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

在光德坊處理了近一個時辰,裴俊才慢慢乘馬車回府,和崔圓下手雷厲風行、事事搶佔先機不同,裴俊處理問題就如一縷嫋嫋青煙盤旋而上,不急不緩,但卻滴水不漏。

今天光德坊的一次碰面,崔圓先是命大三司會審,隨後又以相國規格蔭蔣渙兩子,臨走時又責令禮部司郎中元載暫管禮部日常事務,處處高調,顯然是想把任命新禮部侍郎的主動權抓到手中,裴俊卻一直笑而不語,他知道崔圓不過是在造勢,他並不會因此就拿到這個職位,禮部侍郎的任命需內閣討論決定,也就是說至少要得到四票贊成,崔圓除了他自己以及王、楊二人的三票外,他還能得到什麼?自己也掌握三票,關鍵還是韋諤的一票,他會投給崔圓嗎?不會!所以只要把韋諤拉過來,這個禮部侍郎就非他裴俊莫屬,權力角逐的大幕剛剛拉開,他不急,讓崔圓先唱去。

馬車進了宣義坊,在離府宅還有半里地時,卻見三百騎兵護衛着女兒的馬車迎面行來,在馬車旁邊則跟着一身戎裝的張煥,他們見裴俊的馬車回來,立刻停下了車仗,張煥催馬上前向裴俊施禮道:“岳父大人,小婿特帶瑩兒去拜望我的母親。”

裴俊聽他終於改了口,心中着實高興,便捋須微笑道:“今晚最好你的母親也能出席,畢竟這是兩家的事情,儘管簡辦,但該有的禮數卻不能失。”

張煥答應,他行了一禮,正要離開,裴俊卻又叫住了他,他沉吟一下便道:“你可知道禮部侍郎遇刺一事?”

“小婿已經聽說。”

“這件恐怕也事關河西局勢,你早些回來,晚上我們一起商量一下。”

張煥點點頭,又忽然問道:“岳父可是每年都有去給韋諤拜年?”

“初一時明遠已經去了。”裴俊有些詫異,便追問道:“賢婿問這話是什麼意思?”

張煥笑了笑,便道:“若可能的話,我建議岳父再派明凱去給韋諤拜年,崔圓爲了拿到禮部,很可能就會向韋諤妥協,以得到他的那一票,但只要兩個相國都有求於他,我想韋諤就不會那麼輕易答應。”

裴俊眯着眼笑了,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張煥道:“看來我確實要好好和你談一談。”

“去病!你過來一下。”車窗上,裴瑩纖秀而細嫩的手向張煥招了招,張煥加快馬速追了上去。

“你給爹爹說了什麼?”裴瑩的臉上笑得如一朵嬌豔的牡丹,她已經聽到了愛郎對父親的稱呼,掩飾不住的心花怒放。

“我說帶你去見婆母,岳父便讓我今晚也把母親接到府中。”

說到婆母,裴瑩心中又是緊張又是期望,張煥的母親可是二十幾年前長安的第一美人,是楚家的長女,聽說她出了家,不知道她是否會喜歡自己,雖然她也知道婆母的意見並不能改變什麼,但她還是希望婆母能真心喜歡自己。

“去病,你、你說婆母會不會不見我?”裴瑩有些緊張地望着張煥。

“不會,她很可能會見你,而不會見我。”張煥苦笑了一聲,母親外表柔弱而內心剛強,這極有可能,他這次也準備把母親接到武威去,沒有了張若鎬的照顧,把母親孤零零一個人留在長安,他實在不放心。

過了曲江池,一行人很快來了秋水觀,秋水觀還是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半舊的大門,油漆剝落的匾牌,除了幾段殘破的圍牆被修好外,去年捐得一萬貫錢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一名士兵上前敲了敲門,很快,門‘吱嘎’一聲開了一條縫,開門地之人還是那個黑瘦的女道士,她乍見外面站着這麼多士兵,不由嚇了一大跳,唬得臉都有點發白了,口中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直到看到張煥,一顆心才微微放下,便立刻擺出一副歡天喜地的樣子拉開了大門,觀主從去年到現在就幾次交代,假如去年那個大施主來了,必須要用最誠摯的笑容,要用最隆重的禮節,要用最快的速度通知她,這就是秋水觀的‘三個最’,人人都必須熟記。

