端方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35節 風起一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節 北京二第19節 王士珍三第2節 分歧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31節 出征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38節 山東提督第23節 縱論一第35節 社會調查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0節 秋瑾一第10節 唐紹儀第9節 彼得堡五第17節 山東政務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6節 變化二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35節 大勢四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4節 平叛四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5節 要塞五第15節 外蒙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0節 唐紹儀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6節 孫娟們一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2節 抗洪二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32節 驚變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1節 北京十一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21節 司徒均第19節 對策第5節 江雲第19節 對策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6節 彼得堡二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2節 沂州一第14節 北京四第2節 袁克定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6節 家事國事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7節 股份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0節 生意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3節 出征三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17節 規勸第10節 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