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分歧

(?)

直到龍謙次子龍興華吃滿月酒的那天,龍謙才接到關東的詳細戰報。

關外的情報送達關內要經過奉天站的加密。這次內容極多,奉天站爲確保安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送回總部的時間就晚了。

當天下午,龍謙送別包括楊士驤在內的客人後,在司令部召開了秘密會議,通報研究關東局勢。

參加會議的有方、陳兩位高級參議,總部軍官有參謀長司徒均,後勤處長宋晉國,情報處長江雲,裝備處長連樹鵬,軍法處長曹敏忠,醫務處長齊尚明。山東巡防營副統制寧時俊(統制由龍謙兼任),第九協協統王明遠及第九協副協統兼十七標標統封國柱,第十八標標統石大壽及騎兵標標統遲春先。

目前,關於“白嶺支隊”的消息只傳達到標統一級。

第十協的軍官們沒有參加本次會議,因爲他們駐地遠,被龍謙禁止因兒子的滿月酒來濟南,包括龍謙的連襟葉延冰。

會議開始,龍謙讓江雲對着地圖講了南滿獨立團在黑溝臺和沈旦堡的兩場夜戰結果,通報了部隊的損失情況和現狀。

情報遞出的時間是正月初五,即西曆2月8日,距離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多天了,按照魯山的報告,獨立團或許已經離開奉天北上了。

“他們乾的真漂亮!”第五鎮參謀長司徒均看過情報處重新抄寫的資料,擊掌讚歎。“及時抽身極爲正確,司令,應當爲他們寫一封開闢北滿根據地的指示信了。”

“老魯他們真是了不起!”封國柱聽過報告後興奮不已,“都說日本兵兇悍難打,扯淡!老魯手下多少新兵?還不是一樣揍得小日本滿地找牙?”他不禁拿自己麾下精兵去比較,覺得如果拿自己的十七標去打,一定可以打出不弱於魯山的戰績。

可惜去年走了一大批老兵轉入了巡防營,如果他們在……封國柱對於龍謙逐年強迫老兵退伍轉入巡防營、警察局或者回鄉始終不能想通,訓練他們花了多少力氣呀。

“當務之急是派遣得力的軍官團前往補充他們的損失。”方聲遠大聲道,“他們仗雖打勝了。但損失也很大。魯山不顧大帥既定的戰略。與日軍死拼硬打,應予斥責!再這樣打幾仗,我們蒙山軍在關外的一點老底子都要被他打光了!”

“話不能這樣說,”王明遠覺得方聲遠這個“暴發戶”自“青軍聯”成立後是越發囂張了。仗着有司令的重用。越來越不把跟隨龍謙創業的元老們放在眼裡。而且越來越有插手軍隊事務的跡象。以爲自己那個參議什麼都可以管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魯山他們身處前線,當以實際情況來決定部隊的行止。司令確定的戰略並不是不打仗。而是要壯大隊伍,借俄國人的力量最終控制北滿!不打出令俄國人信服的戰績,俄國人就不會將他們當回事!支援是肯定要的,但斥責就過了,畢竟他們幹掉了上萬的日本兵!那可不是動嘴皮子就能辦到的!”

