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德軍的計劃

羅馬尼亞戰役的失利給剛接手德軍指揮權的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當頭一棒。。 ..

現在,興登堡將注意力轉回東線了。令法國人流乾血的凡爾登戰役也令德國人流乾了血。爲了挽救凡爾登戰局而舉行的,由英國人主導的索姆河攻勢中德國算是贏家,傷亡比的計算足以證明這一點,但也給了德軍巨大的創傷。結束了兩場戰役的西線三方都精疲力竭了,隨着冬季的到來,魯登道夫判斷英法暫時不會舉行大規模的進攻戰役了。

從11月起,德軍秘密向東線大批運兵。

索姆河戰役增強了德軍防守的信心。在充分構築完整的防禦體系後,德軍一個師可以擋住英法軍兩個師的攻擊而保證陣地不被突破,即使進攻方的炮兵是防守方的二倍也無濟於事。而凡爾登戰役則證明,進攻英法陣地取得如1914年夏季戰局那樣深遠突破是極爲困難的。正反兩個方面的教訓讓德軍最高決策層意識到,取勝這場戰爭唯一的希望在東線。

魯登道夫認爲,如果德軍採取絕對的守勢,可以從西線調出3035個師用於東線。加上新組建的軍團,可以策劃在東線舉行一次規模超過1915年的進攻了。

其實,在中國對同盟國宣戰之前德軍就策劃東線戰役了。興登堡一上臺,便着手實施魯登道夫和霍夫曼籌劃已久的波蘭戰役。戰役的設想一如另一個時空的庫爾斯克,兩支部署在波蘭“陽臺”南北的德軍相向行動。在華沙以東實現會師,合圍波蘭境內的大量俄軍,然後兵鋒從庫爾蘭指向彼得堡,迫使俄國退出戰爭。

興登堡的成名之戰就是在東線打的,坦能堡戰役早就了興登堡的威名。但在德軍內部,對於興登堡這位老英雄卻有着不同的評價。霍夫曼這位在東線造就了巨大名聲的新銳將軍認爲興登堡除了胸懷寬廣之外不值一文,他曾對參觀坦能堡戰役遺址的記者說:這是司令官戰前睡覺的地方,這是司令官戰鬥中間睡覺的地方,這是司令官戰後睡覺的地方。言語間不無苛刻。

但興登堡確有過人之處。此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神態安祥,從無驚慌失措。這其實是一個統帥難得的素質。另外。興登堡對人寬容大度。展現了一般任少有的寬廣胸懷,即便如魯登道夫這樣的天才人物對興登堡也充滿了敬意。有一件事足以證明興登堡的爲人,在1914年,柏林舉行慶祝坦能堡大捷的遊行會上。興登堡的汽車被堵在了城外。面對不認識他的警察的教訓。興登堡這位坦能堡戰役的最高指揮官竟能一笑而過,靜靜等待遊行隊伍通過後方纔進城而絕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在凡爾登的戰鬥尚未結束時,接替法金漢執掌德軍最高軍事指揮權的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這對完美搭檔已經在戰略上取得了共識。那就是在目前情況下。德軍不可能在西線獲得決定性勝利以至於讓法國投降。那麼,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移兵東線,用一次決定性的進攻解決俄國。

六月底,興登堡召集德軍東線主要指揮官們開了一個會,商討了東線戰役的計劃。決定集中四個集團軍展開波蘭戰役,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包圍戰擊潰俄國。

俄國控制下的波蘭像一個巨大的楔子楔入了東普魯士和哈布斯堡之間,它有三面暴露在外。如果穿越時空回到另一個世界,很像在1943年春季隨着“泥將軍”的到來結束了拼死爭鬥的蘇德南翼戰線形成的庫爾斯克弧形地帶那個巨大的突出部。

德軍總參謀部制定的波蘭戰役的核心就是從南北兩個方向相向突擊以合圍波蘭境內的俄軍西方面軍部隊。如果戰役成功,將嚴重削弱俄軍並且縮短戰線,爲第二階段從庫爾蘭向彼得堡的攻擊創造條件。

會後,興登堡請德皇批准了戰役計劃。德軍準備投入西線的戰略預備隊開始通過他們管理一流的鐵路線秘密向東調動。

中國對德宣戰並且派遣遠征軍赴俄參戰並未成爲該次會議的主要議題,只是在會議結束時談到了這個問題。魯登道夫說,就讓大炮教訓忘恩負義的中國人吧,那些黃皮猴子願意來送死,就讓他們送死吧。

作風極爲嚴謹的東線參謀長霍夫曼將軍也認爲中國人不足爲慮。他不是輕視華軍的戰鬥力,而是計算了中隊投放的速度,認爲這支兵力不詳的遠征軍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這次戰役了。

