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

同盟會成立後,雖然內部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聲音,但大的方針算是定下來了。而且在黃興的擁戴下,孫文出任了總理。“十六字”方針的核心是驅除韃虜,否則其餘三條都談不上。所以,同盟會將工作的重心放到了國內。

當務之急就是在國內建立同盟會的堅強組織,否則一幫立志推翻滿清的人們在海外喊破嗓子也無濟於事。就說孫文常駐的日本,各階層不乏孫文主義的支持者,但政府絕不會出兵幫助孫文。日本軍部和財閥們在日俄戰爭後,目光已經轉向了中國,但那些掌握日本政策導向的大員們寧願與滿清的實力派合作,比如袁世凱。也不願意去扶持無錢無兵的孫文。

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同盟會高層在確定綱領後開始研究具體的行動步驟。武裝反清是肯定的了,他們不贊成甚至討厭立憲的呼聲。孫文和黃興作爲同盟會的主要首腦,一方面組織輿論上的宣傳,另一方面則是進行組織上的安排。

具體方向有三個,一是江浙,二是兩廣,三是兩湖。其中,孫文、胡漢民屬意兩廣,黃興和宋教仁、劉揆一更重視兩湖。江浙一帶立憲勢力最強,主張武力反清的是光復會,比起立憲派的力量來說就弱的多了。

依靠的力量也出現分歧。孫文還是主張走武裝會黨的老路,而黃興則開始關注軍隊,特別是新軍。因爲近年來國內留日學習軍事的青年漸多,這些人基本都對滿清失去了希望,比如現在在日本士官學校讀書的蔡鍔等人,朝氣蓬勃,充滿了幹勁。他們回國後基本要進入了新軍系統,將成爲一支不應忽視的力量。而且,就滿清政府的軍事力量而言。海軍已經式微,且把持在福建幫手中。關鍵還是陸軍。而陸軍新軍繼北洋六鎮之後,湖北成立了新軍第八鎮。江蘇成立了新軍第九鎮。一部分人認爲,應當將精力放在對新軍的滲透上。

最後決定。在全國有條件的省份都建立同盟會的支部,做輿論上的宣傳和組織上的準備。這種預備性的工作不僅是必須的,而且絕不會白乾。

吳祿貞在1905年11月去了趟日本,跟黃興講了他去山東點驗第五鎮的故事。吳祿貞認爲,山東新軍第五鎮名義上是北洋六鎮之一,實際上跟袁世凱矛盾重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且。這支部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統制官龍謙出生於美國,應當是同情革命的。

這個消息引起了孫黃的注意。這是孫黃第一次聽說龍謙這個人。於是。山東納入了同盟會工作的重點。孫文開始物色回山東建立支部的人選,很快就找到了,他就是徐鏡心。

孫文委派的山東支部負責人徐鏡心在春節前回到了山東。他此番的任務是在山東建立同盟會的組織。只帶了兩個助手,韓策和劉芬澤,都是山東人。而且都是東京科學補習所的成員,第一批加入同盟會的骨幹。

徐鏡心在1903年赴日留學,1905年結識了孫中山,8月20日的成立大會他是參加了的。事後孫中山單獨與他談了話,委託他主持山東的工作。希望他在回國後大力發展組織,加強反清宣傳,爲武裝推翻滿清政權積蓄力量。徐鏡心表示他一定不辜負總理的期望,努力將山東打造爲同盟會最可信賴的基地。

韓策是濟南人,而徐鏡心和劉芬澤都是膠東人。徐鏡心本想將支部設在膠東,但韓策卻建議設在濟南。理由是濟南是山東的政治核心,目前又建立了那麼多的學校,有利於發展成員。徐鏡心思考一番後便同意了。

韓策的意見是對的,知識分子衆多的地方,反滿的情緒最濃,最容易發展組織。

徐鏡心和劉芬澤跟着韓策來到了濟南,就住在了韓策的家中。徐鏡心和劉芬澤來到後才覺得一向寡言少語的韓策家境真的不錯,家裡有了自來水,竟然還裝上了電燈。

當下,大凡能夠自費去日本留學的,家境一般都不錯。韓策的父親原先是幹票號的,現在則是晉商銀行的高級職員了。韓家在濟南有一處獨立的院落,韓策之父並不是每日都在家,大多時候奔波於遍佈山東各府的支行,韓策有一弟一妹,妹子已經出嫁,弟弟畢業於山東武備學堂,剛進入巡防軍當了一名排長,平日就住在軍營,大約一個月纔回來一趟。家裡只有韓母和一名僕婦。

