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反擊計劃

陳豪所在的部隊自高密防禦戰之後又脫離了14師的指揮變爲了軍區直轄,在14師的掩護下一路向西北方向的杞城撤退 部隊開始怨氣沖天,令16旅的中高級軍官苦惱不已。該旅山東籍兵員超過了80%,對於“縱敵深入”深爲不解,師主力被圍在青島,我們卻不停地向西撤退,上面究竟是怎麼指揮的?高密又不是守不住?爲什麼撤退?喪師雖然過了,但失地卻是實實在在的,這個結局怎麼跟父老鄉親解釋?配屬他們的民工隊也深爲不滿,看看你們,這麼多的槍炮,爲什麼不跟小鬼子打?你們究竟要退到哪裡去?

民工隊的成員基本都是膠東人,他們的家鄉已陷入敵手。帶隊的多是縣鄉兩級的官員,一些關於動員方面的文件是要給他們傳達的,有關日軍在膠東數縣的暴行被國防部宣傳局及中央軍區政治部整理出來,下發給部隊以提振士氣,這些材料透露出來,更增添了民工隊的怨氣,有的領隊說,你們如果這樣再退下去,我們就不伺候你們了!

好在部隊在杞城東南停下了腳步,接到就地休整的命令。當地政府已經爲部隊準備了駐地,騰出了好幾個村子以安置這支山東子弟兵。16旅在這裡補充了500名預備役士兵以及大批彈藥,卻沒有接到反擊或者就地構築防禦工事的命令。第6師以防禦成名,對築工有着極高的要求。雖然沒有接到命令,但曲致庸旅長還是帶着團營長們勘察地形,研究部署防禦。

陳豪的1營單獨駐紮一個村莊,進入了短期的戰場休整。一天前,軍區政治部王主任帶着一個小組來到46團駐地,代表國防部授予46團“攻如猛虎”錦旗一面。這是對46團青島攻堅的表彰。根據慣例,獲得團級榮譽的部隊永遠不會裁撤了。隨之是對46團立功官兵的授勳表彰,凡是參加青島攻堅的官兵都獲得一枚“青島戰役紀念章”,立功官兵則另有獎賞。陳豪獲得一枚二級英雄勳章,這是46團乃至16旅對於個人的最高獎賞。率先攻擊小湛山一號堡壘的2營卻沒有獲得榮譽。

青島戰役已經結束一個多月了。因層層報批。直到現在纔將相關的獎賞定下來。軍區政治部的王主任親自給陳豪少校戴上了英雄勳章,對陳豪說,“軍區封司令非常欣賞你的勇敢,好樣的!希望你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再立戰功!”

隨同王主任來的《國防報》記者對陳豪做了專訪。

當天。興奮不已的陳豪將勳章及獎金全部寄給了妻子。並附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右手的傷尚未徹底痊癒。寫字受到了影響,字因此寫的巴巴拉拉,但陳豪不在乎。已經告知了妻子自己的傷勢。越是這樣妻子反而越放心。

上午在接到團部的命令後,陳豪帶着通訊兵騎馬到五里外的團部集合,村子裡的百姓並未疏散,街上到處是嬉鬧的孩子們,沒有一絲大戰來臨前的特有氣氛。陳豪牽着馬出村,一路上都有村民熱情地跟他打招呼。

村北的大道上通行着一眼望不到頭的行軍縱隊,汽車牽引着火炮,更多的畜力車拉載着彈藥及食品,士兵們的步槍橫着架在揹包上,埋頭疾走。這是急行軍的節奏了。陳豪注意到這支部隊尚未配發鋼盔,步槍和重機槍也是老式的,估計是新調入戰場的援軍。

陳豪牽着馬擠過縱隊,引發人家的不滿,“亂擠什麼?”

“對不起,對不起,”陳豪對一名朝他瞪眼的中尉歉意地說,“你們是哪部分的?”