張煥不敢怠慢,立刻取出一封信恭敬地遞給黑瘦女道士,“請先把它轉給我母親,我就在外等候。”

黑瘦女道士接過信有些猶豫,她望着外面大羣精壯的士兵,這大門是開着還是關上呢?這時,她遠遠看見觀主在一羣長老的簇擁下來了,這纔對張煥友善地笑了笑,轉身送信去了。

“無量壽福,張施主別來無恙?”長得白白胖胖的觀主笑咪咪迎了出來,她似乎並不害怕大羣士兵們,這也難怪,她眼裡只有錢,哪能再看到別的什麼?

張煥行了一禮,從懷中取出一張飛票遞給她道:“這是今年的五千貫香火錢,請觀主笑納。”

觀主的笑容忽然變得有些僵滯,去年可是送了一萬貫,今年怎麼變成五千貫,對一般人而言,心和手往往是互相配合,可這個觀主卻非同一般人,她的心中猶豫而且有怨氣,但下手卻一點也不遲疑,兩隻白胖如水蘿蔔般的手指一夾,迅捷無比地將張煥手中地五千貫錢轉到自己手裡,隨即消失不見。

“實不滿施主,今年物價上漲得厲害,去年一斗米只賣九十文,可今年就漲到了一百三十文,敝觀害怕外人來打擾你母親修行,更是關門閉戶,不再接受香火,這米價漲而收入降,真是度日艱難啊!”

“觀主請放心,等會兒觀主若肯幫我個忙,另外五千貫我自然會雙手奉上。”

張煥說着,他見那黑瘦女道士已經走來出來,不由緊張地迎上前,“我母親怎麼說?”

女道士苦笑一聲道:“你母親讓裴小姐進去,張施主就在外等候。”

張煥一呆,過了片刻,才無可奈何地將裴瑩叫到自己身邊,低聲囑咐她道:“你要說服我母親,讓她跟我回武威。”

裴瑩點了點頭,跟女道士進去了,穿過一道長廊,又走過一片竹林,裴瑩進了一個小院子,院子乾淨而整潔,鋪着一層薄薄的白雪,一羣鳥雀在嘰嘰喳喳地在雪地上爭食散碎的麥餅,旁邊站着一個清秀的中年道姑,正慢慢將手中麥餅揉碎,輕撒給它們。

她若有所感,回頭向院門處望來,正好和裴瑩對了一眼,儘管裴瑩自負美貌,但還是被中年道姑的清麗絕塵的容貌所震驚,只見她皮膚百膩如玉,眼睛彷彿寶石一般明亮,目光清澈似水,不含一點雜質,裴瑩深深吸了一口氣,上前盈盈深施一禮,“裴瑩參見楚伯母。”

楚挽瀾連忙上前扶起裴瑩,又上下打量她一下,眼中露出會心的微笑,“煥兒在信中說你一路騎馬跟隨他西去,我就在想,這該怎樣一個碩健剛強的女子,沒想到竟是這麼一個美貌嬌媚的小娘。”

楚挽瀾的語速不快,聲音溫柔,彷彿春水一般流淌過裴瑩的心中,她忽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便羞澀地低頭喚了一聲:‘婆母!’

“孩子,外面涼,咱們裡面去談!”楚挽瀾慈愛地挽起裴瑩的手,徐徐走進屋裡,屋子點着火盆,十分溫暖,陳設很簡單,卻一塵不染,一隻古琴斜斜地擺放在窗前,窗前的白玉瓶中插着幾枝晚開的臘梅,散發着淡淡的幽香,處處都顯示着房間主人心靜如水的出世情懷。

楚挽瀾在火盆邊鋪了一張軟褥,讓裴瑩坐下,又仔細看了看裴瑩,輕輕一嘆道:“你母親就是顏芳菲吧?我應該想到的,長得真象啊!”