徐鏡心和劉芬澤住在韓家還算方便。

韓策的建議是在濟南林立的實業或者學校裡謀一份差事,先安頓好生活,再徐圖工作之開展。

徐鏡心上一次來濟南時是六年前了,劉芬澤則根本沒有來過省府。倆人住在韓家,聽了韓策的介紹,方纔知道在濟南府找一份事情真不難。

韓策將徐鏡心和劉芬澤安頓住下,說出去看看情況,直到晚上纔回來,“……情況就是這樣。找工作很容易,好多廠子都在招人。因爲成立了好多學堂,教師缺額也多。憑着咱們留日的身份,去學校也不難。”

科學補習所算不上正規學校,韓策所說的留日學生其實是自欺欺人。不過,這個頭銜說出來,還是能唬一下人的。

“老劉,你看該當如何?”徐鏡心聽了韓策的報告,問劉芬澤的意見。

跟沉默寡言的韓策不同,劉芬澤性情外向,“看來到濟南是對的。不管到哪裡,先找一個事情做是正理。咱們總不能一直賴在韓策家吧?”

“這個自然。不過,總要有利於開展工作。既然說學校可以進,我倒是覺得進學校比進工廠強。至少薪水高一些。”徐鏡心很高興,“建謀韓策字你對濟南熟悉,咱們還是去學堂任教爲好,你看去哪一所爲好?”

“咱們三個報一所學校嗎?”韓策問。

“都有些什麼學校在招聘教師?”徐鏡心問。

“這個我還不清楚,需要打聽。濟南目前有三所大學,四所中等技術學校,濟南建築工程學校、濟南美術專科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及濟南師範專科學校。都是最近成立的,那建築和美術怕是不成,外國語和師範或許有一碰。”韓策報告。

“外國語學校教授日語嗎?若是其他語種我們可不成。師範學校也可以考慮。建謀你去打聽打聽。最好咱們仨分開到不同的學校。”

“明白。”韓策馬上領悟了徐鏡心的意圖。

上午離開家時,韓策在確認徐、劉二人未曾跟蹤後。先去了情報處設在老城西更道的一個聯絡站,自從他成功打入了同盟會,他的聯絡聯絡級別也高起來,專門給他指定了聯絡站。

很快,負責國內情報的四科科長王之峰陪着處長江雲親自來到西更道見他,詳細聽了同盟會派徐鏡心回山東的任務,江雲指示韓策從現在起。關係由六科轉入四科,直接歸王之峰領導。而對徐、劉兩人,江雲指示王之峰迅速搞清楚兩人的家庭情況和社會關係,然後幫助他們找到他們想要的工作。長期監視,“司令非常重視同盟會的成立。果然,他們竟然要派人回山東建立組織了,真是不簡單。具體如何處理他們,我還要請示司令。但目前只做監視。不要驚動他們。”江雲對王之峰做了佈置後,對韓策說,“你做的很好。但記住不要過於積極,不要讓他們感到你什麼事情都可以順利辦下來。明白嗎?”

“明白,我到什麼單位?”

“你要跟着那個姓徐的。儘快摸清他們建立組織的思路。方法。一般問題不要急於彙報,未經我批准,絕不準暴露你的身份。”

“是。處長,我覺得徐鏡心似乎對我弟弟很有興趣。昨晚問了我弟弟好多事,薪餉多少啊,隊伍上的情況啊,我都以不清楚推託了。”韓策想起一個情況。

“哦,這倒是值得注意。”江雲左手託着下巴思考了下,“嘿嘿,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幾個書生喊喊革命,濟得什麼事?我就不信他們能將手伸到部隊裡。之峰你千萬不可把精力全部用在這兩個小人物身上,明白嗎?”

“四科業務日多,都有些顧不過來了。”王之峰跟江雲出來後,苦着臉說,“光是濟南一大堆洋人,我就有些顧不過來。”

“誰要你管那麼多的人?我不是跟你說了重點嗎?華源和中興要害部門的,晉商銀行管事的,從江浙過來的那幾個教授,嗯?那可是司令親自交代的必須盯好的。現在不就多了兩個同盟會嘛,何況還有自己人在裡面。”江雲不滿地看了一眼高出自己半頭的部下。

“我這邊不是還管着一個行動隊嘛。”王之峰身高馬大,相貌堂堂,而且年齡還大着江雲兩歲,而江雲細皮嫩肉,宛若少女,倆人走在一起,江雲就是一小跟班。但王之峰心裡卻頗爲懼怕江雲,不是因爲龍謙的信任,而是江雲縝密的心思和層出不窮的手段。

“行動隊怎麼了?那可是司令親自調教的隊伍!咱情報處拿得出手的武力就是它了,你可得給我帶好了!”江雲秀眉一揚,“有人總是盯着行動隊想拿去,休想!”