“你是哪部分的?”中尉反問道。突然看清了陳豪領章上的那顆金色梅花,眼前的青年軍官竟然是少校!於是立正敬禮——國防軍軍規,同一支部隊,職務低的要先向職務高的敬禮。不同的部隊,軍銜低的要先向軍銜高的敬禮,“報告少校,根據上級命令,不得透露我部番號。”

“好吧,祝你們勝利。”陳豪還了個禮,帶着通訊兵穿越了人家的行軍縱隊。

“聽口音是南方人呀。”通訊兵嘟囔一句。

陳豪認蹬上馬,心裡盤算着,這兒離濰縣已經不遠了,據說濰縣一帶打得很激烈,16師快頂不住了,如果這支部隊是增援濰縣的,方向也不對啊?這不是穿過戰線了嗎?

見到李少虔團長後,陳豪說出了他的疑慮。

“不要問了,各管各的事吧。曲旅長要帶我們看地形,走吧。”李少虔帶着手下的幾個營長騎馬朝集合地而去。

“陳豪啊,你小子風光了啊,等《國防報》登出你的照片和事蹟,你就聞名全軍了。”坐在一個小土包上的曲致庸正在跟手下的軍官說笑,看到46團的幾位主要軍官來,站起身,沒有理李少虔,而是先跟陳豪打招呼。

“多謝首長擡愛,陳豪不敢居功。聽團長說,你要帶我們看地形?”

“會說話!不過,也是你應該得的,爲咱旅爭了光。至於看地形修工事,是咱葉師長的老規矩嘛,部隊住下來要先掌握地形才行。不過已有命令,用不着構築工事了,14師跟在我們後面也下來了。”曲致庸揮動馬鞭,朝東南一指。

腳下是波光粼粼的濰河。

“旅長,上面究竟給我們旅什麼命令?”

“休息待命。”曲致庸也在心裡嘀咕,不進不退停在這裡算什麼?

“據說濰縣那邊打得很激烈……”李少虔小心翼翼地說。他在軍中的靠山比起陳豪差了很遠,雖然軍職比陳豪高,卻沒有陳豪在上司面前的隨意。封司令都知道這個營長,但他肯定不認識自己。

“是啊是啊。”曲致庸的目光轉回來,望着西北方向,“各位,你們猜猜,上面將我們這個旅擺在這兒要幹什麼?你說!”他用馬鞭指了指陳豪。

“剛纔看到了東進的大隊人馬,一眼望不到頭……應該是新調入我們軍區的。”陳豪整理着思路,“日軍分南北兩線進攻,南線已經佔了高密,北線逼近了濰縣,上級令我們放棄高密北撤至此。或許是集中主力反擊他的一路?”陳豪想起了剛纔遇到的那支陌生的部隊。

“哦?反擊哪一路?”曲致庸微笑着望着陳豪。

“是北線吧?如果打南線。我們的部署就有問題了。”

“好小子,敢懷疑封司令?”曲致庸笑笑,“繼續說,爲什麼是北線而不是南線?”

陳豪的思路清晰起來。“報告旅長。如果反擊南線。我旅就不應該撤至杞城了。或許上級要我旅和14師就地抗擊,爲北線反擊提供掩護。”

曲致庸的臉色嚴肅起來。陳豪的判斷有道理,但有明顯的漏洞。如果是爲北線保障側翼,那麼總部就不會將16旅捏在手裡而應該繼續置於14師的指揮之下。剛纔那支部隊他已經看到了,顯然是從濰縣和高密中間插入敵後的大穿插支隊,至少一個旅,或許是一個師,誰知道呢?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他這個旅長還夠不着級別,不會獲知總部的全盤計劃。但可以肯定,自高密至杞城的撤退是爲了反擊。

“如果猜對了,我請你吃飯,在濟南最好的館子。哈哈。”曲致庸用馬鞭抽打着高筒皮靴,“如果猜錯了,你做東,請我們在場的喝頓好酒。”

“沒問題。一言爲定。不過,上級絕不會不用我們這樣的主力。”陳豪笑道。

“說的對!所以要好好休息,休息也是一項重要任務。”

