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遇渭河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於次年攻佔長安,天子李隆基倉皇西逃,大唐形勢岌岌可危,隨即發生馬嵬坡事變,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重用李光弼、郭子儀,但苦於兵力薄弱,遂向回紇求救,經過七年苦戰,安史之亂終告平息,這時,李亨病逝,唐廷內部發生了宮廷政變,越王李系在張皇后支持下,殺死太子李豫,強行登基大寶,改年號爲慶治。

回紇登利可汗卻窺視大唐內亂外虛,勾結唐將僕固懷恩,出十萬鐵騎從河北攻入中原,大破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河北三鎮聯軍,隨即走河東攻佔太原,於陝郡大敗魚朝恩率領的二十萬唐軍,再次攻入關中,新皇李系倉皇逃入漢中,中原震動,在大唐社稷即將覆滅之際,各地大世家紛紛招募義軍進京勤王,響應者達百萬人之衆,這時回紇內部出現了內訌,登利可汗見大唐民心逐漸凝固,便下令洗劫長安後從朔方退回漠北,大唐危局終得平息,但七大世家卻因此擁兵自重,並把持了朝政。

隨後的十幾年裡,回紇人卻始終虎視耽耽於漠北,不時寇邊掠民,等待第二次入侵中原的機會。

慶治十五年的冬天格外溫暖,大河不凍、片雪未下,氣候顯得十分異常,也是從這一年夏天開始,漠北便滴雨未下,多條河流乾涸、牧草枯萎,牛羊大量死亡,十月,回紇都城斡耳朵八里附近爆發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吞噬一切,蟲旱交加、令回紇雪上加霜。

十一月底,回紇登利可汗決定就食於大唐,下令僕固、渾、拔曳固、同羅、思結、契苾、阿布思等七個部落各出兵一萬,回紇部出兵三萬,共十萬鐵騎越過陰山,沿賀南山南下,在靈武郡附近集結,企圖從這裡渡河打通進ru大唐腹地的通道。

靈武郡告急,朔方、隴右節度使韋諤緊急調隴右六萬兵力北上增援朔方軍,並命河西節度使辛雲京率軍來援。

韋諤親自赴靈武郡指揮戰役,十五萬對十萬,唐軍與回紇軍在黃河兩岸形成了對恃之勢,由於黃河並沒有被凍結,回紇軍無法大舉過河,朝廷也漸漸恢復平靜,並宣佈,慶治十六年一月的科舉照常舉行,消息傳出,各地士子紛紛趕赴長安。

........

這一天,金城郡(今天蘭州)以南的官道上有數匹馬前後緩緩行來,後面還跟着一輛馬車,馬上之人皆身着士子袍服,腰挎刀劍,正是進京趕考的張煥一行,張煥、鄭清明、宋廉玉、林知愚、趙嚴以及趙嚴之妻林巧巧一行六人於十二月初從太原出發,張煥不願與張煊等人同行,衆人一致決定繞隴右從西路走鳳翔入京,順便遊覽隴右風光,在遊玩了金城郡後,一行人便向開陽郡方向行進。

開陽郡也是關隴韋氏的本宗所在地,家主韋諤是前相國韋見素之子,除身任朔方、隴右節度使外,他還兼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韋家在十五年前的回紇亂華中招募了六萬隴右軍,回紇退兵後韋家躋身於七大世家之四,但十年前河東張氏分裂後,關隴韋氏便躍居爲第三,主要勢力分佈在隴右、朔方一帶,現在鎮守朔方、隴右節度使的十二萬大軍中,一大半都是其韋家自行招募。

官道上行人頗多,除了往來的商人,也有不少隴右的士子進京趕考,不時有一羣羣騎馬之人從張煥他們身邊飛馳而過,激起滾滾黃塵,粉塵飄蕩在空中十分刺人眼鼻,衆人的頭上、身上都染成了黃色。

鄭清明被粉塵嗆得大聲咳嗽,他使勁拍去身上的塵土,催馬趕到張煥的身邊抱怨道:“老張,咱們能不能換條路走,從這裡到鳳翔還有四百多裡,就算進了關中也還得再走幾日,我怕到了長安,咱們都會嗆出病來。”

這時,趙嚴也催馬上前,他憂心地望了一下馬車,含蓄地說道:“去病,我覺得冬天還是冷一點好,多下點雨雪,少一點黃塵,巧巧也不至於這樣難受了!”

張煥明白他的意思,便停住馬向四周察看,這裡是一個山坳,兩旁是低緩的丘陵,山崗上都光禿禿的,裸露出大片黃土,一直伸向遠方,這時,旁邊的車伕笑道:“張公子,從這裡再往南走二十里便是渭河,今年天氣異常,許多大河都沒有凍結,估計渭河上還有客船,我看你們也累了,不如去渭河乘船進京。”

“也好!水面乾淨,正好沒有灰塵。”

張煥當即決定下來,他回過頭對衆人喊道:“大家加快速度,出了這個山坳,咱們去渭河走水路。”

聽說要改乘船,衆人精神倍增,一路揚鞭疾行,一個時辰後便抵達了渭河北岸。

這裡是渭河上游,水流湍急,兩岸林木茂密,呈現出一片金黃之色,渭河也沒有結冰,河水流速湍急,船來船往,顯得十分繁忙。

張煥一行沿着河走了三里路,也沒有看見一個碼頭,宋廉玉催馬上了一個小土坡,搭手簾向兩岸探望,忽然,他一指前方大叫起來:“去病,前面好象就是個碼頭,那裡有不少船!”