裴瑩聽她提到自己從未見面的母親,眼中也不由閃過一絲黯然,低頭不語,楚挽瀾見了,便拉過她的手笑道:“說起來也是一種緣分,楚裴兩家世代交好,當年我父親就是想把我許給裴家,可惜不遂他願,沒想到我的兒子最後還是娶了裴家的女兒,讓人不得不感嘆命運弄人。”

“婆母!要不讓去病也進來。”沉默了一會兒,裴瑩輕聲建議道。

“不了,那頭犟牛一定會勸我去河西,我若不去,他定要威脅明心觀主,什麼拆她的觀,斷她的香火錢之類,明心觀主又該哭哭啼啼向我哀求。”

楚挽瀾取出一隻包裹,遞給裴瑩笑道:“你是個十分聰慧的女子,有你在他身後幫助他,我也就放心了,這個包裹裡有一些他父親留給他的東西,你一起給他吧!”

裴瑩接過包裹,聽她的口氣是不想跟去,不由着急地道:“可是婆母不去,若被有心人當作人質,那去病在河西豈不是處處被動?”

楚挽瀾的臉上露出一抹會心的笑意,她拂過額頭上的一絡青絲,不急不緩道:“我也並沒有說我不去,我只是不想讓他開口,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裴瑩忽然明白過來,這就是楚挽瀾送給自己的見面禮,好一個聰明的女人。

張煥將母親安置在永嘉坊的泉宅內,並留了一百名親兵保護,便帶着裴瑩匆匆趕回了裴府,這時天色已經將黑了,裴府的大門前平時只掛一盞燈籠,而今天卻悄悄地掛上了八盞燈籠,美其名曰,爲新姑爺洗塵,但明白人都知道,今天其實是小姐出嫁。

裴府佔地面積極大,亭臺樓閣衆多,後園還有一片小小的湖泊,這座佔地數百畝的大宅裡住着裴俊和他的二十幾個兒子,加上數不清的丫鬟僕役,足有上千人之多,裴俊兒子們大多在外爲官,適逢新年,裴俊特地修書將他們一一叫回來,使府宅裡顯得格外熱鬧,天剛擦黑,裴府裡便燈火璀璨,笑語喧闐,擺出了上百席酒宴,隨意府中人吃喝,府中下人一概賞錢五貫,比除夕和上元夜還要熱鬧幾分。

裴瑩一進府門,便被一羣姐妹姑嫂迎進了內院,而張煥則被裴明遠悄悄請到了裴俊的書房。

書房內已有幾人在等候他,裴俊、裴佑、楚行水,而裴明遠和長子裴明凱卻站在一邊旁聽,見張煥進來,裴俊急忙迎了上來,他是一個極細心的人,雖然張煥已經是他女婿,但張煥卻絕不是和其他女婿一樣地依附他,他可是一個有着自己地盤的一方諸侯,在某種程度上他是和自己平起平坐,所以在公開場合自己可以接受他的尊敬,但在私下場合,他裴俊必須表現出兩人之間的平等,而絕不能居高臨下地審視。

“你怎麼不把母親接來,要不然我親自去一趟。”裴俊一見張煥面,便有些埋怨道。

張煥歉然地笑了笑,“母親已經習慣清淨,她已經接受了瑩兒,便讓舅父全權代表她。”

說到此,他笑着向裴俊身後地楚行水望去,楚行水一怔,隨即大喜,張煥的意思是妹妹已經原諒自己了,他心中暢快,拉過張煥便笑道:“你現在終於肯認我做舅父了,來!來!快些坐下!”