出任德軍軍需總監的魯登道夫將一個讀者所熟悉的前德國將軍交給了馬克斯.霍夫曼作爲其助手,他就是青島守軍最高指揮官斯特勞斯上校。霍夫曼向斯特勞斯上校詳細瞭解了華軍的情況。在給魯登道夫的信函中說,斯特勞斯是德隊中少有的對中隊瞭解的人,他給我敘述了一段令我難以置信的傳奇。我必須重新認識中國人了。的確,中國人早已證明了自己的脫胎換骨。日本曾擊敗了俄國,但卻敗給了中國。聯想到我們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我認爲兩國頗有相似之處。一個具有堅強意志和遠大眼光領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國成爲我們的敵人是外交方面的嚴重失敗。必須高度警惕中國的遠征軍了,它的危險程度超過了俄國人。

羅馬尼亞戰役證明了斯特勞斯的預言,也打亂了德國東線戰役計劃。中國遠征軍乾脆利落地擊敗了法金漢,兩個集團軍十個師基本被殲滅了,逃回的官兵不足4萬人,全部的重武器丟失。大批的軍資落在了中國人手裡。法金漢在秋季取得的成果全部喪失了。甚至等不及援軍的抵達。

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羅馬尼亞的得而復失才令人扼腕。它的影響是連鎖的,且不說德國急需的羅馬尼亞石油和糧食全部化爲了泡影。對全局產生的不利影響纔是致命的:保加利亞受到了威脅,因爲奧匈帝國從意大利戰線抽兵應對羅馬尼亞危機,意大利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彼得堡爲羅馬尼亞的勝利召開了盛大的慶功會,搖搖欲墜的俄軍士氣無疑得到了提振。特別是最後一條,儘管尚無準確的情報,仍令魯登道夫痛徹肺腑。

長期在東線作戰的魯登道夫承認,兩年多的戰爭並未摧毀俄國。遼闊的戰略縱深和無盡的人力資源保證了俄國不會因幾次戰役的失利就投降。用戰爭手段摧毀俄國是困難的。但不等於沒有其他的方法。魯登道夫比起霍夫曼來考慮政治因素更多一些。他是總體戰的發明者。他總算髮現了俄國的死穴。他從各個渠道彙總了俄軍的現狀。一些是情報部門提供的,一些來自對對俄軍俘虜的審訊,還有一些是從中立國外交使團獲得的。魯登道夫彙總研究分析了這些情報,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俄國內部醞釀着深刻的危機。

危機的種子從日俄戰爭失敗就種下了。1905年是第一次。羅曼諾夫王朝雖然平息那次騷亂。卻並未徹底消除危機的因子,反而因戰爭而發酵了。戰爭的巨大消耗和俄軍的慘重損失加重了危機,物資特別是糧食的匱乏軍隊、政府以及普通的民衆對皇室的憎恨與日俱增。各種反對勢力秘密團體加快了自己的步伐,他們已經將觸角伸進了軍隊。懦弱的尼古拉二世找不到解決危機的方法,又缺少鐵血的手段來剪除異己,在親自擔任俄軍總司令後甚至連最常用視察軍隊授勳來提振士氣都不用。

俄國爆發比1905年危機更嚴重的革命種子已經埋下了,只等一個機會。這個機會魯登道夫自認已經找到了,那就是流亡瑞士著書立說宣傳暴力革命的伊里奇.弗拉基米爾——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靈魂人物。魯登道夫認爲,這個人就是引爆俄國內亂的關鍵因素,如果資助其鉅額資金送其回國,其作用抵得上一個實力強大的集團軍。在接掌事實上的總參謀長之後,魯登道夫已經開始了聯絡伊里奇的工作。如果俄國再遭受一兩次巨大的失敗,必然引發國內的政治危機,與德國媾和便成爲可能。一旦簽署有利於德國的停戰協定,德國就可以騰出被捆住的一隻手,轉而逼迫英法,在美國參戰之前結束戰爭。

但中國人的加入打亂了魯登道夫的步驟。甚至連策劃的東線進攻的計劃也必須調整了,他必須先顧及東南歐危機,確保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的安全,大量的部隊緊急通過奧匈帝國調給了馬肯森以組織一道新的防線,防止中國人對保加利亞的衝擊。好在中國人在魯塞附近停下了腳步,給了自己急需的時間,真是謝天謝地。中國人還是差了些,換做自己,將以布加勒斯特爲基地,不顧一切地衝向保加利亞腹地,將東南歐攪他個天翻地覆!