16旅在杞城休息兩天後終於接到了命令,渡過濰河,沿右岸秘密南進。

“猜錯了呢,還是回頭打第3師團這個老冤家。”陳豪聽着南面傳來的清晰炮聲,那是14師對追上來的第3師團阻擊戰打響了。自青島與德軍血戰後,陳豪對於列強的軍隊的戒懼心沒有了,特別是日軍,以16旅的訓練和裝備,對付日軍是有優勢的。在高密阻擊戰中,1營損失輕微,輕而易舉便擊退了日軍。

“今天是幾號?”他問通訊兵。

“幾號?11號還是12號?”

“笨蛋!連幾號都記不準。”陳豪罵了一句,“這封信交給軍郵,然後到河岸找我。”陳豪將昨晚給妻子寫的信交給通訊兵。

這天是10月12號。收縮兵力誘使日軍拉長戰線後,中央軍區的反擊戰役首先在北線首先打響了。

第2師主力從濰縣以南車留莊附近插入了戰線,隔斷了第23旅團和第6師團之間薄弱的聯繫並將23旅團逼向南,該師的一個旅(4旅)從車留莊以東插入,直撲新河,構成合圍北線日軍的外圍防線並阻擊自萊州方向可能的日軍增援。以該師的另一個旅在師直屬部隊的支援下突擊昌邑,構成合圍圈的東線內層。

在杞城至濰縣之東,還有一個日軍第23旅團及18師團直屬隊,該部的任務是保障攻擊濰縣的第6師團的南翼安全。這個旅團將交給第2師的最後一個旅及集結於杞城附近的16旅對付。

按照中央軍區的戰役設想,在濰縣以東、昌邑以西將形成南北兩個包圍圈,大圈裡是第6師團全部,小圈裡是18師團部及第23旅團。

在北線的反擊發起後,南線反擊隨即打響。由孫武指揮的經過戰場補充的第14師抗擊追上來的第29旅團,確保北線圍殲戰之安全。總部已經確認日軍第3師團佔領高密後並未全軍北上,而是留下了一半兵力照應後方,所以封國柱決心先在北線動手。判斷日軍在其北線部隊陷入危機後,會命令留守高密的第5旅團北上增援,等該旅團北上後,隱蔽集結於高密以東山區的第18師主力即可前出,搶佔高密,關上該部日軍後撤的大門,會合第14師包圍殲滅日軍第3師團。

這是華軍總部設計的第三個包圍圈。

南線華軍還有一支奇兵,即杜三立的第1師主力。該師的任務是在反擊打響後出擊膠州灣。側擊第9師團後方,打爛日軍的後勤線並努力阻止第9師團向內陸的突擊。如果第9師團捨棄被合圍的部隊登船逃命,堅守青島的第6師主力即斷然出擊,隔斷其撤退上船的道路並與第1師主力聯手將日軍入侵山東的最後一個師團也包圍殲滅。

總部的反擊設想氣魄極爲闊大。

華軍總的兵力部署爲:北線16師,第1師第1旅,第2師及第6師第16旅。計有7個步兵旅,對手是日軍一個半師團。南線爲第14師,第18師及第1師主力(欠第1旅)及第6師兩個旅,共計8個步兵旅。對手是日軍兩個半師團。

考慮到北線反擊發起後,自浮山攻擊青島之24旅團有可能掉頭南下。北線的壓力將大於南線。封國柱手裡還有一個剛組建三個月的學兵旅。骨幹基本是軍校學員,該旅(只有兩個團)和中央軍區警衛團等部隊將是最後的預備力量,準備在關鍵時刻投入北線戰場。

由中央軍區制定並經總參批准的反擊計劃在龍謙視察前線後做了重大調整,一改原先的先對付第3師團然後再打第6師團變爲了兩線齊動。分頭穿插包圍。力爭將第6、第3及第18師團之23旅團全部殲滅。