王明遠公開表示了對方聲遠意見的反對。

陳超皺了皺眉,想說什麼,最後還是忍住了。

果然,王明遠的發言給會議定了調子,隨後,石大壽,遲春先都表示應當繼續派遣骨幹增援關東,對於獨立團的戰績應予表彰。

“退思,你說說吧。”陳超見方聲遠面色不虞,急忙提醒龍謙。他不願意看到這個正在興旺發達的團隊內部出現裂痕。

“魯山帶出了一支強軍啊。立見尚文,秋山好古,都是日軍名將啊,栽在魯山手裡了,好,太好了。此戰爲我蒙山軍軍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必將名垂青史!夜襲沈旦堡,部隊敢於踩着地雷衝鋒,足見魯山治軍有方!軍隊嘛,就是要有這樣一種有我無敵的精氣神!”龍謙肅容道,“好吧,確定幾件事。第一,由司徒牽頭,時俊參與,從第五鎮及巡防營抽調第五批人員支援關東。按照魯山的要求,這次多考慮醫生和炮兵。齊處長你不要捨不得,把你手下最好的醫官派過去。名單限五天擬定報我批准,然後進行短期訓練後再出發,到時候我去見一見這些弟兄。第二,要求魯山撰寫一封關於黑溝臺及沈旦堡戰役的總結,這是我軍第一次參加如此規模會戰,經驗很寶貴,對於部隊的編組、指揮,戰術,後勤供應,各兵種的配合,火器的使用,以及俄軍和日軍的訓練、戰術、裝備的特點,都要全方位總結。他們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或者教訓對於山東部隊都是巨大的財富……參謀處要擬個提綱,就像調查問卷一樣要他們逐條回答。第三,參謀處起草一份開闢北滿根據地的指示信,只講原則,不干涉細務。但要指明,依靠俄軍的補給斷難長久,必須立足自身。在這封指示信裡,要對他們的輝煌戰績表示充分肯定,對戰死者表示哀悼,對負傷者表示慰問,特別是對二虎和熊勳的傷情要表示格外關切,希望他們早日康復。第四,參謀處儘快組織一次兵棋推演,沈旦堡戰役後俄軍佔了上風,看看日軍有沒有翻盤的機會?但不管如何,魯山所部要向北滿發展,我看日俄在南滿的仗還要打一段時間,他們留在那裡,很難置身局外。”

“司令說的極是!”司徒均興奮起來,“我建議他們可以派幾個人回來,既要有參謀人員,最好是回來一兩個參與制定作戰計劃的主官,程二虎、熊勳都受了傷,能不能回來養傷,一併當年詳細講述戰役的情況?”

“唔?這倒是個辦法。能當面講當然再好不過,就怕魯山不放人。他那裡可是面臨着擴編吶。”龍謙點頭道。“這件事可以提出來,由魯山自行決定,不要勉強。”

“由團擴師,二虎、熊勳都是團長的當然人選,魯山不會放的。”王明遠道,“老天有眼,沒有折損我軍大將。”

“對了,”龍謙看着江雲,“查一下,陣亡的軍官中。有沒有娶了親的?後勤處要照顧好他們的家人。但不要講明他們已經犧牲,待將來……再一併處理吧。決不能讓他們的父母挨餓受凍,這一點,江雲和晉國負責。”

“是。”倆人起立回答。

“司令。對於建立根據地。與其去北滿。不如佔遼西。”司徒均站起身,“遼河以西是非交戰區,又是連接山東與關外的路上通道。而他們經此一戰。必定震動地方,建立根據地的條件是有的。而北滿人煙稀少,氣候嚴寒,繼續往北,與山東的聯繫越來越遠了。”

“但是遼西物產不如北滿!人煙稀少,官府控制力便弱,這是好事。再說,黑龍江和吉林加起來總有一千萬吧?如果將這一千萬人握在手裡,將是很偉大的勝利。從關東局勢看,一定要站穩北滿,特別是吉林,然後方可圖謀南滿。所以要讓他們學會自力更生,不僅要解決糧食被服問題,而且要解決軍火問題。但具體的情況,要他們自行決定,不能照搬山東的經驗。”龍謙也站起身,“任務都清楚了吧?”

“清楚了。”除了陳超,其餘人都起立立正回答。

“散會。”

大家散去後,方聲遠沒有走,似有話說。

“大帥,方某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嘛。”

“商鳳春的信,大帥看過了吧?”

“看過了。你替我寫封信訓斥這個傢伙,什麼意思嘛,簡直是胡說八道!”龍謙的臉色沉下來。商鳳春以個人名義寫給龍謙一封信,經田書榜情報站轉換爲密語後送回了總部。商鳳春在信中歷數魯山獨斷專行之事,建議將魯山調回,或者派足以制衡魯山的高級軍官出關任職。

“大帥,鳳春是一片忠心啊。關外部隊發展迅猛,人數激增,而總部派遣的軍官死傷極重,種種跡象,必須慎重對待。即便不召回魯山,也應派一員大將出關坐鎮。”

“這是何意?懷疑魯山嗎?再說了,派誰去?怎麼個坐鎮法?讓魯山做副手嗎?鳴皋,你這個主意可不那麼高明。”

“自範德平、鄧清華之下,誰能制約魯山?”