衆人大喜,鄭清明和趙嚴更是急不可耐,兩人一夾馬,率先衝了過去,張煥他們趕到近前,果然停泊着幾艘大客船,皆可容納二、三百人,碼頭上商賈、行人擁擠,一輛輛平板車上裝滿了貨物,正費力地向船上搬運,碼頭上到處是騾馬及它們的糞便,臭氣熏天。

“去病!我們去坐那一艘!”

趙嚴迎上來,手指最邊上一艘船喊道,張煥順他手指處看去,那裡沒有貨物,船板兩邊也沒有行人商賈,十分安靜,只見船家在對一羣士子進行上船前的訓話。

遠遠地,只聽家船家十分嚴肅地說道:“你們因爲有功名在身,所以纔會讓你們上船,但你們只能用兩個船艙,上船後要保持安靜,尤其不得胡亂向江面上撒尿,否則我會趕你們下船,你們明白嗎?”

趙嚴在張煥耳邊低聲道:“我剛纔聽說這艘船要去接一個京城大戶人家的小姐,船家想帶些私客才讓這些士子上船,我看這艘船很乾淨,不如我們也乘它。”

張煥點點頭,“我也正有此意,讓我去試試。”

他翻身下馬,慢慢地走上前向船家拱手施了一禮,指了指遠處的同伴道:“船家,我們也想搭個順風船,可否行個方便。”

他話音剛落,旁邊正在搬行李的士子頓時嚷起來,“一共只有兩個船艙,我們都包下了,沒有多餘的地方。”

不等張煥上前商量,他們中間一名身材高大的紫臉膛士子站起來對衆人厲聲喝道:“出門在外,誰沒有個難處,人家也是士子,你們這等小肚雞腸,就不怕別人恥笑嗎?”

衆人顯然十分怕他,被他一喝,皆噤聲不敢言,他隨即向張煥笑着拱拱手道:“大家都是進京趕考之人,相逢便是緣分,客氣話就不用說了。”

張煥向他回一個禮笑道:“那就多謝了!”

衆人結算了車馬錢,卸下行李,大包小包扛上船去,馬匹則由船員牽到底艙寄養,大家上了船,立刻便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他們只有一個船艙,那林巧巧怎麼辦?總不能和他們擠在一起吧!

張煥想了想,便去找到船家商量,他願意出雙倍的價錢再租一間船艙,不料船家卻一口回絕,別的船艙都已被包下,只有這兩個船艙,要麼就拉一幅簾子,要麼請另上他船,沒有什麼可商量的,張煥無奈,只得再去尋那個紫臉膛的士子。

“這位兄臺,我們這邊有一個年輕的女眷,不便同室,不知你們那裡能否再容納幾人?”

那名紫臉膛的士子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問道:“聽兄臺的口音似乎是太原那邊的人,莫非你們是晉陽書院的學子?”

張煥點點頭,“正是!請問兄臺貴姓?幾時去過太原?”

那士子微微一笑道:“在下金城郡辛朗,十歲前便隨家父一直住在太原,兄臺若不嫌我們鴰噪,儘管搬過來便是!”

張煥大喜,急向他深深施一禮謝道:“在下太原張去病,今天能認識辛兄,確實是一種緣分。”

第87章 長孫家(上)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227章 絕地反擊(下)第5章 張家主第93章 臨抉擇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18章 軟刀鋒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168章 抉擇(下)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8章 聞母訊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88章 長孫家(下)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94章 綾綺殿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44章 斬草除根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49章 真實意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7章 救少主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91章 導火線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96章 崔小芙(下)第13章 抓把柄(下)第128章 梟雄本色(上)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44章 斬草除根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81章 巧栽贓第87章 長孫家(上)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350章 形勢逆轉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5章 張家主第22章 離別日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17章 相親會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148章 聞弦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39章 回紇驚變(下)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166章 機會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219章 明修棧道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24章 針鋒相對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167章 抉擇(上)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41章 故人信第48章 張破天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
第87章 長孫家(上)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227章 絕地反擊(下)第5章 張家主第93章 臨抉擇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18章 軟刀鋒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168章 抉擇(下)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8章 聞母訊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88章 長孫家(下)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94章 綾綺殿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44章 斬草除根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49章 真實意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7章 救少主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91章 導火線第115章 顏杯裴酒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96章 崔小芙(下)第13章 抓把柄(下)第128章 梟雄本色(上)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44章 斬草除根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81章 巧栽贓第87章 長孫家(上)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350章 形勢逆轉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5章 張家主第22章 離別日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17章 相親會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148章 聞弦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39章 回紇驚變(下)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166章 機會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219章 明修棧道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24章 針鋒相對第101章 爭奪家主(三)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167章 抉擇(上)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41章 故人信第48章 張破天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328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