做出這樣大膽甚至冒進的反擊計劃是建立在開戰以來的戰損比統計基礎上的。中央軍區作戰部在得到了第2師。第1師1旅及第18師共計7個旅的援軍後,決心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面對總統的擔心,中央軍區作戰部列舉了南北兩線的戰損比。特別指出,16師部隊單獨抗擊日軍一個半師團的進攻並未崩潰!夏店、昌邑都是按計劃放棄的,敵第6師團幾次圖謀的突破都被高師長的部隊粉碎了,16師的傷亡是大了些,但並未出現力不能支的情況。使得準備隨時投入北線的第1旅一直未曾使用,一直到濰縣防禦戰打響後,鑑於第16師的戰鬥力量(華軍總參謀部的一種計算部隊實力的指標)已經被削弱了35%以上,爲了不使16師傷筋動骨,纔在封國柱的命令下將第1旅投入了濰縣防禦的正面。該旅的投入,立即制止了第6師團的猛攻並依仗其優勢的裝備給予熊本師團以重大打擊。中央軍區作戰部說,如果總統給了我們七個旅的龐大預備隊後再不打出大殲滅戰,我們將無顏面對總統,面對國人!

自封國柱以下,中央軍區一戰全殲侵華日軍的決心越來越強烈,不滿足將日軍趕出山東了。

但龍謙卻對日軍的頑強有着別人所沒有的認識。獵物裝的太大會翻鍋的!

副總參謀長蔣方震指出,如果只圖謀第3師團會導致北線日軍的逃走!漫長的海岸線可不止一個港口——日軍無疑會發起救援,當然我們不能讓他們南北合流,分割是殲滅的前提嘛。但日軍一旦發現救援無望,寺內大將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南線撤圍青島,北線就地靠海登船,損失一個第3師團罷了。但如果先打北路,南線日軍則很難逃跑。

蔣方震的方案得到了中央軍區的贊同。薛曉才證明,北線日軍極爲囂張,他們不會想到我軍敢對他們下手!這也是有利條件之一。

聽了中央軍區及總參意見後,龍謙沒有馬上做出決定。那是10月7日的事。爲此,龍謙派出蔣方震在薛曉才的陪同下去了退至濰縣頑強抗擊的第16師實地瞭解情況。在濰縣,蔣副總長給龍謙發來密電,16師傷亡重大但戰意高昂,該師表現出了極爲頑強的作風,頗有第6師的風采。而根據潛入敵後的第二特戰大隊的報告,日軍補給不足,四處找糧食,彈藥也出現危機,一線部隊證實,最近兩天,日軍第6師團的炮火準備明顯減弱。第16師高師長判斷日軍炮彈供應已經不足了。

但我軍有濟南軍工的穩定供應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至今未發生彈藥及給養供應不足的情況。不過,開戰以來的消耗超過了預計,這一仗打完,也將這三年來儲備的彈藥,特別是大口徑炮彈庫存打空了。

蔣方震建議先打北線並提出了具體的計劃,即立即投入第1旅以鞏固濰縣防線,給自開戰以來一直苦戰未得休息的16師緩口氣,騰出兵力防止梅澤道治的迂迴突擊。北線的反擊的關鍵是第2師,如果該師圓滿達成實現中央突破,此戰必勝!

第2師成爲了山東戰役的關鍵棋子。

“司令,我師定當達成使命,不負司令之厚望!”第2師師長韓子英在獲悉預定給自己的任務後大喜過望,當着封國柱等人的面對龍謙立下了軍令狀,“如果完不成任務,我願受最嚴厲制裁!”