“幹嘛要制約?難道魯山要叛變蒙山軍嗎?證據咱哪裡?”龍謙的語氣嚴厲起來。

“叛變倒不至於。但是人是會變的。關外部隊發展迅猛,一年多的時光,已經要組建成師了!我是擔心會出現內輕外重的局面啊。方某一片忠心,絕非離間大帥與魯山之關係,還望詳察。”

“忠心是建立在對事業,對團體上的,只忠於我一個人是靠不住的。”龍謙放緩了口氣,“關外部隊發展迅速,是借了日俄戰爭的光,更是他們努力的結果,否則怎麼會有如此局面?所以我不能責怪魯山與日軍打硬仗。也只有打幾個硬仗,部隊才能真正有戰鬥力。現在我擔心的是他們發展迅速,根子扎不深,缺少合格的軍官和老兵,更缺少建立根據地的辦法啊。”

“所以大帥還是要將大將派過去!”

“派誰?明遠?周毅?還是時俊?第五鎮是我們的根本,明遠和周毅走不開,巡防營是我們全軍的預備隊,正在加緊建設,時俊更走不開。至於下級軍官,倒是可以多派幾個人過去。現在我已經不擔心軍事了,經過陳家窩棚、黑溝臺和沈旦堡三場硬仗,魯山指揮打仗的本事或許已經超過我了。要派,更要多派幾個有文化,懂軍律和政策,對建立根據地有心得的人去。”

方聲遠心中一動,“不知陳先生去合不合適?若論建立根據地,陳先生首屈一指。”

龍謙笑一笑,“鳴皋,你的心思我明白。這件事我會認真考慮的。”

“至少,關外部隊要成立青軍聯組織。事實上,青軍聯已經有人過去了嘛。”

“這個可以。軍法處也要建立起來。我想將敏忠派過去,你看如何?”

曹敏忠和方聲遠走的很近,思想上受方聲遠影響很大,都是極力鼓吹建立龍謙的絕對權威的代表人物。所以方聲遠立表贊同,“大帥英明。敏忠定當不負大帥。”

“不是負我不負我的問題,而是不要辜負國家,辜負這個時代。鳴皋啊,眼下立憲之風甚勁,你集中精力研究下這個問題,看對山東會有何影響?楊撫臺最近跟我談了兩次。徵詢我對立憲的態度。我一個軍人。管什麼政治?”

方聲遠點點頭。心想,若是你不懂政治,全國怕是沒幾個懂政治了,“可以。不過。方某以爲。大帥眼下采取的靜觀其變。不輕易表態的做法極妙。凡是這種大變,先站出來的都不好。”

“嗯。如果日本打贏俄國,我估計立憲派將更爲得勢了。最近接到張季直的一封信。待會兒你去歐陽那裡拿走,替我擬封回信。這位張季直,幾乎成了鼓吹立憲最熱衷的人物了。”龍謙不再談關外局勢,方聲遠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龍謙回到家,見王明遠在,正與陳超談着什麼。

“司令,方聲遠又勸你控制魯山吧?你可別聽他的。魯山絕對不會有二心的。”王明遠開門見山。

“我心裡有數。晚飯在我這裡吃吧,我讓張嫂加幾個菜。對了,最近德國人又找你了?”

德軍一直想再辦一次演習,但這件事王明遠做不了主,而且,第十協也有些意見。

“找了,我說要司令批准才行。”

“嗯,我在考慮。最近一批迫擊炮在你那裡出了點問題?”

“是。幸好沒傷人。”

“哦,魯山的報告說,迫擊炮的作用極大,建議大批裝備並且配備至營一級。你認爲呢?”