裴佑也向張煥拱拱手,做個請坐的動作,張煥坐了下來,裴明遠到門口拍了拍手,立刻進來幾個侍女給他們上了茶。

書房裡慢慢安靜下來,隱隱可以聽見遠處喧笑的聲音,裴俊輕輕咳嗽一聲,先對張煥道:“我們要商議這次禮部侍郎一事,你已經是我裴家之人,所以應該參加這次會議。”

張煥默默地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裴俊又掃視了衆人一圈,這才徐徐道:

“一個時辰前,崔圓要求明日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商討新禮部侍郎一職,可我希望這個問題在後天的大朝中解決,七個內閣大臣分別表態後,由太后拍板,從表面上看,崔小芙是崔圓之妹,按理應偏向他,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她會反對崔圓的提案,若形勢對我們不利時,崔小芙一定會終結朝會,所以,我已經藉口身體不適拒絕了崔圓召開緊急內閣會議的提議,把表決時間推遲到後天的大朝之上。”

說到這裡,他沉吟一下,又道:“無論這次蔣渙之死是誰下的手,禮部侍郎的位子已經空出來了,這個位子我想要,崔圓也想要,當然最後的一個可能是設左右侍郎,兩家各佔一個位子,不過不到萬不得已,這個方案絕不會採用,現在我就想讓大家說一說,怎麼樣才能拿到禮部侍郎。”

他看了一看楚行水,便笑道:“潤澤兄先說吧!”

楚行水今天心情頗好,見裴俊先問他,便爽快一笑道:“我估計韋諤兩邊都不會支持,坐看崔裴兩家廝殺,他還會拋出自己的人選,所以最後很可能會形成三對三對一的複雜局面,這樣一來,就如裴相所說,最後兩家達成妥協,設左右兩個侍郎,可誰做右侍郎呢?我看關鍵就是各家禮部侍郎的人選,就看誰推薦的人過硬。”

“那二弟怎麼看?”?裴俊又問裴佑道。

“我支持楚尚書的意見,大哥在選擇候選人時要慎重。”裴佑話不多,但他是裴家的第二號人物,說話極有分量,末了他又追加一句,“房修沒有州縣經歷,建議大哥放棄他!”

不經州縣,不得進省臺,這一直大唐官場的潛規則,當年李隆基爲提拔楊國忠爲相國,特地放他去蜀郡當了半年長史,以免被人詬病,而房修一直便在京中爲官,雖然房家是大唐名門,有相當的人脈基礎,若在平常,他也能做到侍郎,但這次是和崔圓爭奪位子,一句話便可將他駁倒。

裴俊點了點頭,二弟的這個建議極重要,他採納了,可是讓誰來接這個位子呢?裴俊倒一時沒有合適人選,他見時辰已經不早,這件事便先暫時放一放,回頭對長子裴明凱道:“明日一早,你代表爲父去給韋尚書拜年,禮要行重一些。”

裴明凱是裴俊的嫡長子,年紀約三十五六歲,爲人恭謙厚道,知書達理,遺憾的是他跛了左腳,極大的影響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和仕途,所以他雖名義上是家主繼承人,但卻沒有得到家主爵位,爲官十年也只做到六品的太子司議郎,而最近一兩年,老二裴明耀、老三裴明騫勢頭咄咄逼人,在朝中聲望和品階都已超過了他,而在父親面前,老五裴明遠又比他得寵,所以在裴府中便開始有了家主後繼不定的說法。

裴明凱答應,不過五弟已給韋諤拜過年,而韋家娶媳在即,父親是不是弄錯了,他想問卻又不敢,可又怕沒有機會,猶豫了半天,他終於忍不住道:“父親.....”

疑問還沒說出口,旁邊的張煥笑着打斷了他的話,“岳父大人就是要二次拜年,讓韋諤知道他意不在此,此事十分重要,大哥身上的擔子不輕啊!”

裴明凱心中恍然大悟,卻同時也驚出了一身冷汗,此話要是問出來,一定要被父親斥責了,他感激地看了一眼張煥,便不再多嘴。

裴俊瞥了一眼張煥,微微笑道:“看來是我把你遺忘了,在這裡不甘寂寞呢?那你也說說吧!”