行動隊自成立以來並未獨立完成一項特殊的任務,且規模也不大,只有不到二十個人。在江雲看來,行動隊就是暗殺隊,哪個傢伙擋着司令的路,直接做了便是。現在可不是當初了,蒙山軍家大業大,用不着看那些官兒們的臉色。比如楊士驤,江雲就私下提出過處理掉這個不上路的巡撫並保證做的乾淨利落,不留下任何的首尾。比如已經覈實鄭誠行蹤,完全可以將這個竟敢用伏擊手段謀害蒙山軍最高首腦的傢伙在北京做掉。

但建議被龍謙直接否決,並且嚴厲指出,暗殺能夠解決一時的問題,決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蒙山軍絕不輕易採取這種卑劣的手段,就像情報處不準展開對內的偵查一樣,對不同勢力不得采取暗殺的手段。

蒙山軍不主張暗殺,但不等於別人不用。滿清準備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就遇到了暗殺。江雲對此很感興趣,指示北京站收集有關情報。但江雲對同歸於盡的死士做法又嗤之以鼻,認爲那簡直沒有技術含量。若是要他幹,五大臣一個也活不了,自己派出的行動隊還會毫髮無損地返回。

但行動隊還在那裡,並未被龍謙撤銷,仍繼續着他們的訓練。自1905年下半年,行動隊的人員還加強了,達到近五十人的規模。增調的人員都是些從軍中選出的身懷異能的兵士,或者武藝超羣,或者妙手空空,或者精通爆破,或者百步穿楊,或者精擅投毒……

龍謙對這支掛靠在情報處的小部隊投入了很大的注意力,就像當初蒙山整軍建立神槍隊一樣,親自爲他們編寫了訓練大綱,親自考覈他們的訓練成果,親自爲他們上課,更多的是講政治,講思想,講紀律,教授他們槍法的時候很少,儘管蒙山軍上下都知道自己的司令官是百步穿楊的神射手。

直到參謀處注意到這支部隊,提出要將他們從情報處分出來,由參謀處直接指揮。江雲自然不幹,認爲情報處需要這支部隊。官司打到了龍謙那裡,暫時是情報處贏了……

江雲在安頓好對山東同盟會的監視控制後,找了個機會向龍謙做了彙報。龍謙極爲重視,在肯定了江雲的安排後指示江雲,必須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做到全方位監視,絕不准他們在部隊及軍工廠中發展他們的組織。

“如果他們向部隊滲透呢?據我的人彙報,他們可是打聽部隊的情況了。”江雲請示道。

“抓!毫不猶豫地抓!立即打消他們愚蠢的念頭!除了青軍聯,軍隊不準有任何的組織。”龍謙斷然下令,“不過,你們情報處要藏在暗處,懂嗎!”

“是。”江雲暗喜。既然要監視同盟會,那就等於開放了對軍隊的監視。江雲從龍謙換防各部和頻繁調動主官中看到了龍謙的擔心,心想,只要有我在,誰也別想搗鬼。

第14節 晉源票號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4節 各方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5節 江雲第5節 白瑞庭第13節 重逢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1節 進京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5節 洹上第16節 北京會議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6節 整編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節 春節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節 國會二第4節 監獄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30節 戰長沙三第3節 春節二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4節 上海第22節 擴軍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1節 伍廷芳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26節 招商會二第2節 喀山一第14節 文尼察第11節 戰後四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1節 阻擊四第8節 戰後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2節 破莊二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9節 彼得堡五第9節 阻擊二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1節 楊士驤一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2節 齊河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0節 寺內第33節 洪粵誠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20節 中興實業第10節 升允第16節 提親第3節 蒙山第6節 破莊六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7節 龍楊會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2節 召見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5節 方時俊第6節 戰與撤第35節 沂州三第17節 龍楊會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5節 七月第25節 寧時俊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9節 這一仗三第6節 孫娟們一第9節 阻擊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2節 軍規一第9節 王士珍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9節 別離
第14節 晉源票號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4節 各方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5節 江雲第5節 白瑞庭第13節 重逢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1節 進京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5節 洹上第16節 北京會議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6節 整編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節 春節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節 國會二第4節 監獄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30節 戰長沙三第3節 春節二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4節 上海第22節 擴軍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1節 伍廷芳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26節 招商會二第2節 喀山一第14節 文尼察第11節 戰後四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1節 阻擊四第8節 戰後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2節 破莊二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9節 彼得堡五第9節 阻擊二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1節 楊士驤一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2節 齊河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0節 寺內第33節 洪粵誠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20節 中興實業第10節 升允第16節 提親第3節 蒙山第6節 破莊六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7節 龍楊會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2節 召見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5節 方時俊第6節 戰與撤第35節 沂州三第17節 龍楊會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5節 七月第25節 寧時俊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9節 這一仗三第6節 孫娟們一第9節 阻擊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2節 軍規一第9節 王士珍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9節 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