韓子英雖然未經歷蒙山整軍,但也算蒙山軍的老人。他在西沽就加入蒙山軍了。在國防軍中,稱呼龍謙爲司令的彰顯了一種資歷。

第2師的前身是第十鎮,再往前是第五鎮第十協。如果就歷史而言,該師屬於國防軍資歷最老的部隊,可以與第1師平起平坐。後來名聲大震的第6師,第9師在它面前都是小弟弟。但倒黴的是在舉兵反清之前出了個新寧事件,第2師自此走了黴運。藍心治以下,所有軍官都憋了一口氣,耐心尋找着翻身正名的機會。

第2師因馮侖及周毅導致一批人倒了黴。但這幾年情況有所變化,首先是第2師的老師長周毅終於被解除了“幽禁”,經龍謙批准,周毅被委任爲新組建的後勤學院院長,軍籍也恢復了,卻沒有授予軍銜。周毅的復出是一個信號,第2師跟着有一批人升了官,如參加山東戰役的18師師長柴守業,原來是2師的旅長。

第2師在國防軍中的地位落於第6、9師也有客觀原因。作爲龍謙經略西南的主力,第2師在反清戰爭中跑的路不算少,但沒有打出什麼轟動全軍的戰績來,西南清軍在後來基本是傳檄而定了。建國後國防部及總參策劃進軍西藏,駐守成都的第2師強烈請求承擔該任務,最終卻被龍謙“欽定”給了曹錕的13師,使得曹錕、吳佩孚等北洋降將狠狠地出了次風頭。這次山東危機爆發,西南軍區現任司令官,第2師的老師長藍心治密電龍謙,強烈要求使用第2師。龍謙應允了。藍心治雖不能親統第2師前往山東,但親自赴第2師召開了營長以上會議做了戰鬥動員,要求第2師一戰翻身,打出老部隊的風采。

憋着一口氣,第2師乘船東下,在武漢轉乘火車至石門,在石門進行了部分換裝和補充,在龍謙的親自關照下,全師加強了炮兵和工兵力量,展開了爲期一個月的大練兵,與第1旅進行了實兵對抗演習。龍謙親自到第2師視察慰問,爲部隊打氣鼓勁。然後,全師齊裝滿員秘密南下濟南,編入了中央軍區總預備隊。封國柱視察第2師後深爲滿意,下定了將反擊戰最關鍵任務交給該師的決心。

“子英,此戰的意義你想必理解了,如果達成總部的意圖,將砸斷日本陸軍的脊樑骨!從此後讓他放棄跟我們陸上爭雄的野心。但如果打砸了,我處分你有什麼用?”龍謙握住韓子英的手,“子英,你是參加過庚子之戰的,想一想我們國家曾經承受的屈辱吧,終於到了一雪國恥的時候了!我相信你,相信2師的5萬官兵。用心打吧,用勝利證明蒙山軍老部隊的實力。”

第16節 平叛六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38節 山東提督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8節 末日五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11節 進京一第6節 破莊六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2節 擴軍第35節 風起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5節 抗洪五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33節 出征三第4節 黑溝臺二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節 抗洪二第9節 彼得堡五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7節 許思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24節 春節前二第9節 英國特使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節 國會三第7節 孫娟們二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4節 方聲遠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節 齊河第16節 末日三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2節 阻擊五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4節 鐵良發難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8節 許思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2節 春節一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節 司徒均第8節 戰後一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天津一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7節 變化三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8節 交底第5節 海空軍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4節 上海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4節 南京一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2節 春節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4節 陳豪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5節 新生活第5節 楊度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5節 白瑞庭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14節 構想第21節 北京十一第23節 縱論一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7節 太原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2節 阻擊五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3節 司徒均二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10節 戰後總結二
第16節 平叛六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38節 山東提督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8節 末日五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11節 進京一第6節 破莊六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2節 擴軍第35節 風起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5節 抗洪五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33節 出征三第4節 黑溝臺二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節 抗洪二第9節 彼得堡五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7節 許思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24節 春節前二第9節 英國特使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節 國會三第7節 孫娟們二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4節 方聲遠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節 齊河第16節 末日三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2節 阻擊五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4節 鐵良發難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8節 許思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2節 春節一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節 司徒均第8節 戰後一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天津一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7節 變化三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8節 交底第5節 海空軍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4節 上海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4節 南京一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2節 春節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4節 陳豪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5節 新生活第5節 楊度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5節 白瑞庭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14節 構想第21節 北京十一第23節 縱論一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7節 太原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2節 阻擊五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3節 司徒均二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10節 戰後總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