“我也是贊同舅父和二叔的意見,不過—”

說到‘不過’,張煥的臉上露出一種詭秘的笑容,“兵者,詭道也,我的建議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岳父不妨頻頻接見房修,給崔圓造成一個錯覺,然後我們再想辦法查出崔圓的人選,找出他的弱點,這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裴俊唸了兩遍,便欣然笑道:“這就叫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我自會一一安排,現在時辰已不早,大夥都在等着我們,我們去吧!”

衆人笑着站起身,就在出門之時,楚行水卻忽然發現張煥給他使了個眼色,便不露聲色笑道:“我還要和外甥說幾句體己話,你們先走一步,我們隨後便到。”

一條通向小路上,楚行水和張煥並肩緩緩而行,腳下是硬梆梆的冰渣子,‘嘎吱!嘎吱!’地響着。

“你母親真的讓我代表她嗎?”

“是的,母親雖然對你有宿怨,但你們畢竟是親兄妹,過了一時激憤,她對往事也看淡了,今天她還給裴瑩提到了外公。”

“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她一面?”楚行水向夜空長長地呼一口白氣,回頭問張煥道:“說吧!你有什麼事要告訴我!”

張煥沉吟一下,便坦率地笑道:“不瞞舅父,蔣渙是我殺的。”

“什麼?”楚行水大吃一驚,他盯着張煥看了半天,才低聲直問道:“你爲什麼要殺他?”

張煥隨手掰斷一根樹枝,淡淡一笑道:“很簡單,我希望岳父把禮部侍郎讓給崔圓,換取段秀實任朔方節度使一職。”

楚行水沉思一下,便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裴俊對禮部已謀劃很久,恐怕他不會輕易答應。”

“我知道,但我還是想試一試。”

楚行水沒有說話,走了一會兒,他又問道:“那你希望我怎麼幫助你?”

張煥笑了笑道:“我想請舅父先和他談一談,告訴他,這其實是崔小芙的人情。”

楚行水點了點,“好吧!明天我就和他談一談,然後你再勸他。”

這時,忽然從前方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只見一大羣裴家女眷端着物什迎面跑來,看見了張煥便大叫道:“新姑爺,就等你入席了,老爺讓我們來給你換一件衣服。”

說完,其中一人便抖開了一件大紅色的喜袍。

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42章 圍爐話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0章 舞財權(下)第95章 崔小芙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16章 引發危局的妖龍城.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16章 裴俊的策略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63章 別佳人(下)第76章 返長安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76章 返長安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54章 戰朝堂(三)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97章 翠雲居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9章 綁佳人(下)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86章 置新宅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0章 舞財權(下)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179章 磨刀(上)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59章 馬後炮第349章 局勢迷離(下)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40章 困蛟龍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70章 射胡月(三)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36章 風不止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36章 風不止第36章 風不止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1章 碎葉風雲(二)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34章 崔家主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56章 危險邊緣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124章 玄武門之變(中)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84章 楚挽瀾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92章 馬球隊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86章 置新宅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80章 穩軍心第393章 真相如何
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42章 圍爐話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0章 舞財權(下)第95章 崔小芙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16章 引發危局的妖龍城.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16章 裴俊的策略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63章 別佳人(下)第76章 返長安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76章 返長安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54章 戰朝堂(三)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97章 翠雲居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9章 綁佳人(下)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86章 置新宅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0章 舞財權(下)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179章 磨刀(上)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59章 馬後炮第349章 局勢迷離(下)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40章 困蛟龍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70章 射胡月(三)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36章 風不止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36章 風不止第36章 風不止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1章 碎葉風雲(二)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34章 崔家主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56章 危險邊緣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124章 玄武門之變(中)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84章 楚挽瀾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92章 馬球隊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86章 置新宅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80章 穩軍心第393章 真相如何