“那當然好,對於摧毀對方的機槍陣地是個好武器,就是炮彈太貴了。我倒是覺得應當大批裝備輕機槍……司令,你要注意方聲遠這個人,有些不地道。”王明遠見龍謙不想談方聲遠之事,又將話題轉回來,剛纔他已經與陳超聊了半晌了。他之所以來龍謙居室,就是要談此事,“魯山跟你多年,出生入死,拋妻別子,如果咱們不信任,會很傷心的。

“事情要兩方面看。鳴皋也是爲了團體啊。魯山那邊山高皇帝遠,民風不同,政情軍情也與山東不一樣,要建立一支靠得住,打得贏的軍隊,任務很重啊。加強幹部的配備是應當的,不能說派人過去就是不信任。難道我給你配備助手,就是對你不信任?另外,建立根據地,更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須大力加強山東干部向關外的輸送。”龍謙看了一眼正在抽菸的陳超,“越之先生,咱們能不能辦一所幹部學校?以什麼名義辦?”

幹部一詞是龍謙的發明,其意義王明遠和陳超完全理解了。龍謙現在最缺的不是軍官,而是懂經濟,會與官府交涉的人,也就是龍謙說的幹部。

“這個我要想一想。”陳超琢磨着。

“嗯,這件事就勞煩越之先生了。軍隊也可以抽人到地方工作,特別是農村自治委員會的工作……”龍謙仰面想了一想,“山東暫時不會有戰事,要抓緊這個機會培養我們的幹部。對了,明遠啊,我想讓你的九協與十協換換防,你看如何?”

這個比較突然,王明遠楞了半晌,總算明白過來,“也好,是不是藉機進行一次野營訓練?”

“那就更好了。你回去準備一下,等我的命令吧。另外,部隊火器方面的編制你要研究一下,我讓司和周毅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等過一段時間,我們開一個裝備編制方面的專題會。”

“退思,要相信魯山。”陳超見龍謙不想談了,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當然。等他們在北滿安頓下來,我準備將魯山、二虎等人的家眷送過去。”

“這樣好。”

“真想去一趟關外啊,可惜走不開。”龍謙有些神往,“我真沒想到他們發展如此迅速。”

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32節 變化八第4節 要塞四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32節 情報處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7節 要價第23節 行刺第10節 回國第5節 狄文父子第7節 太原第4節 起因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十七 北京七第22節 貪腐案一第28節 變化四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7節 政府第6節 許家第40節 周馥二第4節 南京一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34節 清廷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13節 平叛三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23節 行刺第12節 這一仗六第8節 許思二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7節 兗州行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8節 大勢七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0節 彼得堡六第4節 起因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16節 雜音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2節 楊士驤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5節 變化一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34節 大勢三第4節 各方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4節 陳超第25節 招商會一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節 抗洪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節 立憲之爭第8節 膠縣之敗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8節 人才第3節 走向戰爭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4節 新局面二第4節 見面禮第32節 沂州一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21節 敗露第8節 終戰協定第19節 王士珍三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節 美國特使第15節 突圍二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0節 秋瑾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節 懷來第7節 太原第12節 預備役第5節 事與願違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
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32節 變化八第4節 要塞四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32節 情報處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7節 要價第23節 行刺第10節 回國第5節 狄文父子第7節 太原第4節 起因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十七 北京七第22節 貪腐案一第28節 變化四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7節 政府第6節 許家第40節 周馥二第4節 南京一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34節 清廷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13節 平叛三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23節 行刺第12節 這一仗六第8節 許思二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7節 兗州行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8節 大勢七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0節 彼得堡六第4節 起因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16節 雜音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2節 楊士驤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5節 變化一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34節 大勢三第4節 各方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4節 陳超第25節 招商會一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節 抗洪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節 立憲之爭第8節 膠縣之敗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8節 人才第3節 走向戰爭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4節 新局面二第4節 見面禮第32節 沂州一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21節 敗露第8節 終戰協定第19節 王士珍三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節 美國特使第15節 突圍二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0節 秋瑾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節 懷來第7節 太原第12節 預備役第5節 事與願違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