中國人沒有那樣做。說明什麼?說明他們也遭到了巨大的損失,失去進攻力量了。他不相信那位用兵果敢的葉延冰將軍看不到這一點,羅馬尼亞戰役已經證明那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中國將軍,其指揮能力不容懷疑,不在那個能幹的勃魯西洛夫之下。

11月初,情報證實羅馬尼亞境內的中國遠征軍與俄軍換防了,勃魯西洛夫將軍的第8集團軍從中國人手裡接管了布加勒斯特。諜報獲悉勃魯西洛夫對中國人停止進攻極爲不滿,勃魯西洛夫與葉延冰將軍爆發了激烈的衝突。爲此,俄軍總參謀長亞力克希夫上將趕至前線調停中俄前線將領間的矛盾。或許中國人撤出羅馬尼亞是亞力克希夫調停的結果。

現在怎麼辦?重新考慮攻擊羅馬尼亞還是繼續進行執行波蘭戰役?如果將戰局重點放在東南歐,那麼就必須繼續增加馬肯森的兵力,波蘭戰役將無疾而終。相反,則必須加強克拉科夫方向的兵力,因爲這個方向的進攻可能會遭遇中國遠征軍。不過,魯登道夫並不認爲中國人會再創造奇蹟,羅馬尼亞的失敗再次證明法金漢是德國的罪人。中國人只有十幾個師,充其量不過二三十萬人的軍隊,不會構成波蘭戰役決定性的因素。

11月上旬,魯登道夫接到中國人第二批部隊入俄的消息後緊張起來,時間變的緊迫,不能聽任中國人後續部隊的源源抵達,那樣將不得不重新計算波蘭戰役了。他在11月13日促使興登堡做出了提前發起波蘭戰役的決定,搶在中國遠征軍生力軍抵達之前實施進攻。

11月15日,興登堡在柏林召集了一個有東線主要將領參加的會議,那位鄙視興登堡的馬克斯.霍夫曼在分析了東線局勢後強烈要求利用勃魯西洛夫主力換防的機會盡快實施波蘭戰役。理由是俄國人的西南戰線出現了一個短期的空檔,勃魯西洛夫似乎盯住了保加利亞,他將第8集團軍調到了羅馬尼亞,使得俄國人的西南戰線防禦實力明顯下降了,而中國人似乎與俄國人起了齷蹉,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會議重新研討了總體作戰計劃,決定從東普魯士和克拉科夫兩個方向發起相向攻擊。戰役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重點在西南,經過加強的德軍第11集團軍從克拉科夫向盧布林發起突擊,擊敗勃魯西洛夫的西南方面軍主力,並牢牢吸住中國遠征軍,爲從東普魯士進攻的北翼主力創造條件,第二階段的重點將置於北翼,由德軍第8集團擔綱主力的北翼鐵鉗將直指華沙,與南翼德軍在華沙——盧布林方向合攏鉗口,一舉將俄軍西方面軍主力殲滅于波蘭平原。

德軍的困難也不少,主要是兵力集結需要時間。興登堡從總預備隊和西線調向東線總計達24個師,其中4個師調往了保加利亞,預計參加波蘭戰役的新銳部隊正在集結中,因爲要瞞過協約國的諜報網,部隊調動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製造了一系列假象以欺騙對手。霍夫曼提出的在11月20日發起攻擊的計劃存在很多困難。就在柏林軍事會議尚未定案之時,勃魯西洛夫指揮在羅馬尼亞的兩個集團軍發起了向保加利亞的進攻。其接管中國人成果的第8集團軍從南發起攻擊,東面的第9集團軍和羅馬尼亞軍隊也發起了強渡多瑙河的行動,對馬肯森部隊構成了壓力。

這個消息令柏林的軍事巨頭們欣喜若狂。這簡直太妙了,勃魯西洛夫的行動爲德軍波蘭戰役的實施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第4節 無錫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節 龍口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5節 膠州灣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4節 文尼察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4節 周毅二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1節 特種作戰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2節 貪腐案一第8節 日本第13節 北京三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8節 日本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2節 這一仗六第19節 對策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39節 周馥一第10節 回國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5節 江雲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2節 齊河第24節 假戲真唱第2節 初戰一第16節 平叛六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3節 立憲之爭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16節 整編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0節 阻擊三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8節 湖北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9節 整編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5節 白瑞庭第5節 彼得堡一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25節 計劃第9節 別離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32節 出征二第11節 進京一第15節 平叛五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9節 大勢八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7節 太原第24節 俘虜們一第5節 海空軍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2節 情報處二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節 黑溝臺一第34節 清廷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0節 天津四
第4節 無錫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節 龍口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5節 膠州灣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4節 文尼察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4節 周毅二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1節 特種作戰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2節 貪腐案一第8節 日本第13節 北京三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8節 日本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2節 這一仗六第19節 對策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39節 周馥一第10節 回國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5節 江雲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2節 齊河第24節 假戲真唱第2節 初戰一第16節 平叛六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3節 立憲之爭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16節 整編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0節 阻擊三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8節 湖北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9節 整編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5節 白瑞庭第5節 彼得堡一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25節 計劃第9節 別離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32節 出征二第11節 進京一第15節 平叛五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9節 大勢八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7節 太原第24節 俘虜們一第5節 海空軍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2節 情報處二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節 黑溝臺一第34節 清廷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0節 天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